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痛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痛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小板及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 方法: 将78例UA患者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片,75 mg·d-1,1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心痛逐瘀汤,1剂/d,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MPAR),血浆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及血浆内皮素(ET)水平,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2.3%,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2.1%,优于对照组的61.5%(P<0.05);治疗后观察组MPAR,GMP-140,TXB2 及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痛逐瘀汤能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了疾病疗效和心电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寒湿瘀阻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19例符合要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9例采用针刺+普拉提运动。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味乌附麻辛桂姜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6周。进行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P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量表(JOA)和寒湿瘀阻证评分,治疗后患者行自我疗效评估;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2(TXB2),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26,P<0.05),自我疗效评估也优于对照组(Z=2.104,P<0.05);治疗后观察组SF-MPQ量表PRI,VAS和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JO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寒湿瘀阻证评分和OD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TNF-α,IL-1β,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6-Keto-PGFla高于对照组(P<0.01),TXB2/6-Keto-PGFla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针刺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味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慢性NLBP,近期能改善疼痛等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远期能稳定病情,减少复发,并具有一定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丹参饮加减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阻证)临床疗效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率(ADP)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按门诊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拜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次,1次/d,口服;硝酸甘油片,1片/次,必要时舌下含服。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晚餐后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丹参饮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的用量;进行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检测Lp-PLA2,GMP-1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ADP)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2%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降脂疗效总有效率95.6%,对照组为9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p-PLA2,GMP-140,hs-CRP及ADP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丹参饮加减能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心绞痛症状,起到综合的治疗效应;还能降低炎性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对冠心病不良事件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花丹参饮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血管内皮功能的角度探讨白花丹参饮治疗冠心病(CHD)的作用机制。 方法: 88例患者随机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参照“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常规予抗凝、降压、调脂、改善冠脉供血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花丹参饮,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超声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检测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水平,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及LDL-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DL-C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ET-1,TXB2及ET-1/NO均比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NO和6-Keto-PGFla均比治疗前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白花丹参饮能改善CHD患者心绞痛,调节脂代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失衡的ET/NO和TXB2/6-Keto-PGFla状态,改善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海洋贝类提取物(EMS)对大鼠血浆及主动脉壁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水平的影响以及EMS对脉动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以探讨EMS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药物均经灌胃给药。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主动脉壁中。TXB2,6-Keto-PGF的含量;采用电刺激损伤法测定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观察EMS的抗血栓作用。结果EMS5.4,10.8g·kg-1(相当于鲜贝)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管壁中TXB2含量(P<0.05);10.8g·kg-1可减少血浆中TXB2水平(P<0.05);EMS对血管壁及血浆中6-Keto-PGF无明显影响(P>0.05);EMS10.8g·kg-1可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P<0.05)。结论EMS能降低血浆及血管壁中血栓素A2水平,具有调节TXA2与前列环素平衡、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归芍伤筋汤内服联合通络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内服,0.2 g/次,3次/d;及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观察组采用归芍伤筋汤内服联合通络止痛散外敷.两组疗程均为5 d.记录疼痛、压痛、肿胀和瘀斑评分;进行腰部活动障碍和腰部功能障碍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β-内啡肽(β-EP)、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变化,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结果: 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压痛、肿胀和瘀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腰部活动障碍和腰部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β-EP和6-Keto-PGFl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归芍伤筋汤内服联合通络止痛散外敷能促进急性腰扭伤患者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β-EP水平,从而起到良好的镇痛、消肿效应,促进患者腰部活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对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诊断明确的COPD患者72例随机按接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吸氧、祛痰等治疗。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1吸/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肺活血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采用6 min步行距离(6 MWD)评定运动能力,采用COPD生存质量评分表(CAT问卷)评定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经参照单位(Ridit)分析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6 MWD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α1-AT较治疗前升高(P<0.01),并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肺活血汤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85例CIS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均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风化瘀通络方,1剂/d,疗程2周。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记录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lα(6-Keto-PGFl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小板功能。 结果: 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下降幅度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WF,TXB2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祛风化瘀通络方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活化,改善血管缩舒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清热化湿方对人胃腺癌细胞7901增殖、凋亡及CD14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照组予胎牛血清,治疗组分别予不同体积分数(5%,10%,15%,20%,30%)清热化湿方含药血清干预体外培养的胃腺癌细胞SGC-7901,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免疫组化、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D14,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GC-79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期细胞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且与药物质量浓度有剂量依赖性(P<0.05)。治疗组可明显下调CD14,TNF-α,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以中剂量更为明显。结论: 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调控CD14,TNF-α,IL-1β表达,介导SGC-7901细胞S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防治胃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蛭龙活血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U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1.2 g·d-1,3次/d,口服。观察组采用蛭龙活血胶囊,1.2 g·d-1,3次/d,口服。疗程均为8周。观察心绞痛发作情况、记录硝酸甘油用量;记录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小板α-膜颗粒蛋白(GMP-140)水平。结果: 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的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MD及NO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T和vW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蛭龙活血胶囊改善了UA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了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了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从而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微循环状态、增加心肌供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