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我院216例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方法 自1994年1月~2004年12月间,施行老年心脏手术216例。全组病例均以静脉复合麻醉伴行气管插管术进行。术中监测心电图、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鼻咽温、心排量、尿排量及血气。结果 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68~40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8~160min,心脏停跳时间40~220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80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cmH2O,尿量500~1500ml。结论 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为:(1)选择优质进口膜式氧合器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体外循环管路;(2)采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技术;(3)做好各脏器保护;(4)加强体外循环中各种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离心泵辅助股静脉引流应用于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开展经右肋间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共64例(男23例,女4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MVR)24例,二尖瓣成形(MVP)23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6例,双瓣置换(DVR)1例。全组患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常规全身肝素化后,使用Edwards 18~20 Fr的股动脉和24~28 Fr的股静脉插管建立ECC,股静脉由下腔静脉经右房达上腔静脉口,侧孔位于右房,将离心泵串连于静脉回路。根据引流情况调节离心泵负压动力增加静脉引流,满足灌注流量及手术视野的要求。记录不用离心泵辅助时的最大静脉引流量(D1),以及在离心泵辅助下能达到的最大静脉引流量(D2)。结果①全组患者ECC时间51~181(84.8±2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18(47.7±17.5)min,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SvO2、血气及尿量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手术视野暴露良好,无延长切口或转正中切口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②全组患者D11.2~2.5(1.74±0.32)L/min,D21.9~3.6(2.69±0.43)L/min,离心泵转速335~1330(881±215)r/min,D2比D1平均增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比较24Fr与28Fr的股静脉插管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心泵辅助股静脉引流能增加股静脉的引流量,满足全身所需的灌注流量及手术视野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杰  罗兴华  王义宁  王显粤  张卫达 《重庆医学》2012,41(33):3533-353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 268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前积极治疗肺炎、心力衰竭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术中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监测生命体征定时做血气检测评估内环境情况统计体外循环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术后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及病情转归。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为20~258min,平均(80.3±16.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130min,平均(35.22±18.6)min,所有患儿在开放主动脉后均静脉给予小剂量多巴胺3~10μg.kg-1.min-1。101例同时加用肾上腺素,50例合用异丙肾上腺素,11例加用心脏临时起博器。术后8例患儿因心功能障碍死亡,10例婴儿拔管后出现喉头水肿,经雾化吸入等治疗后好转其余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后等待二次矫治手术。结论术前积极提高麻醉及手术耐受性,术中合理有效的麻醉监测是保证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对建立绵羊新型人工瓣膜植入实验模型的影响.方法 8只雄性绵羊左侧升胸、降主动脉插动脉管,右心耳或上-下腔静脉插静脉管,经左心耳将自行研制的新型人工瓣膜置换二尖瓣位.结果 8只绵羊全部存活(超过1个月).平均转机时间(60.0±5.0)min,平均预充新鲜血量(530.0±265.4)ml.术后平均输血(275.0±98.5)ml,平均转中最低鼻温(28.0±3.3)℃.早期轻度肺部并发症3只,经做相应处理均痊愈.结论 采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手术的方法可顺利完成人工瓣膜的植入,掌握好几个关键的体外循环技术环节可有效地提高绵羊的人工瓣膜植入实验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心脏二尖瓣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管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7年心脏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2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体外循环均采用进口膜肺,浅低温高流量灌注,心肌保护均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常规超滤.结果 全组225例,治愈216例,治愈率96%.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选择良好的心肌保护及灌注方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正常及超滤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的原因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5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5(10.5±1.5)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0例,心脏不停跳15例;置换的瓣膜有二尖瓣13例,主动脉瓣10例,三尖瓣2例.结果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158(89±34)min;体外循环时间为80~204(112±32)min;无一例住院死亡,住院天数15~30(20.5±2.5)d;出院时心功能改善至Ⅰ级16例,Ⅱ级9例.结论 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手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进行超滤的临床应用价值,2005年1月~2009年4月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62例,其中62例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常规超滤(CUF)方式,超滤在体外循环转流平稳后或开始复温时进行.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滤出液体量550~5500(1933.61±925.42)mL.经超滤后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均有明显提高,血钾浓度达到正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多余水份,快速浓缩血液,提高红细胞压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较高的血钾浓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共选择104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1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25例、二尖瓣修复8例、二尖瓣置换44例、主动脉瓣置换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2例.房间隔缺损及二尖瓣病变采用右胸小切口、外周体外循环、胸腔镜辅助完成心内操作;主动脉瓣置换8例采用右胸骨旁小切口和3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中心体外循环完成.除3例胸骨上段小切口用传统方式建立体外循环外,其余101例均采用外周体外循环,经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CPB,25例采用颈内静脉插管.CPB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应用VAVD(负压控制在(-30~-60 mm H),连续血气监测及超滤.Chitwoodg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阻断循环,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肌停跳保护液.心内操作使用微创器械完成与常规手术相同的步骤.结果 104例患者CPB时间46~209(118.1±25.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9~145(55.7±22.8)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7(11.1±4.3)h,术后24 h引流量50~680(232.6±194.5)m L.术后ICU时间3~56(12.3±8.33)h,术后住院时间4~16(12.1±4.5)d.术后早期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功能Ⅰ级49例,Ⅱ级53例,Ⅲ级2例,明显好于术前.1例髂静脉损伤予修补,2例胸膜严重粘连无法分离转正中开胸,1例再次开胸止血,全组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死亡.随访1~23月,随访率98%(102/104),无远期死亡,症状心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满意度高.结论微创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和不影响美观等特点,在特定的病例中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长辅助循环时间对危重心脏患者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危重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及瓣膜置换手术,采用心脏复跳后延长辅助循环时间的处理方法.体外循环使用TERUMO SYSTER I型机.采用浅低温(33℃~35℃),中高流量(2.0~2.4L/minm2)灌注.心肌保护采用血液晶体4:1停跳液,先温...  相似文献   

