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轮状病毒感染小鼠模型首次建立以来的研究概况。对同源性轮状病毒(即鼠源病毒)和异源性轮状病毒感染小鼠在体内病毒复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以其病理生理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
免疫低下小鼠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低下因素在诱发轮状病毒(RV)肠道外扩散中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后。方法 给健康昆明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经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给免疫低下小鼠接种RV,处死小鼠.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各脏器原位杂交,原位PCR检测RV。结果 光镜下:口服RV组小肠绒毛、胃固有层、心肌细胞有改变:腹腔注射组除上述改变外,肝、肾也有改变。原位杂交:口服RV组小肠绒毛,腹腔注射组小肠绒毛、肾呈阳性。原位PCR;口服RV组小鼠的小肠绒毛,肠腺细胞,肾近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呈阳性:腹腔注射组小鼠的肠、肾、肝、心、胰呈阳性;其余组动物各个组织器官均为阴性。结论 免疫低下可能是诱发和加重RV肠道外扩散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用小鼠轮状病毒(MRV)感染5日龄BALB/c乳鼠,24h后连续5天取小肠标本,经PBS洗净内容物,直接刮取绒毛,PBS稀释适当浓度后,均匀涂片,自然干燥丙酮固定,用抗MRV免疫血清或腹水反应,酶复合物-底物作用染色,可在MRV感染后的24.48和72h后在绒毛上皮细胞质内直接检出阳性细胞。以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含量最多,依次为空肠,迥肠。此方法克服了以往方法的繁杂性,能快速,准确及简便地检出感染部位而诊断。在MRV病原诊断方法中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678-680
轮状病毒(RV)是目前国内、外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也在成人中引起局部爆发。目前A组RV的14个G血清型,其中G1-G4、G6、G8-G10和G12型RV致人类婴幼儿腹泻,G1-G4型在世界各地较为常见;G9型近年在全球5大洲呈流行趋势。RV不仅引起婴幼儿和成人腹泻外,还引起病毒血症和小肠,肝,肺,肾感染;肠外感染常引起婴幼儿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对1764名0~7岁腹泻患儿进行大便轮状病毒检测、血常规、大便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1764份腹泻标本轮状病毒阳性率42.6%,轮状病毒感染患儿黄颜色大便占62.9%,水样便和稀汁便占68.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74±0.17,肝功能异常占22.8%,心酶异常占26.7%.结论:轮状病毒者感染具有大便颜色以黄色居多,性状以水样便和稀汁便为主,粘液少,红细胞少、白细胞少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等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心肌酶异常.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粪便检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非  张敏  周黔  夏曙华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27(6):533-533,535
轮状病毒 (HRV)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1 ] ,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近年来 ,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腹泻病人粪便中病原的检测 ,为了解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 ,于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2月 ,采用ELISA药盒对我院临床诊断为秋季腹泻小儿 2 33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婴幼儿腹泻患者 1 83例 ,年龄在 3岁以下 ,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男 99例 ,女 84例。同时检测3~ 1 3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 5 0例 ,男 2 2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源性Wa株轮状病毒感染昆明小鼠乳鼠腹泻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口服、注射)、不同滴度、不同剂量的Wa株轮状病毒感染4 d龄昆明小鼠乳鼠,观察昆明小鼠乳鼠的体征反应、腹泻率和腹泻程度;选择腹泻率和腹泻程度较高的条件进行模型的稳定性考察,观察体征反应、腹泻率、腹泻程度、小肠形态学等指标改变。结果:采用强饲法,Wa株轮状病毒滴度为10-3.3/25μL TCID50,被轮状病毒攻击24 h后出现腹泻表现,低剂量(50μL/只)病毒组及中剂量(100μL/只)病毒组腹泻率及腹泻程度较低,高剂量(200μL/只)病毒组感染后第1天(1 dpi)腹泻率可达80%,腹泻程度达3.0,连续4 d保持腹泻状态,在各剂量组中腹泻率和腹泻程度最高;采用高剂量病毒组的实验方法,扩大造模动物的数量进行验证,1 dpi乳鼠腹泻率为80.0%,腹泻程度达3.1,并连续4 d保持腹泻状态。结论:4 d龄昆明小鼠乳鼠被Wa株轮状病毒经口攻击后,病毒能够使昆明小鼠乳鼠出现腹泻表现,且腹泻率和腹泻程度与病毒滴度、剂量相关。所建模型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作为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抗RV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索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昆明小鼠的胃感染模型的方法。②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昆明小鼠,所有动物灌喂前用酒精预处理一次,再隔天灌喂,共5次,每次0.4mL。实验组菌液灌喂,对照组生理盐水灌喂。所有动物灌喂前禁食、禁水12小时,灌喂后再禁食水4小时。在末次灌喂后2、4、6、8周分批以脊椎脱臼法处死实验组动物,分别用细菌学及组织学方法评价HP感染及其引起的胃组织炎症反应。③结果造模2、4、6、8周后,动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是75%、100%、60%、30%;对照组是0%。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分别是50%、56%、90%、70%;对照组38%。HP感染4周后胃组织甲苯胺蓝染色胃黏膜表面及胃小凹内可见数量不等的HP,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定植量的差异有显性;HE染色可见轻度的炎性反应,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性。④结论用灌喂HP的方法能建立早期的小鼠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岛市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5 525例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5 525例腹泻病儿中检出1 448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6.2%。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84.5%,男病儿检测阳性率为26.8%,女病儿检测阳性率为25.0%。12月份至次年2月份期间总的检测阳性率为42.9%,明显高于其他月份(15.4%),差异有显著性(2χ=515.50,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对6个月~2岁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崇明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腹泻患儿,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的79例作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的14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年龄6个月~2岁的患儿占69.62%,2岁患儿仅占26.58%与对照组59.86%和25.