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旋复代赭汤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全幽门结扎+食管下括约肌(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后,给予旋复代赭汤水煎剂,分别于治疗2、4、8d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用旋复代赭汤治疗4d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即有所提高,并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复代赭汤在治疗酸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从而可促进LES功能的恢复,增加LES的压力,防止酸反流,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黏膜血浆细胞能量代谢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10组,每组12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全方组)、苦降组、甘升组、升降相因组、去苦降组、去甘升组、去升降相因组和西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9组行"4.2 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造模。治疗14 d后,即造模后第22天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浆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 实验后各模型组大鼠ATP酶活性低于正常组;全方组、西药组酶活性较好,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苦降组及去甘升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与全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旋覆代赭汤全方组能提高模型大鼠血浆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病变,且作用优于各拆方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血浆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及大鼠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只CRF大鼠,按照随机方法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尿毒清对照组、扶正排毒汤组、西药包醛氧化淀粉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30 d,检测各组大鼠血浆Scr、BUN的含量。[结果]与包醛氧化淀粉组比较,扶正排毒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Scr、BUN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提高CRF大鼠体质量(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扶正排毒汤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Scr、BUN含量的作用与尿毒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以增加CRF大鼠体质量(P<0.05)。[结论]扶正排毒汤可延缓大鼠慢性肾衰竭的进程,改善大鼠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 h、6 h、12 h、24 h、3 d、7 d、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8只。各组造模后,电针组依时相进行电针人中穴的治疗。各组大鼠依时间段处死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电针组VEGF/ 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着上调。[结论] 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 Flt-1的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对睡眠剥夺大鼠行为学和脾脏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和电针组。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给予注射氯苯丙氨酸(PCPA)睡眠剥夺后,安定组给予腹腔注射安定,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神庭,每组每日治疗1次,连续5 d后行旷场实验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脾脏IL-1β、IL-6和TNF-α。[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和电针组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安定组和电针组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百会、神庭既能明显改善睡眠剥夺症状,又能很好控制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解除失眠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金辛镇痛液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作用。[方法]以皮下注射大剂量盐酸肾上腺素附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ET-1和NO。[结果]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血液流变学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结合大鼠表征证明造模成功。麝香舒活精组、金辛镇痛液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大鼠血浆ET-1减少,而NO明显增多,P<0.01或P<0.05。[结论]金辛镇痛液对血瘀证模型大鼠有着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火针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火针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火针组术后即刻及其后每隔24 h火针针刺大鼠脊髓损伤部位上下端的棘突间隙,另两组相应时间点行相同抓握。于伤后1、3、5、7 d采用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BBB)评分标准进行不同时段的行为学评分并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 BBB评分显示,火针组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模型组,特别是在造模并干预7 d后效果更加显着(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火针组的BDNF表达在各时间点均增加,火针组3、5、7 d的BDN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分与BDNF表达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呈高度相关。[结论] 火针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与促进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健片在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共4个大组,并根据脑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7、14、28、42d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用改良的Longa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模型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论]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脑内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逐渐增高,在28d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其与正常对照组各时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在3d时出现高表达,14d时其表达达到高峰,持续至28d时开始下降,药物组的NCAM表达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健片可增加NCAM的表达,有助于轴突生长和靶向迁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白介素8(IL-8)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IL-8含量。[结果]脑缺血后各时段模型组与同时段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比较脑组织及血清IL-8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后6、12、24、48h各时段针刺组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脑组织IL-8含量明显降低(P<0.01),6、12及48h针刺组血清IL-8含量显著低于同时段模型组(P<0.05,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区脑组织IL-8的合成和分泌,调节血清IL-8的含量,抑制炎性细胞的黏附及浸润,从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溢尿灵对肾阳虚大鼠模型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0.3mL后肢肌肉注射,1次/d,连续8周,并从第8天开始用双蒸水灌胃,2mL/只,1次/d,到实验结束。其余各组按25mg/kg给予醋酸泼尼松后肢肌肉注射,连续8周,并于第8天开始分别给予双蒸水、金匮肾气丸及溢尿灵大小剂量灌胃,连续7周。8周后,测体质量,处死,迅速去除脾脏、胸腺、肾上腺称取质量,计算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并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 溢尿灵大剂量组大鼠脾脏、胸腺指数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溢尿灵小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与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溢尿灵小剂量组大鼠脾脏指数与模型组大鼠脾脏指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溢尿灵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来治疗肾阳虚型应力性溢尿症。  相似文献   

11.
