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0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变化,是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良性疾病的总称.该病以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乳腺腺病等,临床上尤以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居多.笔者2004年7月-2007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2000余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1080例得到随访且资料完整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锋 《养生月刊》2008,(1):36-40
乳腺增生是20多岁到50岁左右育龄期中青年女性最常见和高发的疾病,西方发达国家有1/3以上的妇女患过乳腺增生症.国内报道乳腺增生症发病率在10%左右,囊性改变较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得了乳腺增生后,常有随着月经生理周期周而复始地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成为困扰女性的难言之痛.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腺病,即乳腺小叶、导管上皮与基质呈现增生现象,根据增生成份和程度的不同,分为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硬化性乳腺病及囊性乳腺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临床上以乳房肿块、经常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属中医乳癖的范畴.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验方双通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增生以乳房部肿块和疼痛为两大主症,属乳腺结构不良病变,主要包括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和乳腺囊性增生症两种,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症中医学属"乳癖"范畴。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0%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5~45岁,3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90%以上。由于本病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危害了女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增生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前后,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我院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柴芍散结饮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以自拟柴芍散结饮治疗乳腺增生患者46例.结果:总有效率89.2%.结论:自拟柴芍散结饮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一种非炎性亦非肿瘤性的乳腺病变,为妇女常见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临床中50%以上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的表现.笔者近几年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的高频超声图像及彩色血流所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以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率。方法对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色血流表现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并与病理学组织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按病理学组织类型分为乳腺囊性增生30例,腺病样增生10例,小叶增生5例,囊性增生合并腺病25例。本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乳腺增生症高频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组织类型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是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作用于乳腺组织致其增生和复旧不全,以乳腺疼痛和乳腺肿块为主要特征。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近年来,我院采用他莫昔芬(TAM)联合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贾育红 《北京中医药》2007,26(5):301-301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多发病,是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及乳腺组织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是乳腺增生症发病的主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动物造模实验发现其发病与雌二醇增多有关[1],西医多用激素治疗.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的高频超声图像及彩色血流所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以提高超声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率。方法对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高频声像图及彩色血流表现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并与病理学组织类型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按病理学组织类型分为乳腺囊性增生30例,腺病样增生10例,小叶增生5例,囊性增生合并腺病25例。本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乳腺增生症高频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组织类型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症属祖国医学“乳癖”、“乳痞”、“乳中结核”范畴,此症并非唯妇女所独有,男性亦有发生。男性乳腺增生症亦称男性乳房发育症,是一种不太多见的内分泌疾病,在病理上,只有腺管增生而无腺泡增生,以单侧居多,双侧较少,发病者多为中年和老年,偶见于青春期。其发病机理与论治宜从肝为主,笔者汇集临床中从肝分型证治男性乳腺增生疾患6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一种非炎性亦非肿瘤性的乳腺病变,占所有乳腺肿块病的12%~58%,是妇女的常见病,属中医"乳癖"的范畴.临床上以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特点,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近几年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渐趋增高,在临床上50%以上的女性有乳腺增生的表现.笔者近年来采用乳癖舒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乳痛饮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李启林景泰县中医院(730400)主题词乳腺增生/中医药疗法,@乳痛饮,临床研究乳腺增生性疾病一般包括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囊性增生病。通常所谓的乳腺增生症从病理形态上可分为慢性囊性增生和小叶增生,是妇女多发病之一,占乳腺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病患者与正常人穴位体表红外辐射温度的差异。方法:采用ThermaCAMTMP30红外热像仪,检测74名乳腺增生病患者和63名身体健康,无乳腺增生病的正常人四条经脉八个穴位的体表红外辐射温度。结果:乳腺增生病患者右幽门穴的体表红外辐射温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的右幽门穴的体表红外辐射温度(P=0.009).左幽门穴及所测其余各穴的红外辐射温度患者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增生病患者与正常人右幽门穴的红外辐射温度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乳腺增生病的病才暇幽门穴的特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症是妇科常见病,是一种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是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组织结构紊乱,病理形态多样.其发病原因与机制目前尚未清楚.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临床上50%女性有乳腺增生症的表现,在组织学上则有90%女性可见乳腺结构不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以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纤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症是现代社会常见病,严重影响着广大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据卫生部报告育龄妇女中有2/3的人患乳腺增生症,并呈上升趋势.乳腺增生症是由内分泌功能失调造成乳腺小叶实质、间质异常增生的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本文主要是针对乳腺增生的研究现状对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俞穴截根疗法辨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肝俞穴截根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乳癖消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腺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及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水平,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 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 00%(P 0. 05)。2组乳房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乳房疼痛改善率、全身伴随症状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俞穴截根疗法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且其改善乳房疼痛及全身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锋 《养生月刊》2008,29(1):36-39
乳腺增生是20多岁到50岁左右育龄期中青年女性最常见和高发的疾病,西方发达国家有1/3以上的妇女患过乳腺增生症,国内报道乳腺增生症发病率在10%左右,囊性改变较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得了乳腺增生后,常有随着月经生理周期周而复始地出现乳房胀痛等症状.成为困扰女性的难言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