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左心房扩大,但左房扩大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未完全明了.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就诊的360例高血压患者、286例冠心病患者及255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三导心电图仪及24h动态心电图仪,测定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1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后壁厚度(1eft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septalthink-ness,WST)、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值、E/A比值.以观察左房扩大及左室肥厚与心功能的相关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左房内径的变化,左房内径与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左房内径分别为(30.13±5.54),(31.35±5.84)mm较正常对照组[(26.82±6.11)mm]显著增加.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伴LAD扩大者射血分数[(49.12±12.11)%]及E/A(0.86±0.2)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组及冠心病患者左房内径较正常者增加,1/3以上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组患者伴有左房扩大.左房内径扩大与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减退有关;左房内径扩大可能是高血压组及冠心病病情进展及心功能减退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26例房颤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探讨房颤与左房大小的关系。126例房颤病人测值经统计学处理,各组均以1978年大连召开的超声诊断学术会议上通过的正常统一标准(下称正常值)。(1)风心病人阵发性房颤时左房内径41.5±3.90,持续性房颤时左心房53.0±11.6,以正常值为对照,左房内径均显著大于正常人(P<0.01)。(2)冠心病阵发性房颤者左心房内径35.3±9.3,持续性房颤者左房内径43.2±10.4,均显著大于正常人(P<0.01),(3)但冠心病持续性房颤病人与风心病人相比,左房内径显著小于后者,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冠心病阵发性房颤左房内径也小于风心病,两者相差显著(P< 0.05),(4)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发生房颤时左房内径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特发性房颤病人左房内径与正常人相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6)扩张型心肌病房颤时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9例(心室律<120次/分),窦性心律冠心病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健康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包括左房大小(LAD),双平面面积长度法测左房容量(LAVmax, LAVmin);应用多普勒技术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参数:E峰、A峰及积分、E峰减速时间(DT),计算E/A;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及舒张期速度和心房收缩期反流速度(S、D、Ar峰)及积分,计算S/D;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灌注分数(LA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合并房颤组左房收缩功能减低,冠心病组左房主动收缩增强(P<0.05)。冠心病伴房颤和不伴房颤患者左房舒张功能均减低,二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能够评价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耳顿抑的价值.方法 28例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后,分为左心耳顿抑组与对照组,将临床和超声影像学指标作单因素对比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 左心耳顿抑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房颤持续时间[(16.4±11.6)周对(21.3±18.6)周,P<0.05]、左心房内径[(43.4±8.3) mm对(47.6±5.9)mm,P<0.05]、左心房排空分数(0.38±0.04对0.30±0.09,P<0.05)、左心耳排空分数(0.20±0.03对0.12±0.02,P<0.001),其中三维容积法测定的左心耳排空分数两组间差异最为显著,左心耳顿抑组中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与左心耳排空分数测定结果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耳排空分数准确可行,优于临床和其他超声影像学指标,可用于评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左心耳机械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王润桃  邢雁伟 《临床荟萃》2005,20(3):132-133
目的 研究无创检查对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预测。方法 总结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15 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资料 ,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 6 8例房颤组患者和 86例非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 (LVD)、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舒张功能、最大P波 (Pmax)、最小P波 (Pmin)、P波离散度(pd)。 结果 两组病例 (房颤组vs非房颤组 ) :LAD(43.0 7± 6 .77)mmvs(36 .96± 5 .5 4 )mm、Pmax(12 3.0 7± 9.94 )msvs(113.0 1± 10 .86 )ms、Pd(6 3.6 5± 9.4 9)msvs(5 2 .6 1± 11.82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 <0 .0 0 1) ;年龄(6 9.5± 8.3)岁vs(6 5 .9± 11.1)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左室舒张功能、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与房颤关系密切。结论 测量窦性心律时左室舒张功能、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可以预测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不同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房颤发作持续时间不同将 6 7例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 :短时房颤组 (≤ 4 8小时 ) 35例和长时房颤组 (>4 8小时 ,<3个月 ) 32例。同步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计算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 ;分析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与临床、超声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组成方面无差别。长时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显著高于短时房颤组 [(40 .5 9± 2 .5 8)mmvs (38.6 0± 3.4 3)mm ,t =2 .70 4 ,P =0 .0 0 9]、P波最大时限长 [(12 2 .91± 11.74 )msvs(114 .6 9± 9.2 2 )ms,t =3.16 8,P =0 .0 0 2 ]、P波离散度大 [(6 0 .5 3± 11.14 )msvs(5 1.6 6± 10 .6 1)ms ,t =3.331,P =0 .0 0 1]。相关分析显示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与房颤发作持续时间 (r值分别为 0 .6 88,0 .5 4 6 ;P 均 <0 .0 0 1)和左心房内径相关 (r值分别为 0 .716 ,0 .6 0 3;P 均 <0 .0 0 1) ,与年龄无关。