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并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初步探讨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入住ICU经筛选符合条件的2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和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是否有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真菌药物情况,以及部分血生化检查指标,同时记录真菌感染者致病菌种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1例患者中真菌感染者37例,深部真菌的发病率为16.02%。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从血液、尿液、痰液、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等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45株,其中酵母菌42株,霉菌3株,酵母菌中以白念珠菌(18株)最为多见。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的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问差异。结论①深部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抗真菌药物对深部真菌的敏感性分布有明显的种间差异。②高龄、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贫血是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季节性分布差异性,为医院真菌感染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借助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标准筛遴选出感染病例,用自制统计表统计感染病例临床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全年出院病例共87 513份,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微生物检查登记系统初步筛选使用抗真菌药物和实验室检查有真菌(镜检和/或培养)1 885份病例,按照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标准排除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及真菌污染、定植等因素,最终确诊深部真菌感染81例。81例深部真菌感染分布情况:(1~3)月深部真菌感染病例10例,占12.35%(,4~6)月16例,占19.75%(,7~9)月30例,占37.04%(,10~12)月25例,占30.8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深部真菌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不同季节感染病例间年龄、是否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病种分布存在差异。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念珠菌和曲霉,少数为隐球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念珠菌仍然是第一位的病原菌(80.25%);白念珠菌感染比例继续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明显升高,其中光滑念珠菌感染占总感染病例数的23.46%。结论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以(6~12)月最高;念珠菌和曲霉是主要致病菌;白念珠菌感染率继续下降,非白念珠菌感染率明显上升,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于国内外报道,该菌易引起血行感染,且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值得临床重视;综合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季节性分布差异可能与年龄、联合/交替使用抗生素及基础疾病为感染性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住院患者真菌定植及分布情况,分析真菌定植的高危因素及药敏情况,指导真菌感染的防治。方法采用口腔黏膜拭子法,对248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取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定植真菌共有111株,白念珠菌占95.5%,光滑念珠菌占4.5%。义齿佩戴、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糖尿病史与口腔真菌定植有显著相关性(P 0.05);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为94.33%,两性霉素B为43.4%。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为20%。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口腔定植真菌是白念珠菌,主要危险因素是义齿佩戴、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糖尿病史,其敏感药物是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病原菌的种类以及病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临床疑似感染的住院患者的31 305份血液及体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采用直接镜检、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32自动分析仪等进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测试药敏,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290株,分离率为0.92%;标本中真菌检出构成比以血液最高(41.03%),其次为尿液(21.38%);真菌检出最高的科室为普通外科(55.82%);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念珠菌31.03%,热带念珠菌17.93%,光滑念珠菌17.59%,近平滑念珠菌13.10%。药敏试验中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高。4种常见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血液标本真菌检出构成比最高;普通外科真菌感染患者的分布最多;分离菌株中念珠菌属多见,尤以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各菌种间耐药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住院患者真菌定植及分布情况,分析真菌定植的高危因素及药敏情况,指导真菌感染的防治。方法采用口腔黏膜拭子法,对88例2型糖尿病老年住院患者进行取材,采用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型糖尿病老年住院患者88例中,检出口腔真菌定植有48例,其定植真菌菌种鉴定结果为,白念珠菌占87.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3%,酿酒酵母菌占4.2%;检出真菌定植的患者中,与2型糖尿病患者口腔真菌定植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是否合并其他疾病(P 0.05),单一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其他疾病组定植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白念株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19%,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为14.3%。结论 2型糖尿病老年住院患者真菌定植问题普遍存在,其最常见的口腔定植真菌是白念珠菌,主要危险因素是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否合并有肺部相关疾病史,其敏感药物为两性霉素B,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有一定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下称激素)的长期应用是深部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之一,常需同时使用抗真菌药物。两类药物之间在体内代谢以及直接作用于真菌过程中均存在相互影响。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种之一,亦是长期使用激素患者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深部念珠菌感染患者中常同时使用激素与抗真菌药物将不可避免,氢化可的松是否影响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尚无报道。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现状,分析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和带菌的危险因素,对临床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6~7)月住院部16个科室5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口腔真菌镜检及培养。