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性,7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991年5月4日心电图(图略)诊断:窦性心律,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偶发室性早搏.患者于1991年6月28日晚自觉胸闷、气促,自含速效救心丸6粒不见好转,肌注西地兰0.4mg后,症状缓解.次日上午ECG(附图A)见P波为逆行,P~--R间期0.  相似文献   

2.
我科近年收治老年再发性心肌梗塞并多脏器损害4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73岁,1984年12月曾患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塞。1986年4月10日突然心前区闷痛伴大汗来诊。血压76/50mmHg,第一心音低钝,心率45次/分,右下肺湿罗音。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及陈旧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塞,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入院次日呕吐咖啡样物前后共约3000毫升,口服正肾冰盐水及综合治疗,住院130天痊愈。例2:男,71岁,1985年作心电图发现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1986年11月突然心前区剧痛伴多汗来诊。血压120/80mmHg,心音低钝,心率104次/分,  相似文献   

3.
<正> 近些年来,学者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胸前导联伴ST段下降者,其心功能明显减退、并发症增多,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死亡率亦高。有作者在研究了此类患者的预后时指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ST段下降是临床筛选高危患者的指征之一。基于对此种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笔者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如下资料。病例系1983年1月~1988年9月按WHO标准确诊的3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不包括合并前间壁、前壁、侧壁心肌梗塞和陈旧性心肌梗塞、右室梗塞及束支传导阻滞或发病时间不清楚者。ST段下降以入院时心电图记录为准。根据胸前导联ST段下降将34例患者分为两组,I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43~83)岁,V_1~V_5至少有两个导  相似文献   

4.
例一,患者男性,61岁,因前间壁心肌梗塞伴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住院。入院前一周曾因短暂性完全性传导阻滞安置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电图示右束支阻滞伴左后分支阻滞与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起搏前为Ⅰ度AV阻滞。电生理试验: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正常(220毫秒),A-H间期正常(120毫秒),H-V间期延长(85毫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下壁导联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并与胸前导联碎裂QRS波发生率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173例陈旧性前间壁(119例)、前壁(44例)、广泛前壁(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根据fQRS的有无分为有fQRS组和无fQRS组;根据fQRS所在导联位置,分为Ⅱ导联fQRS组、Ⅲ导联fQRS组、aVF导联fQRS组、≥2个下壁导联fQRS组、≥2个胸前导联fQRS组,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三组间fQRS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8),其中广泛前壁发生率为100%,前壁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前间壁组(P=0.014).②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三组间单一下壁导联、≥2个下壁导联及≥2个胸前导联的fQR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各组内不同下壁导联间fQR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前间壁组内比较,≥2个下壁导联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胸前导联(P=0.045);前壁组内比较,≥2个胸前导联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下壁导联(P=0.048).结论 心电图fQRS的形成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且广泛前壁心梗者最易形成fQRS,前壁及前间壁心梗者次之.前壁OMI患者梗死部位相关导联更易出现fQRS,面前间壁OMI患者更易在下壁导联出现fQRS.下壁导联fQRS波形成可能预示着下壁或者前间壁血管或心肌的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6.
<正> 应用香港威克斯医疗仪器公司生产的心电频谱图(FCG)和美国Mortara仪器公司生产的ART1200 EXP信息叠加心电图(SAECG)对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进行分析比较。 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中包括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16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34例。通过心电频谱图(FCG)技术检查,发现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FCG阳性率为93.75%,  相似文献   

7.
1993年~ 2 0 0 0年上半年 ,我们对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陈旧性MI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常规作 18导联心电图 ,即除常规 12导联外 ,加作V3R~V5R 和V7~V9导联心电图。现就 80例急性前间壁MI患者的右胸导联 (V3R~V5R)心电图作初步分析。 80例AMI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为AMI。②发病后 6~14h入院并有完整 18导联心电图资料和心肌酶学检查。③心电图定位为急性前间壁MI。④除外急性下壁、后壁、正后壁、高侧壁和侧壁等MI,并除外右心室肥大、肺心病、心包炎、心肌病…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6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了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测结果如下 60例中下壁20例、前间壁24例、广泛前壁、后壁各6例、侧壁2例、心内膜下2例。男58例、女2例,年龄38~76岁,平均59岁。监测前作12导联常规心电图,然后佩戴美国产便携式双导同步磁带记录仪,同时记录24小时活动情况,经主机回放分析。  相似文献   

