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运气学说与SARS相关性现代研究的基础上,反思了该领域研究方法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慎密的研究;推论方法不统一;欠缺科学理性精神;预测结果与实际不符;枚举推论结果的或然当作必然。基于以上问题,提出要以科学的态度、慎密的逻辑思维方法认真研究,以此来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5运气同化 运气同化,就是五行与六气同类化合。由于运有太过不及;气有司天,在泉的不同。中运之气与司天,在泉,岁支,方位等共同化合谓之运气同化,根据运与司天,在泉等相同分为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会。  相似文献   

3.
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关系到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物候学,历法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一门科学,它从宇宙的节律上探讨了气象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充分地反映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空出了自然变化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节律,在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涉及广泛,内涵丰富,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因此,学习运气学说理论,掌握运气学说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SARS传播数学模型与流行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为进一步探索SARS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其与防治措施的关系,并为此提供数学工具;方法 通过数学和传播动力学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与广东省和北京市部分实际资料进行拟合和模拟预测;结果 建立了适用于SARS模拟和预测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提出了SARS传播阈值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在传播速率,传播阈值与两地流行过程及其与防治措施之间的关系上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论 预测广东省和北京市SARS的流行将于6月上旬或中旬基本结束,这是由于防治措施已使传播速率和基本繁殖率下降至临界值以下的必然结果,提示在保持一定的控制措施和使传播速率降至一定水平的情况下,SARS的流行是可以防止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五运六气与体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运六气学说是《内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天之五运与地之六气相结合,推断天、地、月的运动变化规律.运气变化,天地自然有四时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及特殊节律,人体气血阴阳也会随着这种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人体体质的倾向性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根据“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认为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息息相通,依据胎儿在母体的孕育及出生时的宇宙干支运气来判断当时的宇宙气化特点,从而推测人的体质倾向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经》运气相合理论及其意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运气学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以及天时气候变化对生物 (包括人体 )影响的一门学说。它是以天文、历法、气象等为客观依据 ,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来揭示自然界周期运动的规律 ,从宏观的整体角度来研究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与人体疾病流行规律 ,即把疾病流行周期、防病治病规律与天文、历法、气象密切结合。它涵盖了现代气象医学、环境医学、时间医学等内容。1 五运与六气中医运气学认为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多元的 ,主要是五运和六气两个系统及其各自所包含的子系统。五运 ,即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它是…  相似文献   

7.
"运气"即五运和六气的简称,五运有盛衰即"太过"和"不及",六气偏盛衰则变六淫,"六淫"和"太过""不及"即阴阳失衡,以此测流行病,十应七八,类似当今的概率论、模糊数学和经验公式,可惜到目前为止,对这一国粹的发掘还远远不够,应用甚少.  相似文献   

