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创伤愈合中VEGF和Ang-1表达的生物动力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动态变化,阐明其在组织修复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建立大鼠创伤模型,不同时问后活体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口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在伤后第3d即见增多,伤后第7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d呈阳性。伤后第3d呈强阳性,伤后第5d呈阳性,而于伤后第7d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1~14d 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管内皮细胞胞浆Ang-1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d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伤后第3d呈阳性表达。伤后第5、7d呈强阳性、阳性表达。随后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3~21d An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VEGF和Ang—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伤愈合程度密切相关,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互相协调、促进并调节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2、9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MMP-2与MMP-9表达.结果:生前伤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MMP-2与MMP-9在损伤区及损伤区周围皮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埘照组(P<0.05).死后伤组皮肤组织中MMP-2与MMP-9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前伤组中MMP-2在损伤后0.5 h可见在中性粒细胞中阳性表达,随时间进展表达逐渐增强,并可见在少量血管内皮细胞中阳性表达.12 h后明显增多,3 d达到高峰,维持到第5 d后在炎细胞中表达显著减少,而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2~14 d恢复正常.MMP-9在损伤后1 h可见在中性粒细胞中阳性表达,随时间进展表达逐渐增强,12 h后明显增多,3 d达到高峰,维持到第5 d,5 d后在炎细胞中表达显著减少,而在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2~14 d恢复正常.结论:皮肤损伤组织MMP-2与MMP-9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良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望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探讨VEGF、TGF-β1能否在法医学判断损伤时间方面作为一个指标.方法:用大鼠建立皮肤切创模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和死后损伤组,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 stochemistry,IHC)方法对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VEGF、TGF- β1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VEGF、TGF-β1在创伤周围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及死后伤组(P<0.05);VEGF在创伤后3~24 h主要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阳性表达的强度与创伤后时间正相关;2 d出现在新生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于伤后4 d达到峰值;以后各组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呈弱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GF-β1的生前伤后变化规律与VEGF基本相似.结论:VEGF、TGF-β1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呈现时序性规律,可以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种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P-1 α在小鼠皮肤切创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小鼠背部制做全层切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阳性细胞计数法观察伤后小鼠切创组织中不同时程的生前伤(1h~14d)和死后伤(0.5~6 h)皮肤创伤局部MIP-1 α的表达,并和无切创的小鼠作为对照.结果:在生前损伤组中,MIP-1 α最早在伤后6h出现阳性表达,随后表达逐渐增多,在3d达到高峰,其后呈下降趋势.而MIP-1 α在早期死后伤组及对照组仅在表皮,皮脂腺,汗腺上皮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结论:MIP-1α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呈现一定时序性变化,有望作为法医损伤时间推断的一个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E-选择素(E-selectin)及细胞问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 molecule-I,ICAM-1)表达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生前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点E-选择素及ICAM-1的表达变化,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图像分析.结果:正常组无E-选择素表达,切创后1 h E-选择素在损伤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伤后1 d达峰值,以后开始下降,持续至伤后7 d,且E-选择素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ICAM-1最早在伤后1 h,最迟在伤后3 d在表皮层中呈阳性表达.此外,ICAM-1还在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损伤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且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E-选择素及ICAM-1在死后伤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E-选择素及ICAM-1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鼠创伤组织中CGRP,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创伤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图像分析技术动态检测大鼠创伤组织中CGRP,VEGF的表达。