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组分构成"理论的中药质量控制新思路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建立合理准确乃至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可量化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是现代中药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关键问题。作者基于对中药组分作用整体性的认识,提出将"组分构成"理论的思想植入到中药多维结构质量控制体系中,强调中药是基于组分间及组分内部各成分间特定的微观结构关系而发挥多靶点、多途径药效作用的。目前《中国药典》主要依靠控制中药单一/多个指标性成分含量来把关中药质量。事实上,只针对中药指标性成分的控制完全脱离了中药效用的整体性特征,根本无法从中药本质上来控制其质量。其次,《中国药典》对少部分中药各有效总组分量的控制,也仅是宏观结构上的量化,不足以体现中药内在微观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换言之,就是都无法体现中药的"组分构成"(即中药本质)。因此作者提出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应明确量化中药组分间及组分内部各成分的配比结构关系、设定中药组分间及成分间比例最优可控范围窗的新思想,并认为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就应该深入到中药多组分及多成分微观量比结构的研究,为今后建立更为合理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及其复方中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成分,它是阐明中药作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是中药材及其产品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的保障[13].然而,由于中药作用的整体性、中药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使得中药药效物质基...  相似文献   

3.
中药质量控制及作用机制阐明是中药现代化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与中药多靶点、整体协调机制具有一致性,已成为系统论指导下研究中药质量及作用机制的有效平台,其应用有利于提高中药质量,推动中药新药研发。本文对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整体性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药效/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 用,并对代谢组学在中药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胡彦君  王雅琪  王勇平  王学成  熊优  杨明 《中草药》2016,47(17):2965-2971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而药效组分群的辨识则是支撑中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石,是中药的创新与发展探索的重要方向。药效组分群的研究方法虽众多,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在理论上加以提高,加强其系统性。从中药药效组分群发展历程出发,系统总结和分析现行药效组分群的筛选思路、组分配伍、质控模式等内容,探讨从复杂成分群中寻找"药效组分群"的方法,并构建配伍关系的研究思路,以期又快又准地锁定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为后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毕跃峰  王云雨  张芳平  黄盈盈  白喆  程鑫涛 《中草药》2020,51(19):4837-4845
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色和复杂性,使得中药现代化研究任务艰巨,许多医药研究工作者为此而不懈努力。系统生物学和组学的发展,为中药与现代科学融合迎来了契机。特别是表观遗传学和代谢组学整体性、动态性、个体化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作用理念相契合。主要对表观遗传学研究较为热门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调控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药效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二者结合创新应用在微观层面阐明中药整体作用机制及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机制的思路,为中医药核心思想科学内涵研究探索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6.
肖小河  鄢丹  袁海龙  王伽伯  金城 《中草药》2009,40(9):1345-1348,1488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探寻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又快又准地辨识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体系.  相似文献   

7.
书讯     
《中国中药杂志》2011,(22):3129+3133
由张铁军、杨秀伟教授主编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技术与示范》于2011年4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一部关于中药质量评价思路、方法和实验研究的专著,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研究成果的总结。该书介绍了药材的品种及产地的确定,研究样品的野外及田间取样,有效部位药效筛选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有效成分体内过程研究,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确  相似文献   

8.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强  杜思邈  张忠亮  吕春明  周永全  赵燕  张宁 《中草药》2013,44(22):3095-3104
中药指纹图谱在现代及未来的中药质量控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分析中药中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分布的信息,符合中医中药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指纹图谱必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药效成分研究、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的进展,并就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阐释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中药安全、有效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往研究多基于"成分-药效"的生物模型方法的二元研究模式。从中药的基本属性、理论的基本概念、术语出发,并与中医辨证论治、治则、治法、配伍规律、药性理论等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相关联,提出基于"性-效-物"三元论的基本认识,建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模式,并以元胡止痛滴丸为例进行示范性研究,确定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为其质量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中药的双向调节药效是其整体性与特异性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原则,以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为例,综述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辨析双向调节药效的物质基础,旨在探索3味中药双向调节药效的中药科学内涵,为实现双向调节药效质量标志物的精准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拙文“从译文整体性论中医英译”基础上,融合自身翻译实践中的新体悟,从前呼后应、句序重构、概括转译3个方面例释中医英译中如何实现译文的有机整体性,最后又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周易》哲学思想从理论高度对中医英译中译文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张培 《天津中医药》2009,26(4):343-345
对比现代物理学与中医,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特性即整体性、变化性和意识与存在的相互关连性也在中医学中有体现,就这些特点,对现代物理学与中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药组予滋阴益气类中药和中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疗程3个月,以视力、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82%、西药组79%、中药组76%,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最高,但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显效率:中西药组56%、中药组47%、西药组41%,中西药组显效率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单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中药组予滋阴益气类中药和中西药组予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疗程3个月,以视力、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组82%、西药组79%、中药组76%,中西药组总有效率最高,但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显效率:中西药组56%、中药组47%、西药组41%,中西药组显效率高于其他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滋阴益气类中药联用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中药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单用。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多发的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为充分了解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特征及合并用药规律,该研究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方法对其中西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按药物种类分析,发现西药以还原性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79例(支持度为34.61%),中药以甘草酸二胺使用频率最高,共14 058例(支持度为34.56%),中西药物联合使用以甘草酸二铵合并还原型谷胱甘肽使用频率最高,共8 607例(支持度为25.09%);按药物作用分析,中药、西药均以降酶类药物使用比例最高,中药降酶药物使用者10 983例(支持度为27.01%),西药降酶药物使用者9 595例(支持度为23.59%),中西药物合并用药以清热利湿类药合并降酶类药使用频率最高,5 621例(支持度为13.82%)。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药清热利湿类药物合并西药降酶类药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中西联合用药方案,中药清热利湿类药合并西药降酶类药和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最常出现的三药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按摩联合中药内服与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的12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按摩联合中药内服组与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组,每组各60例.结果:按摩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96.6%,针刺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86.6%.按摩联合中药组疗效优于针刺联合中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摩联合中药内服较针刺联合中药内服疗效显著,特别是远期疗效更为明显,且具有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3年来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疗效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医对放射性肠炎的认识明确统一;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对有效物质的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是中医的优势病种,也在传统中药的基础衍生出了一些创新的疗法,但是中医非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联合中医药等防治手段仍然研究较少,中医药用于预防放射性肠炎发生的研究也较少。  相似文献   

18.
分析近5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临床研究进展,从中医古方的辨病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中药提取物及新剂型结合西药及中西医结合的序贯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抑制乙肝病毒以及降低HBV变异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安全性、减轻毒副作用、缩短疗程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不过,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临床研究仍有不足,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包括中药联合抗病毒药、中药联合拉米夫定、中药联合利尿以及中药联合抗生素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加针刺治疗J慢性传榆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将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中药加针刺治疗,对照组用西沙必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治愈率2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0.71%,治愈率7.14%。结论:中药加针刺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