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介绍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内截骨治疗。显露原始骨折线,骨折未愈时经原始骨折线插入骨刀,劈开骨折块行关节内截骨;骨折已愈时在畸形最明显处打入2枚平行的克氏针,沿克氏针行关节内截骨。截骨块翻开后,骨刀插入软骨下骨撬拨,恢复胫骨平台高度,骨缺损区植骨,支撑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26.3) min。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9.3±3.1)周。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89.9±4.6)分,优良率93.3%。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内截骨术能够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重建下肢力线,在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组合式支架在胫骨近端截骨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内外翻畸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纠正下肢负重力线,方法:对胫骨近端施行胫骨高位载骨术,组合式支架固定36例,结果:全部获-14年随访,1年优良率97.5%,2年优良率95%,4年优良率87.5%,结论:组合式支架应用于胫骨近端截骨术中,截骨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无关节僵 及肌肉萎缩,不需石膏及内固定物固定,术后X线片显示股胫关节内或外侧间隙较术前增宽,关节退变明显改变,关节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5年,35例(59膝)因膝关节内侧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术患者的完整影像学资料,在术前、术后标准正侧位X线片中测量胫骨角;胫骨后倾角度;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所得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角术前平均为99.1°±4.3°,术后平均为91.1°±3.8°;胫骨后倾角度术前平均为8.9°±2.6°,术后平均为5.0°±2.3°;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术前平均为(46.2±3.6)%,术后平均为(53.1±3.9)%;关节线高度术前平均(41.2±3.6)mm,术后平均(38.0±3.2)mm.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近端解剖形态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会发生明显变化,如胫骨角变小,后倾角度变小,胫骨近端关节面外移,关节线高度相对下降等,将对转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假体的数字化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健康成人正常胫骨近端截而及假体的参数参考值,探讨适合不同人种且具有性别差异的胫骨假体设计.方法 对55名志愿者中的92侧正常膝关节(男42侧,女50侧)进行螺旋CT扫描,将断层扣描数据导入Mimics10.1软件建立膝关节三维数字模型,然后将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8软件系统对胫骨近端模型进行模拟截骨、形态学测量,分析不同性别胫骨近端截面的形态学差异.再将获得的模型与通过激光扫描获得的假体(PFC和Nexgen)三维模型进行模拟装配、参数测量.结果 胫骨近端截骨面的前后径(AP)为(49.87 ±3.90)mm、内外侧横径(ML)为(73.50±5.60)mm,AP与ML呈正相关.男性胫骨平台AP为(53.24±4.10)mm、ML为(75.85±3.50)mm,均比女性[AP为(47.61±3,70)mm,ML为(67.68±2.60)mm]大.内侧前后径(MAP)比外侧前后径(LAP)大,男性平均大(3.90±2.90)mm,女性平均大(3.70±2.70)mm.PFC假体(0.75±0.05)和Nexgen假体(0.69±0.03)的AP/MP比值与本研究正常成人(0.68±0.0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性别及人种的胫骨截面形态存在显著差异,为提高人工膝关节胫骨假体的覆盖率,胫骨假体设计及临床操作均要考虑不同人种和性别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后的胫骨扭转角和足前进角的变化,探讨胫骨内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膝内翻骨性关节炎并髌股关节炎患者24例(30膝)行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男5例7膝,女19例23膝;年龄49~55岁,平均53岁。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2年以足印迹法测量患侧足前进角,同时于术前和术后行CT扫描,测量患侧胫骨扭转角。采用t检验对术前、术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数据显示术前患侧足前进角为8.95°±2.99°,术后6个月时为-2.23°±4.11°;术前胫骨扭转角为33.77°±8.12°,术后为21.27°±8.48°。统计学分析显示足前进角和胫骨扭转角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扭转角比术前减小12.50°±2.60°,术后足前进角比术前减小11.08°±2.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外翻截骨并截骨远端前置内移术使胫骨内旋和足前进角减小,影响手术的效果及骨性关节炎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胫骨远近端骨膜外截骨延长修复胫骨缺损的临床X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对胫骨远近干骺端进行骨膜外截骨延长成骨的临床影像学研究.