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MAVR)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间,行传统开胸方式(30例),和应用胸腔镜辅助微创方式(14例),行SMAVR患者,比较开胸及胸腔镜辅助微创两组患者术中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胸腔镜辅助微创MAVR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10.2±5.4)vs.(19.2±8.3)h,(8.2±1.4)vs.(9.7±1.6)d,P0.05];胸腔镜辅助组胸腔引流量少于开胸组[(637±183)vs.(888±304)m L,P0.05];两组间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MAVR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展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二次瓣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8例,男17例,女2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再次手术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病变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病变8例,二尖瓣成形术后5例。病例均采用右股动脉、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右侧胸壁小切口(3~6 cm)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1例因术后引流量多再次开胸止血,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8.0±18.0)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6.2±3.1)h,术后胸腔引流量(150.0±28.0)ml,术后输血量(0.8±1.6)U,住ICU时间(22.0±8.0)h,术后住院时间(6.8±1.6)d。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次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开展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分析我科57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肺叶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胸腔镜探查后即行VAMT肺叶切除42例,拟行全胸腔镜手术(c-VATS)而术中中转为VAMT15例。平均手术时间142.7±37.2 min,术中出血平均386.5±141.5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21±3.62 d。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并发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后恢复;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VAMT兼具传统开胸与VATS手术优势,可满足各种肺叶切除术及处理术中出血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肺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对疗效的对比研究.方法 以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 之间的差异为例,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2)和研究组(n=33).参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参照组更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治疗肺癌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保证患者治疗安全的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二尖瓣成形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106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A组)50例与常规开胸组(B组)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42.58±27.64)min vs.(231.53±30.96)min,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59.34±8.47)min vs.(57.28±6.66)min,P0.05)]、体外循环时间[(138.52±12.57)min vs.(136.01±11.13)min,P0.05)]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2±4.47)min vs.(13.31±5.26min),P0.05]。A组切口长度[(5.24±1.28)cm vs.(18.15±3.76)cm,P0.05]、术中输血量[(1.82±0.26)U vs.(3.21±1.34)U,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206.54±10.28)mL vs.(415.37±22.48)mL,P0.05]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18±0.94)分vs.(7.23±1.52)分,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0%vs. 37.50%,P0.05)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ICU监护时间[(14.48±5.17)d vs.(22.26±6.23)d,P0.05]、术后住院时间[(8.31±2.46)d vs.(12.54±3.06)d,P0.05]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二尖瓣成形手术中疗效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当,安全可行,且该手术方式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Loop-in-Loop技术应用于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并总结我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46例单纯二尖瓣反流患者采用Loop-in-Loop技术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早期疗效,应用Kaplan-Meier曲线估算总体远期免于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发生率。结果:患者均成功手术,无瓣膜置换和中转开胸,围术期未见患者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因胸壁出血二次开胸止血2例,肺部感染3例,新发心房颤动4例。出院前复查超声提示无或微量二尖瓣反流28例(60.9%),轻度二尖瓣反流16例(34.8%),轻-中度二尖瓣反流2例(4.3%)。术后39例(84.8%)患者随访成功,平均随访时间(26.3±15.2)个月,超声提示中度二尖瓣反流2例,重度二尖瓣反流2例(其中1例行二尖瓣置换)。Kaplan-Meier曲线表明,术后12、24和36个月,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概率为(96.2±3.5)%、(94.7±3.8)%和(93.4±4.6)%。结论:Loop-in-Loop技术安全有效,可应用于电视胸腔镜辅...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访研究胸腔镜下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改善及临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组(胸腔镜组,n=45)和正中开胸二尖瓣成形术组(正中开胸组,n=45)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指标、恢复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镇痛药使用情况、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结果:与正中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关胸时间、ICU停留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且切口长度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减少(P0.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镜组患者术后较术前的LAD、LVEDD、LVESD、LVEDV、LVESV、LVEF、二尖瓣瓣口面积降低幅度与正中开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4%)低于正中开胸组(8.8%)(P0.05)。胸腔镜组术后镇痛药使用率(28.9%)低于正中开胸组(100%)(P0.05)。胸腔镜组术后3个月二尖瓣轻度+反流发生率(4.4%)与正中开胸组(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后6个月二尖瓣轻度+反流发生率(6.7%)与正中开胸组(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围术期指标改善效果显著,近期临床预后不劣于正中开胸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大泡患者9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径路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疱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收集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肺大疱患者资料,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胸单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在单侧肺大疱手术时间、单双侧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胸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月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观察组双侧肺大疱手术时间和单双侧术后1-3 d疼痛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月切口疼痛麻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剑突下单孔法切除肺大疱,安全,可行,减轻患者术后短期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切口疼痛麻木发生率,并显著缩短双侧肺大疱患者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4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开展手术,无中转开胸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轻度肺膨胀不全3例,肺部轻度感染2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住院时间2~5d,平均(3.1±0.4)d。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切口小、损伤肌肉少、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且腋下切口瘢痕小,不影响美观,值得临床对手术方法和护理措施继续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