9.
吴琳  张普光 《心电学杂志》1996,15(2):113-113
患者男,42岁,因阵发性胸痛2月,加重3天就诊。入院前1天外院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入院体检描记心电图时患者胸痛剧烈,在09:37、09:38、09:40 3个时间ST段分别抬高:V_1 0.5/0.15/0.05mm,V_21.4/0.3/0.25mm,V_3 1.45/0.25/0.15mm,V_4 1.3/0.1/0mm,V_5 0.6/0/0mm。心电图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心绞痛,损伤性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0.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文华 《心电学杂志》1990,9(4):216-218
通过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与健康成人各100例之心电问量图和心电图对比观察,探讨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诊断的价值。结果表明,心电向量图对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8岁,因头晕、心悸5天入院。患者原有陈旧性前壁、间壁心肌梗死病史。入院查心电图(图略)提示:1.窦性心律;2.1度房室传导阻滞:3.完全性石柬支传导阻滞;4.前壁 间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患者24小时内P—R间期及ORS波群形态发生改变,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56岁,以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住人我院治疗。检查心电图发现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同时采用泰山医学院生产的TY-1型彩色心向量图机(frank导联体系)检查心电向量,结果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而未显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容易诊断,不典型预激综合征可有酷似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因而,预激综合征误诊心肌梗塞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报道误诊2例如下: 例1 男性,32岁。1984年2月4日在常规体检时描(?)心电图,因诊断为“前间壁心肌梗塞”而入院治  相似文献   

14.
所谓“隐性心肌梗塞”即无急性心肌梗塞(AMI)发作史的陈旧性心肌梗塞。临床上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等改变。在诊断隐性心梗前,病人有活动后的心悸,气短,劳累或情绪变化时出现心前区的轻度闷痛。病人均杏认曾患过AMI,肺心病、心肌病,肺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但经心电图检查,却发现异常的Q波(Q波时间≤0.04″,振幅≥R 1/4)。本文7例均符合陈旧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86例心肌梗塞患者VLP检查,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心肌梗塞的VLP检测的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86例心肌梗塞患者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1例,女15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岁。急性心肌梗塞(AMI)28例.占32.56%,陈旧性心肌梗塞(OMI)58例,占67.44%。86例中前壁心肌梗塞11例,占12.79%,下壁心肌梗塞32例,占37.21%,前间壁心肌梗塞39例,占  相似文献   

16.
硝苯吡啶广泛应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因其改善左心室功能,故又应用于陈旧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作者研究目的为测定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口服硝苯吡啶休息与运动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对象与方法 12例男性,平均年龄51岁(36-66),其中下壁梗塞6例,前壁和/或间壁5例,两者兼有1例。其中8例为单支、3例双支、1例三支血管病变。8例患者长期应用β-阻滞剂维持治疗。检查前,硝酸盐类、利尿剂、钙拮抗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停用48小时,地高辛停用72小时。检查时患者禁食,根  相似文献   

17.
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早期,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常常发现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有时伴心前导联(V_1-V_6)ST段下降。此种心电图改变,过去一直认为是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抬高在前壁导联的镜面投影,几乎无临床意义。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注意到具有心前导联ST段下降的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较无心前导联ST段下降者血清酶CK峰值高、左室射血分数低、并发症多、近期及远期死亡率高、下壁梗塞面积大或多合并真后壁、后侧壁和后间壁梗塞,以及伴有前壁缺血。他们认为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的变化可作为早期甄别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重症和轻型患者及多血管病变和单血管病变的有价值的非侵入性指标。然而,  相似文献   

18.
<正> 以心阻抗血流微分波测定老年人的心泵功能、心肌收缩功能和心血管功能的报道较少,本文用上海红旗仪表厂生产的JK-Ⅰ型阻抗心动图仪与XD三道心电图机相连,同步描记心电图、心音图和阻抗微分图,测定老年人的心功能。被测者均为男性。分健康组和冠心病组。健康组50名,年龄60-65岁,平均60.9岁,经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胸部X线、心电图检查等,未查出有心肺疾病;冠心病组38人,年龄62-75岁,平均67.5岁,经询问病史,体检、胸透、心电图检查,其中有38例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2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含下壁心梗5例,前间壁心梗2例、广泛前壁心梗5例)。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135例,观察到早期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下降组较无ST段下降组梗塞面积大、病情重笃。提出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的改变似可作为早期甄别急性下壁心肌梗塞重危患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9例中年人心肌梗塞(MI)为我科自1994年至1996年上半年间的典型病例。发生年龄在35~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岁,男7例,女2例。下壁4例,前间壁9例,前壁9例,广泛性前壁1例。其中出现严重损伤期缺血阶段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有7例。转为陈旧性心电图的有1例,因梗塞部位较广泛而治疗无效死亡有1例。喝酒后引起发病者6例,饱餐后引起发病者3例。9例患者平素均有嗜酒史。中年人发病后具有可逆性强,康复快,死亡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