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梅、芫花、巴豆对豚鼠胆囊肌条运动的影响。方法:用8个灌流肌槽同时记录实验动物胆囊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结果:①低浓度的乌梅对胆囊肌条的收缩活动具有抑制作用(P&;lt;0.01,t=3.918),而高浓度的乌梅对胆囊肌条张力的影响则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双向性反应(P&;lt;0.05,t=2.297)。普萘洛尔、吲哚美辛、雷尼替丁、六烃季胺、L-NNA均末阻断乌梅对肌条的作用(P&;gt;0.05)。②芫花和巴豆均可增高离体胆囊肌条的张力(P&;lt;0.01,t=16;t=11.79)、加快收缩频率(P&;lt;0.01,t=5.47;t=4.00)、减小收缩波平均振幅(P&;lt;0.01,t=12.37;t=10.5)。③酚妥拉明、苯海拉明、吲哚美辛可部分阻断芫花和巴豆对胆囊肌条的作用。另外,六烃季胺可部分阻断巴豆的作用。结论:①乌梅对豚鼠胆囊肌条的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②芫花和巴豆对胆囊肌条的作用与肾上腺能α受体、组胺H1受体、前列腺素合成酶有关。而巴豆还与胆碱能N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乌梅是由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加工而成,又名梅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酸,性平无毒,归肝、脾、肺、大肠经。《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乌梅"正品有乌梅、乌梅肉和乌梅炭3种,其功能主治为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等。本文对近年来乌梅的药理活性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乌梅新药理作用的发现及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榴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了石榴果肉、果皮提取物对氧化应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营养研究室完成。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成正常对照、阴性对照、维生素E(阳性对照)、石榴果肉与果皮提取物组,正常与阴性对照组不加任何受试物,维生素E、石榴果肉与果皮提取物组分别加入α-生育酚或石榴果肉、果皮提取物培养液预孵24h,然后阴性对照、维生素E、石榴果肉与果皮提取物组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氧化损伤。②以锥虫蓝染色法和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③以酶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④以Griess试剂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⑤以二苯基己三烯探针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⑥以蛋白含量差异法计算单核细胞一内皮细胞黏附率。⑦以缺口末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①氧化应激状态下,维生素E或果皮.果肉提取物可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有显著性升高;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少,一氧化氮分泌有所恢复;并可防治细胞膜微黏度的升高;对细胞抗氧化力值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保护作用;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黏附率升高和细胞凋亡发生。②石榴果皮.果皮提取物上述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相同浓度下,石榴果皮提取物的作用强于石榴果肉提取物。 结论:石榴果皮、果皮提取物具有防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对细胞一氧化氮分泌和凋亡也有调节作用。石榴果皮提取物的作用更为显著,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细胞因子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草药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并比较乌梅丸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3在湖北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大鼠56只,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4组:正常组、乌梅丸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模型组,每组14只(雌雄各半)。应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储酸局部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造模。②乌梅丸组:给予配制的乌梅丸液(中草药乌梅丸为本院自制,成分:乌梅16g.细辛6g.干姜10g.黄连16g,当归4g,附子6g,蜀椒4g,桂枝6g,生晒参6g,黄檗6g。按传统方法配制成含生药浓度分别为515g/L的水煎剂)3mL灌胃,1次/d;柳氮磺胺吡啶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3mL在造模后灌胃,1次/d;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以蒸馏水3mL灌胃,1次/d。各组均给药15d。(固然后于第16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10,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④计量结果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由于每组大鼠在灌胃前随机抽取2只进行病理检查以及部分标本采集不合格,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乌梅丸组分别脱失2,4,5,3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以上各组大鼠分别为12,10,9,11只。①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8,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1)。