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 患者,男,43岁,因慢性乙型肝炎在传染科门诊就诊,复查肝功结果异常,给以干扰素600万单位,肌内注射,1次-隔日,抗病毒、调节免疫.患者在院外肌内注射用药,1个月后自觉右侧臀部疼痛,来院就诊.查体:右侧臀部注射部位皮肤呈暗黑色,面积约3 cm×3 cm,考虑为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坏死,行坏死组织清创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肌内注射后继发双侧臀部软组织结核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 患者,男,23岁,既往体健.于1999年3月因感冒发热,行右臀部肌内注射退热剂治疗1次.2个月后注射部位出现肿痛、伴全身低热.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两周,无明显效果,于1999年7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两周切口愈合.此后,因局部反复出现肿痛、脓肿形成,先后4次行清创引流术,每次间隔约2~4月不等.于2001年4月出现双侧臀部肿痛,第6次行清创引流术,术中见左臀部脓肿经左侧坐骨大孔进入盆腔,从骶前间隙、右侧坐骨大孔与右臀部原发病灶相通.骨盆X线平片及CT扫描未见骨性破坏.脓腔造影、CT扫描检查:双侧臀部脓肿经骶前间隙相通.胸片检查未见异常. 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血沉114 mm/h,C-反应蛋白28 mg/L.  相似文献   

3.
1 病例 患者男,48岁,教师,于半月前因感冒发热,在当地卫生院行肌内注射治疗,5 d后臀部出现硬节,给予局部消肿化瘀药物外敷及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包块无明显消退,而且症状逐渐加重,于2002年11月29日住入我院.查体:体温38.6℃,右侧臀部有3 cm×4 cm的包块,质地硬、红肿、有压痛感,局限可移动.B超示:脓性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3.8×109/L,NEUT0.88,LYMPH0.08,EO0.04,HGB130g/L, PLT264×109/L;尿常规均未见异常.脓肿穿刺液:镜检脓细胞4 /HP,直接涂片可见革兰染色阳性菌,细菌培养鉴定为马杜拉放线菌.经氯霉素治疗2 d后,体温正常,肿块蔓延得到控制,10 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患儿,女,日龄3 d,体重3 kg,2003年5月29日入院。患儿足月顺产,产后无窒息,吃奶好。12 h前突然哭闹不安,拒乳,继之喉间出现痰鸣声,在当地医院肌内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各1/3支,无好转;痰鸣声加重,病后7 h开始喘憋,呼吸困难,口吐白沫。查体:T36·5℃,P 120次/min,R60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草甘膦致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例右侧臀部皮下注射草甘膦致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皮下注射草甘膦后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发热(体温39℃)和血压下降(由105/60 mm Hg降至80/50 mm Hg)等全身中毒反应,同时草甘膦注射部位局部软组织出现红肿疼痛,并出现小水泡。患者经大量补液、行注射部位皮肤切开引流术、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痊愈出院,注射部位无出现组织坏死,无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结论对于局部注射农药引起中毒的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同时,作局部切开引流以清除组织内残留农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围绝经期月经异常妇女阴道凝胶给药与肌内注射黄体酮的黄体支持效果,为提高黄体支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进行黄体酮给药的79名围绝经期月经异常妇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肌内注射组与阴道凝胶给药组,肌内注射组患者每日肌内注射黄体酮油剂,阴道给药组患者每日阴道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利用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所有患者给药后的血中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阴道凝胶给药组患者给药后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为(11.15±11.45)nmol/L,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给药后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2.55±1.89)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9,P<0.05),而两组患者给药后血中孕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586,P>0.05).阴道凝胶给药组共有4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肌内注射组的23.08%(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9,P<0.05).结论 绝经妇女阴道凝胶给药黄体酮的子宫内膜孕激素水平更高且用药后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2岁,大学生。发现左腋下疼痛性包块4d入院。患者在上举左上肢时感觉腋下轻度疼痛,自己触摸到一个核桃大小包块,轻度触痛,皮肤表面正常,不伴发热、盗汗,无咽痛、咳嗽,精神状态好,食欲正常。3周前左手无名指被猫咬伤,伤口处红、肿、痛,口服“罗红霉素”2d,伤口红、肿、痛逐渐消失,并按程序注射狂犬疫苗5针。查体:体温37.5℃,咽部轻度充血,右侧颌下扪及2个黄豆大小淋巴结,左腋下扪及1个3cm×2cm×2cm大小淋巴结,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质地中等、轻度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无波动感。胸部X线透视检查:双肺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肌内注射在注射部位形成硬结,我们自1992年开始,通过临床数万人次应用,并随机抽样1240人次,对改进肌内注射方法作了分析总结,报告如下。一、传统方法传统的肌内注射方法是:选择臀部外上1/4区,快进针,快出针,慢推药。根据临床观察发现:进针的痛觉比推药敏感,推药的感觉比进针痛持久,出针的并发症比进针和推药多(青紫、出血、疼痛)。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2003年7月15日出生,2005的4月25日上午9点在我预防接种门诊,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常规消毒后经接种人员于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无细胞百白破0.5m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31136,效期:20051118)。注射后当天下午4点,患儿烦躁,哭闹、注射部位红肿,T38.6℃,速来门诊。查体一般情况可,T38℃,注射部位红肿、发亮,无波动感,肿块大小约6cm×7cm,边缘清晰,灼热有触痛。诊断为血管神经性水肿。给予静滴注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口服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等抗过敏治疗,并局部热敷,一日3次~5次,每次(15~20)分钟。一日后症状好转,一周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
石继皊 《中国校医》2021,35(6):443-445
目的 探讨Z径路(Z-Track)肌内注射法应用于儿童疫苗接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8年11月补种乙肝疫苗的112例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观察组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观察两组儿童局部不良反应及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局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4.29%,(χ2=5.92,P<0.05);观察组疼痛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72,P<0.05)。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应用于儿童疫苗接种的效果显著,可预防接种部位红肿、渗液、渗血,减少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6岁,烦渴、多饮10余年,于5年前开始使用诺和灵30 R治疗,血糖控制满意,3月前发现腹部注射部位皮肤凹陷,局部无红肿溃破及皮疹,未引起注意,3 d前注射胰岛素时发现双侧大腿明显变细就诊。查体双侧大腿皮下脂肪大面积萎缩消失,可见皮下肌肉轮廓显示,上至腹股沟,下至膝上,臂部及腹部片状皮下脂肪萎缩,双侧对称,局部皮肤无溃破及红肿、皮疹,皮温及感觉正常。考虑为胰岛素注射引起皮下脂肪萎缩,因面积较大,停用胰岛素,给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1周后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随访半年皮下脂肪萎缩无改善。讨论皮…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8岁,2W前感右侧阴囊坠胀不适,近一周出现疼痛,活动后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小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偶见,元尿少、浮肿,无腰痛、尿频、尿急。专科情况:双侧睾丸大小正常,右侧附睾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护理介入对肌内注射晕针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肌内注射治疗的7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施行护理介入以分析护理前后患者发生晕针率及对护理介入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护理介入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护理前患者满意度(P0.05);护理前后患者晕针发生率分别为1.67%、0.51%,他们之间的差距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血压之间差异显著,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优于护理介入前(P0.05)。结论对肌内注射患者施行相应的护理介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晕针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还能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值得在今后的肌内注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性 ,29岁 ,农民。因“右腹股沟区包块3年、还纳困难3d”于2000年3月4日入院。入院查体 :体温36 0℃ ,血压120/75mmHg。急性痛苦病容 ,强迫屈曲体位。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 ,无胃肠型及蠕动波 ,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 ,无腹部包块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亢进 ,无气过水声。右腹股沟及阴囊区可触及一约鹅卵大包块 ,质韧、触痛阳性、透光试验阴性。双睾丸对称存在、等大。门诊血常规白细胞16 0×109/L、腹透示降结肠少量积气。术前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嵌顿” ,急诊手术。术中见 :右腹股沟区包块似回盲部 ,充血、肿胀 ,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一些特殊部位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使用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18例,使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聚肌胞较单用聚肌胞局部注射治疗特殊部位疣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孕晚期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方法:2005年7月~2006年12月间产前检查HBsAg(+)孕妇,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145例孕妇分别于孕28、32、36周肌内注射HBIG200U(A组),39例不用药(B组),于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其新生儿于产时采脐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定量定性检测乙肝三系指标。结果:A组脐血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14.48%和1.38%,而B组分别为10.26%和5.13%,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脐血HBsAg、HBsAb、HBeAg定量分别为(5.35±30.23)ng/ml、(2.43±18.52)mIU/ml、(0.45±0.94)Ncu/ml,B组分别为(6.69±37.46)ng/ml、(13.80±53.18)mIU/ml、(0.68±1.14)Ncu/ml,两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肌内注射HBIG用于阻断HBV孕妇宫内感染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肌内注射后硬结是臀部肌内注射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也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治疗中断。因此,预防肌内注射后硬结的发生,并积极治疗已出现的硬结,是临床护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某女,14岁,北京市人,中学生。2004年3月11日10:00由专业医师在其右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白喉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0·5ml(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2030201,有效期2005年)。接种1周左右,该学生自感右上臂三角肌接种部位出现硬结性红肿,有触痛,无发热及全身不适,未就诊和处理。6个月后,患者发现在肿块上方长出一黄豆粒大小的水泡,自行热敷1周余,无明显好转,家长带患者先后到北京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求治。查体发现:该患者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精神佳,四肢活动良好,体温正常。右上臂三角肌接种部位有一黄豆粒大小的水泡,无液波感,下方有一…  相似文献   