将培养有真菌生长的标本分离纯化后应用CHROMagar Candida显色培养基和法国梅里埃API 20 C AUX酵母菌菌种鉴定试剂条鉴定。对符合入选标准的观察对象,在得到本人知情同意后,采用统一制定的临床资料调查表,由专人对其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并详细记录临床体征及病历资料,最后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应用多分类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我院口腔真菌感染患者80例,占13.82%,口腔真菌带菌患者148例,占25.56%,二者合计228例,占总样本39.38%。从临床579例患者口腔分泌物培养获得228份有酵母样菌标本,经分离纯化后获得242株菌株,其中有12例患者同时有2种假丝酵母菌存在,有1例患者同时存在3种假丝酵母菌。住院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和带菌年龄分布最多的都在60岁以上年龄组。住院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的科室为血液科,带菌最多的科室为呼吸科。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疗程、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种类、每日使用糖皮质激素总量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疗程对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有呼吸道病史对口腔真菌带菌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住院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和带菌年龄分布最多的都在60岁以上年龄组。住院患者口腔假丝酵母菌感染最多的科室为血液科,带菌最多的科室为呼吸科。(2)住院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疗程、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种类、每日使用糖皮质激素总量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疗程是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和有呼吸道病史是口腔真菌带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R在可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标本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60份临床标本分别进行传统真菌培养以及真菌通用引物PCR和三重PCR检测。结果真菌培养阳性共19份,其中白念珠菌10份、烟曲霉2份、新生隐球菌2份、其他菌株5份(包括光滑念珠菌2份、热带念珠菌2份、克柔念珠菌1份);真菌通用PCR检测共有21份阳性,经三重PCR检测共有15份阳性,分别为白念珠菌10份、烟曲霉3份、新生隐球菌2份。PCR方法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R检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标本快速简便,稳定性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理想,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9.
白念珠菌作为人常见的机会性致病真菌,普遍定植于皮肤黏膜,成为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宿主免疫异常时致病,引起手足癣、甲癣、阴道念珠菌病等浅部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及念珠菌血症等深部念珠菌病。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的免疫抑制、免疫受损患者数量增加,使白念珠菌感染为主的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上升,虽然新的唑类药物和针对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陆续应用于临床,但念珠菌血症引起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临床上,仅部分个体最终发生真菌感染或多次复发,除菌株载量及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基础疾病和营养状况等因素外,宿主遗传背景与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本科住院的AID患者,设计表格,用Epi Data软件进行资料录入,筛选出符合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44例AID患者入组,其中56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男女比为1∶2.11,30~60岁之间30例,SLE患者26例;口腔分泌物31例(55.36%),白念珠菌50例,其中36例同时合并细菌感染;使用激素的患者有52例,免疫抑制剂26例,多数患者使用了氟康唑治疗,有效。结论 56例患者分别以SLE,女性,30~60岁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口腔,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AID合并细菌感染、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几率增加,氟康唑为本组患者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6月至12月期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状况。方法对目标时间内住院病人送检标本,进行真菌检查、鉴定和药敏实验;对检出真菌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共收到标本l313例,真菌培养阳性213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24例,68.55%,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临床资料显示: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主要相关因素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2007年6月至12月期间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真菌感染阳性检出率为16.22%;68.55%,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对氟康唑敏感。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系统;主要相关因素是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假丝酵母菌是主要病因原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院2007~2008年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特征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采用改良沙堡培养基、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20CAUX酵母菌鉴定培养基培养及鉴定真菌,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TBFungus3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但其构成比2年间下降了10.34%(P<0.001),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的构成比分别增加了5.71%,2.42%(P<0.05),2年间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提高了4.92%,5.2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2年来本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了变化,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探讨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真菌的标本来源、菌群分布及菌种变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但白假丝酵母菌的比例由2004年的69.56%下降为2008年的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检出的499株真菌中,痰标本所占的比例最高,平均为33.87%。结论 2004-2008年本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已经发生了变迁,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正在取代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环境内真菌感染,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9年2月-2000年1月住院病人进行全年度调查。结果院内真菌感染率为0.412%,主要病原菌是念珠菌。