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治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合并症的治疗,以及配合手术时体位的训练,术中仔细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尽早手术。颈椎外科手术原则是直接、彻底的去除脊髓致压物,稳定脊椎,重建颈后生理曲度,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本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我科施行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1例,随访40例,分析手术疗效,以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本文对1986年5月~1994年2月间的152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前路手术后的疗效及常见影响因素作一分析。结果发现,病程、年龄及病情与疗效有关,手术范围及方式与疗效无关。建议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减压范围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本文对1986年5月 ̄1994年2月间的152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前路手术后的疗效及常见影响因素作一分析。结果发现,病程、年龄及病情与疗效有关,手术范围及方式与疗效无关。建议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及减压范围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误诊误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13例误诊误治患者的临床分析,明确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原则。方法:讨论13例误诊误治患者原因。结果:误诊误治患者的原因均属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概念含混,对其治疗原则模糊。结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首先要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严格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远期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调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评估本科1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的四肢肌力,感觉异常的平面,有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肢精细活动能力,有无头昏头痛及其余不适症状或体征,并记录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所有186例患者中,优82例,良62例,可19例,差13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至少与适应证的选择、脊髓压迫的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近4年来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避免可能导致术后效果不良的操作。结果32例病人经过随访,效果优良。结论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方法及手术细节正确,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449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4月,平均9.1月,优良组及不佳组例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术前JOA评分、受累节段、MRI脊髓高信号、手术方式等因素对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术前JOA评分、MRI脊髓高信号与颈椎病手术疗效显著相关,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受累节段、手术方式等因素与颈椎病手术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术前JOA评分分值低、MRI脊髓高信号可能是颈椎病手术预后不佳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连顺  倪斌  袁文 《颈腰痛杂志》1998,19(4):260-262
本文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的评价进行研究。报告脊髓型颈病85例,前路再手术18例,后路67例,其中11例接受第三次手术,3例4次手术。本组治疗结果,获得优良者64例(753%)。研究结果,认为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因素包括病变性质,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等。严格地选择再手术病例,对于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25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用书信、电话、门诊预约等方式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00年4月至2006年10月间行前路手术的258例进行随访,复习病历资料,采集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D值等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疗效与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有关,无内固定组术后D值、融合节段高度较内固定组有丢失,但两组间疗效无差别。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应尽早手术,术中使用内固定可以减少术后D值及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白瑞军  韩德韬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4):289-292,30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MRI-T2WI髓内高信号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5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MRI-T2WI髓内高信号不同分为MRI-T2WI无髓内高信号、髓内高信号模糊境界不清、髓内高信号明亮清晰境界清楚3组进行研究,对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脊髓压缩比进行比较,随访时给予术后JOA评分并计算术后改善率,探讨髓内高信号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 57例患者中34例(59.65%)出现髓内高信号,其中髓内高信号模糊境界不清者18例,髓内高信号明亮清晰境界清楚者16例。脊髓型颈椎病不伴髓内高信号或伴髓内高信号模糊境界不清的患者术后改善率较高,手术效果较好;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高信号明亮清晰境界清楚的患者术后改善率较低,手术效果较差。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脊髓受压比例及髓内高信号等多种因素相关,MRI-T2WI髓内高信号对患者的手术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49例,其中单独手术治疗颈椎病23例;单独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2例;先后两次手术者14例。结果49例中有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年。疗效评定按JOA评分,颈后路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2%,颈前路平均改善率为75·6%。腰椎参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价评级标准,优良者25例。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必须掌握两种并存疾病的发病特点,术前对两种并存疾病的诊断及手术适应证做出准确判定。手术先后的选择一般先做症状相对较重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影像学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普及,使医学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使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得到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也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提供了依据,但是采用的手术方法各家不一,治疗效果也各不相同,我科自1999年至2004年3月间采用颈椎前路手术——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选择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2月间手术治疗的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例;颈椎前路减压椎见融合气植入内固定术例;颈椎后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例;后路联合前路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例;观察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情况,采用17分法评分分析患者术后的改善率。结果:36例平均随访月获得了骨性融合,融合率为95%,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7%,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恢复及维持满意。结论:颈椎椎体间融合器应用能使融合节段获得即刻的稳定性,恢复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融合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颈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钛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选择颈前路减压(包括椎间盘切除和/或椎体次全切)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平均2.5年。结果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改良的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状况,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5%,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只要把握了手术时机和掌握了手术技巧,颈前路减压融合及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椎病系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临床表现的总称,以中老年人为多见。根据受累及组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类型,在各型颈椎病中以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最为严重,常需进行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而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和病理,对于了解其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重点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与病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膝反射强度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12月~2010年2月,应用叩力显示叩诊锤对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15d、3、6、12个月时的能够引起膝反射亢进的最小叩击力量进行精确计量,同时在5个时间点由患者分别评估自我评分,观察膝反射强度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全组患者82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膝反射强度随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自我评分的提高而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恢复(P<0.05).[结论]术后3个月时膝反射强度的改善程度可以作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