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腰椎疾患。目前对骨质疏松病症的影像检查手段主要为CR片和SCT扫描,实践中结合应用上述两种影像检查技术,对疾患诊断更为全面准确。我科自2003年4月~2004年6月共检查100例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患,现对检查诊断情况做如下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贺良  钟伟  李宁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4):241-244
目的调查骨科医生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以及在处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时对患者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以此促进医生重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及预防。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市、东北地区、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一些Ⅱ-Ⅲ级医院的骨科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治疗状况等。结果在诊断方面,70.1%的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之前应该先进行骨密度测定以确定诊断。53.5%的医生认为,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及他们所具有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绝经后女性等)是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确切证据,垃该进行药物治疗。38.6%的医生认为,在推荐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进一步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有引起骨质疏松的其他原因。在治疗方面,74.8%的骨科医生认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应该进行药物治疗。在选择药物方面,赞成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的医生中,40.9%建议应用双磷酸盐,约45%的医生倾向于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事实上,75.5%的骨科医生因为考虑到其他问题而没有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药物治疗。结论尽管大多数的骨科医生都认为应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除骨折以外的骨质疏松症治疗,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医生并没有对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他们认为由骨质疏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更为妥善。  相似文献   

3.
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认识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国内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认识及诊治习惯.方法 对136例风湿科医生进行了关于GIOP的认识的现场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答卷人的个人资料.结果 共收回101份有效答卷,其中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有59例;未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有42例.占67.3%(68/101)的医生采用双光能X线吸收法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仅有28.7%(29/101)的医生正确选择了诊断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值,在实际工作中有84.2%(85/101)医生常根据骨关节X线进行诊断.对于绝经期后长期使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有87.1%(88/101)的医生会要求患者使用前检查骨密度,并有89.1%(90/101)的医生会同时给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仅有27.8%(25/90)的医生会同时选用双膦酸盐或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年轻女性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仅有42.6%(43/101)医生建议患者使用前检查骨密度;在出现骨质疏松后,仅有47.5%(48/101)的医生会首选双膦酸盐治疗.仅有35.6%(36/101)的医生正确认识单用钙剂不能预防激素所致的骨量丢失,仅5.9%(56/101)的医生正确认识降钙素不能降低GIOP造成的骨折风险.接受过骨质疏松继续教育的医生诊断和处理骨质疏松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相关继续教育的医生.结论 国内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认识与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意见有一定差异,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医生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显像特征,评价其用于与转移性骨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5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骨显像资料,提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并通过对5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和随机抽取的100例骨转移瘤患者的阅片试验,评价骨显像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肿瘤骨转移鉴别诊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诊断效...  相似文献   

5.
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漏诊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级别医生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率,探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漏诊率原因。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拍摄脊柱X线片的患者(〉60岁),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正侧位脊柱X平片,随机抽取我院骨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医生各两名读取上述所选的脊柱X平片,并记录诊断结果;请放射科高年资医生读取同样的X片,记录诊断结果,以放射科医生读取的结果为标准,分析各级医生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漏诊率。结果高级职称医生的漏诊率为2.7%,中级职称医生的漏诊率为5.1%,初级职称医生的漏诊率为7.9%;不同级别医院同一级别医师的漏诊率分别为:三甲医院漏诊率为3.2%,三乙医院漏诊率为5.7%;二甲医院漏诊率为8.2%,二乙医院漏诊率为10.3%。结论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漏诊率较高,同一医院不同级别医生及不同级别医院同一职称医生对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率存在明显差异,应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中引起重视,并早期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腰椎骨质疏松的MRI征像。方法 选择X线及CT扫描证实为骨质疏松的病例 ,进行SE序列MRI扫描 ,就其MRI征像进行分析。结果  5例轻微骨质疏松MRI信号无明显改变 ,2 5例明显骨质疏松病例MRISET1W信号明显增高。同时MRI还显示了疏松性骨折、有无终板疝形成及腰椎不同程度退行性变。结论 MRI在骨质疏松影像诊断中具有潜在优势 ,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7.
