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体和宫颈     
日沉犯23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摘生长的影晌/孙岚…//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一l望月,巧(4).一217~218 为了探讨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瘤生长的影响,对132例子宫平滑肌瘤标本的组织切片进行分析,观察每100个高倍视野中核分裂数目与增生期和分泌期以及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发现孕激素水平最高时的分泌晚期核分裂数(5 .gllooHPF)明显高于增生期(1 .sllooHPF,P<0.01),分泌期核分裂数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通过对增生期及分泌期子宫肌瘤中核分裂数的对比分析,显示了分泌期肌瘤中核分裂明显高于增生期,表明孕激素使肌细胞分裂活跃,是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子宫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雌、孕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23例子宫肌瘤患者平滑肌瘤、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及血清中IGF-1、IGF-1R的表达;同时用E IA方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选择30例健康妇女作为血清指标测定的对照组。结果(1)子宫平滑肌瘤组织IGF-1、IGF-1R的表达较正常子宫平滑肌高(P〈0.01)。(2)子宫肌瘤组血清IGF-1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GF-1R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1)。(3)观察组血清增生期、分泌期E2、P水平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平滑肌瘤组织中IGF-1、IGF-1R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的机制之一,雌、孕激素介导IGF-1对子宫肌瘤的作用,IGF-1对雌、孕激素诱导肌瘤细胞生长、分化主要以自分泌、旁分泌方式在局部起作用,IGF-1可能是子宫肌瘤生长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101例子宫肌瘤有丝分裂数目和患者年龄的关系,在月经分泌期明显高于增生期、经期。分泌期有丝分裂数年龄轻组明显高于年老组。月经周期在孕激素作用下,分泌期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增加提示手激素在肌瘤的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3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32份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阳性率及半定量的比较。以2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26份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EM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VEGFmRNA表达与在位子宫内膜比较,水平较低(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对照组比较VEGF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1);在不同月经周期中,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分泌期VEGF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增生期(P〈0.01),在位内膜组分泌期和增生期的VEGFmRNA表达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EM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中VEGFmRNA的表达,可能与其血管化程度有关;VEGF对EM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美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48-49,5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不同部位的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人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手术过程中分别留取子宫肌瘤中的组织(A组)、子宫肌瘤临近的肌层组织(B组)、子宫肌瘤远处(距离肌瘤5cm以上)平滑肌组织(C组)各1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受体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越靠近瘤体处表达越多。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组织中三种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三种受体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离肌瘤越近、越处于肌瘤增生期,三种受体的表达则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ADM)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20例)、子宫平滑肌瘤组织(30例)、子宫肉瘤组织(46例)中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子宫平滑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比较、子宫肉瘤与子宫平滑肌瘤组织比较、ADM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2)ADM高表达组与ADM低表达组的MVD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肉瘤组织ADM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3)子宫肉瘤ADM阳性表达与核分裂相呈正相关,且预后差。结论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重要的子宫肉瘤组织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有可能成为一个新指标,用于临床判断子宫肉瘤患者预后,并为子宫肉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变化情况。方法分别采用RP-MI1640+20%小牛血清;Tc199+20%小牛血清+Fudr(最终浓度10(-7)mol/L);TC199+10%小牛血清+Aphidicolin(0.2μmol/L)+乙醇(最终浓度0.02%)培养液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对每份样本至少观察100个淋巴细胞中期分裂相的染色体畸变及脆性位点表达的数量、类型及出现频率。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病人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种类和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APC培养条件下,患者组淋巴细胞染色体的脆性位点表达率为7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8%(P<0.01);并且患者组中有20种脆性位点在1/3以上个体中表达,对照组中仅有8种,而且分布特点亦不相同。结论子宫平滑肌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平滑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析了46例子宫肌瘤、肌层、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含量。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PCN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肌组织,ER、PR明显低于内膜增生期(P<0.05,P<0.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水平及其受体的含量有关,PCNA可能与肿瘤的异常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并发贫血的临床效果以及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方法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组患者于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妇科检查和B超测定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层、肌瘤组织的ER,PR表达,同时采用Ⅷ因子标记法观察两组子宫肌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米非司酮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1)。②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仍高于肌层组织(P〈0.05);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肌层组织中ER,PR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降调肌瘤的ER和PR,缩小子宫和肌瘤的体积,通过引起闭经缓解贫血。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1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并与普通型平滑肌瘤比较。探讨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结果: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临床表现以月经改变、发现腹部包块为主,占90.5%,核分裂0-4/10HPF的患者占90.4%,临床表现、肌瘤大小及数目与普通型平滑肌瘤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其与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ST)相似,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59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产程进展正常、潜伏期异常,活跃期异常三组分别进行观察、处理和统计。认为潜伏期正常界限以12小时为宜,提出以8~9小时作警戒点,对进入潜伏期3~4小时而宫口无进展者应给予处理,并拟定出处理产程异常的常规。  相似文献   