结果:生前创伤组(1,2,4,8,12,24 h)大鼠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大鼠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损伤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 h明显增多,4 h达到高峰,8 h开始下降,以后逐渐恢复到正常。VEGF在损伤后8 h皮肤组织中开始表达,72 h表达最强(P<0.01),96 h开始下降。结论:损伤组织中CGRP表达明显早于VEGF,而且具有时间的规律性,可作为早期创口损伤时间推断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创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皮肤创伤后不同时间点sP的表达变化及其死后稳定性,每个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样品在400倍率下分别随机观察5个不同的视野,测定SP阳性细胞率,取其平均值,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生前造创组于皮肤切创后1 h,SP即在中性粒细胞有阳性表达,伤后4d达峰值,以后开始下降,持续至伤后8 d,SP在损伤区及其周围皮肤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后伤组与正常对照组SP仅在表皮,皮脂腺,汗腺上皮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死后稳定性各组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各时间点SP表达与死后即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SP的表达变化具有时序性规律,且死后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其稳定性较好,可望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击伤和电击死后心肌中PEG-3表达的时间相关性以及其能否用于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电流损伤的模型.电击伤组于电击后oh、3h、6h、12h、24h、3d、6d、12d断颈处死取材;电击死组分别于死后oh、lh、3h、6h、12h取材;死后电击组分别于断颈处死后的0h、0.5h、lh、3h电击后取材;阴性对照组直接断颈处死后分别于oh、0.5h、1h、3h、6h、12h取材,取材的部位均为左心室前壁中央部,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所有大鼠心肌PEG-3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象分析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击伤(死)组在电损伤早期PEG-3即表达增加,且不同时间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故可用于推断心肌电击伤(死)的时间.而在死后电击及阴性对照组只有弱表达,根据这点可以将死后电击和电击致死进行区分.结论:心肌电损伤后PEG-3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相关性,可以用于对电击伤(死)的诊断;心肌电损伤后PEG-3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对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损伤组,后者按损伤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再分为3h、72h、7d组,每组各15只。采用Marmarou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局灶性脑挫裂伤模型,脑损伤组大鼠致伤后按预定时间点断头处死,对照组开颅同损伤组,但不致伤,观察项目同损伤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点伤灶脑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采用干湿重法测定伤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正常鼠脑组织未检测到VEGF的表达;脑损伤后3h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增加,72h达到高峰,7d后表达减少,与相同时间点对应组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VEGF可导致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在脑损伤后继发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GF-β1 mRNA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PCR技术检测不同造创时间(生前伤15min-2周,死后伤。1-6h)小鼠皮肤切创创缘组织TGF-β1 mRNA含量,并同时检测GAPDH含量对结果进行均一化。结果TGF-β1 mRNA于伤后24h显著增高(和对照组比较19〈0.01),48h和72h时还保持在较高水平。死后伤1h和3h时,TGF-β1 mRNA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6h则降至对照水平。结论TGF-β1 mRNA在小鼠皮肤创伤后有明显的规律性表达,能作为一种代表性细胞因子参与有一定存活时间(6h以上)的生前伤损伤时间的推断。实时PCR技术能对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较为精确的检测,是目前损伤时间推断研究中用于细胞因子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生前损伤早期诊断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浊度分析法,对生前、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大鼠切创皮肤的5H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前损伤5分钟,5HT含量明显升高,15分钟达高峰,60分钟开始下降。生前损伤各组5HT含量均较自身对照组明显升高(升高40%以上,P<005);而死后5分钟和15分钟组皮肤中5HT含量均较自身对照组升高(P<005),但增加幅度均低于36%。提示,如创缘皮肤5HT含量比自身对照升高40%,可判断为生前伤  相似文献   

12.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动物体表创面同体对照,烧伤感染模型实验治疗及20例烧伤病人局部外用药对照的治疗观察,进一步证实3%抗霉毒剂RD乳剂为一种具有抗霉菌、抗细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蔡季  杨兆飞  张亮  彭谋  江超珍  万少平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1):32-33,36,F0004
