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阴证略例》一书,系元代医家王好古所著。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人。先与李杲学医于张元素,后复从李杲学医,尽得其传。生平著述颇多,计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医垒元戎》、《斑论萃英》、《汤液本草》等。《阴证略例》为其代表作,现就此书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无菌性毛细血管炎而致的出血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紫斑”、“血证”范畴。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被杖”。即阳证发斑为阳毒,阴证发斑为阴毒。《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指出发斑主要病机,即“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积于胃,毒气薰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在临床上,多见实证,亦有虚实夹杂,瘀热互结之证。笔者根据临床实际,分为三组症候群,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关于“阴阳毒”病证的描述仅两条:“十四条: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后世称此方为“阳毒汤”)。“十五条: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后世称此方为“阴毒汤”)。40多年前学习《金匮》时不知“阴阳毒”为何病,经过40多年的临证,今天笔者仍难确指其为何病,亦未见中医界哪位能实指“阴阳毒”为何病。然而,重要的是此病仲景出有方治:升麻鳖甲汤(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  相似文献   

4.
《通志·艺文略》“伤寒”部分载有“《阴毒形证诀》一卷,宋迪撰”。《阴毒形证诀》后世书目有载,今已不可见,除南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及《伤寒发微论》征引少许内容外,其余内容已不详。撰者宋迪,后世亦鲜有论及。  相似文献   

5.
论王好古对阴证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著名医学家王好古 ,字进之 ,号海藏先生 ,赵州 (今河北省赵县 )人。师承于张元素和李东垣。王好古的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 ,受到历代医家如王叔和、朱奉仪、许叔微等影响 ,特别是其师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和李杲的脾胃论 ,对他的影响最大。所有这些都奠定了其阴证学说的基础。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等 ,其中《阴证略例》一书对阴证论述最为详细 ,突破了《伤寒论》对阴证的论述 ,由此创立了阴证学说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1 阴证学说源于脏腑辨证之说王氏在张元素脏腑辨证的启发下 ,独重…  相似文献   

6.
《阴证略例》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证略例》一书,为金元名家王好古所著。好古,字进之,号汝庄,晚年退居草堂,号海藏老人,元代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约生于公元1200年,卒于1264年。王氏博通经史,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并广览医籍,曾学医于名医张元素,后复从师兄李东垣学习,尽得其传,成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之一,其著作尚有《此事难知》、《汤液本草》等8种。1阴证研究的临床意义 《阴证略例》在中医学术史上有相当地位,颇受后代临床医家重视。正如海藏对其友麻革所言:“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  相似文献   

7.
温病学问答     
问:温病有哪些病名? 答:温病的病名历代医家各有所论,互不统一,可谓琐碎,繁杂,五花八门,为后世医者造成混乱。仅就清代几位著名的温病学家所论来看: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篇即说: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瘟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共九种。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又增加了若干种:在“仲案湿温篇”中收入“湿家之为病”等条。在《仲景疫病篇》中增加了阳毒,阴毒,百合病,孤惑等病。雷少逸在《时病论》中则按四时六气所伤来列病。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相似文献   

8.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赵州(河南赵县)人,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曾与李杲同受业于张元素,因其较李杲小20岁,故后又从李杲学,尽得其术。著有《医垒元戎》、《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本文拟就《阴证略  相似文献   

