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癫痫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的相关因素。方法监测326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龄段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不同血药浓度检测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儿在治疗中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主要是呕吐、头晕及恶心等,基本是3岁以下儿童。给药浓度低于400组血药浓度监测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给药剂量400-800组与给药剂量〉800组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癫痫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实施个体化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个体化治疗问题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在开展血药浓度检测之前,临床用药常是经验性、程序化的,无法正确评价药物作用,剂量过高则引起毒性反应.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AP)是广谱抗癫痫药,对各型癫痫均有疗效.本研究通过对126例癫痫患儿治疗过程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检测,探讨不同体质量的癫痫患儿个体化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癫痫儿童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对348例次癫痫儿童服用丙戊酸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血药浓度结果与剂型、合并用药、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癫痫患儿其血药浓度偏高;卡马西平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较大。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儿童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用药时需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41例儿童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显效48例次,有效28例次,总有效率为85.4%。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18例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法对218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1的有62例,占28.44%,在50-100μg·ml^-1之间的有148例,占67.89%,血药浓度〉100μg·ml^-1的有8例,占3.67%。结论丙戊酸钠个体差异较大,应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6.
陈旭  邵传锋 《中外医疗》2013,(32):189-190
目的通过分析与评价服用相同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癫痫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疗效,探讨丙戊酸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剂量为0.5 g/次,12 h/次的癫痫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用SPSS v19.0软件。结果在78例监测结果中,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有51例(65.4%),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的有12例(15.4%),高于治疗浓度范围的有15例(19.2%)。结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因此在服药期间应适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丙戊酸钠规范化治疗癫痫儿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规范化治疗癫痫儿童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节个体化给药剂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192例,在服药5~7个半衰期(t1/2=5~20h)后,于晨空腹采静脉血2ml,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结果:服药剂量为每日10~30mg/kg时,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整个体的给药剂量,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AED)丙戊酸钠(VPA)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285例癫痫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1的有130例,占45.61%;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之间的有145例,占50.88%;血药浓度>100μg·ml-1的有10例,占3.51%. 结论 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应用丙戊酸钠应根据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指导儿童癫痫病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昆鹏  李晓晶  李晓丽 《吉林医学》2008,29(23):2201-2202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剂量对治疗儿童癫痫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给576例儿童癫痫病患者长期口服丙戊酸钠,剂量为15~60mg/(kg·d),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利用SPSSIO.0统计软件对治疗结果产生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丙戊酸钠的有效浓度范围为50-100μg/ml,中毒浓度〉100μg/ml,观察组中癫痫完全被控制186例,好转331例,总有效率为89.76%。不同个体服用同等剂量丙戊酸钠后,稳态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对治疗儿童癫痫病的临床疗效有显著意义。临床监测其血药浓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刘沙  金梅  傅川  刘大瑜 《重庆医学》2016,(27):3805-3807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痫疗效及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133例服用丙戊酸钠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133例患者抗癫痫疗效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80例患者癫痫得到了控制,占60.15%,有效血药浓度(50~100 m g/L )范围内有51例患者癫痫得到控制,占38.35%。血药浓度小于50 m g/L的44例患者中,26例未得到控制;男性与女性的血药浓度分布相似;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各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成年组有52.87%患者血药浓度低于或高于治疗范围,未成年组则有39.13%;随着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增加。