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8):99-100
甘氨双唑钠(glycididazole natrium,CM-Na)是国家Ⅰ类创新化疗增敏药物[1]。我科对2005年10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8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 allcell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试验,以观察CM-Na的临床化疗增敏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放射增敏剂希美钠(CMNa)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综合组(希美钠+放射治疗组)和单纯组(放射治疗组)各35例。综合组采用希美钠800mg/m^2,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60min内进行放射治疗。2-3次/周,连续用药至放射治疗结束,用药总量为6000-9000mg。单纯组仅单纯采用放射治疗。结果近期疗效综合组明显高于单纯组,其放射治疗疗效提高37.14%,远期疗效正进一步观察中。结论希美钠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纯适形放疗与适形放疗联合希美钠(CMNa)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8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与放疗加希美钠组(治疗组)。放疗剂量均为DT66Gy/30次,5次/周,治疗组加用希美钠800mg/m2滴注,每周3次,隔天静脉滴注,30min滴完。结果对照组:CR24.3%,PR65.8%,总有效率90.1%。治疗组:CR60.0%,PR37.5%,总有效率97.5%,两组CR比较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式对食管癌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使用甘氨双唑钠组CR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CMNa)配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放射反应的变化。方法 对20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常规放疗组。常规放疗组103例(对照组),常规外照射总量DT50~70Gy/5~7周,每次2Gy.每周5次,均采用6MVX线照射。增敏组103例,外照射合并甘氨双唑钠,外照射同常规放疗组;甘氨双唑钠给药方案:生理盐水100ml CMNa800mg/m^2.静脉滴注,每周三次。结果 ①完全缓解率增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9.6%和32.1%(χ^2=4.55,P=0.0282);差异有显著性。②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增敏组所用放射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③增敏组放疗期间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同对照组,无异常改变。④放射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放疗合并甘氨双唑钠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并减少放射剂量;放射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CMN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2例经病理确诊的各期NSCLC作根治性常规放射治疗。放疗同时使用CMNa800mg/m^2,每周3次(一、三、五);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放疗为标准时间分次方案;每次1.8~2Gy,每周5次。总剂量60~70Gy/6~7w。于放疗前、放疗后4周和7周,分别行CT或X线拍片。放疗中每周查血常规,每3周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观察近期疗效及1年生存率。结果病人全部完成治疗,照射DT40Gy/4周时有效率(CR+PR率)为46.76%(15/32),治疗结束肿瘤局部缓解率87.5%(28/32)。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观察到神经系统毒性。结论CMNa能提高NSCLC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是一种低毒有效的放射增敏剂,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III期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经病理学确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放疗加甘氨双唑钠)及对照组(B组,单纯放疗)。两组放疗方法均一样。A组在放疗同时,加用CMNa(800mg/m^2),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评价两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CR+PR为82.6%(19/23),显著高于B组的52.2%(12/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放射增敏作用.可提高有效率(CR+PR),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甘氨双唑钠(CMNa)对中晚期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0例初诊为食管癌(T3-4 N0-2 M0)的患者随机分为CMNa 放疗组(增敏组)和单纯常规放疗组(单放组)(以下相同),两组放射治疗方法、设野、剂量相同.增敏组患者于放疗前1h内应用CMNa 800mg/m2,静脉注射,每周3次,贯穿放疗全程.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疗效达到CR、PR时放射增敏比分别为0.80(56Gy/70GY)和0.72(42Gy/58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方面,增敏组CR达57.1%(40/70),单放组CR为35.7%(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 PR两组分别为97.1%和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仅有少数病例出现轻、中度的放射性食管粘膜反应,无明显的心、肝、肾、神经毒性.结论 CMNa能提高中晚期(T3-4 N0-2 M0)食管癌患者的CR,放射增敏作用明显;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15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 800mg/m2,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疗总剂量均为60~70cGy/6-7周。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及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每2周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结果 A组的CR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反应较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甘氨双唑钠对局部复发性鼻咽癌再程放疗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将60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首程治疗完全缓解(CR)后局部(鼻咽)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6MVX线体外放射治疗,放疗剂量:64~66GY/6.4~7.0周,每周照射5天,每天1次,10GY/周,设野根据患者临床和CT/MRI扫描所示病变范围,采用低熔点铅挡块不规则野,采用小野、多野等技术。试验组:将注射用甘氨双唑钠800mg/m2,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30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后于1~3小时内行常规放疗(方案同对照组),每周3次(周一、三、五),从放疗开始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约7周,共2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0例均可评价。鼻咽复发灶CR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6.7%(26/30)、63.3%(19/30),P〈0.05;1年生存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25/30)、56.7%(17/30),P〈0.05;1年无瘤生存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0%(24/30)、53.3%(16/30),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粘膜、皮肤反应,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放疗敏感性,可以提高复发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提高长期生存率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希美纳)对放疗的增敏作用研究。方法:增敏组:常规放疗的同时,用甘氨双唑钠1.25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每周13、、5各1次,放疗前0~3小时。对照组:常规放疗过程中不用甘氨双唑钠。结果:放疗19次后(DT3800cGY),增敏组可见肿瘤体积缩小达到显效率84.4%,有效率为11.1%;对照组可见肿瘤体积缩小达到显效率55%,有效率7.5%。两组病例的显效率、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甘氨双唑钠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丁胱亚磺酰亚胺的抗癌及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胱亚磺酰亚胺(BSO)对小鼠EAC、U14、HepA、S37和B16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BSO在放射前30 min口服一次可增加小鼠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BSO与其他化疗药物抑制小鼠肿瘤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死于癌症,又有许多人新患癌症,对它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化疗三大手段,据统计,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需要放疗,在局部治愈的病人中,放疗的贡献约占40%,然而放疗中存在一种不良循环,即射线照射后肿瘤萎缩了,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等也遭到重大损伤,以白细胞数表示,白细胞下降得很低,不得不暂停治疗,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放疗,实验组在放疗同时给予静滴多西紫杉醇40 mg,1次/周,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口干咽痛、皮肤反应、恶心、纳差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医药指南》2019,(31)
目的对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择就诊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4例,对照组单独采取放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肿瘤放射增敏剂,比较两组近远期效果、安全性,包括总有效率、平均生存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卡氏评分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2.35%)高于对照组(52.94%),对比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38.24%),对比差异显著(P <0.05);随访期间,研究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且KP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接受放疗鼻咽癌患者辅以肿瘤放射增敏剂,可优化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有助于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机体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16.
17.
柯士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0,10(3):112-114
放射线(钴60、直线中子加速器)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癌细胞增殖快,约有10%左右的细胞处于缺氧状态,这种细胞称乏氧细胞,对幅射的耐受力是氧合条件下的3倍。在导致氧合细胞完全失活的照射剂量下,乏氧细胞仍然可以存活,如加大照射剂量,对正常组织细胞又会造成严重的杀伤,各国都在关注放射增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对老年食管癌的放射增敏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2例食管癌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各31例,增敏组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对照组为单纯放疗。结果增敏组患者治疗达到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时的中位照射剂量分别为40Gy、62Gy,均低于对照组。增敏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1.6%、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敏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5.2%、19.4%,中位生存期29.0个月;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8.7%、16.1%,中位生存期26.0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甘氨双唑钠毒副作用小,未观察到神经系统毒性。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食道癌的放射治疗有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对提高生存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