结论 长时房颤组较短时房颤组P波最大时限长和P波离散度大 ,与左心房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及Macruz指数与超声心动田左府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对64例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心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心电图 PtfV1和 Macruz指数与左房功能指标 LAD、LAV、LAP和 LAT有相关性(P<0.01,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A峰、A/E比值、PFR及NPFR也呈相关性(P<0.05~P<0.01)。结论 对于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当心电图左房指标异常时,进一步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有助于早期确定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对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肌淀粉样变的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主要改变,对两种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与应用单一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例心肌淀粉样变,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16例存在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对称性增厚;15例存在心肌内散在颗粒状强回声;18例存在左心房增大,14例存在右心房增大;17例存在不同程度舒张功能减退;14例存在射血分数减低;12例存在心包积液;心电图表现为:15例存在心电图低电压,5例存在胸导联异常Q波,8例存在心律失常,2例存在ST段改变。单独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65%(13/20)。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诊断符合率为90%(18/20)。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心肌淀粉样变的诊断率,有助于心肌淀粉样变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和肥厚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心房改变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测,将160例患者分为三组,持续性房颤患者54例为A组,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为B组,仅有心电图P波增宽的患者54例为C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内径,观察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isp),并分析与房颤发生的关系.结果 患者心电图P波切迹明显,Pmax增宽,Pdisp大者房颤发生率高;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大者房颤发生率高,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更大(P<0.01).结论 左心房扩大、Pmax增宽、Pdisp增大与房颤的发生以及持续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电图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冠心病CABG成功者术后出现异常Q波3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2~3周、2个月及3个月等不同阶段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并监测CABG术后心酶的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室壁运动。结果:与术前心电图比较,术后第1周出现异常Q波和T波低平、双向,此后,异常Q波振幅逐渐减低,T波低平或双向的发生则持续到第2~3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监测CABG术后心酶的变化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下壁运动无减弱。结论:CABG术后出现异常Q波并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超声应变成像定量评估左房机械离散度与新发房颤的关系,探讨其预测房颤在左房扩大及左房功能障碍之外的增量价值。   方法   选取2018~2021年有房颤风险的376例一般人群作为受试者行心电图检查,随访3年后选取有新发房颤的35例受试者作为研究组,在同一队列中选取与研究组相等例数且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出现房颤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应变成像测量两组的12节段左房应变值,获取并分析两组的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泵应变(LAPS)、左房储器应变(LARS)及左房机械离散度(SD-TPS)的差异性。SD-TPS定义为经R-R间期标化的左房各节段储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校正患者基线资料、LAVI、LAPS、LARS,分析SD-TPS与新发房颤的独立相关性及其增量预测价值。   结果   两组LAV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9.2 mL/m2 vs 29.5±8.3 mL/m2,P=0.16);研究组的LAPS[(16.6±4.3)% vs (20.6±4.3)%,P < 0.01]和LARS[(31.4±7.7)% vs(38.0±7.3)%,P < 0.01]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SD-TPS高于对照组([6.3±2.3)% vs (3.9±1.6)%,P < 0.01]。调整了CHARGE-AF评分、LAVI和LARS后,SD-TPS仍与新发房颤独立相关(危险比1.26,95%CI=1.10-1.45,P < 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SDTPS预测新发房颤可提供左房容积及左房应变之外的增量价值(P < 0.01)。   结论   从超声应变成像中获得的左房机械离散度可作为新发房颤风险分层的有效预测指标,在预测新发房颤方面可提供左房容积及左房功能障碍之外的增量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先后行TTE和TEE检查,对左房血栓、左心耳血栓的检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TTE检出血栓者15例,检出率9.26%,血栓位于左房腔内9例,单纯位于左心房耳部5例,左房与左房耳部并存1例,有自发云雾状回声者2例。TEE检出血栓者42例,检出率25.9%,血栓位于左房腔内21例,耳部17例,左房与左心耳部并存4例,有自发云雾状回声者11例。结论TEE对左心房、耳部血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TE,且可降低TTE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方法 冠心病(CAD)患者54 例,年龄(60.83 ±8.58 )岁.健康对照组17 例,年龄(57.08 ±9.69 )岁.全部研究对象经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实时全容积三维图像的采集用Philips Sonos 7500 型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应用TomTec 三维工作站.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射血分数(EF).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的各参数没有明显改变(P >0.05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的LVM 、LVMI 、EDV 、ESV 均增加,EF 值明显降低(P <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重构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联合应用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前后左房、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评价。