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 4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0.6g静滴.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0 ml静滴,疗程均为3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 治疗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氧化剂α-硫辛酸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将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并禁用任何改善血液循环和影响神经传导的药物。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1O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同时给予α-硫辛酸6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仅给予仅一硫辛酸6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疗程均为21天。记录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显著高于对照组(71.2%,X^2=8.675,P〈0.05),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每日给予灯盏花素40 mg,α-硫辛酸600mg。对照组45例,每日给予甲钴胺500μg。2组疗程皆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宋效成  凌桂梅  谢秋平 《内科》2011,6(5):413-41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2例。A组给予单用甲钴胺治疗,B组给予单用α硫辛酸治疗,C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75,P=0.02)。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C组有效率最高,但C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α硫辛酸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韦炳定 《内科》2013,(5):471-472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仅.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氧化剂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α-硫辛酸、甲钴胺及前列地尔,对照组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NCV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临床使用旷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前列腺素E110pg静脉输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硫辛酸组TSS评分下降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HdG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硫辛酸组8-0Hd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和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32)每日给予α-硫辛酸600 mg加液体静脉点滴,对照组(n=28)每日给予甲钴胺1 000μg加液体静脉点滴,连续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神经周围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控制血糖和改善循环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疗程2周,对照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67.6%(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古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对照组给予单用前列腺素E1治疗。其他治疗手段相同,疗程共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两组治疗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及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2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踝肱指数(ABI),并依据ABI分为,周围动脉病变(PAD)组(ABI〈0.9)和非PAD组(ABI≥0.9),同时检测所有患者胫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NCV)、潜伏期、振幅,进行组间比较,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结果ABI〈0.9者115例,占26.9%,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周围NCV明显下降【左NCV:(30±8)VS(32±7)m/s,右NCV:(29±6)VS(33±7)m/s,P〈0.01],潜伏期延长[左潜伏期:(8.2±2.0)VS(7.4±1.4)ms,右潜伏期:(8.3±1.7)w(7.4±1.3)ms,P〈0.01],振幅下降[左振幅:(10±12)vs(15±16)mV,右振幅:(9±7)vs(14±13)mV,P〈0.011;相关分析显示,踝肱指数与潜伏期呈负相关、与振幅呈正相关;在调整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NCV和振幅,多元逐步回归提示,ABI与年龄、LDL.C、NCV、BMI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可能是DPN的重要危险因素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于改善高血压病并发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病伴IGT患者分为EECP组(4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血压治疗,EE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EECP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以及血浆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但是两组间血压下降幅度并无明显差异。EECP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 PWV均有显著下降,ET也有显著下降,NO则有显著上升。但是EECP组ba PWV、ET和NO较对照组改善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EECP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伴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PWV。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快速起搏右房后心房肌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动态表达,从分子水平揭示心房颤动(房颤)交感神经动态重构的规律。方法:从快速起搏后的兔右心房和左心房取材,通过免疫组化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心肌中NGF蛋白表达及交感神经支配进行研究。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快速起搏后4h,NGF蛋白的表达在右心房[(412.75±7.49)μm2/mm2∶(563.87±15.53)μm2/mm2]和左心房[(275.87±16.74)μm2/mm2∶(449.75±17.58)μm2/mm2]心肌中明显增加(P0.05);TH阳性神经纤维平均密度[右心房(72.00±8.02)μm2/mm2∶(83.87±7.18)μm2/mm2,左心房(58.00±10.65)μm2/mm2∶(70.50±6.65)μm2/mm2,P0.05]均显著增加;且右心房和左心房中交感神经支配与N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5)。快速起搏后12h,兔心房中NGF蛋白的表达[右心房(869.50±17.28)μm2/mm2,左心房(830.75±11.73)μm2/mm2]与TH阳性神经纤维平均密度[右心房(120.87±8.57)μm2/mm2,左心房(100.25±10.25)μm2/mm2]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及快速起搏后4h组(P0.05~0.01),且二者呈正相关(r=0.69,P0.05)。快速起搏后24h,NGF蛋白表达[右心房(1115.7±92.35)μm2/mm2,左心房(949.12±43.20)μm2/mm2]及TH阳性神经纤维平均密度[右心房(158.12±11.28)μm2/mm2,左心房(121.12±14.71)μm2/mm2]均明显高于快速起搏后4h、12h(P0.01~0.001)。结论:快速起搏后心肌中神经生长因子蛋白呈动态表达,并与交感神经支配相关,提示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在心肌局部发挥神经营养作用,进而参与交感神经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P)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59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GGT、尿素氮(BUN)、肌酐(Cr)、血脂水平等数据。