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IRM-1小鼠的辐射抗性,将小鼠分别经5.2、5.6、6.0、6.4、6.8、7.3Gy^137Cs γ射线照射后,机率单位法测定LD50/30d,经2.5、4.0Gy^137 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分析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有核细胞(BMC)数的变化,结果显示IRM-1小鼠经2.5和4.0 Gy^137Csγ射线照射后28d,其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为正常值(照射前)的89.5%、74.1%,30d时骨髓有核细胞为正常值的82.4%、69.6%。测得的LD50/30d分别为6.8Gy(♂)和6.2Gy(♀)。为IRM-1小鼠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6,(17)
目的通过标本解剖学研究,得出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xtreme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在各腰椎间隙的安全入路范围,为XLIF技术提供详尽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自2016年3~4月行尸体解剖实验,观察18例成人尸体标本椎间盘侧方解剖结构及毗邻血管神经分布及极外侧入路的可行性。结果腰椎间盘左侧手术窗大于右侧手术窗,左侧手术窗(39.91±5.97)mm,右侧手术窗(36.04±6.22)mm。用穿刺针进行模拟,穿刺角度为64°时安全性高,距离血管神经位置远。结论腰椎间盘侧方区域可作为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患的区域,XLIF手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在腰椎椎体间融合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12只实验成年山羊,自体对照研究,分别选择腰椎3/4和5/6为融合节段,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节段应用可注射硫酸钙按1∶1混合自体松质骨粒为植入物,另一个节段则选择自体髂骨块为植入物,行侧前入路椎间融合手术,并加钢板内固定.手术后6、12周进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骨融合情况.结果 可注射硫酸钙混合自体松质骨粒应用于腰推融合时,在术后12周时,椎间隙基本融合,与自体髂骨融合相似,明胶海绵间隙均未见融合.结论 可注射硫酸钙可部分替代自体松质骨用于腰椎间融合,成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三种小鼠骨髓细胞辐射抗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IRM-2、ICR及615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照射后细胞损伤进行比较研究,探讨IRM-2小鼠的抗辐射损伤机制.方法用常规法进行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剂量γ射线对小鼠骨髓细胞活力的影响;用PA法 (FITC-Annexin V和PI标记法) 检测骨髓细胞凋亡.结果 IRM-2小鼠骨髓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ICR、615小鼠,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经1 Gy、4 Gy 照射后6 h,IRM-2、ICR、615小鼠骨髓细胞相对活力分别为86.6%和79.3%,77.5%和70.4%,77.4%和68.7%,IRM-2小鼠与ICR、615小鼠比较,细胞活力有所提高,IRM-2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死亡率及凋亡率低于ICR及615小鼠.结论 IRM-2小鼠有较强的免疫及造血功能,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低于ICR及615小鼠,其抗辐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王清富李金盘廖木贵陈铁峰吴北太赖忠安王调育谢维雄 《中国医学工程》2022,(3):40-44
目的 分析并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进行OLIF的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回顾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术前术后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间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变化。结果 置入融合器的高度为10~14 mm,平均(12.4±1.13) mm,手术时间为60~135 min,平均(95.26±9.62) min;术中出血量为25~190 mL,平均(76.38±6.25) mL;住院时间为5~13 d,平均(7.97±1.52) d;术后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VAS评分、ODI评分及JOA评分等指标较手术前均得到缓解;术后不良反应率为5%(1例对侧神经根疼痛、1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对侧屈髋疼痛);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为96.67%。结论 OLIF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早期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联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路椎间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适应证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下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98例,其中29例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35例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34例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C组),并进行随访1年,对三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后,B、C组在ODI、VAS评分方面显著好于A组(P〈0.05),B和C组不存在差别,C组在术后椎间隙高度上显著好于A组和B组,三组在术后融合率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25例,传统后正中入路25例,均应用TLIF技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根牵拉损伤,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方面比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有优势(P<0.05),而在JOA评分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操作简便、近期疗效较好的优点,是值得临床应用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陈振;梁思敏;马荣;张惠勇;马宗军;吴鹏;锁志刚;丁小力;丁惠强;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9):975-979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的疗效。方法将手术适应症明确的42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连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Wiltse入路组22例在自行设计拉钩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后正中入路组20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为(130.5±16.5)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5)d,后正中入路组分别为(390.8±24.8)mL、(13±2.5)d,Wiltse入路组明显优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Wiltse入路组腰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腿痛VAS评分、椎间融合率、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Wiltse入路手术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腰背痛残留率低,更好的解决了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驻马店盘龙山医院接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80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41例)和对照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9例)。