9.
王好古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阴证略例》和《此事难知》的研究 ,阐发王好古的阴证学说和运用五输穴的学术精华 ,认为王好古重视脾肾 ,在选用输穴上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放射性损伤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从化”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高度概括了病机变化的特征规律,是中医病机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放射线快速、高能、杀伤力强的特点,符合中医学毒邪的特性。毒邪具有明显的“从化性”,放疗毒邪侵袭人体后,根据人体体质差异和侵犯部位的阴阳属性,分别从化为阳毒或阴毒以致病,这可能是放射性损伤演进的关键环节。放疗毒邪侵犯阴虚、燥热体质或阳腑、表位,易从阳化为“热毒”“燥毒”“风毒”,若侵犯阳虚、寒湿体质或阴脏、里位,易从阴化为“痰毒”“瘀毒”。因此,在治疗放射性损伤时,应分清体质阴阳偏颇、脏腑表里部位、病程缓急阶段,辨明各类毒邪导致的病理状态,谨守病机,辨证施治。本文基于“从化”理论的内涵,结合放疗毒邪的致病特点,探讨放射性损伤的病机演变和病证变化规律,以期为放射性损伤的临证辨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肿瘤微环境是与肿瘤侵袭、转移密不可分的局部内环境,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凸显了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创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提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肿瘤微环境可能是癌毒病机理论的生物学基础。通过比较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生、致病特性与致病机制,认为癌毒与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能是癌毒病机的生物学基础,对进一步揭示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胎毒理论是中医儿科学对某些疾病病因的独特认识。运用传统文献整理方法对中医儿科胎毒理论源流进行梳理,认为其在宋之前开始萌芽,此时尚处于胎病理论阶段,认识到小儿尤其是新生儿诸多疾病的病因是在胎儿时期获得的,与患儿母亲胎孕时期养护及饮食不当相关,防治上注重清热解毒;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胎毒为诸多儿科疾病的病因,并出现了胎毒医案的记载;明清时期渐趋成熟,认为胎儿形成前或胎儿期,由于父母嗜食辛辣甘肥,或五志过极化火,或房事过度,或孕母感受寒热之邪,形成胎毒内蕴,导致小儿出生后罹患鹅口疮、重舌、木舌等口腔疾病,虫疖、流丹、湿疹、痈疖等皮肤疾病,胎黄、胎惊等新生儿疾病以及麻、痘等传染性疾病,防治方法上注重辨证祛胎毒。  相似文献   

13.
古代认为毒邪包括致病性质强烈的外感邪气和蕴结不解的内生邪气,现代认为毒邪是长期蕴结淤积达一定程度,引起机体严重的阴阳气血失调,具备一定特点和特殊症状的邪,可概括为导致脏腑组织反复或持续性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展为毒邪学说。简述了毒邪相关皮肤病的致病机理和现代皮肤病的关系,结合名家提出了一些从毒论治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马莲  王可彬  吴圣贤 《中医学报》2021,36(3):469-474
气虚毒损证是在人体正气大虚的基础上,毒邪蕴结、积聚凝滞,损及脏腑经脉而致病,多见于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以及各类疾病的变证、坏证.毒邪致病在病因上具有酷烈性、依附性;在发病学上具备骤发性、特异性;在临床特点上具备火热性、秽浊性、广泛性、善变性、阈害性、内损性;病程上具备顽固性和危重性.气虚毒损证可视为多种难治性疾病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5.
脑为清窍,不容毒侵,侵之染之,有损元神,元神失控,发为癫痫.毒邪致痫,有内外毒之分:"外毒"包括物理与化学因素毒物、寄生虫毒、药物聚毒、湿热疫毒;"内毒"包括痰瘀内阻、血败脑腐、气机不利酿为毒,风火逆乱、灼伤脉络、升降失宜酿为毒;此外,禀赋不足、脾运不健、湿浊内聚酿为毒,胎产不当、胞元受损、形败难救酿为毒.临床治之多以解毒治痫之法以应对.  相似文献   

16.
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治疗中,补益脾胃是基础,注重补精气补精血,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从毒治疗中,解毒软坚是基础,注重化痰毒化瘀毒,注意运用虫类药.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试论毒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毒的概念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认为毒是一类不同于痰、瘀、六淫、疫疠之邪具有强烈危害性的致病因素,它可以从口鼻、皮肤、胃肠而入或从体内化生损害肺脏。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从毒论治COPD是必要的。但仍应结合扶正化痰祛瘀之法。为进一步提高COPD临床疗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 84例眼睑痉挛的病人进行A型肉毒毒素治疗 ,眼睑部位多点注射 ,每点注射 2 5u。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84例病人总有效率为 10 0 % ,经 χ2检验P <0 0 0 1,差异显著 ,证明A型肉毒毒素有明显的疗效。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治疗眼睑痉挛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无副反应、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是脉郁毒损,其中脉郁是毒邪产生的内在和前提条件,毒损是推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毒结于内,而机体症状不显,难以觉察,谓之伏毒;其初始伏藏,渐积转盛,延至后期,积久生变,毒性猛烈,谓之苛毒.同时在机体长期的邪正交争中,必然伴随着气、血、津、液的虚损以及湿、痰、瘀、热等...  相似文献   

20.
毒邪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致病因素。毒邪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伏毒留恋、潜伏肝络,担毒肝体、气滞血瘀,病变丛生、步入损途这三个阶段的变化。了解毒邪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致病过程,可以加深对病情的了解,并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