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患者抗癫痫疗效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癫痫控制情况及年龄进行合理的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服用丙戊酸(VPA)的癫痫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规范VPA的临床应用及减少毒副作用.方法 对2010年11月~2012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癫痫同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的119例单独服用VPA的患者,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性别、血药浓度、年龄是否为肝酶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服用VPA可以明显升高肝酶,肝酶指标的变化与患者性别和VPA血药浓度无关,只与年龄相关,20岁以下年龄越大肝酶异常概率越低.结论 对使用VPA的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尤其是儿童,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各项生理指标,适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给药剂量,采取相应药学监护措施,使儿童应用VPA更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Mutations in polymerase gamma gene (POLG) are believed to be an important cause of early and juvenile onset of non-syndromic intractable epileps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prevalence of POLG pathogenic variants in epilespy patients of Han population through sequencing it.Methods Ha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eizures prior valproic acid (VPA) exposure at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from 2015 to 2019. The clinical diagnosis was based on the 2014 Consensus Statement of Epilepsy by the 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ILAE). Blood sampling were performed before VPA treatment. The POLG gene DNA was sequenced by either the first or th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The POLG variant burden was illustrated. Liver functions were tested to describe whether they experienced VPA toxicity.Results Totally 216 Han Chines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ged from 1 month to 15 years old, 102 were male and 114 were female. The onset age was 1 month old to 13 years old, and the epilepsy course ranged from 2 weeks to about 3 years. VPA treatment was delivered for the generalized or intractable partial seizures at standard dosage. No patient experienced hepatic toxicity following VPA exposure. DNA sequencing data showed no patient had either a homozygous mutation or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POLG. Single heterozygous mutations of c.1150G>T and p.D384Y were found in 2 patients, and single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c.156_158dupGCA was found in 1 patient. None of these variants showed clin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s Functional modifying POLG homozygous mutations and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were not detected and VPA toxicity was not seen in the current study. POLG mutation frequency might be rare in Han Chinese, and standard VPA therapeutic dosage might be safe for Han Chin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治疗剂量时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袭,血氨水平在正常范围,患病率为5%~6%,可于治疗后1周~25年出现震颤、强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1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笔者报道了1例全面性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400mg,3次,d,抗癫痫治疗半年后,逐渐出现两上肢姿势性震颤,动作缓慢,记忆力下降,此后半年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丙戊酸钠逐渐减量至200mg。3次,d维持治疗,1个月后强直、震颤症状改善,记忆力恢复正常。3个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丙戊酸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减量停药后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茸菖胶囊对幼年大鼠癫痫后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戊四唑点燃癫痫模型,分为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法检测各组NRSF和BDNF 蛋白的变化。[结果] 幼年大鼠致痫后模型组海马NRSF和BDNF蛋白表达升高,中药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海马齿状回NRSF和BDNF蛋白表达(P<0.01),作用优于西药组和其他中药组。[结论] 中药复方茸菖胶囊抗癫痫及改善癫痫后认知障碍机制可能与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所介导的神经元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为癫痫的54例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并根据发作类型选药;采用丙戊酸钠(VPA)或卡马西平(CBZ)单药治疗,并监测药物浓度及随访脑电图(EEG)。结果:临床表现为全身性发作37例,局灶性发作17例。37例单用VPA治疗,6个月后发作获完全控制,VPA平均血药浓度89.2mg/L;17例单用CBZ治疗,6个月后获完全控制,CBZ平均血药浓度6.37mg/L。治疗前EEG异常52例,治疗后恢复34例。结论:小儿癫痫的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反复发作、暂时性的特点。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单药治疗小儿癫痫具有良好的疗效,血药浓度监测对治疗有指导作用,脑电图不能作为判定疗效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USC*PACK软件建立中国癫(癎)儿童拉莫三嗪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促进个体化用药.