腹部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胃动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CFS患者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针灸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外周静脉血中胃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60例CF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动素含量下降并低于正常水平,经腹部推拿治疗后胃动素水平上调并恢复正常,治疗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腹部推拿治疗CFS疗效显著优于针灸治疗(P〈0.01),提示本法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调节CFS患者低下的胃动素水平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何首乌、制何首乌对SD大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7组,每日灌胃主药30g/kg,连续给药90d,测定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的含量和胸腺质量。[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给药60d时大鼠血清中IgM含量,何首乌组、何首乌配大剂量茯苓组、何首乌配小剂量茯苓组、制首乌组、制何首乌配小剂量茯苓组均呈显著性升高(P<0.05)。给药90d时何首乌配大剂量茯苓组、何首乌配小剂量茯苓组、制何首乌配大剂量茯苓组呈显著性升高(P<0.05)。IgG含量仅给药90d的何首乌配小剂量茯苓组降低,以上各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药60d、90d何首乌、制何首乌各给药组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血清中IgM的含量,有可能对肝脏的损伤造成有一定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治疗念珠菌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肝郁脾虚型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氟康唑胶囊,观察组应用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疗程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胃镜结果、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反酸/烧心、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善太息、嗳气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反酸/烧心、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在改善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善太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镜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能显著改善念珠菌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抗真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PF级Wistar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4只,自由饮水和普通饲料饮食。模型对照组18只,中药高剂量组14只,中药低剂量组14只,均予自由饮水和高脂饲料饮食,8周后随机处死模型对照组大鼠4只,确定脂肪肝模型成立。造模成功后,分别对中药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行中药灌胃,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周称大鼠体质量,治疗8周后处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SOD.[结果] 大鼠血清IL-6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大鼠血清SOD比较: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涤痰散结活血软坚中药可以显着减低血清IL-6浓度,此作用表现出剂量相关性趋势,可以明显升高血清SOD浓度,此作用没有体现出剂量相关性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乌头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胫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A(TrkA)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表达及血清NGF含量的影响,探索该方改善DPN的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乌头汤对胫神经纤维组织TrkA、p75NTR及血清NGF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后模型组和乌头汤组均较空白组FBG显着升高(P<0.01),各组内FBG在干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乌头汤组血清NGF含量明显升高(P<0.05),神经组织p75NTR明显降低(P<0.05).乌头汤组p75NTR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乌头汤改善DPN的作用可能与其能够调节神经纤维p75NTR含量和血清N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积分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A组、艾灸B组和艾灸C组共5组,每组9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液灌肠制备大鼠CD模型,造模后每组随机取1只进行模型判定。艾灸A组:艾条温和灸双侧"天枢"穴,用小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1~2 cm处温和灸5 min,每日1次,共灸治14 d;艾灸B组:方法同艾灸A组,每次艾灸时间为15 min,共治疗14 d;艾灸C组:方法同艾灸A组,每次艾灸时间为25 min,共治疗14 d;模型组和正常组仅做相同固定,不做治疗。治疗结束后剖取结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结肠组织损伤积分;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清IgG、IgA、IgM水平。[结果]每组取8只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积分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明显上升(P0.01);艾灸均能降低CD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积分以及血清IgG、IgA、IgM水平,但灸治5 min效果不显,灸治15 min和灸治25 min作用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适的灸量能显著降低血清IgG、IgA、IgM水平,调节免疫水平,抑制CD过激的免疫反应,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黄芪在减轻砒石致毒大鼠氧化性损伤及其对肝脏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A)正常对照组,(B)砒石对照组(用10mg/kg),(C)砒石+黄芪(3.8g/kg)低剂量组熏(D)砒石+黄芪(7.6g/kg)中剂量组,(E)砒石+黄芪(15.2g/kg)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次/d,连续喂养12周后处死。检测增加黄芪治疗后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普通石蜡切片并经苏木-伊红(HE)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砒石作用大鼠机体后,血清MDA升高、SOD降低,肝细胞损伤明显,而黄芪治疗组上述各值均较单纯砒石组改变(P<0.05),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与单纯砒石作用大鼠相比,GSH-PX的活力均有明显升高,ALT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在拮抗砒石致大鼠氧化性损害及其对肝脏毒性可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