19.
百白破联合疫苗加强免疫引起多形红斑皮疹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1999年2月1日出生,2003年7月10日10:00在南充市高坪区卫生防疫站预防接种门诊,于左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0·5ml(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20405,有效期2004-04),注射当天无不良反应。于第3d早晨起床穿衣时家长发现患儿注射部位红肿,周围可见3~4个小水泡,但食欲正常,精神尚可,未引起家长重视。当日23:00发现,红肿扩大,水泡增多,触痛明显,精神萎靡,T38℃,速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疹收住院,经静滴氢化考地松、青霉素,肌注非那根等抗菌、抗过敏治疗,病情无好转。于7月13日病情急剧加重,注射…  相似文献   

20.
戴季安 《现代保健》2012,(17):50-50
1病例介绍患者李某,26岁,干部,午休起床时,突发右侧阴囊红肿疼痛,在两家医院以睾丸炎抗炎输液5d,不见疗效,第6天来本院就诊,体检发现右侧阴囊红肿明显,触痛阳性,体温37℃,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均正常,仍抗炎输液2d,阴囊红肿和触痛减轻,但睾丸肿大,质中度不见好转,建议去省级医院检查确诊。省医院行右侧睾丸穿刺检查提示右睾丸血肿,建议回当地治疗。患者继续来本院治疗3d,阴囊红肿痛明显减轻,但右侧睾丸明显较左侧正常小,质较硬,据病情,再次嘱患者去省级医院复查,复诊时省级医院行“B”超检查后,提示右侧睾丸扭转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