根据密西根评分系统及神经传导速度将患者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组(DPP组)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无DPP组),其中DDP组患者82例,平均年龄(57±13)岁,无DPP组患者77例,平均年龄(56±12)岁。同时将患者按GGT水平分为:A组(GGT≤50U/L)、B组(GGT〉50U/L),其中A组115例,平均年龄(56±14)岁,B组44例,平均年龄(58±13)岁。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PP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DPP组相比,DPP组患者体重[(69±13)比(66±9)kg,t=1.854,P〈0.05]、血清GGT[(32±25)比(18±9)U/L,t=4.310,P〈0.01]、ALT[(24±17)比(19±7)U/L,t=2.304,P〈0.05]、甘油三酯[(2.5±2.0)比(1.4±0.9)mmol/L,t=4.165,P〈0.01]、HbAlc[(9.4±3.0)%比(8.6±1.9)%,t=-1.727,P〈0.05]显著增高。A组患者ALT、AST显著低于B组[(16±11)比(34±17)U/L和(17±7)比(29±15)U/L;t=3.721、2.669,P〈0.05],同时A组患者的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均优于B组[(45.4±5.0)比(40.3±5.6)m/s、(47.3±4.8)比(40.2±5.4)m/s和(48.4±5.1)比(41.3±9.7)m/s,t=4.031、4.110、4.006,P〈0.05]。对在DPP组和无D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指标与DPP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血清GGT与DPP的发生显著相关(优势比为1.10,P〈0.05)。结论血清高GGT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TC)≥5.7 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3.6 mmol/L]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短期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1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高胆固醇血症患者78例,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控制(n=39),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n=39)。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采用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方法,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两组患者baPWV和ABI的变化及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脂均下降,处理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aPWV和ABI较治疗前无变化[baPWV:(1539±171.9)m/s vs.(1527±232.2)m/s;ABI:(1.2±0.2)vs.(1.2±0.3)],治疗组baPWV较治疗前下降[(1442±102.1)m/s vs.(1580±205.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较治疗前升高[(1.3±0.3)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aPWV、ABI值,对外周动脉硬化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 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段交感神经阻滞对糖尿病伴有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76例糖尿病伴有心腔扩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被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神经阻滞组,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位硬膜外神经阻滞),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脑钠肽(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各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神经阻滞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5.0%比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神经阻滞组LVEDd[(71.63±9.26)mm比(65.4±8.12)mm]、LAD[(45.62±7.10)mm比(37.14±6.28)mm]明显缩小(P均<0.05),LVEF[(31.3±11.46)%比(42.12±10.42)%]明显提高(P<0.01),TNF-α[(73.55±16.36)ng/L比(28.35±10.08)ng/L]、IL-6[(17.62±5.47)ng/L比(7.88±2.29)ng/L]、BNP[(13.49±2.94)ng/L比(6.28±2.28)ng/L]、HbA1c[(7.9±2.6)%比(6.8±1.9)%]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0.001);且LVEF、TNF-α、IL-6、BNP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胸段交感神经阻滞显著降低糖尿病心力衰竭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因子、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多种无创检测方法联合评价2型糖尿病(DM)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情况。方法无并发症的DM患者30例,对照组27例,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踝臂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压力波增强指数(AI)及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动脉硬化参数及其相关性。结果 DM组及对照组IMT、ABI均在正常范围,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右两侧baPWV[(1449±232)cm/s比(1291±171)cm/s,(1452±222)cm/s比(1280±178)cm/s;P0.01]及ET技术中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137±51)kPa比(101±34)kPa,P0.01]、硬化参数(β)[(10.6±4.2)比(8.2±2.7),P0.05]、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7.0±1.2)m/s比(6.1±1.0)m/s,P0.01]在DM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M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67%(20/30)比26%(7/27),P0.01];Ep、PWVβ分别与左右两侧baPWV呈正相关。结论 DM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ET技术中Ep、β、PWVβ与baPWV均可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有氧踏车运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ISH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A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有氧踏车运动,每周3次,每次30 min.疗程均为20周.检测试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20周干预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收缩压[(145.76±11.52)mm Hg比(165.54±13.87)mm Hg,(141.16±7.69)mm Hg比(162.81±13.26)mm Hg]、舒张压[(65.87±7.20)mm Hg比(72.71±8.16)mm Hg,(67.98±8.21)mm Hg比(71.48±9.18)mmHg]均明显下降,baPWV[(1641.46±119.38)mm/s比(1690.71±124.65)mm/s,(1593.76±112.21)mm/s比(1671.48±138.72)mm/s]减慢,P均<0.05.与A组对比,B组的收缩压[(141.16±7.69)mm Hg比(145.76±11.52)mmHg]、baPWV[(1593.76±112.21)mm/s比(1641.46±119.38)mm/s]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 有氧踏车运动能够改善老年ISH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并有助于其血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