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问必答     
《家庭医药》2006,(6):32-33
牡丹江市陈洪喜:我得了丙型肝炎。经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4.0IU/L(参考值是4.0~44.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略高,B超检童肝脏渗性病变。请告诉我怎么治疗或关于保守治疗方法,古蔺肝苏的成分和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2.
徐晓榕  何红权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3039-3040
患者1,男性,42岁,平素体健,快速游泳200 m后出现腰部酸痛,当天出现尿色发红,无皮肤出血点,无畏寒发热症状,尿检:棕红色,红细胞、蛋白(+1),潜血(++),余正常,血电解质、肾功能、自身抗体、泌尿系B超正常,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2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3 U/L,碱性磷酸酶(AKP)114 IU/L,乳酸脱氢酶(LDH)230 IU/L,肌酸激酶(CK)20560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864 IU/L,均明显升高,无血尿病史,无特殊药物服用史,予以休息,鼓励饮水,大量输液,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后2d尿色转清,4d后复查尿常规正常,肝功能10d后完全正常,随访3个月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转移酶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氨基转移酶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对不同伤情、不同预后的患者氨基转移酶升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存活85例(64.4%),其中恢复良好52例,中残21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7例.1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20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愈重,氨基转移酶升高愈明显(t=5.652、8.386,均P<0.01).并且ALT、AST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618、0.563).结论 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程度与颅脑损伤的伤情情况、预后存在密切关系,检测氨基转移酶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树芬 《中国药业》2010,19(19):81-81
患者,男,66岁,因皮肤发黄、腹胀20 d入院。2005年12月因咳嗽、盗汗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口服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乙胺丁醇0.75 g/d、吡嗪酰胺0.75 g/d四联抗结核治疗。2006年1月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73 U/L,总胆红素(TBIL)2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1μmol/L。加服益肝灵、联苯双酯以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5.
王梅 《中国药物警戒》2008,5(2):121-121
病例:患者,女,70岁,有高血压病史,于2006年7月曾在我院体检,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同年10月血糖升高,经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阿卡波糖(拜糖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108694),每次50mg,每日3次。服用5个月后,自觉脸色发黄约7天,于2007年4月25日来我院就诊。生化检查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1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23,碱性磷酸酶(ALP)296U/L,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495U/L,总胆红素(TBIL)62.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2.6umol/L,间接胆红素(IBIL)20.30μmol/L,胆汁酸(TBA)159.1μmol/L,葡萄糖(GLU)7.9mmol/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在诊断肝炎患者肝组织损坏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不同病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检测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急性乙肝患者组、慢性乙肝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这四组之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疾病发展程度具有密切关性,比值越高,疾病发展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6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12年,无饮酒史。2005年6月18日因乏力,纳差,肝区不适,就诊于我院住院治疗。化验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36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421U/L、总蛋白(TP)72g/L、白蛋白(ALB)72/41g/L、总胆红素(T13IL)19.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2μmol/L、7-谷酰基转移酶(GGT)65U/L、碱性磷酸酶(ALP)123U/L,  相似文献   

8.
肝豆状核变性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以双侧巩膜发红半年、左上腹胀痛1周于2005-09-12入院。无黄疸。脾大,脾区叩击痛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1×109/L,红细胞4.38×1012/L,血小板51×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2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5U/L。血铜蓝蛋白105mg/L。眼裂隙灯下查角膜K  相似文献   