方法 收集临床治疗的44例患者并分为两组,A组经胫骨近干骺端骨膜外截骨延长,B组经胫骨远干骺端骨膜外截骨延长,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外固定架,分别于不同时段拍摄X线片观察延长区成骨,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运用Enneking系统对两组下肢功能进行评分比较,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2年,在X线片上观察胫骨近干骺端截骨延长较远干骺端截骨延长早期有更为明显的成骨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牵张间隙新生骨密度影像也由低向高增加,两组差异性逐渐减小.下肢功能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环形外固定架胫骨近干骺端骨膜外截骨延长有利于早期活跃性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8.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自权  张晨 《中国骨伤》2013,26(9):709-713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是常见的下肢骨折,随着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和运动损伤的增加,发生在胫骨近端的骨折数量有上升的趋势。尽管在全身骨折中,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仅占1%,但是由于胫骨近端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剖结构复杂,骨折常常合并关节内其他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技术与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4月对20例膝内翻合并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联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采用Miniaci法进行冠状平面矫正的术前设计,行胫骨近端内侧弧形切口,打入3枚导针,透视确定骨圆针位置满意后,采用摆锯和截骨骨凿,至距离胫骨外侧皮质1cm处,逐步撑开内侧胫骨截骨处,至力线杆应通过胫骨髁间棘外侧1/3的位置。按截骨间隙张开程度截取同种异体股骨头骨块,植入胫骨内侧截骨间隙,采用胫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4.62±5.84)个月。VAS评分从术前的(2.48±1.8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63±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到骨性愈合。胫股角由术前(192.58±3.77)°显著矫正至末次随访时(173.62±2.43)°(P0.05),平均矫正度(10.02±4.29)°。[结论]应用胫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结合同种异体股骨头植骨治疗膝内翻合并单间室骨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膝反屈是指病人仰卧下肢休息位时,只有足后方支撑着,其胫骨的力学轴线向前下方偏离了股骨远端1/3的力轴延长线,而形成的一个偏向前下方的角度。膝反屈可以是先天性的或是后天性的,成人后天性膝反屈可归因于胫骨近端骨畸形或软组织的变化,或二者兼有。其原因包括创伤、胫骨骨牵引、干骺端的手术、胫骨结节骨骺炎、骨髓炎及长期固定术等。而自发性膝反屈常是双侧性的。膝反屈最常见的症状是膝  相似文献   

11.
女、20岁,儿麻后遗症左下肢短缩5cm,跟腱挛缩,于′89年5月16日腰麻下行左胫骨近端截骨延长术,用克氏针一枚固定下胫腓关节,于外踝上5cm切断腓骨,分别于胫骨平台下0.5cm及胫骨中1/3处据针孔位置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炎中发病率最高的关节病变,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TKA的开展都较以往增多。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后,减少假体松动(尤其是胫骨侧假体的松动)是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生存率的重要问题,而假体松动跟假体与骨截面之间的匹配性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的假体大部分是由欧美国家进口或者是以之为范本制造的,胫骨侧假体与胫骨截骨面的匹配性较差,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业界人士的注意。欧美、韩国、日本等国家分别有人以放射学资料或者尸体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本国人种的胫骨截骨面特点;在国内,台湾、华北、东北、华东、华南等人群的胫骨截骨面特点也分别有人相继研究归纳出来。亚洲人胫骨平台截面的几何形态不同于西方人,而国内各人群之间亦各自有其特点,应用进口胫骨假体要考虑国人的特点,性别及胫骨截骨厚度是影响胫骨侧假体设计与选择的重要因素。放眼未来,根据每个患者胫骨截面特点特异性地制造其应用的假体可能是假体制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协助下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 11例膝关节内翻畸形 ,采用胫前外侧入路 ,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 ,矫正畸形 ,钢板内固定。测定术前、术后关节间隙距离、膝关节外翻角 (FTA)、Mikritz线 ,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均随访 6个月 ,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 8 4分± 11 9分提高到 78 9分± 14 3分 ;Mikritz线由术前 34 5 %提高到 5 1 4 % ;FTA术前 183° ,术后为179°。术后JOA评分、Mikritz线和FT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关节间隙距离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关节镜协助下胫骨结节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的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力学轴线转移到外侧是手术关键 ,使用一个切口完成胫骨和腓骨截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胫骨近端截骨搬运与胫骨远端截骨搬运在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大段骨缺损时对搬运区骨生长矿化情况及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采用骨髓炎清创及骨搬运手术治疗的42例慢性胫骨骨髓炎患者资料。