10.
徐辉  葛建军  汪洋  程光存 《安徽医学》2019,40(4):381-384
目的评价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将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60例患者作为消融组,行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及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消融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为(93. 93±30. 06) min,术后监护时间为(1. 97±0. 96) d,术后住院时间为(11. 83±5. 50) d,术后病死率为1. 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 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消融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64. 58±43. 92) min,手术时间为(300. 03±53. 43) min,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术前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窦性心律恢复率高。  相似文献   

11.
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金  杨庆军  严宇  陈灏  吴洪坤  余杨  喻鹏凌 《重庆医学》2012,41(28):2917-2918,2921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完全胸腔镜辅助下心脏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右侧股动脉插动脉泵管,右侧股静脉插静脉管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冷血停跳液保护心肌,在右侧胸壁打3孔完成心脏手术16例。结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2~110min,平均(69.9±33.5)min,体外循环时间65~200min,平均(126.3±51.5)min,胸腔引流量50~220mL,平均(135.0±64.8)mL,全组无死亡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术后引流少。  相似文献   

12.
右胸小切口瓣膜置换手术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3例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小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8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4例,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3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13例同期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手术切口长5~6cm,左端起自胸骨旁1cm,沿第3肋间。选择同期78例接受常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0~86min,平均(55±8)min,体外循环时间60~115min,平均(80±9)min;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38±4)min,(58±4)min,P﹤0.001]。术中平均失血(368.4±15.3)ml,显著少于对照组[(412.1±19.6)ml,P﹤0.001]。结论经右胸小切口行心脏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美观、恢复时间短,但体外循环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回顾性分析163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11~161(48.94±29.1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85(36.10±15.29)min;体外循环转流中心脏不停搏104例,停搏59例.升主动脉开放后,55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电击除颤复跳.全组死亡5例,占3.07%,死亡原因与体外循环无直接关系.注重体外循环设备的选择和应用,重视肺保护和心肌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确保婴幼儿体外循环转流过程平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一种心脏瓣膜手术的逆行缝合方法.方法 20例心脏瓣膜置换,其中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6例,单纯二尖瓣置换14例.均使用逆行缝合方法,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缝合操作过程中,无绕线、断线等意外情况发生.瓣膜缝合时间为(16.6±4.3)min.本组未见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瓣膜手术的逆行缝合方法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瓣膜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164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本院16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本组98%使用膜肺,均浅低温高流量灌注,经主动脉根部、移植血管桥或冠状静脉窦持续或间断灌注1:4冷含血停搏液,根据病情特点术中注重心、脑、肾及血液保护并加强糖尿病人血糖的监测和处理.结果单纯CABG手术148例,同期行瓣膜置换等其他手术16例.CPB时间165.7±93.5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1.6±33.2分;心脏自动复跳102例(62.1%);术中用IABP5例,左心辅助2例,2例未脱机.全组院内死亡10例,死因与CPB无明显关系.结论根据病情特点设计CPB管理方案,积极处理合并症,是CABG手术中CPB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孔(1~2 cm),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对21例患者行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6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1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2例,DEVEGAR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ICU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时间139~246 min,平均(183.67 ± 31.49)min;体外循环时间69~176 min,平均(81.43 ± 31.56)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5~85 min,平均(27.31 ± 27.72)min.术后辅助呼吸时间为3~9 h,平均(3.1 ± 4.9)h.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影响因素,提高老年人心脏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老年心脏病患者40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15例,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瓣膜病变2例,单纯瓣膜病变17例,2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有2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期行左心室室壁瘤切除术及左心室成形术.单纯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21例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16±32.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80.21 ± 36.27)min.结果:在40例手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15%),其中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功能不全致低氧血症1例,肾功能衰竭1例,脑血栓1例,围术期死亡3例(7.5%).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肺功能不全和肾功能衰竭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2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温昭科  林辉 《广西医学》2005,27(7):988-989
目的总结29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29例人工心脏瓣膜换瓣病人再次接受了瓣膜置换手术。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2年,平均(8.82±1.20)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9例,心脏不停跳10例。置换的瓣膜有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23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低心排1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其余治愈。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 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全组150例患者,分别行心脏室缺、房缺修补,心瓣膜置换、法洛四联症、冠脉旁路移植术和左房粘液瘤摘除术,35例(23.3%)行体外循环下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和115例(76.7%)行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术中转机时间16-1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86min,心脏自动复跳102例,电击复跳48例。结果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时间最短1h,最长72h,平均6h,术后入住监护室监护护理时间1-11d,除1例病情危重瓣膜置换患者死亡外余均于术后10-20d痊愈出院,心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x^2=98.796)。结论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术后的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同期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F)的短期疗效. 方法对14例瓣膜置换同期双极消融治疗心房纤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早期治疗效果. 结果 全组患者术前房颤时间(28.6±13.5)个月,转机时间(88.7±1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7±8.2)min,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出院时全部恢复窦性心律,无一例安置永久起搏器,随访3~6(4.7±1.2)个月,13例保持窦性心律,晚期死亡1例.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与传统的Cox迷宫治疗AF相比,能简化手术操作并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