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NRK52E细胞转分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实验拟进一步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大黄素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实验室完成。⑴实验材料及分组:以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为观察对象,按如下分组分别添加不同处理因素:①对照组:仅加入体积分数为0.05小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②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③SB431542阻断组:加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SB431542终浓度为10μmol/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④白细胞介素1β 大黄素组:同时加分别含白细胞介素1β终浓度为10μg/L及大黄素终浓度为25mg/L的高糖DMEM培养基。⑵实验评估:培养48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①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部分细胞由卵圆形转变为梭形,且肌酸激酶表达减弱(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增强(P<0.01)。②SB431542特异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后,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受抑,同时肌酸激酶表达增强(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减弱(P<0.01),但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却无明显变化。③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细胞形态改变及肌酸激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SB431542的作用相比无显著差异;同时,大黄素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能介导了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并参与了大黄素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对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株NRK-52E转分化干预作用.方法:作用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高糖组、高糖氯沙坦干预组、高糖培哚普利干预组以及高糖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干预组中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在NRK-52E细胞表达.活性氧含量应用CM2H2DCFDA检测.结果:高浓度葡萄糖能上调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表达.氯沙坦及培哚普利能显著下调高浓度葡萄糖状态下转化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甲状旁腺素相关肽表达,以及降低活性氧含量.结论:氯沙坦及培哚普利可以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3.
曾虹  周懿    国媛 《中国临床康复》2014,(51):8261-8268
背景:研究发现,在病理状态下各种细胞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介导,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加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目的:验证Notch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γ-分泌酶抑制剂DAPT能否有效阻断、部分逆转或者完全逆转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为观察对象,建立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体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部分延迟加入组、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γ-分泌酶抑制剂DAPT(5μmol/L)延迟加入组。分别于12,24,48,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1在干预后在12,24,48,72 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蛋白和mR 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表达逐渐减少(P〈0.05)。2转化生长因子β1+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E-钙粘连素蛋白和mR NA的表达各时间段均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3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部分延迟加入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和mR NA的表达在12 h增加(P〈0.05),之后其表达逐渐减少(P〈0.05),E-钙粘连素蛋白表达在24 h开始减少(P〈0.05),之后逐渐增加,E-钙粘连素mR NA各时间段都与空白对照组相接近,72 h时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E-钙粘连素的蛋白及mR NA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延迟加入组各时间点的α-平滑肌肌动蛋?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01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免疫研究室完成。以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为研究对象,给予白细胞介素1β(10μg/L)刺激,12,24,48,72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双标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E-钙粘连素的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细胞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含量。结果:白细胞介素1β刺激48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变为明显类似成纤维细胞形态;刺激12h即可见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由64.80±2.19增加到83.23±2.71(P<0.05),E-钙粘连素的表达由81.77±1.27减少到64.50±1.31(P<0.05),随刺激时间延长上述变化越明显,72h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到170.53±3.94;E-钙粘连素表达减少到26.20±2.3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含量随时间延长增加(P<0.05),白细胞介素1β刺激72h时纤维连接蛋白增加1倍。结论: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增加纤维连接蛋白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GF-β1在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对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经TGF-β1(15μg/L)体外诱导3天,RT-PCR检测细胞廿平滑肌动蛋白(α-SMA)评价细胞的转分化状态,观察细胞形态,同时检测细胞骨架成分β-actin、α—tubulin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述细胞骨架蛋白在细胞内的排列。结果培养的NRK52E细胞经TGF-81体外诱导3天后,细胞中α—SMA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P〈0.001),说明NRK52E上皮细胞出现了表型转化,此时培养细胞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由典型的鹅卵石样变为成纤维细胞样,并有多个突起;细胞骨架蛋白β-actin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多(P〈0.05);β—actin蛋白的排列也发生了改变,其在胞膜下形成的厚的板样结构消失,转而在胞浆中形成粗大的束状应力纤维,沿细胞长轴纵行排列,此外,β-actin尚在某些细胞边缘形成了片层样伪足和丝状伪足。微管成分α-tubulinmRNA的表达和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不同。结论TGF-β1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转分化,在此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骨架蛋白β-actin的表达增多并发生了重建,同时骨架蛋白α—tubulin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2可以诱导间质转分化的发生。目的: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传代,选择传5代的细胞进行实验,采用100ng/L转化生长因子β2诱导48h,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2处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48h后,细胞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减弱,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2可以成功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2处理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可以作为间质转分化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
