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从成型到定型经过3个阶段和5次增补校订,前后经历了约140多年的修纂,其使用价值之高和深受青睐的程度从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可见一斑。全文从方剂配伍、剂型、剂量、赋形剂、服法时间、饮品、性味归经特点(卷一~卷六)等为脉络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更好地运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为我国宋代官方颁布的一部方剂药典,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成药专书.它在宋元时期盛行二百余年,但在金元以后,一些医家对其颇有微词.至今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现做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成药药典,南宋时又经过6次增添修订,最终形成了现今通行的10卷本.《局方》自成书以来历经900余年,流传广泛,版本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版本均为元代后的10卷本,最早5卷本《局方》已不可见.现代出版的点校本《局方》多以元代建安宗文书堂本为底...  相似文献   

4.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称三物,共杵为末酒煎服,化湿和中效力雄。  相似文献   

5.
【组成】黄芪、麻黄根、煅牡蛎、浮小麦各30g。  相似文献   

6.
通过汇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中各种地黄在不同篇章中的分布情况,研究《局方》中地黄的应用特点,得出《局方》所使用的地黄均可以明确辨认出种类;地黄汁在《局方》中用于丸剂的黏合,并有生熟之别;书中生地黄为现代鲜地黄;书中生干地黄的治疗作用应类似于现代生地黄;《局方》中熟干地黄的使用频次为最多,与《证类本草》中举例偏重于生地黄不同。熟干地黄主要使用于诸虚骨蒸和妇人病部分;书中熟干地黄的炮制方法应为"净洗,酒浸,蒸,焙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诸风的用药特点。【方法】整理该书卷一的复方84首,采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应用《中药复方分析系统》软件研究其用药特点。【结果】使用药物涉及21类,使用频次为30次及以上依次为解表、补虚、祛风湿、活血化瘀、熄风止痉、化痰、清热、开窍、安神、行气、温里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15次以上依次为防风、甘草、川乌、川芎、天南星、天麻、麝香、朱砂、羌活、白僵蚕、白附子、白芷、当归、草乌、冰片、附子;药对居前10位多为上述药物的排列组合,其中使用频次10次以上依次(不含甘草)为防风与羌活、防风与天麻、天麻与麝香、防风与川芎、防风与人参、麝香与冰片。【结论】解表药、祛风湿药、熄风止痉药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诸风复方消除病因之基本配伍,清热药、温里药、化痰药、行气药、活血药、补益药是其顾及风证病变特点之主要配伍;开窍药、安神药是其兼治主症之重要配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天麻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中的配伍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局方》中40首含有天麻的方剂,以主治归纳天麻在方中的功效,确定其配伍药物。结果:天麻在《局方》中所治病证多与"风证"有关,其37首(92.50%),配伍频次较多的药物为朱砂、防风、天南星、麝香、川芎、羌活、全蝎、甘草、牛膝、僵蚕、白附子、当归、白芷、附子、龙齿、白花蛇、人参、牛黄、雄黄、桂枝。天麻平抑肝阳常配伍朱砂、牛黄、龙脑、雄黄等药物。息风止痉常配伍麝香、白僵蚕、全蝎、朱砂、牛黄、白附子、天南星、牛膝、木瓜、肉苁蓉、地黄、首乌、甘草、当归、人参、茯苓、黄芪。祛风通络常配伍防风、羌独活、白芷、麻黄、藁本、细辛、半夏、胆南星、天竺黄、木香、厚朴、防风、羌活、附子、川芎、肉桂、白花蛇、川乌、虎骨、萆薢、草乌。结论:天麻主要用治各种"风证",其三大功效的发挥方向与其配伍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北宋成书时只有297方,经过南宋、金、元的不断增补,最后达788方,通过观察这一动态的增补方剂过程,来研究含桂枝方剂的变化,以探讨桂枝用药部位及功效的变化,这对现代中药复方研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9):2023-2026
目的: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含有大枣的方剂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方剂来源,以Excel 2016、SPSS Modeler14.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77首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10的中药分别为枣(77,25.7%)、生姜(66,22.0%)、甘草(36,12.0%)、人参(28,9.3.%)、白术(21,7.0%)、陈皮(18,6.0%)、厚朴(15,5.0%)、当归(15,5.0%)、半夏(13,4.3%)、白芍药(11,3.7%)。药性主要有微寒(1,10%)、平(1,10%)、微温(2,20%)、温(6,60%)。药味包括甘(5,31.25%)、辛(5,31.25%)、苦(4,25%)、微苦(1,6.25%)、酸(1,6.25%)。归经包括肝经(2,6.67%)、肾经(1,3.33%)、脾经(10,33.33%)、胃经(6,20%)、肺经(6,20%)、心经(4,13.33%)、大肠经(1,3.33%)。结论:通过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含大枣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反映出大枣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大枣临床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苗艳艳  姜权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9,34(9):2023-2026
