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王锦云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2):536-537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现代化学治疗药物发展迅速,在防治肿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毒副反应及适应范围的限制,对诸多晚期肿瘤病人不很适用。因此,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目前仍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研究机构日益增多,临床及实验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投资开发抗癌或抗癌辅助治疗的中药新药也逐年增加,但由于晚期癌症的治疗难度较大,加上申报单位的研制水平及研究思路等种种原因,顺利地被批准进行临床试验或生产的新药为数仍不多,据1987年~1994年中药新药治疗病证分布统计,抗癌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中药新药开发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西药抗癌的副作用太大,传统抗癌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新药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利用新药物发现的规律、特点进行新药研究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辫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中药新药的开发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证的,这类新药的药效学如何进行,值得探讨。现介绍益气健脾方药的药效学研究,希望能引起讨论,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从事治则药理学研究的同道踊跃投稿,促进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年抗癌中药有效成分化学和药理研究文献,对抗肿瘤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类型和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研制出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5.
纯中药防癌制剂──增生平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预防是制服肿瘤的希望所在,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食管癌的发生与食管上皮的增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食管上皮的重度增生是食管的癌前病变,因此,设法阻断重增的癌变即成为预防食管癌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经多年试验研制成功的防癌中成药——增生平片经临床验证,在食管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预防食管癌发生方面疗效显著。该药曾被列为“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委1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并已获新药证书[批准文号:(97…  相似文献   

6.
癌症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也表明癌症以逐年提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涉及多阶段、多个基因及多条信号通路的异常,常规的放化疗及新兴的靶向治疗方法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其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持续有效的治疗效果,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癌药物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抗肿瘤植物药紫杉醇类、长春碱类、鬼臼素类、人参皂苷和多糖等的研发与应用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葫芦素是一种来源于中药葫芦科植物的高度氧化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且机制复杂,在葫芦素家族中,目前针对葫芦素B,D,E,I抗肿瘤作用研究最多,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葫芦素B,D,E,I在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肿瘤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而且在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性死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活性氧的水平、调节免疫等方面作用显著,有望开发成为抗癌新药。基于当前国内外针对葫芦素抗多种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成果,笔者对葫芦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全方面综述,以期为葫芦素类抗肿瘤药物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疗效确切,具有知识产权和独创性优势,是兼顾我国肿瘤治疗特色又可发挥创新性的新药来源.潜在的巨大研发市场、临床用药需求的增长与目前抗肿瘤中药制剂较少的现状推动着抗肿瘤中药新药的研发.文章基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从新药研发的角度出发,概述了中医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了抗肿瘤中药新药研发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和”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贯穿中华文化的始终。“和”文化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变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影响着中医药的发展进程。带瘤生存是一种创新的肿瘤治疗理念,强调患者与肿瘤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治疗模式,体现了中医药与“和”文化的相辅相成。“和”文化与肿瘤治疗的融合将带领医学界探索带瘤生存的更多可能性,为肿瘤患者的生活带来更多希望。文章基于“和”文化及肿瘤治疗的阐述,浅析带瘤生存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杨珂  于飞 《环球中医药》2023,(10):2141-2146
消化系统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本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作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机制与多种信号通路有关。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是从松科植物金钱松的近根树皮或干燥根皮中提取的一种二萜酸化合物,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PAB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抗肿瘤活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包括抑制肿瘤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新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性等。本文系统地综述PAB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以期为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新思路,为开发新药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骨关节炎Ⅱ期临床试验方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由于骨关节炎的诊断和疗效无全国性统一标准,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以往的临床试验设计,按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要求,初拟一个Ⅱ期临床试验方案,并希望通过此临床试验,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工新药,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院妇科应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妇产科研制的3种妇科肿瘤新药,疗效显著。现将肿瘤新药在本院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并且配合化学治疗为辅。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和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发出更多的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而中药的高效低毒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亲睐。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在治疗结肠癌方面取得的成就做一个总结,希望能对结肠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药物的研制进步,新药的频繁上市,使很多的疾病得到治疗的机会,抗肿瘤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抗肿瘤药物研究分析,及其治疗过程护理情况体会讨论,希望其在临床上能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加强治疗效果,避免给患者造成负担。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新药审批办法》颁布以来.中药新药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1996年9月为止.卫生部批准的中药新药有731种。新药品种增多了,制剂多样化了,治疗范围扩大了,这对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我国医药卫生整体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有些中药新药的研制进展不大,且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至于影响了中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进度。笔者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多年.了解一些情况,仅就上述问题浅述个人的某些观点,希望能对从事中药新药研究的同道有所助益。1中药新药研制的基本要求1.1安全有…  相似文献   

15.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多学科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得到了肿瘤医学界共识。中国传统医学传统理念:辨证施治、整体观,与之有很多共通点。中医有其特有的优势,同样也需要发展、与时俱进,为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做出更多的努力、提供更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晚期癌症,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治疗,还是把重点放在对患者的照料、安慰和关怀上?作者发自肺腑地将自己多年的临床感悟呈现给读者,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但愿让晚期肿瘤患者得到全社会的更多关爱。因为,人们的温情,也能抚平或减轻癌症病人的伤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共批准30个新药.简要介绍其中的重点品种,并就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在2011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中,有11个为首创一类新药,其中50余年来首次上市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药物贝利单抗、30余年来首次获准上市的霍奇金淋巴瘤靶向治疗药物本图希单抗-维度汀、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特拉普韦和波塞普韦、肿瘤免疫治疗药物依普利单抗、基于基因学检测的肿瘤个体化治疗药物克唑替尼和维拉芬尼等药物作用独特或市场前景广阔,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0):F0004-F0004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综合治疗”的提出,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广的空间,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疗法、中医药治疗等治疗手段相互配合,无疑使更多的肿瘤患者有了根治的希望。其  相似文献   

19.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新药开发一直是新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多数申报材料中存在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目前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与研发人员一起来共同探讨,使治疗糖尿病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设计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主要针对当前中药新药处方申报及审评工作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意见与希望,旨在促成第3号申报资料内容的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使之更加符合新药审评的技术要求。中心思想是: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必须以正确的中医为指导;处方流成要合理,书写要正规,功能主治应体现出明晰的治疗法则,并能瞄准所治病证之主要病机;方解在于阐明各药配伍原理与治疗功用,审评时宜客观全面,并强调疗效,以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