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肌肉减少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社区中老年人的信息。采用In Body 2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器、4 m步速方法评估中老年居民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了解中老年居民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680例中老年人,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 86±6. 91)岁。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总体患病率5. 6%,其中男性患病率6. 7%,女性患病率5. 0%,不同性别间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815,P>0. 05)。中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例,患病率1. 1%;老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5例,患病率8. 4%。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t=7. 059,P<0. 001)、步速(t=3. 170,P<0. 001)、握力(t=5. 538,P<0. 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5. 476,P<0. 001)、蛋白质(t=5. 872,P<0. 001)、腰臀比(t=2. 863,P<0. 001)、矿物质均(t=5. 399,P<0. 001)较非肌肉减少症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BMI、是否患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肌少症患率较低,男性高于女性。建议中老年社区居民应适当增加体质量,尤其是瘦体质量(肌肉质量),以提高自身BMI值从而降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建议加强营养和运动,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减少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病人肌少症(sarcopenia)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80例老年T2DM病人(T2DM组)及25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测定2组血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水平以及步速、握力、身体成分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将老年T2DM病人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比较2组25(OH) D水平;根据25(OH) D水平将老年T2DM病人与对照组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分别比较不同维生素D水平下T2DM组与对照组ASMI水平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探讨老年T2DM病人ASMI与年龄、病程、HbA1c、血清25(OH) D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老年T2DM病人肌少症的发生率为30. 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 9%(χ~2=30. 786,P0. 001)。(2)老年T2DM合并肌少症病人血清25(OH) D水平较非肌少症组显著下降(t=-2. 945,P=0. 013)。(3)维生素D充足组中,老年T2DM病人与对照组相比,AS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维生素D不足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中,老年T2DM病人与对照组相比,ASMI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4)相关分析发现,老年T2DM病人ASMI与年龄(r=-0. 404,P=0. 008)、HbA1c(r=-0. 382,P=0. 013)、病程(r=-0. 418,P=0. 006)呈负相关,与血清25(OH) D水平(r=0. 366,P=0. 017)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 208,P=0. 006)、HbA1c水平(OR=1. 851,P=0. 015)、病程(OR=1. 482,P0. 001)、血清25(OH)D缺乏(OR=2. 853,P0. 001)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T2DM病人常合并肌少症,年龄增加、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控制差、维生素D缺乏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肌肉减少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社区中老年人的信息.采用In Body 2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器、4m步速方法评估中老年居民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了解中老年居民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680例中老年人,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86±6.91)岁.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总体患病率5.6%,其中男性患病率6.7%,女性患病率5.0%,不同性别间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中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例,患病率1.1%;老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5例,患病率8.4%.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t=7.059,P<0.001)、步速(t=3.170,P<0.001)、握力(t=5.538,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5.476,P<0.001)、蛋白质(t=5.872,P<0.001)、腰臀比(t=2.863,P<0.001)、矿物质均(t=5.399,P<0.001)较非肌肉减少症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BMI、是否患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肌少症患率较低,男性高于女性.