急腹症——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碧玲  张嵘 《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2):743-746
急腹症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其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常需临床医生和影像诊断医生共同合作迅速诊断及进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腹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讨论急腹症影像学技术的合理选用,结合疼痛发生的部位讨论影像学诊断的特点,并介绍一些目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西安于今年3月31日至4月3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来自各国的骨矿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主要交流的内容有:基础科学,包括分子生物学、骨细胞及矿物代谢的激素调节;骨质疏松动物实验,包括转基因或去基因小鼠、各种防治骨质疏松方法的临床前试验;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包括高分辨率 C T、显微 C T、磁共振成像等高级影像技术;以及骨质疏松的临床防治。此外,有许多报道介绍了中药在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骨质疏松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标准化治疗及科学化随访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方法查阅近十年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探讨骨质疏松AI技术开发的可行性及其关键技术限制瓶颈。结果开发优质AI技术的重要前提是大量准确知识的学习。骨质疏松筛查AI技术需要大量的骨密度数据和流行病学因素调查作为筛查系统的数据基础,诊治和随访AI技术需要大量的专业术语、影像学数据、血液、尿液生化指标的采集学习。因此,学习和验证过程中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骨密度数据、流行病学调查因素、血液尿液生化指标数据、骨密度测定影像资料、骨质疏松诊断中的专业术语资料、骨质疏松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及治疗效果资料等。这些相关资料的收集过程可以通过骨质疏松生物样本库的构建完成。结论骨质疏松AI的开发离不开骨质疏松体检生物样本库的建设,高质量多中心大规模骨质疏松生物样本库构建过程中收集的大量可供机器人学习及再学习的资料是决定骨质疏松AI技术开发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异位胰腺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及影像诊断医生对异位胰腺的认识,有助于准确的术前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方法 结合临床经验及近年来相关文献,对异位胰腺的组织病理学、常见影像学表现和主要鉴别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异位胰腺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先天性发育异常,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上消化道系统。目前常用的影像技术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异位胰腺的影像学表现与正常胰腺相似,其密度、强化特征与其组织病理学组成相关。异位胰腺的特异性征象有“中央脐征”“导管样结构”“扁平/贴着征”。异位胰腺需要与胃肠道黏膜下肿瘤进行鉴别。结论 异位胰腺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于部分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影像诊断具有困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其子领域深度学习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和临床肿瘤学分析。很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将人工智能与医学相结合能够为医生带来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医学影像方面,AI能够分类出CT、MRI影像片中不同器官,并通过影像片判断肝脏肿瘤的良恶性、预测肝癌微血管侵犯(MVI);数字病理方面,AI可以判断肝细胞癌的分化等级、诊断并分类MVI以及预测病人的术后生存率等。肝癌治疗方面,AI可以协助医生制定手术策略、为医生提供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帮助医生做出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在中老年人中高发的疾病,其可引起包括骨折在内的一系列严重症状,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生理检验指标有很多,如何筛选利用这些指标为诊断服务、建立诊断模型,尚未有成熟、统一的方法。方法 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对临床骨质疏松患者指标使用多种特征相关性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集成学习框架:SAB-SVMKNN算法,其通过将内部同质学习器集成和外部异质学习器集成结合,将集成学习中的Boosting算法和Bagging算法使用Stacking进行集成,构建性能更强,适应性更好地诊断预测模型。结果 使用特征选择从原始数据中的31项临床指标中筛选了对于骨质疏松最重要的8种相关特征,通过这种方式使各模型准确率平均提高了9.2%,且该研究对应的模型准确率提升18.6%,最终达到了94.8%的准确率。结论 特征选择对于临床诊断和骨质疏松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患,应用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重 要方法之一。与椎体骨质疏松相似的发生在椎体的相关骨疾患,需要和椎体骨质疏松相鉴别,本文从 临床影像学载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方面对椎体病变与骨质疏松的鉴别进行 介绍。旨在提高在临床工作中对发生在椎体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其他骨病变在影像学方面的鉴别 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螺旋CT在临床上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诊断应用。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104例踝关节损伤病人依次进行医生问诊、X光线拍摄和螺旋CT扫描,依据患者损伤因素、病灶外部形态及影像中踝关节特点进行分析,对患者病情及损伤类型做出判断。