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各肿瘤所占比例及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认识。方法对74例腮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4例病例中,40岁以上中老年人共56例,占75.68%;74例病例中,良性肿瘤60例,占81.08%,恶性肿瘤14例,占18.92%。其中良性以多形性腺瘤多见,占53.33%,其次为腺淋巴瘤,占40.00%。恶性肿瘤以腺泡细胞癌多见,占35.71%。结论74例腮腺上皮性肿瘤中以良性肿瘤多见,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居多,腺淋巴瘤次之。恶性肿瘤以腺泡细胞癌多见,其次为腺样囊性癌。腮腺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良性多于恶性。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系统疾病400例造影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作者回顾分析400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造影资料。结果:肿瘤性疾病占11%,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导管癌,其中以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多见,占6.25%。非肿瘤性疾病占89%,包括导管扩张、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囊肿、小叶增生、囊性增生,其中以导管扩张最多见,占62.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了22例膀胱肿瘤。其中乳头状瘤4例、乳头状癌14例、非乳头状瘤2例、转移癌2例。主要CT表现:乳头瘤边缘清晰,基底部可带蒂,呈园形,有时呈分叶状,不侵犯膀胱壁。乳头状癌边缘不规则、基底部宽,突入膀胱内的软组织表面凹凸不平,多侵犯膀胱壁。浸润型癌膀胱壁增厚、僵硬、固定、膀胱缩小变形。本文还对膀胱癌的CT分期和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Ⅰ、肾实质的上皮性肿瘤A.腺瘤(Adenoma)B.癌(Carcinoma)1.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2.其它Ⅱ、肾盂的上皮性肿瘤A.变移细胞乳头状瘤(Transitional cell papilloma)B.变移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造影术在乳腺导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56例乳腺导管造影疾病的造影检查资料,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性病变25例,占44.64%,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为多见。非肿瘤性病变31例,占55.36%,其中单纯导管扩张症11例,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18例,单纯导管炎症2例;其中以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最为多见。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病年龄大多数为50~70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4:1。根据组织类型,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两类,95%以上为上皮性肿瘤,非上皮性肿瘤极少见。根据分化程度,膀胱肿瘤可分为乳头状瘤、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与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二者术前影像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采用盲法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及14例囊性肾癌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例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均为囊实性病变,但实性成分多少不等;其中BosniakⅢ型5例,BosniakⅣ型1例。14例囊性肾癌中,8例为透明细胞癌囊变,BosniakⅢ型7例,BosniakⅣ型1例;6例为多房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均为BosniakⅡF型。增强扫描示: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实性部分在皮髓期呈轻度或中等程度强化,并随时间延迟强化程度增加;多房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皮髓期菲薄间隔轻至中度延迟强化;7例BosniakⅢ型透明细胞癌囊变,皮髓期增厚间隔明显强化,1例BosniakⅣ型透明细胞癌囊变增厚间隔及结节皮髓期显著强化,二者强化程度较高,实质期强化程度均减退。结论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囊性肾癌MSCT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但肿瘤实性成分的多少、间隔的形态以及增强方式可以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乳腺导管造影和乳管内视镜检查,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与内视镜检资料。结果肿瘤样疾病占14%,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和导管内癌,以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多见,占12%。非肿瘤性疾病占71%,包括导管扩张症、导管扩张并慢性炎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囊肿、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以导管扩张症多见,占42%。结论乳腺导管造影与乳管内视镜对导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在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甲状腺肿瘤的术前CT增强前后表现,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9例.结果增强扫描18例腺瘤中,12例囊性腺瘤有完整性强化环,6例实体腺瘤瘤内岛形强化结节.9例乳头状癌中均无完整强化环,其中4例瘤壁强化结节.9例乳头状癌中7例瘤内有钙化(呈斑点状、细颗粒状或二者混合状),4例甲状腺周围器官侵犯.结论甲状腺肿瘤必须强调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甲状腺肿瘤的病理特征,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甲状腺周围器官侵犯是诊断甲状腺癌的肯定征象.瘤壁乳头状强化结节和瘤内斑点状、颗粒状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靠诊断征象.瘤周完整性强化环、瘤壁光滑锐利是良性腺瘤的征象.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螺旋CT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4例,发生在肾皮层和近肾窦各2例,CT表现均呈囊实性、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下腔静脉瘤栓,其中2例伴肾盂积水和结石。多房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4例,其中呈不规则厚壁2例、囊性部分较大实性部分较小1例、薄壁伴壁结节1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2例,CT表现为肾内实性肿块,最大径分别为2.0cm和2.5cm,边缘较光整,密度均匀,肾皮质早期增强较正常皮质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2例,CT均表现为肾盂内肿块边界不清,呈囊实性,伴结石及肾实质空洞。膀胱憩室口周围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憩室口周围不规则增厚,轻度增强;膀胱外翻癌变1例,CT表现为膀胱向前下翻出盆腔,耻骨联合部分分离,膀胱前壁乳头状结节,轻度增强。膀胱淀粉样变性1例,CT表现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呈多个乳头状突入膀胱腔内,无增强。