建议中老年社区居民应适当增加体质量,尤其是瘦体质量(肌肉质量),以提高自身BMI值从而降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建议加强营养和运动,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减少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肌肉因子鸢尾素(Irisin)含量与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岁以上的体检者580例作为受试者,其中肌肉减少症者237例(试验组),非肌肉减少症者343例(对照组);为避免性别影响,将试验组分为男性试验组和女性试验组,对照组分为男性对照组和女性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根据肌肉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将试验组分为肌肉减少症前期、肌肉减少症中期和肌肉减少症严重期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浆中Irisin的含量。统计分析各组间Irisin含量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Irisin含量与受试者肌肉减少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血浆Irisin含量诊断肌肉减少症程度的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腹部骨骼肌、臀部骨骼肌、脂肪含量(fat mass,FM)、臀部FM、全身骨骼肌含量、四肢骨骼肌含量、相对骨骼肌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RASM)、握力、步速、Iris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0);试验组间对比:肌肉减少症前期Irisin含量最高(男性:M=198. 73μg/L;女性:M=217. 70μg/L),肌肉减少症严重期含量最低(男性:M=145. 65μg/L;女性:M=187. 75μg/L),不同性别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Z=-13. 725,P=0. 000;女性:Z=-6. 992,P=0. 000)。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Irisin含量与相对骨骼肌指数RASM均呈正相关(男性:r=0. 846,P=0. 000;女性:r=0. 488,P=0. 000); ROC曲线显示男性血浆Irisin含量226. 425μg/L是诊断最优截断值,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度为0. 929,特异度为0. 943,Youden指数为0. 871;女性血浆Irisin含量为226. 865μg/L是诊断最优截断值,其诊断肌少症的敏感度为0. 808,特异度为0. 673,Youden指数为0. 481。结论随着肌少症程度增加患者血浆Irisin含量越低,临床上通过检测血浆Irisin含量对辅助诊断肌少症并判断肌少症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运用超声研究江苏地区老年男性人群中尺骨前肌厚度、肌肉质量对上肢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65岁以上的老年人,排除骨骼肌肉疾病、肿瘤、感染、外伤、手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检测血脂、白蛋白、血糖、血钙等水平。用握力器测量握力,采用超声检测尺骨前肌肉的厚度以及反映肌肉质量的超声回声强度值(ROI)。分析握力与肌肉厚度及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75例老年男性受试者平均上肢握力为(24.11±6.46) kg,进一步对上肢握力与临床参数、肌肉厚度和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握力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45,P0.01),与白蛋白(r=0.36,P=0.002)、血钙(r=0.25,P=0.04)、LDL-C(r=0.33,P=0.01)均呈正相关;握力与尺骨前肌肉厚度呈正相关(r=0.24,P=0.03),与尺骨前肌ROI呈负相关(r=-0.6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年龄、身高、白蛋白、血钙、LDL-C这些因素之后,上肢握力与尺骨前肌ROI依然存在相关性(β=-0.585,P0.01)。结论超声检测可同时评估肌肉厚度和肌肉质量,上肢力量与尺骨前肌的质量密切相关,肌肉质量较肌肉厚度更能反映上肢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骼肌减少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人203例,根据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分为少肌症组103例与非少肌症组100例,入组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少肌症组男性、四肢骨骼肌量(ASM)明显低于非少肌症组,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Crouse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半定量积分、等级积分、斑块数量、TG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少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SMI与身高(r=0.447,P=0.000)和ASM(r=0.471,P=0.000)呈正相关,与性别(r=-0.866,P=0.000)、年龄(r=-0.229,P=0.000)、BMI(r=-0.147,P=0.036)、cIMT(r=-0.636,P=0.000)、Crouse积分(r=-0.633,P=0.000)、半定量积分(r=-0.601,P=0.000)、等级积分(r=-0.698,P=0.000)、斑块数量(r=-0.667,P=0.000)、TG(r=-0.194,P=0.006)呈负相关,且RSMI与LDL-C无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各因素对RSMI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性别、身高、ASM、cIMT、斑块数量、等级积分、半定量积分(P0.05,P0.01)。结论老年人伴发骨骼肌减少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住院老年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20年1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的住院老年患者445例,所有研究对象完成生物电抗阻分析测定、6 m步速测试及握力测试,根据检测结果分为肌少症组(n=173)与无肌少症组(n=272),分析肌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肌少症检出率为38.88%,男性37.77%、女性40.72%。与无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年龄更大(P=0.001),身体质量指数(BMI)更低(P<0.001),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抑郁、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比例更高(P<0.001),合并糖尿病比例更低(P=0.005)。