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其增加中老年血栓栓塞、心力衰竭发病及死亡率~[1],近年广泛受到关注。现有研究证实心房纤维化参与心房电机械重构,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3];应用MRI技术定量评估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程度高者,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上升~[4]。因此,心房纤维化程度是评估心房颤动发展的重要指标,筛选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指导判断患者预后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心房纤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生物标志物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冠心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斑块去稳定化、血小板激活,以及评价心肌缺血损伤和心血管预后。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最近大量研究显示,一些生物标志物可增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心脏标志物(B型尿钠肽、肌钙蛋白)、肾功能标志物(由肌酐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炎症标志物(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凝血标志物(D-二聚体)等。将生物标志物加入卒中风险评分可能将优化现行的基于CHADS2或CHA2DS2-VASc评分的房颤分层抗凝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存在多种假说,其中影响较广的有β-淀粉样蛋白(Aβ)瀑布理论和tau蛋白学说,后又相继提出氧化应激、炎性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假说。截止2015年,全球约有4千6百万人罹患痴呆症,预测到2050年,将增加至1亿3千万〔1〕。而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50%~75%〔2〕。因此,找到一种能够用于临床诊  相似文献   

5.
近期大量研究显示,一些生物标志物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包括心脏标志物(B型钠尿肽、肌钙蛋白)、炎症相关标志物(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热休克蛋白)、纤维化相关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1、半乳糖凝集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II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自身抗体)、内皮功能标志物(内皮素-1、同型半胱氨酸、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氧化应激标志物(氧化代谢物衍生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糖化血红蛋白)和肾脏标志物(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尿酸)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对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揭示房颤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增加,诊断及评估心衰主要包括心肌标志物和心脏超声相关指标.由于心衰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评估危险分层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而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涉及到心肌重塑、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氧化应激等.因此心衰相关标志物的研究对其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胆汁淤积概述胆汁的主要成分为胆汁酸,其由肝细胞合成并依次排入胆管、肠道。约95%的胆汁酸可在肠道被重吸收,形成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维系胆汁酸的稳态[1]。胆汁酸循环的各个环节受不同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减少,从而引起胆汁淤积。胆汁淤积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主要原因有药物、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RC)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约25%的CRC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远处转移,这类患者预后极差。高预测性能的生物标志物能早期精准检出CRC并精确预测疗效。近年来,多项研究指出炎性标志物、非编码RNA、肠道菌群、循环肿瘤细胞等指标具备CRC诊断及预后预测能力。本文就CRC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为CRC的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N)是造成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众多因素参与并调控了DN的发生发展.目前临床上反应DN的生物标志物主要为尿白蛋白(UA1b),其具有明显的缺陷,因此筛选早期DN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DN的发生及进展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本文就DN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逐步加深,多种生物学指标的改变对于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的价值不断被发现。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通过心肌牵张、基质重塑、肌细胞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激素激活和肾功能不全等途径发挥重要作用,现从不同途径分析几种可能运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对其近年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倍受关注的诊断和预后的工具.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HF)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涉及众多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心肌牵拉、炎症、心肌重构、氧化应激、心脏肥大等,每个病理生理过程都涉及相关生物标志物。本文归纳总结了HF病理生理过程及其相关热门生物标志物,包括脑钠肽、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趋化因子配体2、8-氧化鸟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和FGF23,有助于HF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短链(19-24个核苷酸)非编码RNA,可抑制蛋白质翻译或其靶基因mRNAs的降解,因而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存在于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血液中的miRNAs可较准确地诊断大肠癌的存在,并帮助判断CR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测疾病复发,特异miRNAs的过表达和沉默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其在CRC组织和血液中的差异表达为早期筛选和诊断CRC提供了应用前景.另外,miRNAs可能成为CRC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将就mi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在CRC诊治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HCC)是2020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大多数肝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展为晚期癌症,尽管HCC发病率很高,但对于晚期患者的治疗方案并不多,所以提高HCC患者的早期发现率非常必要。本文总结HCC中已发现的生物标志物,希望能够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量等指标不能反映急性肾损伤早期变化,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多种能反映早期肾损伤的标志物被发现。该文对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介素18、钠氢交换体亚型3、脂肪酸结合蛋白等尿生物标志物结构特征、代谢特点、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白塞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系统性血管炎,以口腔、生殖器溃疡、眼炎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及胃肠道等。肠道累及通常发生于肠外表现之后,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是白塞病进展过程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白塞病诊断无特异实验室指标,鉴别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误治。本研究通过回顾近年肠白塞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文献,总结其对肠白...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最为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着男性的健康安全。前列腺癌在预测、诊断、预后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用于指导前列腺癌的各种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在单独使用时仍然显现出各自的局限性。精确诊断、防止过度活检、生物标志物联合诊断体系构建等仍然是当今前列腺癌检测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前列腺癌在检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检测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病理过程复杂,根据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综述不同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标志物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研究AF患者经CBA后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的演变特征。方法连续纳入50例行CBA治疗的AF患者(AF组),50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5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SA组CKMB及cTnI水平在术前及术后未呈现明显改变。AF组与ACS组CKMB及cTnI水平于术后24h达到峰值,hsCRP水平在术后48h达到峰值;ACS组CKMB、cTnI、hsCRP峰值均显著高于AF组和SA组。在AF组与ACS组中,cTnI与hsCRP呈相关性(r=0.275,P=0.045,AF组术后48h;r=0.351,P=0.01,ACS组术后48h),然而术后48hhsCRP/cTnI比值在AF组中显著高于ACS组(4.3vs 0.8,P0.001)。结论与ACS行急诊PCI患者相比,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在术后达峰方面结果相似,但两者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仍有其自身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中,免疫治疗逐渐被用于治疗晚期胃癌,但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为了进一步预测免疫治疗效果,改善胃癌的预后,我们总结了目前和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包括PD-L1、微卫星不稳定性、EB病毒和肿瘤突变负荷等),综述了影响GC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及可能的机制。胃癌免疫相关标志物的分析和总结,可能为胃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的选择和疗效的预测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