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根据椎间植骨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A组,26例)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组(B组,30例)。比较两种植骨融合方式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0.3±3.7)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融合率为96.2%,B组融合率为96.7%,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2.3%,B组优良率为90.0%,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1±0.3)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5±0.6)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和自体髂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良率相当,融合率相近,临床疗效好,但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者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少,可能有利于保持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对腰椎滑脱植骨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影响脊柱融合的因素有合适的植骨部位、良好的植骨床、充足的植骨量、严格的固定措施和充足的固定时间.植骨方式中采用椎间植骨还是横突间植骨,植骨材料采用白体骼骨还足术中切除的自体棘突及椎板,日前仍有争议.目的:比较采用不同植骨材料及方法进行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的融合率以及植骨后症状改善情况.设计:对比观察.对象:纳入接受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患者92例,滑脱按Meyerding分类,其中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40例,Ⅲ度1例,Ⅳ度1例.L3滑脱1例,L4滑脱58例,L5滑脱33例.方法:对92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管减压,采用提拉复位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提拉复位后,进行植骨融合,根据不同的植骨方法和材料分为4组,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组21例,自体棘突、椎板椎体间移植组27例,自体骼骨横突问移植组21例,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绀23例.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价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植骨后6个月随访,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组患者的植骨触合率显著高于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组、自体棘突、椎扳椎体间移植组及自体髂骨横突间移植组(P<0.05).植骨后9,12个月各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植骨后各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或者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直接用咬除的白体椎板、棘突骨质和取自体骼骨植骨内固定均是有效的植骨方法.同样的植骨方法中取髂骨植骨比直接用咬除的椎板、棘突骨质植骨后6个月的融合率高:而应用同样的植骨材料椎体间植骨比后外侧横突间植骨后6个月的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取自体髂骨存在较多供骨区并发症,寻找合适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21例将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载体为药用明胶、注射用大豆卵磷脂、羟基磷灰石等)及自体骨赘植入PEEK cage融合器,对照组19例将自体骼骨植入PEEK cage融合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高度、并发症、融合率、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即刻的颈椎稳定,颈椎前凸、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12个月时,试验组Cob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椎间融合率、颈部与上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获得骨性愈合。表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结合自体骨赘植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前凸、融合节段的高度,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体骨在颈椎植骨融合术中应用最早、最多,但其来源有限,同时也带来供骨区感染、出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新型植骨融合材料的使用,使上述并发症得以避免或减少.目的:比较MC+~R 椎间融合器结合自体骨与硫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08-01/12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4个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术,取颈前斜切口3.0-4.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保留终板,自体骨组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髂骨松质骨,硫酸钙组椎间融合器填充Wright公司OsteoSet人工骨,结合固定嵌片使用.以术后X射线片和JOA评分及术后Odom'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共26例患者(34个节段)全部获得随访,术后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硫酸钙组高于自体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人工骨组融合率比自体骨组低,但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硫酸钙组术后6个月前凸角丢失较自体骨组多0.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硫酸钙结合MC+ 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结合MC+ 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一致,但硫酸钙人工骨可以有效避免取骨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用于颈椎前路的填充材料较多,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多见,但自体骨取材引发供骨区出血、感染、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被临床工作者逐渐重视。同种异体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可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融合器填充材料。目的:对比异体骨与自体骨填充椎间融合器结合钢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对44例脊髓型颈椎病共44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取颈前斜切口2.0-3.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尽量保留终板。其中24例取自体髂骨填充椎间融合器,20例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以JOA评分、Odom’s疗效评定标准及X线射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及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同种异体骨组高于自体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同种异体骨组融合率较自体骨组低,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影像学结果提示,术后3,6,12个月同种异体骨组与自体骨组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前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同种异体骨作为椎间融合器填充材料,融合率与自体髂骨相似,并可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恢复椎间隙高度,可作为理想的骨填充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6.
背景:良好的骨性融合对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获得长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腰椎融合的方式很多,从融合的效果来看,目前以椎体间植骨融合最为可靠.目的:对比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时采用打压植骨椎间融合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临床效果及放射学结果评价.方法:27例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症患者C臂机辅助透视下于定节段的椎弓根分别拧入椎弓根钉.按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16例打压植骨椎间融合,11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测量椎间隙高度后选用大小合宜的两个椎间融合器,把椎板及棘突骨块塞入融合器内腔并植入椎间隙.所有患者置入前、后均行X射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16~25个月,平均19个月.2组患者原有的腰背疼痛及神经症状明显改善:融合器组优良率为91.3%,自体骨组为89.4%,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7.5%,自体骨组为90.9%,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高于自体骨组,提示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组织相容性良好,配合自体骨打压植骨治疗后椎间隙高度虽有一定程度丢失,但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与置入椎问植骨融合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背景:硫酸钙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移植替代物。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的成骨作用。 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腰椎后路L4/5椎间盘摘除后,随机均分为3组,自体骨组在椎间隙植入自体髂骨,异种骨组在椎间隙植入异体脱钙小牛骨,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隙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植入后4,8,16周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椎体间植骨愈合及塑形情况;留取骨痂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椎间植骨愈合程度;于16周对脊柱融合部位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植入16周时,自体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异种骨组椎间隙形成不完全骨性融合,软骨组织大部分分化为骨组织,但中间仍为纤维组织;组织工程骨组椎间骨小梁连续,椎间融合基本完成,大量编织骨相互融合成片,人工骨基本吸收、骨化,仅有少部分残留;自体骨组、组织工程骨组失效强度和刚度均优于异种骨组(P〈0.05)。提示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具有良好的成骨和骨诱导作用,可以较好地促进脊柱椎体间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平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1957-1958,1960
目的对比不同自体植骨材料在不同植骨融合术中对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97例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自体棘突椎板横突间移植(A组)23例,自体棘突椎板椎体间移植(B组)27例,自体髂骨横突间移植(C组)24例和自体髂骨椎体间移植(D组)23例。对比4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植骨后融合率。结果 A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1.30%,B组为88.89%,C组为91.67%,D组为95.65%,4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1,P>0.05)。随访6个月,4组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9,P<0.05);其中A组与B、C组间、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融合率明显高于A、B、C 3组(P<0.05)。随访1年,4组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结论选择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疗效较为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GSS-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32例腰椎不稳(滑脱Ⅰ度25例,Ⅱ度7例)患者,均采用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其中7例手术彻底解除卡压神经根的致病因素后,椎间隙置入矩形碳塑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骨行椎间融合;25例行后路椎板小关节突间自体松质骨植骨融合。结果:32例平均随访12.6个月(6~22个月),其中26例解剖复位,复位率81.3%,6例未能复位;7例椎间自体植骨融合无复位丢失,复位率100%。29例临床症状接近或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按LBOS疗效标准评分,优良率90.6%,结论:用GSS-Ⅱ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加自体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中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腰椎滑脱患者60例,分成A、B、C组,分别进行行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自体骨植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术后定期随访,比较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年各组患者腰椎滑脱均获完全复位,未出现固定螺钉松动、拔出、断裂及腰椎再滑脱现象。椎体融合率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间隙高度、Naka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腰椎滑脱患者因合理选择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