2组在性别、教育程度、吸烟、多重用药、跌倒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06,95%CI:1.050~1.884,P=0.022)、BMI(OR=0.223,95%CI:0.152~0.328,P<0.001)、抑郁(OR=3.925,95%CI:1.439~10.708,P=0.008)及骨质疏松(OR=2.626,95%CI:1.542~4.471,P<0.001)是住院老年患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及时对住院的高龄、抑郁、骨质疏松症、低BMI患者进行肌少症筛查,防止躯体功能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190例,根据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3例和非肌少症组147例,进行握力、步速和人体成分分析等测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住院患者合并肌少症影响因素。结果肌少症组年龄和HDL水平明显高于非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代谢率、体蛋白、体脂肪、骨矿物质含量、内脏脂肪面积、上臂无脂肪周长及ASMI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P0.05,P0.01)。老年T2DM患者ASMI与性别、BMI、上臂无脂肪周长、骨矿物质含量、空腹胰岛素、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P0.01),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内脏脂肪面积、骨矿物质含量是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95%CI:1.254~64.334,P=0.029;95%CI:0.213~0.702,P=0.002;95%CI:1.002~1.081,P=0.040;95%CI:0.001~0.371,P=0.009)。结论肌少症是老年T2DM患者常见共患疾病,肌少症的发生与性别、BMI、内脏脂肪面积及骨矿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心理资本与老年人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积极心理资本量表(PPQ)、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77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为13. 17%;文化程度、健身锻炼、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业余爱好和家庭环境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χ~2=6. 81~18. 38,P0. 05);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中矛盾性和控制性因子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 41,r=0. 16;P0. 01)、其他因子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 18~-0. 42;P0. 01),心理资本与其抑郁显著负相关(r=-0. 29);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环境良好(β=-0. 175,P0. 01)、心理资本雄厚(β=-0. 238,P0. 05)、经常锻炼(β=-0. 239,P0. 01)、睡眠质量高(β=-0. 311,P0. 05)和有业余爱好(β=-0. 106,P0. 05)的老年人较少出现抑郁。结论老年人抑郁检出率较高。家庭环境差、心理资本水平低、缺乏健身锻炼、睡眠质量差、无业余爱好可能是老年人抑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肌少症)(sarcopenia,SP)对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 L)的影响。方法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50岁以上男性退休职工及健康查体人群177例,利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测定其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全身体成分,筛选出肌少症患者和非肌少症者,分析两组人群在BMD、体成分、生活方式及生命质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使用欧洲5维量表(EuroQol-5 dimensions,EQ-5D)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结果肌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检出率高达58.33%;肌少症组平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四肢脂肪质量(appendicular fat mass,AFM)均小于非肌少症组。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6,P0.01),与BMI、AFM、腰椎正位及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703、0.323、0.205、0.384,P0.01)。以年龄、身高、体质量、BMI作为控制变量的条件下,SMI与股骨颈BMD仍呈正相关(r=0.236,P0.01);肌少症组EQ-5D指数平均水平均低于非肌少症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EQ-5D健康描述系统的5个维度中较明显的问题均为疼痛和不舒服项。结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之间存在相关性,老年男性人群中常并存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应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3月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42例老年患者,分为肌少症和非肌少症2组,收集2组年龄、性别、BMI、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血清钙、25(OH)D、NRS2002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按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65~74岁年龄组(n=43)、75~84岁年龄组(n=46)和≥85岁年龄组(n=53),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BMI、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血清钙、25(OH)D、NRS2002、握力、步速、相对骨骼肌质量(RASM)等指标;再按照25(OH)D水平,将各年龄组患者分为2个亚组:A组(≥50nmol/L)和B组(<50nmol/L),分别对不同年龄组各亚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BMI、25(OH)D、NRS2002是肌少症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者25(OH)D水平降低(P<0.05),肌少症发生率升高,同一年龄段B组发生率更高。