9.
血清总胆汁酸和ALT测定在肝病中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肝炎患者55例、慢性肝炎患者56例,同时选取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组血清总胆汁酸(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测定结果(x±s)分别是(4.10±2.32)、(18.75±13.89),(39.01±11.43)、(295.09±160.81),(17.60±7.52)、(81.21±5 5.26);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桑白皮总黄酮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CC14)(P〈0.05,P〈0.01)、对乙酰氨基酚(AAP)(P〈0.05,P〈0.01)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LT、AST的活性,而对硫代乙酰胺(TA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LT、AST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桑白皮总黄酮对CCl4、AAP所致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龄前肥胖儿童肝脏脂肪沉积特点。方法 用超声检测110例肥胖儿童和30例正常体质量儿童的肝脏脂肪沉积状况;用血清法检测60例肥胖儿童和60例正常体质量儿童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研究肝脏脂肪沉积、ALT与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的关系。结果学龄前肥胖儿童中,存在肝脏脂肪沉积的占33.64%(37/110)。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增加。学龄前肥胖儿童中,ALT〉40IU/L的异常者占28.33%(17/60),随着体质量增加,ALT异常率亦明显上升。结论 学龄前肥胖儿童中存在肝脏脂肪沉积和ALT异常,与体质量呈正相关,ALT异常是肝脏脂肪沉积较后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品适用于有病毒复制,并伴有血清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持续升高,或肝脏组织学活动性病变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HB)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肝炎患者55例、慢性肝炎患者56例,同时选取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组血清总胆汁酸(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测定结果(x±s)分别是:(4.10±2.32)、(18.75±13.89),(39.01±11.43)、(295.09±160.81),(17.60±7.52)、(81.21±55.26);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14.
转氨酶通常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部。如果肝脏发生炎症(细菌、病毒、中毒、酗酒、自身免疫、铜、脂肪等代谢紊乱等)都会造成肝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中。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蛋白尿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男,28岁,因“乙肝大三阳”、肝功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0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245U/L],于入院前肌肉注射干扰素100万U,隔日1次,使用3周后改为300万U,隔日1次,再使用1周后因乏力明显而停用。停药后4d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查尿常规示蛋白++++,隐血++。入院时体格检查示体温37℃,脉搏76次/min,心率20次/min,  相似文献   

16.
张倩  方超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10-111,113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病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7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实验室诊断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DNA定量与HBeAg具有相关性(P〈0.01)。(2)HBV—DNA定量与ALT、AST、GGT结果具有相关性(P〈0.01)。(3)HBeAg与ALT、AST、GGT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1)HBeAg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HBV—DNA定量是评价体内病毒复制更直接的指标。(2)HBV—DNA定量结果与肝功能受损情况相关,高病毒载量是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肝炎患者55例、慢性肝炎患者56例,同时选取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组血清总胆汁酸(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测定结果(x&#177;s)分别是:(4.10&#177;2.32)、(18.75&#177;13.89),(39.01&#177;11.43)、(295.09&#177;160.81),(17.60&#177;7.52)、(81.21&#177;5 5.26);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变化,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方法 86例NAFLD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组(59例)、肝纤维化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AFLD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AFLD患者血清ALT、AST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 肝纤维化组患者血清FBG、ALT、AST、HA、LN、PCⅢ水平分别为(6.41±1.02)mmol/L、(93.64±10.21)U/L、(61.59±5.23)U/L、(94.64±10.25)ng/ml、(110.79±11.82)ng/ml、(119.24±12.72)ng/ml,均明显高于无肝纤维化组的(5.69±0.97)mmol/L、(71.99±10.39)U/L、(50.68±5.51)U/L、(81.04±6.01)ng/ml、(85.62±8.61)ng/ml、(...  相似文献   

19.
药物肝毒性是医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及时准确地评价药物的肝毒性,寻找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对新药研发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包括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等),以及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血清F蛋白、嘌呤核苷磷酸酶、激肽原对氧磷酶)进行综述,为药物肝毒性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芹水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作为肝损药物制成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芹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各组小鼠9.0mg/mL氯化钠溶液或不同剂量的水芹水提物连续灌胃1周,末次给药后,间隔12h,摘取小鼠眼球取血,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小鼠的血清ALT(231.80±71.90)U/L、AST(113.50±39.50)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LT(171.70±29.50)U/L、AST(72.70±34.80)U/L(P<0.05),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水芹水提物组血清ALT(179.50±31.10)U/L、AST(79.00±16.90)U/L,较模型组活性明显降低(P<0.01)。病理组织学观查,水芹水提物组肝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水芹水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