目的 观察硫糖脂Sulfatide对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A组伤后24h取材行HE染色;观察伤口炎症细胞的聚集情况,B组9d(24X9h)后取材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生成差异;C组观察至伤口完全愈合,比较伤口愈合速率。鼠脊背部备皮约4×4cm的区域,在距脊柱两旁1cm处各作长1cm的纵行切口,左侧切口作为实验组用含0.01%sulfatide的硫酸红霉素软膏干预,右侧为对照。结果实验组炎性细胞聚集、胶原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创伤后5d实验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完全愈合的时问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Sulfatide能促进皮肤伤口炎性细胞聚集及胶原生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R6sum6objectifAl,aided'uneplaiemodeleduratjoetusdansnotrelaboratoire,iemecanismedelagudrisonnon-cicatricielleaeteexPlordhistologiquementduranttoutleprocessusdelaguerisondeplaieintra-uterine.MdthodcsSousanesth4siegeneraledl,dther,uneplaiedanstoutel?PaisseurcutaneedelalevresuPdrieureaetepratiqueedlaloissurratjoetusetratsadultescommecontrol.Lesprelbvementsdelaplaieontete/aitssuccessivement12,24,48,72heuresPWtoost-wound)desratsloetuset1,3,5,7joursPWdesratsadultespourl,dtudehistologique.Rds"It8…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药疮交互作用理论指导下的偎脓长肉法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6只。正常组无创面,正常喂养;对其他3组大鼠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组给予生肌象皮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共14d。各组大鼠均以左背部创面用于取材,右背部创面用于观察疗效。分别治疗3、7、14d后,观察大鼠创面分泌物、肉芽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溃疡创面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1(Arg-1)、Notch1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偎脓长肉法治疗14d后创面基本愈合,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创面修复早期(3d),治疗组创面组织VEGF、Arg-1表达水平升高,Notch1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修复晚期(14d),治疗组创面组织iNOS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偎脓长肉法可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改善大鼠全身情况,其机制可能与其早期抑制M1型巨噬细胞诱导的iNOS表达,再促进M2型巨噬细胞表型指标Arg-1表达升高,并调节肉芽组织VEGF和Notch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德莫林对大白鼠烫伤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德莫林对大白鼠烫伤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同体对照的试验方法,Wistar雄性大白鼠,体重(250±50)g,在鼠背部制成对称深Ⅱ度烧伤创面,面积约10%TBSA。治疗组创面用1g/100cm2德莫林治疗,对照组创面常规涂抹磺胺嘧啶银霜。观察治疗5、7、10、14、18d时创面皮肤的愈合情况及愈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创面,治疗组创面伤后5、7、10、14、18d时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P〈0.05)。结论德莫林对烧伤创面的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胞外钙调素对大鼠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刀割伤模型,用创面照像、透明膜描记扫描记录伤后第4、8、12、16d的创面面积。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为13.5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8d,创伤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显示胞外钙调素具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分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含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模型。方法在SD大鼠背部皮肤制作深达皮肤全层的正方形创面,实验组SD大鼠创面上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对照组包括3组,分别在大鼠创面上覆整合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膜、空白生物膜和仅覆切口膜。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术后3、7、14、29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在各时相实验组大鼠创面中成纤维细胞增生数及新生的毛细血管数均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将含hVEGF重组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诱导血管生成,强有力地促进肉芽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阐明三七总皂苷(PNS)促进拔牙创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不给药)、壳聚糖凝胶组(给予壳聚糖凝胶)、0.5 g·L-1 PNS组(给予含0.5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1.0 g·L-1 PNS组(给予含1.0g·L-1PNS的壳聚糖凝胶)和1.5 g·L-1 PNS组(给予含1.5 g·L-1 PNS的壳聚糖凝胶),每组9只。拔除右下颌中切牙后,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每个拔牙创注入约20μL含有不同浓度PNS的壳聚糖凝胶,给药后1、2和4周,分别处死3只大鼠并制备术区标本。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拔牙创给药后1、2和4周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1、2和4周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给药后1、2和4周,壳聚糖凝胶组大鼠拔牙创愈合情况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0.5、1.0和1.5 g·L-1 PNS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分化迁移,骨小梁数目增多。给药后1、2和4周,与对照组比较,壳聚糖凝胶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5、1.0和1.5 g·L-1 PNS组大鼠拔牙创组织中VEGF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PNS通过上调大鼠拔牙创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中VEGF表达,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使其迁移和聚集数量增多,达到促进大鼠拔牙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