各年龄亚组比较,A组握力、步速、RASM、NRS2002均优于B组(P<0.05),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组。75~84岁年龄段两亚组比较,步速、握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岁年龄段两亚组比较,握力、RAS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是预测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子,且25(OH)D降低与增龄有关。25(OH)D降低可能通过影响患者握力、步速、肌力等因素导致肌少症的发生,且营养不良伴随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探讨躯体衰弱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349例60岁及以上社区老人为研究对象,现场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肌少症筛检问卷(SARC-F)、微型营养评估量表(MNA);测定骨骼肌肌量、握力及步速。采用Fried衰弱表型(FP)进行衰弱评估,将受试者分为衰弱或衰弱前期组和非衰弱组。结果社区老年人中衰弱或衰弱前期患病率为39.88%。衰弱或衰弱前期组和非衰弱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腰围、臀围、步速、握力、SARC-F、ADL、MN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r=0.36,P<0.001)和握力下降(r=0.39,P<0.001)与衰弱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步速下降、握力下降、肌少症、ADL及MNA是躯体衰弱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是衰弱的保护因素。肌少症患者中,年龄、握力下降、ADL和MNA是衰弱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和臀围是衰弱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不低,衰弱和肌少症密切相关,高龄、营养不良的肌少症患者更易发生躯体衰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r)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肌少症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126例,以体成分分析仪完成身体测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Fer。按亚洲肌少症共识,以身高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及握力定义肌少症。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T2DM并发肌少症患者63例(肌少症组),不并发肌少症患者63例(非肌少症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身体成分、血液学指标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Fer与其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肌少症组血清Fer较非肌少症组明显升高[214.79 (106.09)μg/L vs. 145.17 (85.04)μ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Fer与病程、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ASMI、尿酸呈负相关(r=-0.209、-0.337、-0.392、-0.448、-0.214,P0.05),与年龄、腰臀比、体脂百分比、糖化血红蛋白、游离甲状腺素呈正相关(r=0.181、0.199、0.208、0.201、0.18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体质量指数、高全身骨骼肌质量是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并发肌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90、0.159,P0.05),而高血清Fer、高内脏脂肪面积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1.021、1.125,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铁蓄积与肌少症指标密切相关,高血清Fer是T2DM并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Prime编程测试患者和对照组的动作记忆、认知计划能力,测定患者血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CHD组自由回忆、动作再认成绩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想象自由回忆=-3. 07,P想象自由回忆0. 01,Cohen d想象自由回忆=0. 69; t动作自由回忆=-6. 91,P动作自由回忆0. 001,Cohen d动作自由回忆=1. 57; t动作再认=-2. 57,P动作再认0. 05,Cohen d动作再认=0. 58); CHD组的连线测验时间比正常对照组更长(t连线A=2. 74,P连线A0. 01,Cohen d连线A=0. 62; t连线B=2. 85,P连线B0. 01,Cohen d连线B=0. 6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动作自由回忆与收缩压(r=-0. 35,P0. 05)、舒张压(r=-0. 38,P0. 05)呈负相关;想象再认率与CHO呈负相关(r=-0. 48,P0. 01),连线A与Cr呈正相关(r=0. 35,P0. 05);连线B与Cr呈正相关(r=0. 48,P0. 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r进入连线A回归模型(t=2. 31,P0. 05,R~2=0. 12)和连线B回归模型(t=3. 35,P0. 01,R2=0. 23);舒张压进入动作自由回忆回归模型(t=-2. 55,P0. 05,R~2=0. 15); CHO进入想象再认回归模型(t=-3. 37,P0. 01,R2=0. 23)。结论 CHD患者自由回忆、动作再认和认知计划能力受损。高CHO血症、舒张压升高是CHD患者动作记忆损伤的危险因素,Cr是CHD患者计划认知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老年T2DM患者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有关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质量较好的文献15篇。纳入文献Meta分析显示,亚洲地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19%(95%CI 16.0~23.0),中国患者患病率为21%(95%CI 16.0~27.0)。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 1.14,95%CI 1.05~1.24,P=0.002)、HbA_1c(OR 3.52,95%CI 1.92~6.44,P0.001)、BMI(OR-2.35,95%CI-1.08~-5.11,P=0.031)、男性(OR 4.61,95%CI 2.82~7.54,P0.001)。