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β-氨基丙腈(BAPN)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方法将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大鼠随机分为4组,BAPN组[BAPN 0.1g/(kg·d)]、Ang-Ⅱ组[Ang-Ⅱ12 mg/(kg·d)]、BAPN+Ang-Ⅱ组[BAPN 0.1 g/(kg·d)+Ang-Ⅱ12 mg/(kg·d)]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均采用腹腔注射。实验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分离主动脉。药物干预2周后,未死亡大鼠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留取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主动脉壁假腔形成情况。结果 BAPN组夹层发生率为20.0%,死亡率为0.0%;Ang-Ⅱ组夹层发生率为70.0%,死亡率为20.0%;BAPN+Ang-Ⅱ组夹层发生率为80.0%,死亡率为10.0%。镜下主动脉病理切片显示,夹层主动脉有假腔形成。结论给予C57BL/6小鼠Ang-Ⅱ及BAPN联合腹腔注射建立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是一种可模拟主动脉夹层发生病理变化的、可靠的、重复性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通过小鼠动脉瘤模型,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来源,及其在主动脉瘤的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1)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共培养两组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通过荧光明胶酶染色观察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探讨活化血小板诱导巨噬细胞释放MMP的作用。(2)利用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建立升主动脉瘤模型。选择APOE-/-小鼠27只,分为实验组(n=15)、阳性对照组(n=15)、阴性对照组(n=10)。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II并抑制血小板活化,阳性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II,阴性对照组给予0. 9%氯化钠溶液代替血管紧张素II诱导。利用小动物超声定期测量小鼠主动脉直径。构建模型后处死小鼠,取小鼠主动脉标本比较各组间主动脉瘤形成率,并进行MMP2、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探讨MMP的来源,以及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MMP表达。结果:(1)荧光明胶酶染色显示:活化血小板可以促进巨噬细胞释放MMPs,并加强MMPs活化程度。(2)阴性对照组小鼠无主动脉瘤发生;阳性对照组有9只小鼠发生动脉瘤(n=15),主动脉瘤发生率为60%;实验组组有2只小鼠发生动脉瘤(n=15),主动脉瘤发生率为13%,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小鼠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与实验组小鼠主动脉最大直径分别为(2. 247±0. 28) mm和(1. 353±0. 05) mm,主动脉重量分别为(28. 20±4. 9) mg和(14. 32±4. 8) m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小鼠主动脉标本行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小鼠主动脉壁巨噬细胞浸润与阳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MMP2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小鼠主动脉壁的MMP2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抑制血小板活化可以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并抑制巨噬细胞源性MMP2的表达,抑制主动脉瘤的发生。结论:抑制血小板活化可以抑制巨噬细胞源性的MMPs的表达,从而抑制Ang II诱导的主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SPF级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RvD1组、β氨基丙腈(BAPN)组和BAPN+RvD1组,每组10只,BAPN组和BAPN+RvD1组构建BAPN饮食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对照组和RvD1组饲喂普通的小鼠维持饲料,RvD1组和BAPN+RvD1组腹腔注射RvD1 3μg/(kg·d),对照组和BAPN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苏木精-伊红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EVG)观察主动脉和弹力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和RvD1组均未出现主动脉夹层,而BAPN+RvD1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BA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vs 70.0%,10.0%vs 40.0%,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VG结果提示,BAPN组小鼠血管壁增厚,伴假腔形成,同时中膜弹力纤维出现明显的断裂或中断,而BAPN+RvD1组血管壁仅轻度增厚,未见假腔形成;与对照组比较,BAPN组小鼠血清IL-1、IL-17、TNF-α、γ干扰素和主动脉IL-1、IL-17、TNF-α、γ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而BAPN+RvD1组血清IL-1、IL-17、TNF-α、γ干扰素水平和主动脉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mRNA表达明显低于BA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RvD1可显著降低循环和主动脉炎症,防止中膜弹力纤维和主动脉的断裂,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对小鼠胸主动脉夹层形成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β-氨基丙腈(BAPN)饲喂建立小鼠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给予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N-[N-(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S-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8只,按随机数表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8只),BAPN组(15只),BAPN+DAPT组(15只)。BAPN饲喂3周后统计胸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和破裂;EVG染色评估弹力纤维紊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衰老标志物P16的表达。分离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给予DAPT处理,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P16以及衰老分泌表型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和趋化因子配体2(CCL2)的m RNA表达变化;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Notch1表达,检测P16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BAPN饲喂3周后,BAPN+DAPT组与BAPN组相比增加了小鼠胸主动脉夹层的形成和严重程度,促进夹层破裂导致的小鼠死亡,加剧了小鼠胸主动脉弹力纤维的断裂降解;进一步BAPN+DAPT组主动脉中层P16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qPCR结果显示,DAP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酰胆碱(LPC)调控小鼠胸主动脉瘤/夹层(TAAD)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胸主动脉瘤/夹层模型,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组(对照组);LPC腹腔注射组(LPC组)。