王瑞英  姚敏  王绵  苏胜偶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6):57-60,i000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1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变化,分析糖尿病肾病时肾小管病变、肾间质纤维化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成。纳入二级8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20只。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动态观察12,24周时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的病理改变及功能变化,并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中的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角蛋白18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糖尿病组共成模16只,血糖没有升高的大鼠未纳入结果分析,两组共纳入结果分析36只。①糖尿病组大鼠12周时光镜下可见部分肾小管轻度萎缩或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胞浆内可见小脂肪空泡,肾小管损伤指数增高;24周时上述变化程度加深,管腔内可见破碎脱落的细胞。24周电镜下可见线粒体部分水肿,嵴大部分消失,微绒毛显著减少,部分肾小管基底膜明显增厚,小管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②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角蛋白18表达则下降,它们均随病程进展而加重。③流式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并且与三酰甘油、胆固醇、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负相关。 结论: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而且转化生长因子β1是其重要的促进因子。小管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与肾功能下降的程度相平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已知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肾脏组织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拟进一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3/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神经分子生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由澳大利亚Monash医学中心肾内科实验室提供;转化生长因子β 1由cytolab公司提供.②实验分组:将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转化生长因子β1干预;实验组:又分为在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μ g/L)下,培养6,12,24 h;在不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5,10 μ g/L)下,培养24 h.③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同一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2 μ g/L)干预不同时间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选择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ting以检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不同转化生长冈子β1浓度干预下培养24 h后的mRNA、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培养12,24h时,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蛋白表达比0h增高(P<0.05);24h时表达略高于12h(P>0.05).提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到达一_甲台期,24h为最佳的作用时间点.②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证实,2 μ g/L转化生长因子β 1干预24 h后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增大,表达呈下降趋势,10 μ g/L时表达低于2 μ g/L时的表达(P<0.05).结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正常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呈低表达状态,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干预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能参与了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随机分为高糖组(30mrnol/L)、低糖组(5.5mmol/L)和低糖+甘露醇组(糖5.5mmol/L+甘露醇24.5m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KC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的分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及信号蛋白STAT1、STAT3、磷酸化-STAT1(p—STAT1)和p—STAT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均〈0.01);HKC中p—STAT1和p-STAT3的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自6h起明显增加,至48h达最高,72h有所回落,而STAT1和STAT3在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HKC中α—SMA表达随刺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P均〈0.01)。结论:JAK参与高糖诱导的HKC转分化,并刺激TGF-β1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Gli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为Control、TGF-β1(TGF-β1诱导)、sh-NC+TGF-β1(转染阴性对照shRNA,TGF-β1处理)和sh-Gli1+TGF-β1(转染G...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哺乳类动物有3种TGF-β异构体即TGF-β1,β2,β3,这3种异构体各自具有独特而不同的生物学作用,TGF-β1是明显的促瘢痕形成因子,而TGF-β3可减少TGF-β1,β2的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因此,TGF-β3有可能是人体内天然的抗瘢痕形成因子.目的通过外源性TGF-β3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生长增殖及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了解其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完成,对象为新鲜无菌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于本科收治及门诊手术的增生性瘢痕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45岁.干预6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为4组,实验组又分为5,10,50 mg/L组分别加TGF-β3 5,10,及50 mg/L,对照组加入FBM1.5 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GF-β3对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人法测定其胶原合成,免疫组化检测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TGF-β3对HSFB体外增殖,HSFB Ⅰ,Ⅲ型胶原及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TGF-β3作用后HSFB胶原合成情况.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作用120 h后实验组细胞密度分别为(6.34±0 51),(6.01±0.38),(5.24±0.65)×105/瓶,明显低于对照组(10.69±0.76)x105/瓶(F=102.432~163 024,P<0.01);转化生长因子β3可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实验组(10,50mg/L组)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4.01±70.27),(151 02±49 85)min-1明显低于对照组9231.56±67.83)min-1(q=32.124,31.021,P<0.01);下调TGF-β1蛋白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对Ⅲ型胶原影响较小.结论TGF-β3可抑制HSFB细胞增殖,下调TGF-β1蛋白表达,减少胶原合成,显示其具有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背景:Smad7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抑制性蛋白,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目的:构建并鉴定大鼠Srnad7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外源Smad7可否有效转染肝星状细胞T6,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设计、地点:基因重组及细胞观察实验,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pcDNA3.1(+)质粒为课题组保留;大肠杆菌DH5a系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赠;肝星状细胞T6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提供品.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mad7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肝星状细胞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及转染组,G418筛选,挑取阳性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中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mad7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比较:Smad7 mRNA 达显著增加(P<0.0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1);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外源Srnad7转染肝星状细胞T6细胞后可有效表达,并能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在组织损伤的修复和更新中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腱鞘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在肌腱愈合和粘连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的影响。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材料:实验于2004-07/2005-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体质量3.5~4.5kg,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胶原酶(sigma),Ⅰ、Ⅱ、Ⅲ型胶原抗体(Sigma),转化生长因子β1(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方法:按文献方法进行将实验兔屈趾肌腱分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并培养,将3种细胞采用含血清培养液培养后,转移到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每孔加入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照组不予添加。主要观察指标:①用细胞计数法观察培养1,2,3,4d各组细胞增殖情况。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培养4d后Ⅰ、Ⅱ和Ⅲ型胶原的产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2组细胞的各型胶原含量。