对比分析两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进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5.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收治并确诊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放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观察组60例采取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9.3±23.2)min vs.(128.4±24.7)min,P<0.05],但其手术失血量、平均切口长度及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4±8.2)分vs.(59.5±7.7)分,P<0.05];2组腰椎JOA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26.6±2.8)分vs.(18.5±2.4)分,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在老年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该组选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该院收入的单纯腰椎间孔狭窄患者56例,患者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观察VAS、JOA、Oswestry评分及症状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对比中显示,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VAS、JOA及Oswestry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患者VAS、JOA及Oswestry评分中3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患者术后症状逐渐缓解。患者术后1周症状改善的优良率为75%,术后3月为91.07%,显示患者术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微创入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疗效显著,其可以直接实现椎间孔减压及脊柱融合,降低对术中组织的损伤,减少对神经牵拉,手术不但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降低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椎间孔和椎板间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2例钙化型LID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经椎间孔入路组39例,椎板间入路组43例。对比分析2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第1天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X射线照射次数明显更多(P<0.05);2组术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均度明显大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ODI在术后1周、术后4周、术后12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椎间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50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和改良组(采用改良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每组25人。传统组:男16例,女9例,平均(38.0±8.2)岁;改良组:男17例,女8例,平均(36.9±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腰痛视觉模拟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的胸腰椎X线片伤椎Cobb's角;术前及末次随访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结果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7个月。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为(96.6±7.9)min,术中出血量为(150.0±35.8)m L,术后引流量为(82.5±14.5)m L,均优于传统组的(103.2±10.9)min、(269.5±39.9)m L、(151.3±19.2)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在伤椎Cobb's角矫正、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棘突旁有限显露治疗有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中期随访脊柱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腰背痛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边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1例,采用单边固定的OLIF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定临床疗效。通过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通过MRI测量椎管横截面积、椎管前后径、黄韧带横截面积、椎间孔面积来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改变情况以及评估融合器的相对位置。结果:单边固定的OLIF治疗的1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 81 min,出血量为 83 mL,1 例出现腰大肌牵拉痛,后经过保守治疗,得到缓解。术前 VAS 评分、ODI 分别为 (5.27±2.37)分、59.18±16.62。术后6个月的随访数据分别为(2.00±1.79)分、17.9±3.51,症状与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术前DH、 FH、SDA、LLA、CSAC、AP、CSALF、CSAF(左)、CSAF(右)分别为(0.70±0.20)cm、(1.81±0.25)cm、(10.94±3.58)°、(36.88±9.70)°、 (99.75±26.40)mm2 、(7.99±1.40)mm、(134.35±21.66)mm2 、(74.51±22.62)mm2 、(79.60±25.61)mm2 ,术后6个月随访数据为:(1.46± 0.20)cm、(2.61±0.34)cm、(15.01±4.79)°、(43.57±9.69)°、(141.27±30.31)mm2 、(11.58±2.42)mm、(106.27±17.90)mm2 、(119.04± 24.62)mm2 、(121.62±25.03)mm2 ,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而通过本研究采用的单边固定的OLIF手术方法,融合器距椎体后缘的相对位置为53%,角度为14.27°,位置理想。结论:单边固定的O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腰椎滑脱椎弓根系统复位后,Prospacer融合和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在腰椎滑脱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7 d、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比较术后7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腰椎正侧位片上滑脱间隙高度的丢失量和滑脱矫正的丢失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经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在椎间隙高度丢失和滑脱矫正复位丢失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28和P=0.012.结论腰椎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影像学上Prospacer融合组在维持滑脱椎间隙高度和防止滑脱矫正丢失方面均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