方法 回顾性收集60例癫(癎)患儿应用拉莫三嗪(LTG)的临床数据,并根据联合用药情况,将114个血药浓度点分成LTG+丙戊酸(VPA)组(n=56)、LTG+肝药酶诱导剂(EI)组(n=26)、LTG+EI+VPA组(n=16)及单用LTG组(n=16).血药浓度均为临床常规监测的稳态浓度.应用USC*PACK软件中的非参数最大期望程序(NPEM Program),推算最优的PPK参数值,并建立模型.应用此模型和USC*PACK软件中的贝叶斯拟合程序(Bayesian fitting program),对患儿的血药浓度进行预测;求算平均预测误差(MPE),预测误差均方(MSPE)判断预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PPK模型.结果 最大似然值为-192.87,LTG的最佳PPK参数值为:Ka=(1.97±1.66)h~(-1);Vs=(1.07±0.89)L/kg;Kel=(0.05 ±0.05)h~(-1).血药浓度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0.99,回归方程为Y_(OBS)=-0.09+1.05×Y_(PRED)(R~2=0.98,P<0.001).MPE为-0.16 μg/mL,MSPE为0.28(μg/mL)~2.结论 在USC*PACK软件中,应用自行建立的PPK模型和Bayes法,估算个体PK参数,再进一步算出半衰期、峰谷浓度以及调药后的峰谷浓度,甚至可以模拟出调药前后的药时曲线,满足临床上的多种需求,使得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用药模式提高到科学的个体化用药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拉莫三嗪(LTG)联合丙戊酸(VPA)治疗各种类型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40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全身性发作型患者100例、单纯性部分发作型患者100例、部分发作继发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型患者100例、复杂性部分发作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LTG联合VPA治疗,比较不同类型癫痫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各类型癫痫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类型癫痫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4种类型癫痫患者IL-2、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TG联合VPA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能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苯巴比妥治疗中国农村地区2455例癫癎患者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WZ  Wu JZ  Dai XY  Wang TP  Yang B  Ma GY  Yuan CL  Hong Z  Zhao D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9):1297-1300
目的探讨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利用乡村医生负责治疗管理惊厥型癫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和穆棱县、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和青铜峡市两个县、山西晋城市泽州县、河南焦作市武陟县、江苏扬州市邗江县、上海市金山区等6省8个县开展癫癎防治研究.由经过短期培训的乡卫生院医生负责筛查惊厥型癫癎患者,经神经科医师核查确诊,符合入选标准者进入治疗管理组.乡卫生院医生按规定方案使用苯巴比妥治疗、定期随访和管理患者.结果6个省示范区在2002-2004年2年半的时间内共有2455例惊厥型癫癎患者进入观察组接受苯巴比妥治疗.其中347例(26.2%)在开始治疗后2年内元发作,415例(31.3%)发作次数较入组前减少75%以上.无变化和加重者约占21%;在开始服药的前3个月中,有困倦嗜睡、头晕等轻度不良反应者占26.1%,中度不良反应占3.7%,重度为0.3%.6个省总样本中共有597例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先后退组,占入组病例总数的24.3%.结论研究表明,经过短期培训的乡卫生院医生可以担负起治疗管理农村地区癫癎患者的任务.苯巴比妥治疗惊厥型癫癎发作效果良好,且少见严重不良反应.示范项目取得的经验适宜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和条件近似的发展中国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 VPA)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子宫颈癌细胞衰老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VPA组、ATRA组、VPA+ ATRA组,采用3 mmol/L VPA、1μmol/L ATRA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人子宫颈癌HeLa及 SiHa细胞,对照组仅加溶媒;采用 CellTiter 96? AQueous 法检测细胞增殖;β-半乳糖苷酶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63、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VPA对HeLa及SiHa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与ATRA联合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 <0.05);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VPA+ATRA 组衰老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及VPA组、ATRA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Q-PCR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VPA单独和联合ATRA可上调P16、P63的表达,降低hTERT的表达,且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及对照组( P<0.05)。结论 VPA联合ATRA可抑制子宫颈癌细胞增殖,上调 P16和 P63的表达,下调hTERT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及其毒性代谢物2-丙基-4-戊烯酸(2-propyl-4-pentenoic acid,4-ene-VPA)的血药浓度与二者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VPA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确诊为癫痫,且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单药或者合并用药的254例患者,采用气相层析-质谱联用法测定血中VPA和4-ene-VPA浓度,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对血中VPA和4-ene-VPA浓度与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PLT)数量与VPA给药剂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和P<0.05),红细胞(RBC)数量与VPA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合并用药组中4-ene-VPA,VPA,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在单药组中≤2岁患者组ALT和AST显著高于>2岁患者组(P<0.001);在合并用药组中,≤2岁患者组AST,WBC和PLT水平同样显著高于>2岁 患者组(P<0.05)。AST与4-ene-VPA和VPA浓度之间不相关(分别为r=0.031,r=0.035,P>0.05),ALT水平与4-ene-VPA和VPA浓度之间亦不相关(分别为r=–0.064,r=–0.089,P>0.05)。结论:VPA可能影响血常规指标,年龄、合并其他非肝药酶诱导抗癫痫药是VPA相关肝肾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血中VPA及4-ene-VPA浓度监测不适合预警丙戊酸所致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