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地显示泌尿系少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部位、形态和增强特点,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1例57岁男性患者,因胸片显示囊性病变而入院。8月前诊断为膀胱移形细胞癌(Ⅲ级),接受局部放疗后行膀胱根治切除术。经胸穿刺针吸术诊断为转移性移行细胞癌。作者报告,肺转移性空洞罕见。在一组398例转移患者中有空洞性病变者仅16例。2/3以上的肺转移性空洞起源于咽喉食管或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癌,1/3可能是腺癌,且大多数来自结肠或直肠癌。尸检报道在1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对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和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GIST中恶性4例,交界性2例,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标记CD1176例全部阳性,CD344例阳性。结论GIS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9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膀胱镜和MDCT平扫及四期增强检查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MDCT表现特征.结果 19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中,良性肿瘤11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嗜铬细胞瘤4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8例,其中原发性淋巴瘤3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低度恶性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MDCT对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89.47% (17/19),病理类型诊断准确率为63.16% (12/19).5例膀胱镜提示膀胱腔内肿瘤,诊断为膀胱癌,14例膀胱镜提示膀胱黏膜光滑,诊断为黏膜下病变.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各自有一定的MDCT表现特征,仔细分析大部分可正确诊断,有效地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问质干细胞的肿瘤,实质上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表型表达C—kit蛋白(CD117),遗传学上有e—kit基因突变。CDll7、CD34及DOG-1是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特异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作者回顾分析43例腮腺肿瘤MR多序列影像,以评价它们在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腺淋巴瘤)及恶性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3例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3岁(16~84岁)。其中良性病变32例,包括多形性腺瘤25例,Warthin瘤7例。恶性者11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5例,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网膜、肠系膜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网膜,肠系膜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对8例网膜,肠系膜间质瘤作了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而且所有肿瘤均获得随访资料。结果表明,肿瘤为单发结节,体积大,组织学上主要由具有哮酸性胞浆及核两端存在细胞浆空泡的梭形细胞构成,部分肿瘤可见上皮样细胞等平滑肌分化证据,免疫表型特特为:8例(100%)肿瘤C-kit均性,7例(87.5%)CD34阳性,6例(75%)SMA呈局灶性或散在阳性,2例恶性间质瘤p53,PCNA表面阳性,良性病例中1例PCNA低水平表达,结果提示,网膜,肠系膜间质瘤有其独立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C-kit,CD34标记物对网膜,肠系膜间质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其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溢液性乳腺疾病患者的导管造影及病理资料。结果:共有226支导管造影成功。无明显异常呈阴性表现者占7.5%(17/226);肿瘤性疾病占26.5%(60/226),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癌,其中以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22.0%);非肿瘤性疾病占59.7%(135/226),包括导管扩张、炎症及乳腺囊性增生,其中以炎症最多见(39.4%,89/226)。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2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奕杰  孙妍 《西南军医》2009,11(3):441-44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复习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并做相应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临床资料和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眼观:包块边缘呈推挤状,直径1.5—4.2cm。切面灰粉色、实性、质脆。其中,6例标本切面上可见一囊内明显的乳头状成分,质脆易碎,边界不清。镜检:表现为乳头状结构,乳头被覆单一的腺上皮,≥90%的乳头完全缺乏肌上皮层,腺上皮单层或多层,与纤维轴心垂直,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Actin、SMMHC、Calponin、p63、CD10、CK5/6显示≥90%的乳头缺乏肌上皮层;乳腺导管上皮细胞AE1/AE3、CK7全部病例阳性、CEA18例病例阳性。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诊断必须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免疫组织化学在鉴别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彻底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乳腺组织已属充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溢液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52例乳腺导管溢液性疾病的造影检查资料,病例均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病理证实。结果:肿瘤性病变37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和多发)30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浸润性导管5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为多见。非肿瘤性病变15例,其中单纯导管扩张症U例,导管扩张伴炎症4例;其中以单纯导管扩张症最为多见。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溢液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分析43例腮腺肿瘤MR多序列影像,以评价它们在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腺淋巴瘤)及恶性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3例巾男性2l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4.3岁(16—84岁)。其中良性病变32例。包括多形性腺瘤25例,Warthin瘤7例。恶性者11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5例,鳞状上皮细胞癌2例,多形性腺瘤癌变1例。表皮一黏液表皮细胞癌1例。黏膜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和基底细胞腺癌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