②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柳氮磺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乌梅丸组明显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乌梅丸有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索10。下调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8的作用,使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的目的;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干预效果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梅、芫花、巴豆对豚鼠胆囊肌条运动的影响. 方法用 8个灌流肌槽同时记录实验动物胆囊肌条的自发收缩活动. 结果①低浓度的乌梅对胆囊肌条的收缩活动具有抑制作用( P< 0.01,t=3.918),而高浓度的乌梅对胆囊肌条张力的影响则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双向性反应 (P< 0.05,t=2.297).普萘洛尔、吲哚美辛、雷尼替丁、六烃季胺、 L-NNA均末阻断乌梅对肌条的作用 (P >0.05).②芫花和巴豆均可增高离体胆囊肌条的张力 (P< 0.01,t=16; t=11.79)、加快收缩频率 (P< 0.01,t=5.47; t=4.00)、减小收缩波平均振幅 (P< 0.01,t=12.37; t=10.5).③酚妥拉明、苯海拉明、吲哚美辛可部分阻断芫花和巴豆对胆囊肌条的作用.另外,六烃季胺可部分阻断巴豆的作用. 结论①乌梅对豚鼠胆囊肌条的作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②芫花和巴豆对胆囊肌条的作用与肾上腺能α受体、组胺 H1受体、前列腺素合成酶有关.而巴豆还与胆碱能 N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诱导培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并进行形态学与生物学性能鉴定,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新型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2—08/2004—08在天津市口腔医院暨天津市整形外科医院中心实验室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诱导条件培养法自新生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四肢骨松质分离成骨细胞,经细胞生活形态观察、细胞倍增时间测定、透射电镜超微结构分析、裂解上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测定等方法进行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性能鉴定,以获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必备的增殖活性与成骨活性数据。结果:①原代培养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样细胞具有很强的贴壁率,细胞分裂旺盛,2~3d即可达到完全融合。细胞形态呈多角形和星形、胞体大、胞核圆,核仁丰富,通常为两三个核仁;胞浆中核周见散在黑色颗粒。②条件培养液诱导后的猪成骨样细胞培养6d左右可见细胞呈旋涡状复层生长,胞突伸展互相连接并集结成细胞簇团,中心区形成褐色结节;细胞核周围胞浆中出现大量黑色颗粒。③细胞增殖曲线显示猪成骨样细胞在播种3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5d左右达到生长峰值;经细胞倍增时间公式计算猪成骨样细胞倍增时间为67.2h。④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成骨样细胞表面突起极丰富;核大,有较多和较深的内陷;核仁大而多窗孔,胞质内细胞器常常分布于核的一侧,扩张的粗面内质网池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蛋白质沉淀,其膜表面的核糖体密集分布。Golgi氏复合体发达,并见胞质内微丝及多量的游离核糖体。核仁特征为高转录活动的核仁。细胞外形、核谱型、核位置以及咆质内细胞器的特征性分布符合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⑤猪成骨样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β-磷酸甘油和地塞米松刺激后3d开始上升,18d达到高峰,21d时开始下降。⑥Von Kossa染色显示从培养6d开始,小型猪成骨样细胞培养细胞层出现散在的小矿化结节,以后数量渐多,体积渐大,21d达高峰,体外成骨活性显著。结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骨松质成骨细胞具备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必备的增殖活性与成骨活性,适合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毛细管电泳鉴别生药乌梅及其混充品苦李子。方法:碱性蛋白提取液提取生药乌梅及其苦李子的蛋白及多肽后用毛细管电泳胶束电动色谱法进行分离鉴别。结果:乌梅与其混充品苦李子的电泳图谱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毛细管电泳胶束电动色谱法可作为生药乌梅鉴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自古以来作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治疗蛔厥之证。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乌梅丸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杂病的治疗。近年来,乌梅丸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疗效确切,本文现对乌梅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绿梅止泻颗粒制备工艺,找出最佳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多因素考察实验,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溶媒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为考查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并以总黄酮的含量,干膏得率及澄明度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山楂、乌梅提取工艺条件.结论:通过验证,该工艺稳定、可靠,有效成分含量最佳.  相似文献   

10.
