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完素,河北河间人,世称刘河间,金元时代著名医家。精研《内经》,结合医疗实践,提出了独特见解。尤对病机理论的阐发,颇具新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论方》等。他的杰出贡献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卓著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血风疮是妇女在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全身出现栗米样丘疹,突出皮肤之上,摸之碍手,奇痒奇痛,喜手抓痒,抓破疹皮出血珠,血珠结痂如疥,痂脱白屑疹则消,下次经期疮疹再现,以规律性发作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疾病.病名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杂病门》,临床见证不多.据文献记载,血风疮有“气血俱虚”、“血虚肝郁”2种证型.《医宗金鉴》用“加味逍遥散”治血虚肝郁之血风疮证,因笔者在临床少见此型,缺乏资料总结,故未作探讨.笔者在临床所见16例妇人血风疮均属气血俱虚证,均用“加味圣愈汤”治愈,疗效较为满意,现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胆汁返流性胃炎(BRG)是指胆汁样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所致的胃粘膜炎症,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有实验研究已证实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明显的癌变趋势.1990-08第9届世界胃肠病学会大会上,提出了胃炎新的分类法-悉尼系统,列返流性胃炎为胃镜下胃炎的一个独立类型.因此,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不断受到重视.本文从中医整体学说之脏腑理论出发,结合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其主症及胃镜下表现,提出了胆邪犯胃,胆胃同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4.
例一胡××女16岁喀左县学生。72年3月10日来诊。自诉本月初因运动后出汗当风,次日晨即觉四肢搔痒,始见皮肤出扁而红的疙瘩。又过一夜,前胸又起,继而全身堆垒成片。日间痒甚,入夜稍轻。因搔抓而  相似文献   

5.
因人口老龄化,以心脑血管病同时合并存在的这类临床综合征即"心脑同病"患者日益增多,现代医学认为其共同发病机制和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笔者认为"风瘀痹阻"是本病核心病机,临床基本辨证分型是风瘀痹阻证,可兼夹痰湿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火热证。强调"风"和"瘀"始终贯穿本病,以息风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原则,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六经病证不是各自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某一脏腑及经脉的病证,往往涉及另一脏腑经脉,使临床上出现复杂证候,都可称为表里同病。表里是分析病位浅深的纲领。发表攻(温)里为表里病证的二大治则,在表里同病时,当辨别表里的先后缓急以及正气的强弱而决定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的不同治则。一、先表后里治则表里同病而表急于里,应先解其表,而后治其里。如“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  相似文献   

7.
宋飞跃  舒鸿飞 《光明中医》2012,27(12):2390-2392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原则仅着眼于证,把病抛在一边,因而有其一定的片面性。1从含义上看,忽视了事物的基本矛盾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即同证则同治,异证则异治。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反映疾病的主要矛盾;病是疾病全过程的病理变化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江玉  王明杰 《四川中医》2008,26(6):30-31
"玄府"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而言.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玄府概念,对玄府理论的认识独树一帜,对玄府闭塞的治疗主张开发郁结,宣通气液.血瘀治络的理论始于<内经>、<难经>,东汉张仲景时期得以发展,真正将"通络法"成功地灵活运用到临床当属清代叶天士.在其代表作<临证指南医案>中,针对络病的不同证候,宗<内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之旨,贯以"络以通为用"的原则.二者虽名称不同,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同之处.相互的学术渊源关系,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运用本文处方除热,在寻常的处方中较为少见,这恰恰就是治病索源、生态治疗的特点,在于治疗疾病的本源,不理睬疾病的表面现象,故笔者又称之为智慧治疗。此症与其它高热症一样,都是高热不退,但治疗方法大不相同,故称之为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10.
在《针灸治疗学》教材总论中,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列为针灸的治疗原则之一。关于这一原则,我认为欠妥。所谓同病异治,就是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中医治病必须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的最大优点之一。正因为有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使中医临证能够  相似文献   

11.
浅谈风病     
历代论风病,当首推《内经》.《内经》所论风病较为广泛,如《素问·风论篇》就讨论了寒热、热中、寒中、疮疡与肌肉不仁、疠风、肝风、脑风、目风、漏风、泄风、肠风飧泄等二十一种风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风病系指外来风邪浸入人体后,由于邪中部位、诱因及机体素质差异等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46-1947
目的:从《黄帝内经》热病五十九俞出发,从腧穴所属经脉,所在部位以及与针灸诊治的关系三方面探讨热病五十九俞"同功穴"。方法:手工检索《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王冰、张介宾考注。结果:研究发现热病五十九俞在所属经脉上多集中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阳经经脉;所在部位上多分布于头部、腰背部;针灸证治上与温热病三焦证治关系密切。结论:由于其所属经脉,所在部位的不同,热病五十九俞具有清诸阳之热、胸中之热、胃中之热、四肢之热、五脏之热等不同的清热作用。据此,可为针灸临证治疗热病选取"同功穴"配伍,提供选穴思路。  相似文献   

13.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具体治疗原则和方法,它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不同方法来解决。此原则广泛应用于推拿临床治疗中,屡收效验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说文解病     
武文  熊德梁 《江西中医药》2003,34(12):46-46
说文解病@武文$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熊德梁$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相似文献   

15.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20,37(4):385-387
从"体病相关"角度提出"同病异体"论,其基本观点为: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病邪的从化、病情的变化等具有主导性、倾向性,从而形成同一疾病出现不同类型或不同证候的背景或基础。"同病异体"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同病异治"的物质基础、体现个体化诊疗的思想、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的前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同病异治,是中医对疾病的一个治疗原则,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疾病和相同的证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来进行立法方药;但也有同一种疾病,由于病人的身体反应不同,所表现的证,症候不同,而治疗方法也不同。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实践,也就是人们同疾病斗争中逐渐地认识和发展护理知识和医疗方法。祖国医学有独特的理论联系,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构成人体各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7.
试论风药活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具有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升阳助补等多种作用。体现出病因与病机兼顾,整体与局部结合,兼备多法、协同作用的特点。风药活血化瘀应是治疗血瘀证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辨证论治的精髓,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是对疾病本质的深入探索。骨伤科疾病多为局部之病变,可伴有全身性改变。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辨证思维有助于骨伤科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9.
同病同治是指同一个疾病并且同一个证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这是病证结合中的一般规律,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笔者在近四十年的医学生涯中体会到,并不是所有相同疾病的相同证候都可以应用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这就要求辨证从细微之处着手,其中辨同求异思维起到了很重要作用.现笔者特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同病同治中进行辨同求异思维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