采用弹力纤维染色法检测胸主动脉弹力纤维板断裂情况;TUNEL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浸润;qRT-PCR检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CC类趋化因子配体2(CC12)、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15)的表达以及平滑肌细胞促凋亡相关因子Bc1-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抗凋亡相关因子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B细胞淋巴瘤-x1基因(Bcl-x1)的表达。结果胸主动脉瘤/夹层模型后28天,与对照组相比,LPC组小鼠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扩张程度增加,且弹力纤维板紊乱与断裂程度加重(P0.05);LPC组小鼠胸主动脉中巨噬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LPC组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也显著增多(P0.05);经LPC刺激后,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CC12、CC15)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平滑肌细胞中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9)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Bcl-x1)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LPC可促进胸主动脉瘤/夹层发生发展,其机制是促进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巨噬细胞浸润和分泌炎症因子,进而促进血管的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缺乏免疫反应的新型主动脉夹层(AD)动物模型,并研究不同的造模药物剂量,为探讨人源性活性物质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52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2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4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使用不同剂量给予β-氨基丙腈(BAPN)饮水28d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皮下灌泵24h;对照组正常饮水28d。每7天测量一次体质量,观察体质量改变;第28天处死存活裸鼠,观察血管直观变化,使用HE和EVG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各组AD形成率及破裂率。结果:对照组无AD形成,实验组部分小鼠可见明显的主动脉扩张及壁内血肿,血管可见内膜撕裂、血细胞进入管壁,弹力纤维紊乱或断裂,证实形成AD。实验A、B、C、D组形成率分别为50%、90%、70%及80%,破裂率分别为41.67%、80%、20%及70%。结论:成功构建简单、方便的主动脉夹层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并形成不同的形成、破裂率,以适应不同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过β-氨基丙腈(beta-aminopropionitrile,BAPN)饮水联合Alzet微孔渗透泵皮下连续释放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构建胸主动脉瘤小鼠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0只3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0只)、实验A组(20只)及实验B组(20只)。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分别采用普通饮水、0.5 g·kg-1·d-1BAPN饮水和1 g·kg-1·d-1BAPN饮水联合微孔渗透泵(Alzet)皮下连续释放Ang Ⅱ(1μg·kg-1·min-1)。监测各组小鼠饮水量及体质量。分别于第30天和第3天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径并计算直径差,取胸主动脉血管组织行病理学检测,评估胸主动脉瘤小鼠动物模型的构建情况。结果 在建模过程中,实验B组中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实验B组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径差值(d)为(0.519±0.054)mm,相比于对照组(0.135±0.0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橘皮素对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7~8周龄雄性ApoE-/-小鼠行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并高脂饲养方法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超声筛选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治疗组(橘皮素),每组各10只。治疗组每日给予1次灌胃橘皮素100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瘤体组织并石蜡包埋,行Masson和EVG法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壁的病理和胶原沉积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橘皮素对小鼠主动脉组织中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主动脉壁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主动脉直径的扩张和动脉壁弹力纤维的损坏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P0.05);治疗组小鼠腹主动脉组织中ERK1/2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MMP-2和MMP-9的表达量同样减少(P0.05)。结论 Notch1信号抑制剂橘皮素同样能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和MMP-2、MMP-9的表达延缓小鼠动脉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多西环素的非特异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特性,研究该药对高血压性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80只7周龄雄性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SHR-SP)大鼠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饲养同周龄雄性WKY大鼠。药物干预组每天经自由饮水给予多西环素30mg/(kg.d)。观察6个月后处死动物留取主动脉,一部分组织用于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HE、维多利亚蓝(弹力纤维特异性染色)和vonKossa银(异常钙沉积染色)染色,另一部分组织用于交联胶原测定和明胶酶谱分析。结果两组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内膜周长、外膜周长和血管中膜面积差异无显著性。采用明胶酶谱法,在各组均未检测到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显著降低(2.43±0.14比3.15±0.23,P0.05)。维多利亚蓝动脉弹力纤维染色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弹力纤维占中膜面积百分比显著降低[3.46%±1.62%比5.72%±3.87%,P0.05]。药物干预组交联胶原浓度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4±7.0mg/g比28.0±8.7mg/g,P0.05)。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组钙沉积占中膜面积百分比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存在降低的趋势[0.688%±0.718%比0.960%±0.999%,P=0.177]。结论多西环素可以抑制SHR-SP主动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活性,但在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会加重高血压性主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