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报告微生态平衡与邪正发病学说的相关性研究的初步研究思路、主要情况及初步研究成果与认识 ;简述了通过该项目研究获得的对中医现代多学科研究的五点启示 :中医现代多学科研究必须注重中医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进而进行基础与应用的全面研究 ;必须先进行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学科理论、方法的对比研究 ,寻求基本的结合点与研究的切入点 ;必须以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学科理论、方法的对比研究为基础 ,提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研究假说 ;必须科学设计出可重复验证的实验研究方案 ;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数理逻辑分析 ,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 ,力争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范畴的界定,认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带有普遍适应性和基础性,能为中医各分支学科所认同和利用的理论。临床实践的需求才是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在动因,之所以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未能取得重大突破,除了外部条件的制约外,亦与其原有理论尚未过时失效,理论与临床之间尚能处于协洽状态,因而要求创新突破的内部动因不足有重要关系。只有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融汇于临床,从临床中寻求其突破口和切入点,才能使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依据已有研究和前期认识,提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的概念,并从概念逻辑论证角度,对这一新理论做了初步论述;同时简要说明新理论对学科分化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科技革命谈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突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科学技术取得的革命性进展,为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但目前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方法多侧重于分析还原等诸多问题。今后研究中应注意;学习和掌握现代系统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发扬中医特色;以气的研究为突出口,以点带面;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以中医临床需要为依据,重新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医情志学是研究情志在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中医情志学具有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双重性质。分析了中医情志学学科的概念、性质及其研究对象与任务 ,认为情志概念体系、情志种类及其分类、情志理论、情志活动、情志发展与分化、情志表达与理解、情志心理、情志生理、情志病理以及情志病证及其防治构成了中医情志学学科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带动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从钱学森建立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高度,考虑和探讨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相关问题。在体系的指导下,论证了运用中医发生学、综合集成法等多学科综合的方式和理念,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合理性,同时强调把"性智"的研究提高到与"量智"研究相同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中医络病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络病理论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医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与研究络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中医络病理论给予了现代医学诠释,提出了新的络病假说,从而部分地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与西医基础理论实质性的链接,实现了传统中医药学与国际前沿科学研究的接轨.  相似文献   

8.
柳永霞  张洋 《中外医疗》2008,27(20):95-95
中医基础理论的病因学分析,不仅为中医的治疗学,而且为预防学、养生学指明了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现代社会和生活给人们帚来的疾病发生变化的情况,本文就对丧病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医的病因学理论入手,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秉统地探讨了现代致病原因.旨在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系统阐述生命健病之变原理并予以积极干预的医学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医学知识表达形式,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为目的,是中医学的基础性分支学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科学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是重铸中华医魂的核心与灵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展开对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的学科研究思路与实践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中医内科呼吸学科发展现状,明确呼吸学科的中医研究思路.在当前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种,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显著的发展,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尤其以中医学为主,根据对呼吸学科的分析,发现呼吸学科中医学的学术历史研究时间较为久远,但其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内科呼吸的较多中医学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研究的发展情况加以分析,同时重点研究中医内科呼吸学科的研究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展望未来,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全体教学、科研人员信心百倍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是省教委“八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5年来,在张珍玉教授带领下,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原则,经学科点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一门哲学学科。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 ,分理论的逻辑可行性、理论的可检验性和理论的经验解释力三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向科学理论发展的可能性。目的是对从科学哲学这个新的视角审视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探讨 ,力求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某些不足 ,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当中,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中医肝主疏泄的心理应激机制。认为肝主流泄的功能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医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同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温病学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病学核心理论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内容,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其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而且可广泛应用于杂病的辨治;温病学学科应界定为基础中医学三级学科。温病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的研究、温病学名家杂病辨治规律的研究、伤寒学与温病学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移植渗透的研究。温病学课程有待分化为:经典温病学、温病学派杂病学、中医传染病学、实验温病学。温病学的概念有待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诊断学学科概况中医诊断研究所主题词中医诊断学/发展趋势,中医研究机构/组织和管理中医诊断学是研究疾病、证侯诊断,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学科。我院为进一步集中力量发展中医学术,培养人才多作贡献,在原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9...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中医理论现代研究的四个误区:①过分强调中医理论的现代实验研究。这一误导冲击了对中医理论自身规律的研究,动摇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科学性的信念,削弱了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②在中医基本概念尚不清晰的状态下进行现代实验研究。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固有的概念,而在弄清这些概念的内涵之前,为此而进行的一切现代研究都可能是徒劳的。③追随西医学的发现,亦步亦趋的证实性研究。这类研究从根本上抛弃了中医理论的优势,不仅不能使中医学的理论得以证实、得以发展,反而会使中医学术在西医学面前越来越萎缩,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④缺乏明确目的的研究。目前所进行的某些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对传统中医理论、对中医临床治疗、对现代西医学,乃至对未来整个生命科学研究均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动力机制从经验总结、注疏经典到科学实验。2、中医基础研究的对象,从过去单一学科为主发展为多学科研究。3、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工作方式从以个体、分散活动为主,发展为有组织的,集约性研究方式。如针麻原理研究。4、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从运用传统的观测处理手段,发展到依靠高灵敏度和精确的现代仪器。这种依赖性,不仅在实验科学方面,即使是文献学研究,调查性研究,也离不开电子计算机等设备的支持。5、对中基理论的研究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现代化管理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是论述诊断的理论、方法、技能的学科,既涉及中医的基本理论、又联系临床各科,是衔接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这一鲜明的特点,构成了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临床实践,二者缺一不  相似文献   

20.
腧穴学是研究腧穴的位置特点、主治作用及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是针灸专业的基本课程,在针灸专业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腧穴学之前,学习的都是一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学等),而学习了这门课题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