目的: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含有大枣的方剂用药规律,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新处方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方剂来源,以Excel 2016、SPSS Modeler14.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统计处理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77首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10的中药分别为枣(77,25.7%)、生姜(66,22.0%)、甘草(36,12.0%)、人参(28,9.3.%)、白术(21,7.0%)、陈皮(18,6.0%)、厚朴(15,5.0%)、当归(15,5.0%)、半夏(13,4.3%)、白芍药(11,3.7%)。药性主要有微寒(1,10%)、平(1,10%)、微温(2,20%)、温(6,60%)。药味包括甘(5,31.25%)、辛(5,31.25%)、苦(4,25%)、微苦(1,6.25%)、酸(1,6.25%)。归经包括肝经(2,6.67%)、肾经(1,3.33%)、脾经(10,33.33%)、胃经(6,20%)、肺经(6,20%)、心经(4,13.33%)、大肠经(1,3.33%)。结论:通过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含大枣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反映出大枣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为大枣临床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诸疾卷收录83方,认为其选方用药具有以下特点:收录方剂多为历代效方,或当代验方,且适时增补续添新方;方中用药多为补益温散之品,偏重调理气血;剂型以丸、散、汤剂为主,药物根据不同要求分别精细炮制,且制剂时添加辅料亦根据功效有所改变;服用时以煮散法为主要方法,调服法则根据辨证选用不同汤饮送服。在学术上继承了汉唐重视胎产的特点,并初步形成了"妇人调其血"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疗伤寒及中暑的用药特点.方法:整理该书卷二复方65首,用Excel和Access建立数据库,应用《中药复方分析系统》软件研究其用药特点.结果:使用药物涉及17类,使用频次为10次以上依次为解表、化湿、补虚、化痰、温里、行气、利湿、清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单味药物使用频次15次以上依次为陈皮、半夏、麻黄、苍术、白术、厚朴、桂枝;药对居前10位多为上述药物的排列组合,其中使用频次8次以上依次为陈皮与厚补、半夏与厚朴、陈皮与桔梗、陈皮与白芷、麻黄与桂枝、陈皮与苍术.结论:解表药、除湿药(化湿、渗湿)、清热药是《局方》治伤寒及中暑复方消除病因之基本配伍;化痰药、行气药、活血化瘀药是其兼治伤寒及中暑病变特点之主要配伍;补虚药、温里药则是《局方》治伤寒顾及正气的之重要配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挖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用药特点并分析潜在规律,进而指导痰饮病的临床用药。[方法]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的所有方剂录入Excel,统计方剂中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以及药物组合,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分析。[结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共包含方剂44首,涉及药物8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半夏、人参、炙甘草、茯苓;最常见的药对:半夏和茯苓、半夏和陈皮、炙甘草和半夏;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白术→炮姜(置信度0.83)、五味子→人参(置信度0.71)、桑白皮→人参(置信度0.71);挖掘出核心组合2个,五味子、桑白皮、人参,半夏、炮姜、陈皮。[结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痰饮附咳嗽篇》中常用药物和思路符合仲景治疗痰饮疾病的原则和用药思想,在此基础上重用化痰止咳药,重视调理肺腑,多用辛温药物发散行气、调畅气机,研究宋代医家对痰饮病的治疗思想,能够为现代临床治疗痰饮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程黎晖 《医学教育探索》2007,(6):I0001-I0002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是常用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为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嗽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症状的良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对半夏的炮制,并在文献中保存了丰富的资料。例如汤洗、汤泡、洗浸,破如枣核、治半夏、姜制、水煮、微火炮、制曲,矾制,姜矾制、姜萝卜制,姜苷草制,酒姜制,法制半夏等炮制工艺。为继承和发展这些传统的炮制经验,本文就半夏的炮制沿革进行整理,为半夏炮制的现代研究和炮制工艺的合理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天南星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口尝麻辣味为指标,筛选天南星(虎掌)最佳炮制条件。通过局部刺激实验比较了天南星生品、药典法炮制品、最佳条件炮制品(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的最佳条件炮制品)的刺激性大小。并对天南星的生品、药典法炮制品、最佳条件炮制品进行了定性薄层层析,初步分析其化学组分是否有量和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天南星的最佳炮制条件为:加白矾12.5%、加热100C、不水漂、加热4h,其中加热时间为关键因子;兔眼刺激性实验表明生品与药典法炮制品、最佳条件炮制品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炮制后天南星中各组分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半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后的功效。方法用特定的几种辅料加工至所需要求。结果经炮制后得加工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结论半夏在炮制后使其功能主治范围增大,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性状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生品辛、温,有毒;具燥湿化痰,止呕之功。用于痰饮、咳喘、胸腔痞闷,恶心呕吐,眩晕;生品外用治痛肿。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胃肠、眼、咽喉等粘膜的强烈刺激。生食可使人口腔麻木,肿痛,流诞,张口困难,重者呕吐甚至导致窒息。用白矾、石灰、甘草等辅料炮制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