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抗缺氧药物对筑路工人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受试者随机分为服药组A组(复方1号)、B组(复方2号)、C组(复方3号)和对照组(D组),每组(23~24)人.启程时开始服药,每天早、中、晚各服药一次,连续服药3周.到达海拔4 600m施工现场第1天、3天、7天、15天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与服药前血红蛋白比较.结果:进驻后第一天各组血红蛋白与服药前组内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15天复方2号组、安慰剂组与服药前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第1天与第3天、第15天各组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第一天与第7天比较,除复方2号组外其余各组组内比较,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第3天与第15天复方1号组、复方3号组组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抗缺氧药物均不同程度改善红细胞携氧功能,以复方1号、复方3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地区3种中药组方药物对人体心电图的影响,为选择有效抗缺氧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服用复方1号、复方2号、复方3号及安慰剂组上山前及上山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组间及服药前后对比观察。结果:进驻前后心率自身比较,除复方3号第7天、复方1号及复方3号第15天与进驻前比较无差别(P>0.05),其余进驻后与进驻前各值有显著差别(P<0.05、P<0.01);进驻后,安慰剂组与实验组比,复方3号第7天有显著差别(P<0.05);组间比,第7天复方2号与复方3号有显著差别(P<0.05)。QT/TQ进驻前后自身比较,除复方1号进驻15天与进驻前无差别(P>0.05),其余进驻后与进驻前均有显著差别(P<0.05、P<0.01);进驻后实验组与安慰剂组比较无差别(P>0.05);组间对比,复方2号与复方3号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三种组方药物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机体供氧、改善心肌缺血能力,但以复方3号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药物。方法 :进驻海拔 5 2 0 0m哨卡的某部 118名士兵随机分为 6组。将复方红景天、银杏叶片、酪氨酸、复方党参、乙酰唑胺、异叶青兰组列为A、B、C、D、E、F组 ,每组 18~ 2 0人。于进入高原前 4天开始 ,每日早晚各服药 1次 ,到哨卡第 3天停药 ,连服 12d。部队进驻哨卡第 1~ 7天 ,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 98- 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每天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 ,然后分度评分。分值高者 ,高原反应症状重。结果 :部队进入哨卡第 1天 ,A组症状评分较C、D、E、F组低 ,C组较A、D、E、F组高 (P <0 .0 1或P <0 .0 5 )。第 3天 ,除F组外 ,C组均高于其它 4组 ,B和E组较D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第 5天 ,A和B组较C组低 ,A组较D组低 (P <0 .0 5或P <0 .0 1)。第 7天 ,B组较A、C和D组低 ,F组较A、C和B组高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银杏叶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效果最好 ,乙酰唑胺和复方红景天次之 ,复方党参较异叶青兰好 ,酪氨酸最差  相似文献   

4.
急进不同海拔地区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年人动脉血气变化的研究,探讨高原地区血气变化规律及机体调节习服机制。方法:对急进到海拔2260m和4600m地区共计56名身体健康成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急进后的第1天、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检测血气各项指标,使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急进高原后1天、7天、15天各血气指标对比PaO2在第1天和第15天存在差异,其它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性。各时间段均存在着轻度的低氧血症。多数急进者存在着轻度的碱血症;②急进海拔2260m与急进海拔4600m15天后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有差异,PaCO2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无差异;④急进海拔226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无差异、PaO2有差异,而AB、PaCO2、Sa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急进海拔4600m15天与海平面地区进行血气分析对比,pH、PaO2、AB、PaCO2、BEB均有显著性差异,而SaO2有差异;⑤急进海拔4600m组和当地正常人群组相比,除了SaO2无差异性,其它各血气指标均存在差异和显著性差异。急进组pH、PaCO2、PaO2、AB、BE均略高于当地组。结论:①急进高原后,人体动脉血气在短时间内迅速通过肺功能的应激性调节、血液各缓冲系统的作用等机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在血气变化方面有着一定的"高原调节储备";②急进高原健康人和当地久居或移居者之间的血气调节机制和"调节储备"都是不同的;③SaO2在筛选急性高原反应易感人群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急进高原健康成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情况的调查,初步探讨了急进高原时健康人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的变化趋势和各项症状指标在评估急性轻症高原病中的重要性。方法:对由海拔2260m急进到海拔3500m和4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随机分组,在3天内、7天和15天3个时间段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观察其变化情况。分析各项症状指标的发生率。结果: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在4600m海拔地区,3天内组和7天组与15天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随着留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3500m15天组比较,只有4600m7天组有差别(P<0.05)。在同一海拔地区,随着时间的延长,无反应率先降后升;轻度反应发生率先略有升高,而后降至初进高原的水平;中度反应发生率先轻度升高,而后降低至最低。在各组16项症状中,发生率排名前四位的共有7项——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胸闷、腹胀和口唇发绀;在4600m的3组中,症状发生率排名第一的均为头痛;3500m组症状发生率的排名与4600m各组有较大的区别。结论:健康青壮年人在急进到高海拔或特高海拔地区后,开始习服至少需要2周以上时间。