Wright染色成熟淋巴细胞核仁的存在及其定义众说不一。 1989临床检验基础专科规划教材第三章第二节、1997年临床检验基础专科规划教材第七章第二节认为 :小淋巴细胞可见潜在的核仁[1,2 ] 。1997年第二版临床基础检验本科教材和 1997年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专科规划教材均未提及[3 ,4] 。1997年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本科规划教材第四章第一节 :核仁消失或可见假核仁[5] 。 2 0 0 3年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本科规划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为 :大淋巴、小淋巴细胞核仁消失或隐约可见假核仁[6] 。有报道大淋巴细胞可见假核仁 ,小淋巴细胞不见核仁[7]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的缓冲液对硼砂甲苯胺蓝染色的影响。方法将血涂片分为两组,第1组用硼砂甲苯胺蓝染色10min,第2组采用瑞氏染色10min,为对照组,每组由9张血涂片组成,每张血涂片染色时采用不同pH值的缓冲液,观察染色效果。结果第1组与单纯用硼砂甲苯胺蓝染色相比,血涂片加用缓冲液后再用硼砂甲苯胺蓝染色效果更好,细胞结构清晰,随缓冲液pH值增高,细胞胞质与细胞核着色逐渐加深,当pH值大于9时,核浆对比不再清晰。pH值为4~11之间,淋巴细胞核仁均清晰可见,pH越低核仁越清晰。第1组成熟淋巴细胞核仁立体感强,第2组成熟淋巴细胞核仁不清晰,无法与异染色质相鉴别。结论硼砂甲苯胺蓝染色效果与缓冲液的pH值密切相关,硼砂甲苯胺蓝染色可使部分成熟淋巴细胞核仁显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的关节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为改善关节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3月—7月以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等,初步拟订关节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10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5;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93和1.00;第2轮函询后变异系数为0~0.20;第2轮函询一级标准、二级标准和三级标准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6、0.115和0.28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构建的关节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包括一级标准3条、二级标准23条、三级标准99条。结论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的三维质量结构模型的关节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指标评价结果波动性较小,意见集中,可为全面、精确、针对性地改善关节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穿刺活检中核仁的形态学测量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量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各种良恶性病变细胞的核仁大小和数量,探讨核仁增大作为诊断前列腺癌形态学指标之一的定量标准。方法 在70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中,按病种随机选择切片质量佳、有明确诊断结果的各类良恶性病变共107例。在高倍镜下测量10个视野内直径≥0.5μm核仁的细胞数量及每个核仁的直径。结果 95%经典型前列腺癌核仁明显增大,并至少有2个核仁直径≥2.5μm。经典型癌与良性前列腺病变核仁的直径和数量均差异显著。3种癌前病变(高级别PIN;前列腺癌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后良性腺泡上皮不典型增生;非典型性基底细胞增生)可以出现直径≥2.5μm的核仁。结论 核仁明显增大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但不是绝对标准。2.5μm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域值,在结构异常或呈浸润性生长的上皮细胞内出现,可基本排除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的电镜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运用电镜技术研究了29例子宫内膜癌。结果确定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形态学特征:①不规则奇形核仁或网孔状核仁;②畸形核,分叶核伴细桥-核间桥形成;③核旁微丝;④核体;⑤核包涵体;⑥细胞重度多形性,排列紊乱,似乱石铺堆;⑦出现奇形细胞和/或癌巨细胞;⑧形成奇形乳头和奇形细胞簇;⑨细胞表面特异功能结构分化不良。结论电镜能够确定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准确判断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更能细致地观察子宫内膜癌的亚细胞结构,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更有利于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喷雾剂,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分析讨论喷雾剂作用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效果,为探索缓解胃肠道术后病人口干、口渴不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减少护理人员护理病人的工作量。[方法]实验研究采用分析天平称重的方式对20名健康人使用乌梅喷雾剂前后唾液的分泌量进行对比,临床应用研究采用病例对照分析和问卷调查对32例胃肠道术后病人使用不同干预方法后口干程度和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研究表明,使用乌梅喷雾剂与白开水湿润口腔唾液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使用乌梅喷雾剂对缓解术后口干症有非常显著的效果(P<0.01)。[结论]乌梅喷雾剂不仅能通过促进唾液分泌,有效缓解胃肠道术后病人口干、口渴不适症状,而且能大大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50%以上的恶性胸腔积液可经此而确诊,但这种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上的研究,往往因胸水中肿瘤细胞过少、组织变异及形态上的不典型增生受到限制,若配合细胞核内核仁结构及染色体的检查,可使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所提高。 1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   细胞的核糖体是由核仁合成和组装的,核糖体基因rDNA盘聚在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3、14、15、21与22号染色体)短臂的次缢痕区域,构成核仁组成区(NOR)。在核酸到蛋白质的转移过程中,NOR是一个重要的结构;细胞中的NOR合成的数量取决于核仁的数量。NOR数目能反映rRNA合成的水平,而银既不与rDNA结合,也不与rRNA结合,而与NOR相关蛋白(NORAPS)结合,形成核仁组成区相关的嗜银蛋白(AgNOR),AgNOR数目、大小和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于NOR的变化所致,并非rDNA量的变化。