根据慢性骨髓炎Cierny-Mader分型:42例患者均为弥散型(Ⅳ型)胫骨骨髓炎。根据搬运部位不同分为2组:32例采用胫骨近端截骨搬运(近端组),男27例,女5例;年龄为17~65岁;左20例,右12例。10例采用胫骨远端截骨搬运(远端组),均为男性;年龄25~63岁;左6例,右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对合端手术干预数、外固定指数(E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髓炎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近端组与远端组随访时间为(590.1±287.3)、(615.6±130.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有3例、2例出现足部马蹄内翻畸形,均需手术干预;术后近端组与远端组分别16、3例对合端需手术干预19例;近端组与远端组EFI分别为(76.2±50.0)、(84.3±59.9)d/c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组与远端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81.4±10.1)、(60.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骨搬运治疗胫骨骨髓炎清创所致的骨缺损时,胫骨近端骨搬运与胫骨远端骨搬运对搬运区骨生长及对合端骨愈合无明显影响,但胫骨近端骨搬运对足踝功能的不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上胫腓关节囊肿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笔者自2009-12—2014-12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15例上胫腓关节囊肿。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Tegner活动水平评分、VAS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56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无复发。膝关节Tegner活动水平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上胫腓关节囊肿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好;对于已有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原发性胫骨近端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以及最佳的截骨矫正角度.[方法]自1985~1997年,79例(111膝)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接受了胫骨近端截骨术.其中男5例(5膝),女74例(106膝);年龄37~70岁(平均55岁).根据术后胫股角(FTA)分为3组.Ⅰ组61膝FTA<7°;Ⅱ组23膝FTA7°~9°;Ⅲ组27膝FTA≥10°.所有病例术前、术后按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HS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2年4个月~14年1个月(平均9年6个月).术前HSS平均60分,术后1年平均94分,末次随访平均87分.采用2种方法判定手术失败:方法1为需行人工全膝火节置换术者,随访4年和14年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9%和85%;方法2为需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或术后HSS评分<60分,随访4年和14年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4%和75.1%.[结论]胫骨近端截骨术是治疗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术后胫股角应矫正到外翻7°以上(范围10°~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较高质量的有关比较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OWHTO)与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楔形截骨(CWHTO)治疗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外科选择方法.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7年6期)、Pudmed、Ovid、...  相似文献   

18.
自1987年以来、采用了胫骨近段∧字形截骨延长法、治疗儿麻后遗症下肢短缩畸形15例,随访10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31岁。患肢短缩3~6cm、延长3~6cm、平均延长4.4cm。术前曾行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发病率约为25万分之一,50%~90%的报道与纤维神经瘤有关。其基本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由于植骨愈合率低,再骨折极易发生。自1999~2004年采用胫骨截骨推移法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炎常常造成股骨和胫骨之间在冠状面上正常轴线的改变.大多数关节一侧的退化性关节炎,一般累及膝关节内侧,导致膝内翻畸形.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产生膝外翻.应用高位胫骨截骨手术矫正这种轴线的失常,其原理为将病变较重关节一侧的负荷转移到病变较轻的一侧.作者为213个膝关节做了高位胫骨截骨手术,随访16年.其中61%手术10年以后效果仍然是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