12.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其中11例单相扫描(平扫+普通增强扫描+延迟扫描);25例行多相扫描(平扫+动脉相+门脉相+延迟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胆囊癌可分为3型:第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第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第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明显强化多见,且门脉相强化明显,持续至延尺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此时,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与原发性肝癌不同;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可以明显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CT对胆囊癌的定位及分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小分子蓝相的研究现状及聚合物稳定的小分子蓝相和聚合物蓝相的研究进展.通常小分子蓝相温域较窄,仅1℃左右.聚合物稳定的小分子蓝相温域达66℃,而我们展现的聚合物蓝相宽达300℃以上,甚至低于室温也有蓝相存在.所有的蓝相全部展示可见光的布拉格反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背景期(n=54)与增殖期(n=41),另从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糖指标(FPG、2h PG)、凝血功能(a PTT、TT、Fbg)与血小板参数(MPV、PLT)。结果对照组FPG、2h PG均为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PG、2h PG均高于背景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 PTT最高、Fbg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a PTT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bg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PV最低,背景期及增殖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功能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患者凝血指标等的测定可有效发挥监测患者病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性期及非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收集2012年5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76例,将患者按照治疗的不同时间分为两组,急性期手术组91例,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后0~3 d内,非急性期手术组85例,手术治疗时间为发病3 d后。两组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比较两组术前再出血率、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1)急性期手术组患者的术前再出血率(1.10%)与非急性期手术组(9.41%)比较明显较低,术中完全夹闭率(92.31%)与非急性期手术组(81.18%)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期手术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13.19%)、术后脑积水发生率(8.79%)较非急性期手术组(5.88%、4.71%)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期手术组预后良好率(73.63%)与非急性期手术组(69.41%)比较较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可明显降低术前再出血率,提高术中完全夹闭率,明显降低患者由于再出血导致的死亡致残率,有利于疾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蓝相小板块液晶单体反式4-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3HHV)和反式-4-丙烯基反式-4′-丙基双环己烷(4HHV)同时接枝到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上,制备了聚硅氧烷侧链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液晶单体及相应的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液晶行为及热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单体3HHV显示蓝相镶嵌织构,液晶单体4HHV显示胆甾相油纹状织构,它们的介晶区间温度分别为30.6 °C和49.7 °C,且均在低于室温就显示出液晶性。相应的液晶聚合物显示向列相纹影织构,介晶区间温度为192.6 °C,在低于室温时也显示出液晶性,且热分解温度达到310 °C以上,比其他环芳烃类介晶基元接枝聚硅氧烷主链的液晶聚合物具有更优越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放射治疗病例的增多,放射性肠炎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性肠炎的腹泻和腹痛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主要为口服药物、局部肠道内给药、内镜下及高压氧治疗等,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锤状指分期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48例51指锤状指患者,病程1-7d为急性期,7-21d为修复期,21d以上为陈旧期,对于急性期患者,局麻下用克氏针固定末节指间关节,固定后在关节处扳弯克氏针,使手指末节过伸位,3周以后取出克氏针(伴撕脱骨折6周拔出),然后加强锻炼;修复期不作处理,建议陈旧期手术;陈旧期在局麻下于中节远端切断伸指肌腱,逆行松解瘢痕至末节指间关节,保持肌腱与瘢痕的连续性,末节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然后折叠缝合肌腱,3周后拔出固定,再加强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7例急性期骨折愈合,2例陈旧期骨折给予摘除。48例中无1例出现感染,创面均一期愈合。21例23指远侧指间关节的范围与对侧未受伤关节相同,患指无疼痛,患者对外形很满意。1例急性期患者,拔出克氏针1周后再发锤状指,1月后按照陈旧期处理,与另外26例27指有少于10。的主动伸展限制,屈曲正常,无疼痛,患者对外形满意。结论:急性期克氏针过伸位固定,陈旧期瘢痕松解、肌腱折叠缝合是治疗锤状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磁共振(MR)动脉期和门脉期动态成像对肝癌的检测价值,运用快速扰向梯度回波技术对3 4例患者进行了MR动态成像.在静脉团注GD-DTPA的时间内连续采集,分别在动脉期与门脉期成像并与平扫SE-T1像、SE-T2像对肝癌的检测数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4个得到证实的肝细胞癌(HCC)中,平扫SE-T1像发现56个(占88%)、SE-T2像发现54个(84%)、动脉期成像发现58个(90%)、门静脉期成像发现46个(72%).11个HCC仅在平扫SE列显示,8个HCC仅在动脉期得到确认,1个HCC仅在门静脉期得到确认.动态成像对非HCC肿瘤的检出率未增加.示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动态成像能检测出某些SE平扫无法检出的HCC肿瘤,是对常规MR检查方法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囊汁汁的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探索胆石成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制备胆汁泡相和微胶粒相,提取蛋白,构建相应的蛋白质表达谱,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差异蛋白点信息,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总蛋门浓度分别为(1.5358 4±0.0682)mg/ml、(7.1222 4±0.2022)mg/ml(P<0.01).两组组内蛋白质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120 4±24和198 4±37,组间72 4±16个蛋白质点相互匹配,匹配率为45.30%.胆汁泡相与微胶粒相成功鉴定出差异蛋白质点8个,泡相中6个点表达上调,2个点表达下调.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白蛋白(HSA)丰度差异为免疫印迹法证实.结论 初步建立了胆同醇结石患者胆囊胆汁的胆汁泡相和微胶粒相蛋白表达谱,分析、鉴定了差异蛋白点,为筛选胆固醇结石形成关键调控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