急性轻症高原病首先是较为敏感的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所致,人体急进高原后,主要以心、脑、肺器官发生应激性改变为主。建议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研究中,宜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调查者和被检者进行诊断的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压氧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39名受试者被分为高压氧治疗组(21人)和对照组(18人)。于进入高原前2d,高压氧组每天接受1次高压氧预治疗,然后2组青年同时乘汽车历时5d到达海拔5200m某边防哨卡。进入哨卡第2、4、6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L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评分,分值高者急性高原反应症状重。同时检测脉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2组青年进入高原后均未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进入哨卡第2天和第4天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和脉率较高压氧治疗组增高(P<0.01和P<0.05),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对急性高原反应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富氧水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方法:36名受试者自海拔1400m驻地乘汽车2天到达海拔3700m当日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富氧水,对照组(18人)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均每次500mL,一日2次,直至进入海拔5200m某哨卡第6天,共服液8天。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进入哨卡第2天、4天、6天急性高原反应症状,然后分度与评分。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SaO2)和脉率。结果:进驻哨卡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减少,而SaO2增高(P<0.05或P<0.01),进驻哨卡第2天实验组较对照组脉率降低(P<0.05)。结论:饮用富氧水有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对筑路工人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进驻海拔4600m施工现场后,分别在第1d、3d、7d、15d进行血红蛋白测试,与进驻前同体比较。结果:进驻海拔4600m地区第1d血红蛋白与其它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急进高海拔(4600m)地区第1d血红蛋白反应性升高,第3d、7d、15d有所降低,趋于稳定,但仍高于较低海拔(2260m)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圣脑康丸防治急性高原反应(AMS)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的医疗队员66例,分为圣脑康组26例、复方党参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圣脑康组服用圣脑康丸,复方党参组服用复方党参胶囊,连续7天;对照组不服药。观察3组AMS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从第2天起,圣脑康组AMS评分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复方党参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复方党参组AMS评分也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圣脑康组、复方党参组第1、第3、第5、第7天SO2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圣脑康组与复方党参组SO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圣脑康组、复方党参组第1、第3、第5、第7天的HR,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圣脑康丸能减轻缺氧症状程度,降低AMS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急进不同高海拔地区健康成人血氧代谢酶的变化水平,探讨分析血氧代谢酶在急进高原时的应激性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对急进海拔2 260m和4 600m地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组,分急进后的3天以内、(4~14)天和15天以上三个时间段检测血氧代谢物质及酶.结果:①急进高原后,同一海拔水平不同时间段各血氧代谢酶变化规律如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配醛(MDA)的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有着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物歧酶(SOD)有一定的变化,但相对稳定;腺苷酸(AMP)有着先降后升的特殊变化;②急进不同海拔高度的血氧代谢酶之间的变化:GSH差别非常有显著性,AMP差别有显著性,而GSH-PX、CAT、MDA、SOD差别均无显著性;③急进海拔4 600m组和平原地区对比: GSH和GSH-PX差别有显著性,SOD差别有非常显著性,MDA无差别.海拔4 600mGSH和GSH-PX高于平原地区,而SOD则低于平原.结论:GSH、GSH-PX、CAT和c-AMP这四项血氧代谢酶在急进高原时,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变,可反应急性缺氧状态.SOD和MDA可能做为慢性长期高原低氧环境暴露下氧代谢失衡的指标可能较为合适,在评估急性缺氧时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急性重症高原病的现场救治进行探讨。方法:对"4.14"玉树抗震救灾期间在结古镇救治的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患者的高原现场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救治18例急性重症高原病患者(其中高原肺水肿17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1例),治愈17例,现场治愈率94.44%,好转后送1例,好转率5.56%,无一例死亡。