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冠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高血压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的变化率 ,并判断用此方法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高血压患者 16例 (年龄 5 1± 5岁 ) ,正常人 16例 (年龄5 0岁± 4岁 )。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图像。测量其内径 ,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另选 11例 ( 5 2岁± 6岁 )已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在冷加压前后分别用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 ,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冷加压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患者 ( - 3.7%± 10 .6 % )明显低于正常人 ( 13.2 %± 6 .8% ,p=0 .0 0 0 1)。超声所测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冠脉造影所测结果间高度相关 ( r=0 .93,p=0 .0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 ,冷加压负荷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
超声评价抗氧化剂对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水溶性抗氧化剂的快速输注对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 39例有川崎病史者分别行静脉内输注水溶性抗氧化剂或安慰剂 ,在输注前后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结果】1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行抗氧化剂静脉输注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增加 (从 1.6 %± 6 .0 %增加到 6 .5 %± 5 .1% ,P <0 .0 1) ,2 0例输注安慰剂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明显增加 (从 0 .35 %± 3.0 %到 0 .5 %± 3.2 % ,P >0 .0 5 )。【结论】快速静脉内输注抗氧化剂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Losartan或Telmisartan)服用前和服用12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结果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高血压病组(-4.3±8.7%)显著低于对照组(10.5±3.9%,P<0.0001).服用AT1拮抗剂后,高血压病组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13.7±8.0%)明显高于服用前(-4.3±8.7%,P<0.0001),冷加压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14例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从-5.7±7.7%变为14.1±8.8%,P<0.0001)和10例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中(从-2.3±10.0%变为13.1±7.0%,P=0.002)均得到改善.高血压病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23.2±14.4%比27.2±13.5%,P=0.2).结论本研究证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经AT1拮抗剂治疗后,冠脉左主干可恢复对冷加压试验的正常反应,而且此种效应不依赖于血压是否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明确维生素 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方法 :评价 3 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 17例健康对照者的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对 3 9例有川崎病史者行静脉内输注维生素 C或安慰剂 ,在输注前后重新评价冠状动脉的舒张性。结果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 (1.0 %± 4.7% )明显低于对照组[(11.1± 3 .8) % ,P<0 .0 0 0 1]。 1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行维生素 C静脉输注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明显增加 [从 (1.6± 6.0 ) %增加到 (6.5± 5.1) % ,P<0 .0 0 0 1] ,2 0例输注安慰剂后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明显增加 [从 (0 .3 5± 3 .0 ) %到 (0 .5± 3 .2 ) % ,P=0 .3 79]。结论 :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 ,提示川崎病后存在着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异常。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 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分析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晚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方法 :评价 3 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 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0 0 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49)。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接受和未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者无显著性差异 (P=0 .3 3 )。结论 :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 ,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周围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年龄对正常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不同年龄 [16~ 5 8岁 ,平均 (38± 14 )岁 ]的正常人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冠状动脉左主干的长轴图像 ,分别在冷加压试验前后测量其内径 ,并计算内径变化百分率。结果 冷加压试验后 ,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从(3 .0± 0 .6 )mm扩张到 (3 .4± 0 .6 )mm ,内径变化百分率为 (12 .9± 5 .7) %。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百分率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6 1,P <0 .0 0 1)。结论 随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逐渐下降 ,提示年龄为影响正常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微循环内皮功能。方法冠脉造影结果正常受检者40例,分为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组20例和冠心病高危人群组20例。分别于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实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并计算其内径变化率;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其流速变化率,比较两组干预状态下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冠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基础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加压实验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组冠脉内径扩张率(4.53±2.65)%、流速增加率(23.64±5.72)%,低于对照组的(11.37±3.29)%及(43.76±4.28)%(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高危人群在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时可能已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胸超声检测绝经前后妇女冠状动脉,结合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试验,评估绝经前后妇女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35例女性受试者,按绝经与否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组。分别测定冷加压试验(coldpressortest,CPT)和硝酸甘油试验前后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变化的百分率。结果绝经前后妇女冷加压试验左、右冠状动脉的内径变化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2、0.004)。两组妇女硝酸甘油试验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变化率亦有统计学差异(P=0.023、0.002)。年龄因素和冷加压试验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呈负相关(r=-0.382、-0.371,P=0.03、0.03)。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的起始部,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舒张功能受损,绝经前后妇女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和年龄因素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变化率 (ΔD)对内皮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7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患者 ,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经胸M型超声心动图记录 (同步心电图指导 )左、右冠状动脉主干起始段舒张期内径 (Dd)和收缩期内径 (Ds) ,计算直径变化率 [ΔD =(Dd -Ds) /Dd× 1 0 0 % ]。结果 正常组左冠状动脉主干ΔD平均 2 8.76%± 7.92 % ,明显大于病变组 1 5 .0 1 %± 6.96% (P <0 .0 1 ) ;右冠状动脉主干ΔD平均 31 .99%± 6.35 % ,也明显大于病变组 2 0 .2 7%± 1 0 .1 7% (P <0 .0 1 )。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变化率相关性良好 (r =0 .5 995 ,P =0 .0 0 0 0 1 )。以冠状动脉主干ΔD <1 5 %为界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率 >75 %者 ,左冠状动脉主干ΔD均值 1 4.9% ,右冠状动脉主干ΔD均值 1 8.33% ,均为病变组的低水平。结论 冠状动脉主干ΔD可以预测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增加 ,ΔD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在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2条。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内注射NO合成抑制剂LNAME时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的二维图像。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径(LADd)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基础状态下,反应性充血试验后LADd明显增宽[由(2.23±0.19)mm增为(2.52±0.24)mm,P<0.01],内径百分变化率为(13.10±3.59)%。冠状动脉内注射LNAME时,反应性充血试验前、后LADd与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试验前LAD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内径百分变化率为(1.07±2.97)%,较基础状态显著减小(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与内皮来源的扩血管物质NO有关,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分辨力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2±4.7)%]明显低于正常人[(11.4±3.7)%,P<0.001],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7.4±8.1)%]和健康对照者[(28.3±8.4)%,P=0.32]差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2.
