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求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13%,胃镜下形态改善总有效率为84.78%,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为71.74%,清除幽门螺杆菌(Hp)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药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胃镜下形态,清除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组(n=50)和西医组 (n=46)。西医组给予常规治疗,中西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均用活血化瘀治疗 (血府逐瘀汤加减或血府逐瘀胶囊加减)。[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6 9%,西药组总有效率为53 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糖皮质激素或/和细胞毒性药物副作用,中西医组副作用发生明显轻于西医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西药达美康、格华止治疗92例为对照组,在西药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降糖胶囊配合补肾壮骨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治疗组,对两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临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补肾法比传统西医治疗Ⅱ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并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高黏稠状态。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祛痰化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情志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女性痰湿体质青春期后痤疮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予以祛痰化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安体舒通、美满霉素。治疗4周后评估其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明显低于治疗组94.8%。两组对情志指标改变有明显差异,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均未发现。[结论] 祛痰化瘀汤联合火针可有效改善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灸、电针、心理疗法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电针结合心理疗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赛乐特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为76.6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减分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灸、电针、心理疗法综合治疗惊恐障碍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近,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急性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止嗽散加减(桔梗、灸紫菀、灸百部、白前、陈皮、荆芥、灸甘草等)治疗急性支气管炎36例,口服急支糖浆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止嗽散组治愈率为5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率为31%,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方具有疏表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治疗外感咳嗽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8.
刘欣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89-89,93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0~2007年门诊及病房收治的青春期功血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以补脾益肾、固冲摄血为原则加雌孕激素止血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雌、孕激素治疗的方法.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治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功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咳喘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治疗组(咳喘口服液组)103例,对照组(泼尼松组)57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4.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肺功能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咳喘口服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采取针刺加药物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以吞咽功能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与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25,P<0.05);病程短、年龄小,则疗效高。[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性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探讨中药灌肠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及优势。[方法]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结果]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2例手术,余均治愈。30例单纯西医治疗的病例,有8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配合中药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单纯西医保守治疗的结果,并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对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接受治疗的60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类型、肿瘤标记物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14 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7%、83.3%,临床肿瘤标记物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生活质量比较上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以提高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口服及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联合西洛他唑口服,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片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足背温度、踝肱动脉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足背温度、ABI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西洛他唑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疗法对糖尿病足(DF)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中医外治、西药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杂交手术等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经系统治疗后,治愈率为87.50%,有效率为94.17%;缩短了患者下肢溃疡创面的愈合时间,降低了截肢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肠内营养剂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MS患者随机分成中药肠内营养剂研究组和西药对照组各60名。西药对照组在给予西医标准化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运动及科学的膳食管理。中药肠内营养剂研究组经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手段,同时在患者规定的特定主食中辨证加入中药细粉组成的中药肠内营养剂。经过1 a的干预分别观察两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UmA)、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 两组经1 a干预治疗后以上各项观察指标,两组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用中药肠内营养剂的研究组经过1 a的干预各项代谢综合征不良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单纯的对照组标准化西药药物治疗,并且未见肝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临床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观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给予萆薢汤化裁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秋水仙碱,入组期间两组患者均采用低嘌呤饮食。1周后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受试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血沉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医证侯疗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血沉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身症状评分、血尿酸及血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停药或经对症处理后即恢复正常。[结论]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急性期痛风疗效显著,在改善全身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方面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甘酸缓急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甘酸缓急法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两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加用甘酸缓急中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以及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两组中医证候、诊室血压以及24 h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酸缓急中药能够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进一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温阳活血法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本院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或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中西医结合在西医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以温阳活血法为主要治法的中药,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临床症状积分及有效率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西医组,组间比较,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第4周、第8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无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活血法是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有效、可行、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措施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2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平行对照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和现代康复;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按摩、中医心理、中药泡洗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疗程为3个月。[结果] 全分析集(FAS)、符合方案集(PPS),治疗组的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程度与对照组相当,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社区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与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与传统西医康复方法相当,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西医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