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及惊厥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轮状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疫苗对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我院初次患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或在急诊观察患小儿分成疫苗组和非疫苗组,对比两组患病时间、严重病例比率及住院比例。结果疫苗组平均患病时间为4.37±1.4天,非疫苗组平均患病时间为5.43±1.25天,疫苗组小儿严重病例比率为8.43%,住院治疗的比例为20.3%;非疫苗组分别为24.4%和35.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疫苗可缩短小儿秋季腹泻病程,减轻病情严重性,从而可减轻轮状病毒肠炎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102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223例,其中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患儿有102例作为观察组;由非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患儿12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不同性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6个月-2岁的患儿占较大的比例,约为81.37%,〉2岁患儿所占比例较少,仅为2.94%,对照组分别为57.02%、1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如发热、呕吐、脱水、惊厥及其肠梗阻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酸中毒的比例及发生CK—MB升高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秋季腹泻患儿如果其发病因素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则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医务人员可依此及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 2012年1~12月,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和新生儿科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样本437份,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V)抗原。结果 437份粪便样本中RV检出率为20.4%(89/437),ADV为2.3%(10/437);维吾尔族患儿的RV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和其他民族(P〈0.05);两种病毒均以感染1岁以下婴儿为主;R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春秋季,ADV感染的高发季节为夏季。结论 RV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性病原,发病高峰在春秋季;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发病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13年1—12月入该院就诊的腹泻婴幼儿2507例,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乳胶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07例送检标本中有39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5.68%。1~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11%,6月龄~1岁婴幼儿检测阳性率为17.68%,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其中1月收治腹泻婴幼儿178例,阳性45例,占25.28%;10月收治腹泻婴幼儿243例,阳性43例,占17.70%;11月收治腹泻婴幼儿224例,阳性77例,占34.38%;12月收治腹泻婴幼儿224例,阳性79例,占35.27%。其中11、12月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多发于6月龄~2岁婴幼儿,秋冬季节感染率较高,及时检测该病毒抗原可为疾病监测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模拟流感自然感染方式建立的小鼠流感模型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分别选用H1N1FM1和H1N1PR8两种病毒采用气雾攻击的方法感染ICR小鼠,每日称小鼠体质量,肉眼观察小鼠状态,于感染后5d、12d、21d处死小鼠,取肺脏称其湿重,分别做肺脏的病毒测定及病理观察.结果 感染两种毒株的ICR小鼠在感染早中期临床症状明显,体质量严重下降,肺指数明显升高,病理变化明显,出现了典型肺水肿,肺间质炎及肺充血等病变,并在感染早期小鼠肺脏中检测到流感病毒.感染晚期小鼠症状逐渐减轻,未检测到病毒.结论 通过气雾攻击的方法来建立流感病毒气溶胶感染小鼠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1个月~5岁之间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该院2008~2010年住院部儿科及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1813例腹泻的患儿粪便中检查536例RV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9.6%;其中秋季779例,检出RV阳性标本320例,占41.2%;冬季544例,检出RV阳性标本174例,占32%;年龄段在0~0.5岁婴幼儿感染率达到26.2%;0.5~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46.7%,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结论 RV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秋冬季为感染高发期。从粪便中检测RV抗原,对婴幼儿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的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2013年腹泻儿童轮状病毒与腺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免疫层析快速法对2013年1月~12月的2780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780例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715例(25.8%),腺病毒阳性83例(3.2%),轮状病毒与腺病毒双重感染25例(0.9%)。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位于6月和10月~12月,腺病毒感染的高发期位于5月和9月~10月。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但主要集中在6个月~12个月的婴幼儿。结论:新乡地区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腺病毒,双重感染不易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建立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及最佳时间。方法以70只ICR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连续注射顺铂7~14 d,观察不同剂量和时间条件下顺铂对小鼠的体重、卵巢功能、肝肾毒性及卵巢组织抗氧化系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顺铂可引起小鼠体重明显下降,卵巢功能减退,出现肝肾毒性,并可引起卵巢抗氧化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3.0~4.0 mg/(kg.bw)的顺铂作用7 d后即可引起小鼠出现明显的卵巢功能衰退、肝肾损伤,氧化损伤是顺铂产生其毒性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该模型的生殖内分泌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人类化疗损伤性卵巢功能早衰病变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9.
奈瑟氏淋球菌感染小鼠实验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奈瑟氏淋球菌容易感染人,却难以感染所有常用实验动物,因此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严重限制奈瑟氏淋球菌的研究进展。雌激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利用雌激素处理的小鼠建立奈瑟氏淋球菌实验感染模型,有助于奈瑟氏淋球菌感染机制、疫苗的开发的研究,有助于抗菌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本文将对该实验感染模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