结论亚洲地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较高,高龄、男性、低BMI、高HbA_1c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应早期筛查,及时干预,以减少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135例,年龄(70.6±7.7)岁,女性46例(34.1%),透析龄(3.2±2.9)年。通过测定握力、步行速度及电阻抗法评估四肢肌肉量,探讨其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62.9%(85例),其中重度肌少症占44.4%(60例)。与非肌少症患者比较,肌少症患者年龄更大,体质指数和握力更低,步行速度偏慢,四肢肌肉量少。高龄、低体质指数及长透析龄与老年透析患者肌少症高患病率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肌少症患病比值比(OR)增加12%,体质指数每增加1.0 kg/m2患病OR值下降32%。高龄(OR=1.12,95%CI:1.05~1.18)、低体质指数(OR=0.84,95%CI:0.74~0.95)亦与重度肌少症高患病率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高,高龄和低体重与其高患病率相关。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避免低体重有助于减少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华内科杂志》2022,(4):390-396
目的探讨江苏某地区社区老年人群血糖水平与肌少症三要素(肌肉量、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2018—2019年在江苏华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60岁)250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49例,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3组, 并进行肌少症的评估。结果糖尿病组的肌肉量、上肢肌力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下肢肌力和躯体功能[步速、平衡、成套简短肌肉功能测试(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 SPPB)]明显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 空腹血糖与步速(r=-0.248, P=0.001)、三姿平衡(r =-0.166, P=0.013)、SSPB呈负相关(r =-0.213, P =0.001);糖化血红白与椅上坐-站时间呈正相关性(r =0.205, P =0.002), 与三姿平衡(r =-0.186, P =0.006)、SSPB呈负相关(r=-0.154, P =0.02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空腹血糖与反映躯体功能的步速仍然存在负相关性(β=-0.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男性慢性肾病(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日~2019年1月30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男性CKD患者105例,根据肌少症诊断分为正常组72例和肌少症组3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衰弱与老年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105例患者中,衰弱期31例,患病率29.5%。肌少症组年龄、衰弱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体质量指数、肌肉质量、脂肪量、TC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男性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OR=3.575,95%CI:1.030~12.410,P=0.045),年龄与肌少症呈正相关(OR=1.160,95%CI:1.001~1.343,P=0.048),体质量指数和eGFR与肌少症呈负相关(OR=0.469,95%CI:0.273~0.803,P=0.006;OR=0.962,95%CI:0.928~0.997,P=0.033)。肌少症组步速减慢、握力下降、疲惫感、低体力活动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男性CK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衰弱有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杂志》2006,14(4):327-327
儿童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代谢紊乱有关。颈动脉中内层厚度(I MT)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指标。该文收集98名肥胖儿童(平均11岁)临床资料,对照组是25例非肥胖同龄儿童。肥胖儿童的I MT中位数为0·6 mm(对照组0·4 mm,P<0·01),I MT与BMI明显相关(r=0·38,P<0·01),体脂百分数(r=0·39,P<0·001),SBP(r=0·39,P<0·001),DBP(r=0·29,P=0·002),血糖(r=0·30,P=0·001),高敏CRP(r=0·29,P=0·002)等明显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证明I MT与BMI(R2=0·05,P=0·044),SBP(R2=0·15,P=0·013),血糖(R2=0·05,P=0·028),高敏C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时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胰腺组织弹性来预测胰瘘的风险,通过检测胰体部的SWE水平来衡量胰腺硬度,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2月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中10例PD术后发生胰瘘(胰瘘组),43例未发生(非胰瘘组)。应用超声中的SWE技术检测胰体部位的弹性值,反应胰腺的组织弹性,评估胰腺的硬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被用来检验SWE和其他实验室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BMI(t=1. 321)、术前总胆红素(t=1. 347)、主胰管直径(t=1. 385)、SWE最大值(t=1. 728)、SWE平均值(t=1. 634)、术中胰腺软硬(χ~2=4. 983)是胰瘘的风险因素(P值均0. 05)。SWE最大值和SWE平均值与年龄、手术时间均呈负相关(最大值:r值分别为-0. 329、-0. 260,P值均0. 05;平均值:r值分别为-0. 282、-0. 282,P值均0. 05),与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275、0. 350,P值均0. 05)。结论 SWE水平是PD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胰体部SWE水平对PD术后胰瘘具有高度预测价值,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