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子宫肌瘤丸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建立川芎、木香、赤芍和玄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薄层色谱图中,供鉴别的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子宫肌瘤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银翘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牛蒡子、连翘、甘草、桔梗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银翘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制资生丸的质量,保障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LC法对资生丸中主要成分白术、山楂和薏苡仁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资生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鳖甲软肝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鳖甲软肝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鳖甲软肝丸处方中丹参、白芍、赤芍、黄芪、大黄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TLC色谱中,各味药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结论 该定性检测方法 省时、快速、简便、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5.
舒筋活血丸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舒筋活血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各味药进行研究。结果:舒筋活血丸中当归、熟地、大黄、苏木、栀子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色谱斑点清晰,Rf值适中,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舒筋活血丸的定性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控制分清五淋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对其中大黄、黄柏、黄芩和栀子4种主药进行检出研究。结果样品不仅与黄连素、黄芩素和栀子甙对照品有一致的层析斑点,且与对照药材有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层析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方法是控制分清五淋丸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妇科养坤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妇科养坤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妇科养坤丸中的木香、香附、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对木香、香附、白芍进行的定性鉴别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分清五淋丸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控制分清五淋丸质量的方法。方法:利用薄层色谱对其中大黄、黄柏、黄芩和栀子4种主药进行检出研究。结果:样品不仅与黄连素、黄芩素和栀子甙对照品有一致的层析斑点,且与对照材有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层析斑点。结论:薄层色谱方法是控制分清五淋丸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消炎止痢丸的质量控制方法,保障其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翻白草和山楂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能有效分离各组分,且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消炎止痢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对同仁安神丸的专属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黄连对照药材,对市场上同仁安神丸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黄连对照药材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一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结论 此方法专属、灵敏、简单、快速,可用于同仁安神丸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适合医院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模式。方法选取乳腺、甲状腺、疝气手术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宣传教育、监督管理等方法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中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较干预前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趋于合理,用药疗程有所减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减少,而感染发生率未升高。结论行政干预是最有效的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乌鸡白凤颗粒中黄芪等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巧玲  肖志勇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18(3):174-176,F003
用薄层色谱法对由20味中药组成的乌鸡白凤颗粒中的香附,黄芪,甘草,白芍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重现性及专属性好,结果满意,可作为修订质量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军  刘泽宇  宁平 《西部医学》2012,24(1):78-80
目的探讨乳晕分层切口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乳腺科住院的126例乳腺良性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分层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不缝合技术,通过3个月~3年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结果 126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均成功切除(100%),单个病灶长径为0.5~6cm,病灶数量为1~12个,平均手术时间37min(5~162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1.4%,硬块感时间平均30天(20~40天),患者满意98.8%。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应用乳晕分层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无严重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确诊为乳腺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丹那唑治疗,治疗组给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65.3%),有效6例(23.2%),无效3例(11.5%),总有疗效率为88.5%;对照组显效6例(27.3%),有效8例(36.3%),总有效率为63.6%。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的乳腺增生与丹那唑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唐秀玲  韦家福  张林丽 《广西医学》2002,24(11):1747-1748
目的 :为控制仙龙抗癌胶囊质量。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仙龙抗癌胶囊中蛞蝓、红参、三七、延胡索进行定性鉴别 ,其中蛞蝓的薄层色谱鉴别首次在制剂中发表。结果 :方法简单 ,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可做为该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岩  孟瑞霞 《中原医刊》2007,34(13):3-4
目的观察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ASAI~Ⅱ级乳腺区段切除术患者,静脉注射咪唑安定2mg,然后靶控输注异丙酚,雏持血浆浓度3μg/m1,在术者分离乳腺组织前5min,加氯胺酮1~1.5mg/kg,手术缝合时停止泵注异丙酚。观察基础值及麻醉后、手术开始时、分离乳腺组织时、术毕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清醒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组内血流动力学: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稳定,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17%)苏醒期间有轻微头晕,9例(8%)恶心,无呕吐。结论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应用能产生药物协同作用,且对呼吸循环功能干扰小,可保持乳腺区段切除术过程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中医院门诊首次确诊需药物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同时服用相同疗程的中药逍遥散加味汤剂,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干预前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焦虑和抑郁评分、复发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P< 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乳房肿块明显缩小,乳房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乳房肿块大小、乳房疼痛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均明显小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0.12±5.23)、(43.17±11.08)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患者干预后(P<0.01).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9.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P<0.05).结论 内服中药加针灸合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消除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探究无血清共培养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BMECs)的增殖作用。方法 选取生长状态最佳的UC-MSCs和BMECs,将两种细胞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共培养方式作为试验组,直接接触是按照UC-MSCs:BMECs分别为2:1、1:1、1:2、1:3、1:4、1:5、1:10的浓度梯度混合共培养,间接接触则是提取UC-MSCs的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重悬BMECs,对照组为UC-MSCs和BMECs单纯培养组,并设阴性空白对照,于0、4、8、12、24、36、48、60、72 h时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在48 h,条件培养基BMECs组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2浓度组A值达到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其他各浓度组和条件培养基BMECs组(P<0.05)。结论 无血清条件下,UC-MSCs和BMECs共培养可以促进BMECs增殖,直接接触促增殖效果优于间接接触,且最适比例为1:2,最佳时间是48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