结果 104例患者经医生问诊误诊48例,准确率为53.8%,X光线拍摄误诊22例,准确率为78.8%,螺旋CT扫描误诊0例,准确率为100%。螺旋CT扫描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病人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医生问诊和X光线拍摄技术,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患者,省时简便,准确性更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工具种类、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后续临床与科研提供前期工作基础与参考。方法从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诊断技术和风险评估工具两个角度,综述近五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技术和国内外常用风险评估工具。结果诊断技术方面,目前主要有双能X线吸收测定技术、定量超声技术、定量CT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大多具有准确、直观等优点,但也有成本高、电离辐射等缺陷;预测工具方面,主要包括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评估工具、Garvan nomogram评估工具、Q Fracture■算法、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选工具、北京友谊医院骨质疏松自我评估工具,其最大优势在于运用简便,但存在灵敏性、特异性、外推性弱等缺陷。此外,考虑了具有中医理论基础的特色症状体征或中医证候要素的风险评估模型,也可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预防提供必要参考。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技术与风险评估工具日趋增多,但适应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特征的,兼具准确性、实用性的工具并不多见,宜加紧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特征的风险预测工具。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实验室诊断是通过对血液、组织液、细胞、蛋白、活体组织等进行实验分析,科学评价和判断全身骨代谢的动态变化及骨代谢的活性,对骨质疏松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以及骨代谢疾病的调控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为依据,研讨骨质疏松实验室诊断的基本检查项目、骨转换指标、鉴别诊断检查项目,旨在促进骨质疏松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骨质疏松实验室诊断,应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减少批间误差。在进行连续监测和疗效判定时,应使用同一检测系统进行,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严格规范检测流程,建立科学参考范围,减少影响因素的产生,更好应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表现为骨量减少、易发生骨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MRI、核医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涉及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但目前缺乏统一的共识,影响着学科发展和规范临床服务。为此,由来自放射、骨科、内分泌、影像技术和核医学专业专家组成的共识专家组,在充分复习国际指南、共识、文献以及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实际情况,针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和骨密度测量技术、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形成共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在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主办,临床放射医生论坛组委会承办的临床放射医生论坛——2010·北京,主题为“影像学诊断——学习、实践和交流”将于2010年8月21—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同时作为“北京医学影像发展论坛”和“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的卫星会举办。旨在提高影像诊断水平,促进临床放射专业领域的发展,为临床放射医生搭建一个更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9.
急腹症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其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危重等特点,常需临床医生和影像诊断医生共同合作迅速诊断及进行治疗。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急腹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讨论急腹症影像学技术的合理选用,结合疼痛发生的部位讨论影像学诊断的特点,并介绍一些目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急腹症的影像学技术合理选用1.腹部X线透视和腹部平片:腹部平片是急腹症诊断的简单、有效而又价廉的影像学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腹腔和肠道的气体、液体的分布和X线高密度的结石或异物影,以及腹部骨骼改变,是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结石和腹…  相似文献   

20.
廖晖 《骨科》2016,7(1)
目的 如何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采用简易、价廉、易普及的骨密度检测方法,以实现骨质疏松病症的有效防控。方法 对比国内常用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普遍使用的数字化影像(DR)设备在骨密度测定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论 基于DR的诊断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更快速、简单且易于推广。讨论 基于DR的骨密度检测法仍存在局限性,提出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智能挖掘骨密度检测相关的影响因子,提高基于DR的骨密度检测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