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脾胃病分为外感脾胃病和内伤脾胃病。内伤脾胃病临床多见,多由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逸失度所致,脾胃同病,气机失调。脾胃病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特性,而现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之候。单一的清热法、祛寒法或补益法都难以治愈,而调畅气机法则适应脾胃病的病机特性,既可平衡阴阳,又可斡旋气机,使脾胃气机升降调顺,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脾胃、脾胃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胃肠动力与脾胃气机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理论体系探讨胃肠动力与脾胃气机的相关性,认为脾胃的运动形式是升降运动 ,由此而产生的消化运动就是胃肠运动功能,其升降失常导致气机阻滞与西医胃肠动力障碍的病理特征是一致的,促进胃肠动力要从调整脾胃气机来实现,并提出作者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4.
5.
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在整个气机升降出入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脾胃升降的矛盾运动一旦遭到破坏,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变生各种疾病。如脾气不升,则发生脘闷腹胀、大便溏泄等;胃气不降,在上则发生噎膈饱胀,在中则发生脘痛嘈杂,在下则发生便秘等。故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此类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张根腾老师继承了先师魏龙骧之中医气机学说,临证重视升降出入理论,治则多以调畅气机,斡旋脏腑为要。 相似文献
6.
以人体气机圆运动和脾胃与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关联为基础,阐述从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入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辨病邪之虚实,恢复中焦正常气机升降,则肺随胃降,咳嗽自平。脾胃乃后天之本,标本同治,治疗慢性咳嗽同时又可顾护后天之本,提高机体抗邪能力,改善患者体质,降低复发率,以提高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常的气机升降出入,是通过脏腑协调的功能活动共同完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在各脏腑之中,脾胃的升降,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导,肾水上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无一不是依靠脾胃的功能来完成其升降运动的。如《素问经脉别论》说:“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则后天之精不能收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不能排出。”反之,脾胃正常升降运动的维持,也赖于其他脏腑功能的协调。因此,其他脏腑功能失常,对脾胃也有影响。其影响表现为:肝失疏泄,克脾犯胃引起的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肝气升发太过,肺失清肃所致的肝火犯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现代研究等方面对疏肝理脾调畅气机法治疗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9.
10.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起始于《内经》 ,形成于《脾胃论》 ,千百年来 ,历经历代医学家不断充实和发展 ,已形成一个新生的学科体系 ,直到今天 ,它仍指导着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 ,现汇集其有关材料和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谈谈它的临床应用。1 调理脾胃在临床上的意义 《内经》云 :“五脏六腑 ,皆禀气于胃” ;“得谷者昌 ,失谷者亡” ;“浆粥入胃 ,则虚者活”等论述强调脾胃在发病、治疗、预后方面的作用。李东垣根据《内经》理论 ,总结前代医学家的经验 ,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 ,提出了“后天之本在于脾”、“内… 相似文献
11.
从气机升降出入论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神经功能异常的慢性脑部疾病。本文从气机升降出入角度论癫痫,认为癫痫患者大多数具有“脏气不平”的先天因素或病理体质,其气机升降出入异常(气郁)是导致癫痫发病的关键。临床应重视肝脾同调、升降相宜,从郁、风、痰论治每获良效。本文还以“玄病”、“络病”理论为补充,论治癫痫持续状态及难治性癫痫,其实质是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在人体超微结构的延伸与拓展,但相关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的气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立金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9,9(1):38-41
从理论与临床两方面探讨与反证了脾胃间存在着阴阳相助,燥湿相济,升降相因的气化结构,揭示脾胃生理的内在机制,说明脾与胃密切的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总结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作者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其用药特色。周晓波教授治疗脾胃病以健脾益中,升降并用为核心,升法中补气升阳,配伍风药,降法中以降气为主,同治兼证,升降法中擅用药对,注重疏肝宣肺,取得良好疗效。周晓波教授运用升清降浊法治疗脾胃病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谭一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1):5-7
升降出入是气体运行的方向,凡皆有之,天地之气有升有降,升已必降,降已必升;有出有入,交相往来,人与天地相参,其气相的运行,与自然之气息息相关,交相呼应,一旦运行失常,则诸证作牟。因此临证时必须重视对气机升降出入的调节,这样才能助于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运用李东垣《脾胃论》中补脾胃升阳法之代表方剂——升阳益胃汤,对临床34例脾虚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结果,气短乏力,周身重痛,眩晕,心悸,汗出,舌淡脉虚等脾胃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同时,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亦有相应提高,血清OKT_3,OKT_4,OKT_3及OKT_4/CKT_3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 相似文献
18.
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阿魏酸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探讨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体内阿魏酸(ferulicacid,FA)的PK特征。方法:选择21例健康自愿者、20例肝郁脾虚证患者、22例脾气虚证患者和19例胃实热证患者,予以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血清FA的PK参数。结果:与健康自愿者比较,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均下降,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升高;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下降;胃实热证患者的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气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速度加快,分布和排泄减慢;肝郁脾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分布和排泄均减慢;胃实热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和排泄加快。提示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PK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左肝右肺”理论治疗肠鸣泄泻,探讨“左升右降”与脾胃气机升降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人体气机阴阳升降相交中肝肺两脏的功能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喜玉教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识深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精准的辨证用药技巧.她认为,脾胃病有两大病因病机特点,一是多虚多寒,二是多心脾(胃)同病,因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注重健脾温中,和胃安神等治法,用药遵《内经》、法李杲与叶天士,处处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