方法4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组接受TTE和TEE检查,测量左房内径指数(LADI)、左房面积指数(LAAI)、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射血力(LA-EF)、左心耳内径指数(LAADI)、左心耳最大面积指数(LAAmaxI)、左心耳最小面积指数(LAAminI)、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左心耳最大排空血流速度(LAA-P)和左心耳最大充盈血流速度(LAA-F)及有无血栓征象。41例确诊无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的患者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术后6个月以上对其中39例患者随访行TTE和TEE复查。结果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组、术后随访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左房结构、功能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三组间左心耳的结构和功能亦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左心耳结构与其功能的变化呈线性负相关。结论TTE和TEE联合应用为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房的结构、功能以及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前病例的筛选、术后疗效的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植入术(TAAVI)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接受TAAVI治疗的1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分别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比较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平均跨瓣压差,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入选15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平均有效瓣口面积(0.55±0.28)cm2,术前平均跨瓣压差为(58.93±14.96)mm Hg(1 mm Hg=0.133 k Pa)。1例患者术中超声示中量瓣周漏,重新放置瓣膜顺利。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例患者其他原因死亡外,术后超声随访结果示所有患者人工瓣膜位置均正常,7例患者探及瓣周1~2 mm反流。与术前比较,患者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术后3~6个月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均增加,平均跨瓣压差均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19、7.357、6.401,P均<0.001;t=9.523、9.687、5.932,P均<0.001)。结论术前经过超声心动图严格筛选,TAAVI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在术中评估及术后随访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20例正常人、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与1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成像检查,于心尖四腔观测定房间隔和左心房侧壁中段及上段的应变峰值(ε),比较三组间测量结果.结果 在正常组,心房上段的ε明显高于中段,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同一水平房间隔的应变峰值(εs)和左心房侧壁的应变峰值(ε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上段εs、εl的平均值(εm)可作为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房颤组的εm明显低于正常组;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持续性房颤组的εm更低;而对于左心房前后径尚属于正常范围的阵发性房颤组,其εm也已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 应变成像技术能够无创、简单而迅速地评价心房功能,εm是评价心房功能有效而敏感的参数.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快速评价高血压心脏病左心房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高血压病人的左心房收缩功能.方法 60例高血压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将高血压病分为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左室肥厚组.测量二尖瓣环心房收缩期组织运动速度(A'),衡量其与传统的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参数如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等的相关性.结果伴随高血压病情的加重,A'、心房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A)、左房灌注分数(LAT)、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搏出量(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构型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与LAEF、LASV、左房射血力、左房动能高度正相关.结论 QTVI技术测定的A'是评价高血压病左心房收缩功能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电图P/P-R段比值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技术对36例高血压病和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与冠心病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和心电图P/P-R段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P/P-R段比值与超声心动图E/A比值呈高度线性相关(r=0.69,P<0.01).结论心电图P/P-R段比值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及肺静脉结构改变.方法 对12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窦性心律(窦律)组64例,房颤组62例,房颤组依据病史进一步分为阵发房颤组及非阵发房颤组.首先进行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应用三维全容积显像测量肺静脉直径.结果 房颤组4支肺静脉直径较窦律组明显增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颤患者中,非阵发房颤组4支肺静脉直径显著大于阵发房颤组(P<0.05).窦律组、阵发房颤组、非阵发房颤组组内各支肺静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与窦律组比较、非阵发房颤组与阵发房颤组比较,LAD、LAA、LAV明显增大(P<0.05).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增大,肺静脉增宽,非阵发房颤患者肺静脉增宽更明显.经胸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町以无创观察房颤患者左心房及肺静脉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发生房颤的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内径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 56例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电图示有无房颤或房颤病史分为2组:高血压病组和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房内径、左房容积(LAV)、左房容积指数(LAVI)、LVEF。分析LVEF与心脏超声内径关系。结果与高血压病组比较,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组左房内径、LAV及LAVI均增大,LVEF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EF与左房内径、LAV、LAV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55、-0.589、-0.602,P<0.001)。结论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较高血压病患者左房扩大更明显,左室功能更减弱,此现象可能与左房结构重构触发左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