冬季,老年,原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广谱性素,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的大量应用及各种导管技术的开展是主要易感因素,为临床医生普及医学真菌学知识是控制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皮肤科门诊黏膜念珠菌病的构成情况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2020年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的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42例(82.6%),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24例(14.0%), 口腔念珠菌病6例(3.5%);≤ 18岁3例、19 ~ 59岁155例、≥ 60岁14例, 分别有2例、134例(86.45%)和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 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29, P < 0.05)。分离的172株菌均为念珠菌属, 包括白念珠菌165株(95.9%), 光滑念珠菌5株(2.9%), 近平滑念珠菌2株(1.2%);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00.0%、62.2%、47.1%和56.4%。结论本院皮肤门诊黏膜念珠菌病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主, 致病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念珠菌分离株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109例SLE住院病人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各种病原体感染的关系,对109例SLE住院病人合并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总感染例次为124,其中65例次为医院内感染;各种感染性疾病在总感染例次中的构成比 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性疾病52.42%(65/124)、传染性疾病17.74%(22/124)、深部真菌病16.94%(21/124)及病毒性疾病12.9%(16/124);11例死亡的病例其原因分别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乙型肝炎并肝昏迷、金黄色葡萄 球菌性败血症、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果提示SLE住院病人合并感染是一 不容忽视的现象,应加强病房管理,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源性感染与致病菌耐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医院感染率、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致病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收治的SLE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用K-B纸片扩散法对致病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SLE患者感染率为16.1%,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念珠菌属;高耐药菌种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结论:医源性感染是SLE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定期进行病原学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甲真菌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方法对2003年3月~2006年12月本科门诊就诊的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的82例儿童甲真菌病患者(年龄≤18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儿童甲真菌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远端侧缘甲下型,指甲感染者较趾甲感染者常见。手癣、足癣、甲外伤、长期穿不透气的鞋袜是儿童甲真菌病的危险因素。共分离出致病真菌64株,皮肤癣菌59株(92.19%),其中红色毛癣菌57株(89.06%);酵母菌5株(7.81%),白念珠菌最常见。结论儿童甲真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白念珠菌。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分析对于儿童甲真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An isotopic response is the occurrence of a new skin disease at the site of another unrelated, healed skin disorder. METHODS: We report three cases of unilateral granulomatous fungal infection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at sites of resolved herpes zoster on the face. Diagnoses were made by potassium hydroxide preparation,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and fungal culture. Two patients had Candida albicans folliculitis, and the other was infected with both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and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RESULTS: The patients responded well to antifungal therapy. CONCLUSIONS: Localized isotopic fungal infections, although rare, can occur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d the frequency of isolation of individual fungal species in the samples of urine, vaginal and cervical swabs from 107 patients (72% women and 28% men) aged 16-82 years, who were treated in primary care for cystitis, vulvovaginitis, and cervicitis.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at the Microbiological Laboratory of Zagreb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Croatia, between September 1, 2002 and June 31, 2003. Eight species of yeast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Candida (C.) albicans, C. glabrata, and C. krusei were the most common isolates, with the frequency of 61.7%, 10.3% and 8.4%, respectively. Other species (C. guilliermondii, C. famata, C. tropicalis, C. parapsilosis, and C. kefyr) were less frequently isolated, between 0.9% and 7.5%. In women, the frequency of isolation of C. albicans species from urine samples ranged from 83.3% to 30.8%, and from uterine cervical swabs from 85.7% to 50%, 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patients' age. The frequency of C. albicans isolates from vaginal swabs was equal in younger (<30 years) and older women (?51 years), but twice less frequent in middle-aged women. In men, the frequency of C. albicans species isolated from urine samples decreased with age from 100% to 52.4%. In the 107 analyzed samples with positive fungal culture, yeast isol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than pure culture (93.5%) and had a larger number of colony counts (57%). This suggested that these yeast species might have a pathogenic role in the causation of urogenital system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