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干预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详细系统的护理和治疗前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护理措施,对其整个治疗过程进行有效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用药知识、服药的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中医护理干预,血压控制效果良好。结论中医护理指导措施的有效实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疗效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不同治法,其中有平肝法、理血法、补益法、镇痉法、攻下法、攻补并用法、消补并用法、理血镇痉法、解痉消导法、消导理血法、清热理血法、燥湿化痰法、中药浴足法、古方新用法等。使用频率高的十二位中药为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丹参、川芎、生地、赤芍、黄芪、益母草、白芍、葛根等。认为,平肝镇痉、理血补益、消导清热、燥湿化痰等配合使用,在高血压病治法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本身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高血压,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损害,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而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简、便、廉、效,且无毒副反应的特点。现对近年来有关研究进行特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思路。方法:对目前的高血压与体质相关的研究分析归类,分析其中研究环节缺少的部分,找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思路。结果:高血压与体质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深入的、科学设计的、客观明确的依据方面依然不足。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郑峰[1]、邓世周[2]等曾分别对近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发现阴阳两虚(阳虚为主)、痰湿壅盛、阳虚血瘀型占高血压病全部证型的30%以上.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非阳亢性高血压的情况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医角度分析高血压病的特点,探讨中医结合针灸推拿对高血压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采用中医结合针灸推拿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所有患者随访一年疗效满意者24例,疗效显著者3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5%.结论 中医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在高血压方面具有简便、健康、廉价、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可以作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查阅近年来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文献,从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两方面综述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医历来被认为是宏观医学,随着科学的进步,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的研究成为中医研究的重要命题。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业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近十年来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及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测定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有一定的意义。1972年Laragh将高血压分为高肾素、低肾素及正常肾素三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李溉观察了6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肝阳上亢、阴…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诊疗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所讨论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本文确定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属中医"眩晕"、"风眩"范畴,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处理原则、辩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与五脏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血压病病机复杂,辨证多元化,从脏腑病机立论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认为五脏阴阳气血失调在高血压病机中占极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辨治四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交织重叠,辨证分型纷繁复杂。临床将该病分为肝火亢盛、痰热上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脾肾阴虚、痰湿内蕴,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四大类型治疗,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方法 共收集3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并按病程分层对证候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单纯虚证68例,占21.4%;单纯实证27例,占8.5%;虚实夹杂证223例,占70.1%.病程0~2年者可见以痰(湿)热互结为主的实证,病程2年以上者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多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随着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增多.结论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证型由热盛津伤、痰热互结逐渐向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证转化,血瘀证、痰浊证是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常见兼夹证.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范畴。后人将眩晕的病机分为肝阳上亢型、肾精不足型、气血亏虚型、痰湿内蕴型和瘀血阻络型。根据其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利湿5法治疗高血压病,分别是熄风利湿法、补肾温通利湿法、健脾祛痰利湿法、活血化瘀利湿法、补益气血利湿法。  相似文献   

15.
从痰湿质和阴虚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和尿酸等相关危险因素,以及肾脏和心脏不同靶器官损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入手,探讨两大偏颇中医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内在关系。阴虚质宜少食辛辣温燥食物,膳食上酌加补益肝肾、滋阴润燥之品,痰湿质饮食应少吃油腻之品,膳食中酌加辛温燥湿、利湿化痰之品。为从中医体质角度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预防原发性高血压提供理论基础,并进一步在临床上运用中医体质辨识展开针对性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由于儿童血压发育有轨迹现象,成人高血压起源于儿童,高血压的预防和诊治也应从儿童开始。文章结合临床实践,对儿童高血压临床诊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其目的是提示中医在诊治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时辨证论治是基础,鉴别诊断是关键,个体化治疗是原则,中西医结合是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十年关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的中外文献,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滞钙离子(Ca2+)通道、保护血管内皮和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利尿降压等。[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从实验到临床得到验证,其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高血压伴焦虑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的焦虑症,达到达标降压的目的,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焦虑症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符合高血压病合并焦虑症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12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抗焦虑治疗。记录中药治疗前、用药第21天、住院患者出院时、门诊患者迟后焦虑症转归及血压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第21天,焦虑症显著改善(P<0.05~0.01);治疗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88%,对照组76%,但两组比较,P>0.05。两组住院患者出院时和门诊患者迟后血压值及焦虑症转归情况与上述相近。结论: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的焦虑症疗效肯定,对达标降压有益。但降压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对照组一般的心理疏导和某些主要用于降压的药物也有抗焦虑作用有关。部分患者焦虑症可能是高血压或症状长期持续存在的结果,抗焦虑治疗后只有焦虑症状减轻或消失,而血压的降低和维持效果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近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治疗方法上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进行总结归纳,并阐述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特点。临床运用针灸治疗高血压疗效明确,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劣和选穴组方的疗效高低,影响针灸疗效因素的计算方法和远期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T1R)2个基因位点与内外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探讨AT1R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不同证型患者证候形成的影响。方法筛选4型EH患者各10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基因分型技术(i MLDR)检测AT1R基因A1166C及T573C位点多态性;用多因素降维分析法(MDR)分析环境因素与AT1R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EH不同证型的影响。结果痰湿壅盛组和阴阳两虚组的最佳模型为低密度脂蛋白(LDL-C)、体重指数(BMI)、食盐摄入量、饮酒、AT1R基因T573C位点的联合作用;肝火亢盛组的最佳模型为LDL-C与BMI的联合作用;阴虚阳亢组的最佳模型为饮食习惯的单因素模型。痰湿壅盛证中饮酒、食盐摄入量及LDL-C与T573C位点交互作用更密切;阴阳两虚证饮食习惯、BMI及LDL-C与T573C位点的交互作用更密切。结论内外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不同证候形成内在因素;其中AT1R基因T573C位点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及阴阳两虚证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