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必胃炎99例和阴性慢性胃炎74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慢性胃炎病人在消化不良症状、血清基础胃泌素水平、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肠胃反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中度以上十二指肠胃反流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减少趋势;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与成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病理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和成人各个年龄段人群感染Hp后的胃粘膜病理变化特点及探索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0例儿童和45例成人Hp相关性胃炎病人的病理变化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以浅表炎症为主,而在成人年龄越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越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1.93,P<0.005)。成人组胃粘膜炎症中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儿童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31.17,P<0.005)。成人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也明显高于儿童组(分别为x~2=11.93,P<0.005,x~2=11.84,P<0.005)。而儿童组淋巴滤泡形成明显高于成人组,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5.89,P<0.025)。结论:各年龄段人群感染Hp后在胃粘膜病理变化上存在着差异,随着年龄增大,急性炎症越明显,胃粘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亦越高。提示Hp感染存在某种与年龄相关的宿主方面反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相关性胃炎的胃镜及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0-01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的53559例病例的相关资料.对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在内镜所见、炎症浸润、癌前病变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heilmannii感染病例的检出率为0.1%(46/53559);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螺旋杆菌定植量较少(P<0.001),胃黏膜急、慢性炎症程度轻(P<0.001),内镜下溃疡性病变更为少见(P=0.021).此外,两组病例中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病例中细菌定植量仅与胃黏膜急性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相关(P=0.02).报道1例伴发H.heilmannii感染的胃印戒细胞癌病例.结论:H.heilmannii相关性胃炎非常少见且其炎症反应较轻,但是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程度与H.pylori相关性胃炎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表明H.heilmannii在胃恶性相关性病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与H.pylori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但与高位胃炎(HG)的关系少见报告,本对1994年346例连续门诊胃镜检查发现的42例HG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病人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的分析,来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活动性(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分析标准按96悉尼系统评定。结果在62例治疗成功组中,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未减轻。在44例治疗失败组中,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化均没有变化。且随着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化还可加重。结论Hp的清除治疗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度减轻,对此类病人应行Hp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研究较为详细,但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炎与HP感染的报道较少见。本文通过对56例残胃炎患者HP检出率与对照组的结果分析,旨在探讨残胃炎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残胃炎病例来自因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胃癌而做BillrothⅠ或Ⅱ式手术,而术后未经系统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菌素等抗HP治疗,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残胃炎的患者,共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28岁,平均43岁。对照组分二组:第一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50例,男230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56例慢性胃炎(胃镜活检标本)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P)与肥大细胞(MC)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伴HP感染的胃炎中MC计数较之无HP感染者明显增多(P<0.01)。且HP越多,组织中的MC数量也越多。本文结果提示:胃粘膜组织中MC可能在HP相关性胃炎的病变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陈希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人体胃粘膜后,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炎症。Hp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在世界某些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发病率尤高。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分析中医综合方法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阿奠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方法,包括:健康宣教、情志疏导、体质辨识和辨证论治相结合,服用中药汤剂予以预防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胃脘痛、灼热、泛酸、饱胀及嗳气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显效率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可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胃炎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杨海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2,8(5):54-56
许多研究者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一个致病因子,目前对HP 感染的认识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正如人类的许多疾病一样,如果能建立一个供实验用的HP 感染动物模型,将会使人们对HP相关性胃炎的认识有一个飞跃。为未来研究着想,应优先考虑在常规饲养动物中选择优良的动物作为感染的模型,这样一个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完善Koch’s 原则,明确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367例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及病理关系的探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疣状胃炎是一种内镜下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是慢性胃炎悉尼分类的一种,根据对本院9年来的资料分析,探索其病理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院地处秦巴山区之间,从胃镜开诊以来十五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除单纯性浅表性胃炎以外.胃镜检出阳性率仍在37%-51%之间。我们选择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病例进行Hp试纸测定,以探讨Hp感染与以上三种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炎因病因各异而分为不同类型 ,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但目前认为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 (Hp)感染[1] ,称为 Hp相关性胃炎。西药有许多根除 Hp的方案 ,但由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耐药性的产生 ,以及同时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的作用有限 [2 ] ,影响其临床疗效的发挥。我们从 1 997~ 2 0 0 2年采用法莫替丁加中医辨证治疗 Hp相关性胃炎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 ,经胃镜检查 ,同时取幽门前区粘膜作快速尿素酶检测 (试剂盒由杭州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 相似文献
15.
加味佐金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9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加味佐金汤治疗对幽门螺杆菌 ( Hp)感染所致相关性胃炎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96例 Hp阳性患者全部来自本院门诊。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并经14 C-尿素呼气试验或组织切片染色法阳性 ;且 2个月内未服抗生素、铋剂等抗 Hp药物 ,并排除了肝、胆疾患 ,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者。临床表现以胃脘灼痛 ,泛酸嘈杂 ,烦躁易怒 ,口干口苦 ,舌红 ,苔黄 ,脉弦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属脾虚肝胃郁热。 96例中男 67例 ,女 2 9例 ;年龄 1 9~ 65岁 ,平均 37.5岁 ;病程 <1年者 2 5例 ,1~3年者 40例 ,…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胃镜下的隆起糜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按慢性胃炎的悉尼分类,胃镜检查得出的诊断,其病理和幽门螺杆菌(Hp)间的关系目前难以确定。我院对2002年间胃镜检查所见的15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了一分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的Hp检查,探讨二者间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液氨含量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炎症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胃液氨含量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炎症程度的关系,对39例Hp(+)及23例Hp(-)慢性胃炎患者胃液氨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胃窦粘膜的炎症程度用中性粒细胞(PMN)及单个核细胞(MN)计数方法予以评价,研究发现,Hp(+)胃炎组胃液氨含量(84.10±33.07mg/L)显著高于Hp(-)胃炎组(22.59±13.12mg/L)(P〈0.01),PMN及MN计数在Hp(+)胃炎组显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内镜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Hp长期感染是否促进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形成与发展,对首次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而不伴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120例Hp阳性患者和87例Hp阴性患者进行内镜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4.8年,随访次数2-10次,活检组织进行Hp检查、病理学检查和AgNORs,银染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p阳性患者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Ⅲ型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Hp阳性胃粘膜PCHA标记指教和AgNORs数也显著高于Hp阴性胃粘膜。表明Hp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粘膜细胞的过度增殖、更新加快,促进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ASA间歇疗法对预防中风的可行性,阐明慢性胃炎患者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重要性。对131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和84例非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人的病理切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N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人的病理炎症程度较非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人的病理炎症程度要严重得多,且前者伴肠化和非典型增生明显多于后者,两者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HP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且与非典型增生乃至胃癌的友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