AgNOR直接参与核糖体前RNA的转录、加工和装配[1]。AgNOR数目的多少与下列因素有关2]:①核仁内rDNA转录活动水平;②在染色体组中NOR染色体的数目;③所处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阶段。   AgNOR于1984年由国外学者Ploton研究证实,在细胞核有丝分裂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1986年Ploton[3]应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方面,Crocker[4]应用于淋巴瘤及良、恶性黑色素细胞病变等,结果均显示肿瘤细胞的AgNOR明显增多。于1989年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进行许多肿瘤组织(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和肝癌等)AgNOR的研究,但尚未成熟,鉴于AgNOR检测是一种简便、迅速、可重复的方法,对肿瘤的研究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于1993年由抗癌协会临床细胞学专业委员会讨论并制定了国内研究工作的标准化方案[5],使AgNOR的检测在肿瘤研究方面得到了推广应用。   AgNOR在胸腔积液细胞学中的应用研究甚少,而1994年由Huang[6]等发现恶性胸腔积液细胞AgNOR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且AgNOR点分布不规则,大小变异差别很大,若以恶性细胞的AgNOR≥8计算,则其敏感性96%,特异性97%。国内1998年江山平[7]等统计,AgNOR检测作为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的一项指标,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细胞中AgNOR颗粒增多,Crocker[4]认为可能是:①细胞增殖活跃,以致许多细胞核内核仁分解,AgNOR分散于细胞核内;②核仁融合有缺陷,使AgNOR分散;③细胞染色体的倍数增加,导致含NOR染色体的数目增多;④rDNA转录活动增加,使本来不明显的AgNOR重现。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黄红虹刘文童邓菱梅陈新华作者单位:430061武汉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黄红虹,刘文童,邓菱梅);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陈新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病因可能是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受急性病...  相似文献   

18.
关宝丽  王效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199-200,i0006
背景:跟下神经损伤和受累可致足跟疼痛综合征。熟悉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可避免足部手术时损伤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目的:了解人体下肢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2-08/2004-10在沈阳医学院解剖实验室进行。观察对象为自愿捐献及有关部门支援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6条,常规防腐固定。方法:自小腿中段1/3段开始解剖胫神经,至其分成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观察并测量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分支及其分布。以内踝中心与足中心连线作参照点,神经经过连线处为“0”点,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主要观察指标:成人下肢跟内侧神经及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结果:36条标本中均存在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①跟内侧神经来源:来自胫神经27条(75%);来自足底外侧神经7条(19%);来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2条(6%)。②跟内侧神经的分支情况:有2个主要分支的29条(81%)。多数分支位于木展肌浅层脂肪垫内及皮下。③跟下神经来源: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31条(86%);来自胫神经3条(8%);来自足底内侧神经的2条(6%)。④跟下神经发出部位:在0点下方(1.7&;#177;4.5)cm。⑤跟下神经分支及分布:有2个主要分支的24条(67%),跟下神经大部分分布于足底方肌内侧缘的浅层。结论:跟内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较恒定,跟下部手术时应在外侧进路,当需下方进路时,应尽量靠后,避免损伤两神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了解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以及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2005-06在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完成。①实验小鼠6只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各3只。②从实验小鼠的骨骼肌组织中抽提总RNA;纯化后合成双链cDNA;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cRNA纯化后片段化为300bp左右的探针片断。③生物素标记的cRNA探针与涵盖了14000个明晰基因的Affymetrix基因表达谱芯片Mouse Genome430A 2.0杂交,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小鼠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小鼠的骨骼肌基因表达谱。④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只实验小鼠进入结果分析。分别得到了正常对照组和一次性力竭运动组小鼠骨骼肌基因的表达谱,一次性力竭运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89条,78条基因表达增加,111条基因表达降低。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在阐明了小鼠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同时,提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涉及多个方面,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乌梅丸来源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又名乌梅丹(《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医方妙选》)、乌梅安胃丸(《饲鹤亭集方》)、杀虫乌梅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原方载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原文338条订为蛔厥所设的代表方。《伤寒论》"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