8.
2004年4、5月SARS在北京、安徽发生了一次小的流行,由于控制及时,措施得力,很快就停息下来。最近卫生部和世卫组织相继公布了调查报告,事实说明;相关病毒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是引发SARS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也指出了SARS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就这方面的现象、原因和解决办法作一些讨论,以期吸取教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内经》运气治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5个方面对《内经》运气七篇的治则进行了归纳和阐述。认为这些治则是古代医家长期对气候、物候、病候观测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临床治疗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科学性,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春天,一个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降临全世界,中国抗“非典”,国外防SARS,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战胜疾病、保护人类健康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我国人民在领导重视,全民动员,依靠科学,依法行政,团结一心、群防群控方针指导下,经过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斗争,取得了战胜SARS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1.
张新渝教授遵从《黄帝内经》相关理论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本文分别从寒热虚实、阴纳阳化、升降出入、肺为脾散精、土得木而达五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和发挥,总结了张新渝教授的临床经验,并通过实例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致病因素风、火、痰、瘀形成,使一身之气周流不畅,致血压升高。中土亏虚、木气郁塞、肾水虚损是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和发展的病机关键,当从脾、肝、肾论治。从脾,当补脾土、助轴运,脾胃纳化如常,则诸虚得补;脾胃升降有序,则气血流畅;脾胃健,则服药得效。从肝,当疏肝气、调气机,助其左路升发通畅,使一气循环得以运转,则血压下降。从肾,当滋肾水、补源泉,使肾中精气充足、脏腑功能正常,则人身之机枢运作如常。如此,人身一气得以正常的周流往复,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得消,五脏安和,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3.
"肝为罢极之本"这一概念是对肝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罢极之本"应与肺的"气之本"、心的"生之本"、脾胃的"仓廪之本"、肾的"封藏之本"成并列关系。肝体阴而用阳,同时蕴含了阴阳两个属性。罢极之本中的"罢"可作"消散"讲,其性属阴;"极"可作"增长"讲,其性属阳。"罢极"实为一种"阴阳消长运动交替调节的状态"。"肝为罢极之本"则可具体解释为肝实为调节机体阴阳消长、交感和合以达到动态平衡的功能阀,是维持全身各脏腑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秩序的活力源泉,是机体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状态下阴阳达到协调平衡状态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4.
《内经》关于心力衰竭病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多种心系疾病或非心系疾病发展的结果,如心悸、胸痹心痛、咳嗽,水肿等。《内经》中无"心力衰竭"这一病名,但对于心力衰竭病证因机证治的记载较为详细,其内容散见于和本病有关"心痹"、"心咳"、"肾病"、"肺病"等疾病中。通过归纳总结,对《内经》中心力衰竭的症状、脉象描述、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食疗、预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述,以供现代临床参考和借鉴,从而用来指导现代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15.
邓巧玲  谭华儒 《中医学报》2022,37(2):276-279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五脏六腑比类国家官职。《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脾为谏议之官"。谏议之官,即古代的谏议大夫,职责为监督、劝诫,匡正君失。脾五行属土,正合坤卦,脾在志为思、在神为意,"监察"周身,及时反馈异常所在,即"谏议"之功。坤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二卦,与乾卦一起统领全篇,以"厚德载物"为核心,承载万物。脾主运化合坤厚载物之意,脾主气机升降合直方端正之意。脾为谏议之官与坤卦的联系密不可分,脾运化水谷为"谏议"提供物质基础。脾功能正常,方可藏营舍意、直方端正、中正平和。  相似文献   

16.
老年男性尘肺患者的五脏相音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尘肺时声音的改变以证明《黄帝内经》五脏相音理论与临床实际的相符性。方法:利用二十五音分析仪,采用对健康男性相同的检测方法,检测明确诊断为尘肺0、Ⅰ和Ⅱ期的老年男性患者。结果:尘肺0期的患者与健康老年男性相比,无明显声音频率改变,而Ⅰ和Ⅱ期的患者,均有发音偏向于商音为多的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照传统中医理念,商音对应于肺脏,健康老年男性的检测提示应当以对应于肾脏的羽音增多,可患有尘肺,肺部有病态表现后,且这种改变对应于肺部X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分为得正气和得邪气,得气通过医者手下感知,而不包括患者的感觉。得正气的感觉是和而缓,得邪气的感觉是紧而急。根据得气理论可确定肩周炎针灸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辅,常用穴位有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合谷、外关、支沟、中渚、肩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日本国宝的仁和寺本《黄帝内经太素》,1981年影印出版前,其原书在我国从未得见。而其保存了丹波赖基1166 ̄1168年的手抄真迹,能反映《太素》旧貌,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从补《太素》通行本这谬误、断《太素》校注之是非、供《太素》研究之史料等方面,评述了仁和寺本所具有的早、全、真特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梳理了《黄帝内经》中涉及足三里穴的有关条文,依据经文原旨,参考注家有关注释,从腧穴名称、归经定位、取穴方法、针刺方法、主治病证等方面,对足三里穴主治功用、主治特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灵枢》中对阴阳二十五人的描述使用了共25个“然”字脚的形容字,惟“敦敦然”同时被用在了二处不同的地方,使人们对此质疑。明张介宾注《黄帝内经》时,认为二”敦敦然”虽同在,却有不同的含义。其他很少见有人解释。综合自明清以来对上古汉语诸韵部逐渐成熟的认识,因金形人手太阴经之“敦敦然”不与上下文押韵,故认为了此处之”敦敦然”乃笔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