结论:高原紧急情况下大批急进高原人群因高原低压缺氧等引起的急性重症高原病,在高原现场救治的基础上,并积极地实施综合的救治措施,对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富氧水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富氧水对急性高原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名青年战士等分为两组,使用双盲法,在海拔3700 m某地,实验组服用富氧水,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在其抵达海拔5300 m驻地后第3天,采用《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1098-1991)对其进行急性高原反应评分;第7天,采用《高原习服评价指标与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4301-2002)对其进行高原习服基础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服用富氧水后,急性高原反应发病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富氧水可提高人体在缺氧条件下的血氧饱和度,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缩短人体在高原缺氧条件下习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高原适应性训练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对拟进驻高原的160名汉族男性青年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在进驻高原前3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3个月后当其抵达海拔5200 m驻地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对其进行评分,同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结果两组GJB评分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体温、呼吸、收缩压等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训练可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舒理康胶囊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现场实验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现场验证舒理康胶囊的抗缺氧功效,探寻新的预防急性高原反应药物。方法:随机选择150名空运进驻日喀则(海拔3900m)的新兵,将他们分为3组,分别服用空白胶囊(对照组)、舒理康胶囊(舒理康组)和红景天胶囊(红景天组)。在进入高原前2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至进入高原后的第5天止。在受试者进入高原后,每日傍晚由专人对受试者的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结果:在前3天的评分中,舒理康组的评分都是最低,且评分为0分(无高原反应)的百分比分别是34%、60%和76%;对照组分别是28%、48%和76%;红景天组分别是24%、40%和66%。评分(1~4)分(基本无高原反应)的情况与0分基本相同。在>10分(中度以上急性高原反应)的项目中,舒理康组未发生1例,而其它两组分别有2例、1例。结论:舒理康胶囊可以减轻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具有预防高原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急进高原健康成人动脉血气值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通过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探讨血气变化和急性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急进到海拔4600m地区145名身体健康的成人进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其中48人进行血气检测。结果:急进海拔4600m筑养路工血气分析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之间无明确相关性。而采用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计分与各血气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同样未发现有明确直线相关关系。对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二者进行了线性相关分析,发现SpO2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并得出相关函数关系:SpO2=89.257-0.606×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结论:急进高原动脉血气分析与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未发现有明确相关性;而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急性轻症高原病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得出初步的线性函数关系,为判定急性高原反应和筛选易感人群提供了一项可能的、客观的评估指标,值得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氧对大鼠血浆内皮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了不同缺氧条件下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发现对照组(n=20)、单次缺氧组(n=17)、反复缺氧组雄鼠(n=11)以及雌鼠(n=9)的血浆内皮素含量分别为50.29±1.89、71.27±5.40、106.11±8.82和77.88±8.45pg/ml。单次或反复缺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0.001)。本研究证实急性中度缺氧能引起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加,而且雄性大鼠在反复缺氧以后还能进一步提高。目前已知内皮素是作用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体内含量过高可对心血管系统和脑微循环产生严重影响,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17.
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高原施工人群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及群体影响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对3年期间8个施工单位27606人次,累积229例发病者进行统计,并将群体基础预防优良者8176人(A组)和预防不良者19430人(B组),海拔~3600m、~4600m、~5072m进行比较。结果:患病率(%):总人群0.83,其中高原肺水肿0.50,高原脑水肿0.28,两者并存者0.05,且在B组高于A组和随海拔梯度上升总患病率上升。A组0.32,B组1.04(χ^2=36.95.P〈0.001);三个海拔人群依次为0.00,0.68及1.34(χ^2=21.90,P〈0.001);个群最高4.82(首年)和2.26(次年),且均发生在最高海拔区。结论:急性重型高原病患病率仍不容乐观,主要影响因素为海拔高度和群体基础预防水平;加强劳动保护、卫勤保障、习服性登高及社会-心理适应促进可大幅度降低群体患病率.且是当前高原医学和社会支持需要解决的首要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方法对我院1971年—1997年收治的1200例高原肺水肿(HAPE)中检出的65例合并脑水肿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本组65例患者从病例资料反映少则出现3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多则达6个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其中3例死亡病例均存在6个器官功能障碍,并以肺、脑、心、肾功能障碍为主,尤其是脑、肾功能衰竭尤为突出。65例病例中器官功能障碍出现及出现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脑、心脏、肾脏、眼、胃肠等。结论高原地区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普遍存在着MODS,在临床治疗中应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