Impaired endothelial function is observed as altered vasomotion in both the peripheral and coronary circul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early atherogenesis. An improvement in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activity has been reported with both cholesterol reduction and smoking cessation.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smoking statu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effects both flow-mediated and cold pressor vasoactivity. We studied 25 men (ages 30–59), 12 smokers and 13 nonsmokers with angiographically documen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cardiac risk factors who were grouped as smokers and nonsmokers. Using 7.5MHz ultrasound, we measured brachial artery diameter and Doppler flow velocity at baseline, following 5 mins of ipsilateral blood pressure cuff occlusion and release (flow-mediated), during contralateral ice water hand immersion (cold pressor test) and after sublinqual nitroglycerin administration (an endothelium-independent vasodilator). Flow-mediated percent diameter change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smokers than nonsmokers (1.9 ± 5.7% vs 11.4 ± 7.2%, p <0.001). Both smokers and nonsmokers responded similarly to the cold pressor test (–3.9 ± 2.3 vs –1.2 ± 0.2%) and nitroglycerin (15.1 ± 7.6 vs 17.5 ± 8.3%). Cholesterol level did not appear to be an independent determinant of flow-mediated vasoactivity when smoking status whas taken into account. Flow-mediated vaso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smoking status in the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ut cold pressor induced vasoactivity is not.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病(CH)患者的肱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对44例 EH患者和22例正常组肱动脉测定,静息状态下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反应性充血时的内径及血流速度,和舌下含服0.3mg硝酸甘油后5min测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结果 EH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血流速度EH组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百分变化率EH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H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百分变化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病程分为SLE1组、SLE2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并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内径百分变化率及二者之比。结果SLE1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LE2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LE2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SLE1组(P<0.05)。SLE2组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LE1组EDV/EI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LE2组内皮依赖性舒张(EDV)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IV)之比(EDV/EI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SLE2组EDV/EIV显著低于SLE1组(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减低,EIV功能亦会发生改变。EDV与EIV之比(EDV/EIV)比单纯的用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更能反映其内皮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评价肱动脉内皮功能。 方法对27例病程6周的AMI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分为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和20例正常人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静息状态、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 结果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重构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低于非重构组(P〈0.05);重构组和非重构组间及两组与对照组间含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百分率均无差异(P〉0.05)。 结论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AMI后早期左室重构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超声检测初诊中老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状况。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12月~2014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4例初诊中老年ED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受检者在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计算3种状态下2组患者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 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肱动脉基础内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受检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再次进行诱发,结果显示2组受检者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初诊中老年ED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显著降低,采用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确定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尽早发现无症状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在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0条.冠状动脉内注射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以抑制EDHF的作用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内径的变化以及心肌内冠状动脉(IMCA)血流的变化.测量LAD内径、IMCA的峰值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百分变化率.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前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LAD内径百分变化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29±2.61)%vs(10.31±2.89)%,P=0.123].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IMCA的Vmax、VTI的百分变化率却较注射TEA前明显减低[分别为(38.91±17.32)%vs(80.18±11.03)%及(26.50±12.61)%vs(75.86±21.77)%,P均<0.001].结论应用TEA抑制EDHF的作用对血流介导性正常犬心外膜冠状动脉扩张反应无明显影响,而使IMCA反应性充血程度减小,提示EDHF在大、小冠状动脉的作用不同,EDHF在IMCA内皮血流依赖性扩张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