③采用RT-PCR定量检测2组细胞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转化生长因子β1(0,5,10,15和20μg/L)作用于3种细胞的Ⅰ型胶原含量。结果:①每种细胞培养1d后增长率相近,培养2~4d,腱鞘细胞增殖率显著增高,与其他两种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3种细胞均可以产生Ⅰ、Ⅱ、Ⅲ型胶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测定胶原结果显示:各组腱鞘细胞产生的3种胶原量最多,且实验组各种细胞Ⅰ型胶原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0.01)。③实验组腱鞘细胞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比对照组增加1.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表达也高于对照组(P<0.05)。④胶原产生量在5~10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作用时明显增加,而转化生长因子β1增加到10~20μg/L时胶原产生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增加腱鞘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胶原的产生和Ⅰ型胶原的基因表达,在肌腱损伤后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可能对肌腱粘连的防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差异,探讨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患者10例,取其行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各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TGF-β1及Ⅰ、Ⅲ型胶原在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靶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观察HKC形态学改变,并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的表达。结果(1)细胞形态学改变:在TGF-β1刺激下HKC细胞由正常状态下的圆形或卵圆形变为梭形,且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梭形细胞比例增大。(2)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RT-PCR检测结果:在TGF-β1刺激下,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而E-cadherin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TGF-β1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刺激HKC表达ILK蛋白和mRNA。(3)相关分析:ILK蛋白表达量与α-SMA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0,P〈0.01);ILK mRNA表达量与α-SMA mRNA、FN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926,r=0.915,P〈0.01),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0.820,P〈0.01)。结论ILK参与TGF-β1诱导的肾小管EMT,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愈合过程中增加了肌腱细胞胶原的合成和术后粘连的形成.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对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肌腱细胞胶原产生及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观察实验,于2005-09/2006-06在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选择2-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5~4.5 kg.转化生长因子由美国SantaCruz B iotechnology公司提供.方法:取兔屈指肌腱分离肌腱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将细胞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加入1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后,再加入0.1,0.5,1.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试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Ⅰ型胶原.取84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术,将其中36只兔随机分成3组,腱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2.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4,8周后取出肌腱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余48只兔随机分成2组,腱鞘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和1.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中和抗体,1,2,4,8周后取出肌腱,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兔肌腱细胞胶原产生及术后粘连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能明显提高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能降低3种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随抗体质量浓度增加,Ⅰ型胶原水平逐渐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术后4,8周,与1.0,2.0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短,模拟主动屈曲度明显受限(P<0.05),最大抗断裂载荷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4,8周生理盐水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1.0,2.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1.0 mg/L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抗体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少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模型组和Res组。分别用ELISA法检测胶原蛋白collagen I和collagenⅢ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NA、α-SMA、TGF-β1、TGF-βRⅡ、Smad3、Smad7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可明显诱导细胞中PCNA、α-SMA含量增多、细胞培养基中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lagenⅢ含量增加、TGF-β1和TGF-βRⅡ、Smad3蛋白水平增多,降低Smad7蛋白含量;而Res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Res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下调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肌腱组织细胞具有分泌胶原的功能,在伤口愈合及粘连中有重要的作用。知之较少的是乳酸对肌腱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探讨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增殖、胶原产生和乳酸对细胞的增殖、胶原产生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分泌的影响。 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6—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6只成年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 方法:①进行兔腱鞘成纤维细胞、腱外膜和腱内膜成纤维样细胞的分离和培养,亚甲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鉴定3种细胞类型。②以加入25mmol/L乳酸培养细胞,测量细胞的数量。③比较加入25,50,100和200mmol/L乳酸后细胞胶原产生量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分泌量,并与不加乳酸培养为对照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免疫组化检测Ⅰ、Ⅱ、Ⅲ型胶原的产生,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不同剂量乳酸对细胞Ⅰ型胶原产生的影响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产生的影响。 结果:①25mmol/L乳酸使培养的细胞数量降低,3种细胞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乳酸可以使实验组Ⅰ、Ⅱ和Ⅲ型胶原组织产生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当乳酸浓度增加至50mmol/L时,实验组3种细胞的I型胶原量增加达最高峰,与乳酸浓度为0mmol/L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58,3.97,3.16,P〈0.01);当乳酸浓度增加到100 mmol/L和200 mmol/L时,I型胶原产生量明显减少。④实验组乳酸浓度为25 mmol/L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自细胞介素8的分泌量增加,自细胞介素8的分泌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乳酸能增加腱鞘成纤维细胞、腱外膜细胞和腱内膜细胞的胶原产生量,增加的程度与乳酸的浓度有关,以50mmol/L时最佳,而这种刺激作用可能与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础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减少自细胞介素8的分泌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对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和HGF干预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实时RT-PCR法测定ILK、α-SMA、纤维连接蛋白(F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表达。结果在TGF-β1刺激组,ILK和α-SM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ILK、α-SMA和Fn的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1)。而在HGF干预组,ILK、α-SMA的蛋白表达量以及ILK、α-SMA、Fn的mRNA表达量均较TGF-β1刺激组显著降低,E-cadherin mRNA表达量则明显升高(与TGF-β1刺激组比较,P〈0.01)。结论HGF能抑制TGF-β1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可降低ILK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