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 对唐山市城区8所幼儿园的1 642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36.4%, 总忽视度为43.3, 其中医疗忽视率最高, 为17.4%, 教育忽视度最重, 为46.8。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36.7%和36.1%, 总忽视度分别为43.4和43.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的教育忽视率高于女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4, 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岁儿童的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均最大。儿童以受单项忽视为主, 发生率为17.0%, 构成比为46.7%。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 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为相关部门采取防治儿童忽视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调查广东省广州从化市4所幼儿园3~6岁的536名儿童家长或照顾该儿童的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48.32%,总忽视度为45.51,儿童忽视现况严重。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8.45%和48.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的总忽视度分别为45.58和45.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儿童的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岁组情感、教育、医疗层面忽视率最大,6岁组相对各层面忽视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大,忽视率逐渐减小。不同年龄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岁组的教育、医疗忽视度最大,6岁组的最小,随着年龄增大,忽视度逐渐减小。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总忽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类型儿童的身体忽视率、身体和医疗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广州从化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1154名儿童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24.96%,总忽视度为40.72。各年龄组间总忽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忽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最大,6岁组最小。男、女童安全忽视率和情感忽视率最高,医疗忽视率最低;教育忽视度和身体忽视度最高,情感忽视度最低。3岁组的教育忽视率和医疗忽视率最大,6岁组最小;6岁组的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最高,4岁组最低。儿童忽视以1种忽视和同时受2种忽视为主(77.78%),同时受4种和5种忽视较少(11.12%)。结论:武汉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问题较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了解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二孩家庭的养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山东省鲁西南地区16所幼儿园2646名二孩家庭和2074名一孩家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忽视状况调查.结果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37%,忽视度为(40.15±5.51).男童身体忽视率(10.39%)、情感忽视率(21.85%)、总忽视度(38.15±4.88)和情感忽视度(46.12±6.91)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57,6.65,4.58,4.72,P值均<0.05);不同年级儿童总忽视率、总忽视度、各层面忽视率和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兄弟姐妹年龄在7~<13和≥13岁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30.44%,32.77%)、身体忽视率(10.20%,12.00%)、情感忽视率(23.06%,25.35%)、总忽视度(44.71±5.98,45.33±5.20)和情感忽视度(45.95±7.12,48.86±4.97)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1.10,4.55,27.92,24.13,19.83,P值均<0.05).二孩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27.37%)、情感忽视率(23.47%)以及总忽视度(40.15±5.51)、情感忽视度(43.68±6.83)均高于一孩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4.98,4.96,3.76,8.53,P值均<0.05).影响二孩家庭学龄前儿童是否受到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兄弟姐妹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主要实施人(OR值分别为0.58,0.61,1.54,P值均<0.05).结论 鲁西南地区二孩家庭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情况高于一孩家庭,其中学龄前男童和长子处在学龄期的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珠海市城区托幼机构3~6岁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为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珠海市城区6所幼儿园的1 242名3~6岁儿童父母进行忽视状况的调查。 【结果】 珠海市城区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14.8%,总忽视度为21.5。男童忽视率为15.0%,忽视度为22.1;女童忽视率为14.6%,忽视度为20.8。男、女童及不同年龄组儿童总忽视率和总忽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除在情感忽视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及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岁组儿童情感忽视率最高。 【结论】 珠海市城区儿童被忽视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忽视状况,以便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方法】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638名儿童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19.91%,总忽视度为39.39。男女童在总忽视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总忽视度高于女童,男童的教育忽视度、医疗忽视度和总忽视度高于女童。各年龄组间总忽视率有差异,6岁组忽视率最大(27.40%),4岁组忽视率最小(12.50%)。儿童忽视以同时受1种忽视和2种忽视为主(82.54%),同时受4种以上的忽视较少(5.55%)。【结论】武汉市城区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赵玉霞  章涵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9):1286-128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中制定的量表和评价方法,调查1 005名3~6岁儿童忽视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忽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总忽视率为31.7%,男童总忽视率和身体忽视率高于女童(均P<0.05);不同年龄组总忽视率和安全忽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医疗忽视率层面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0.05);调查儿童忽视度为(45.7±6.8),男女童总忽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5,P=0.172),但男童身体忽视度高于女童(u =2.95,P=0.002);不同年龄组总忽视度、身体、教育及安全忽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0),三代同堂、核心家庭儿童总忽视度、情感、教育、安全和医疗忽视度低于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儿童(均P =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类型(OR=4.689,P=0.009)、父母亲职业(OR =0.064;P =0.001)、父母亲文化程度(OR=0.130,P=0.000)、父母的关系(OR =4.578,P=0.000)4个因素是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信阳市3~6岁儿童受忽视程度比较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职业、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方法于2015年9—11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县中抽取4所农村小学1 162名土家族和苗族学生,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结果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总忽视率为53.79%,男生(57.36%)高于女生(50.00%)(χ~2=6.322,P=0.012),苗族学生(64.76%)高于土家族学生(47.17%)(χ~2=33.929,P=0.000);总忽视度为(49.70±9.76),男生(50.85±9.84)高于女生(48.47±9.52)(t=4.184,P=0.000),苗族学生(51.93±10.03)高于土家族学生(48.35±9.34)(t=6.156,P=0.000),留守学生(50.29±9.67)高于非留守学生(49.10±9.82)(t=2.071,P=0.039)。医疗、教育、安全层面忽视率以及各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各层面忽视率及忽视度苗族学生均高于土家族;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以及社会层面忽视度6~8岁组学生均高于9~11岁组,情感层面忽视率、忽视度以及教育层面忽视率9~11岁组学生高于6~8岁组;身体、医疗层面忽视度留守学生均高于非留守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土家族与苗族6~11岁小学生以单项忽视为主,发生率为19.02%,构成比为35.36%;同时受到≥2项忽视的比率逐步减小。结论湘西州农村土家族、苗族6~11岁小学生忽视状况严重,应加强对农村土家族、苗族小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忽视问题的认识,重点关注男生、苗族以及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通市学龄前非独生儿童的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非独生儿童忽视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城区9所幼儿园的1 141名儿童家长使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学龄前儿童忽视率为28.6%,忽视度为(40.21±6.67),其中非独生儿童忽视率为32.6%,忽视度为(41.14±6.73)。非独生儿童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均高于独生儿童,总忽视度和身体、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忽视度维度忽视度均高于独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6.21,17.57;3.95,4.98,3.45,2.70,2.01,3.11,P值均<0.05)。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类型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家庭子女排行儿童忽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59,2.99,P值均>0.05),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3.04,P值均<0.05)。家庭总月收入越高、家庭受教育程度较高、父母关系越好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相对较低,主要照顾者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主要照顾者为父母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月收入<5 000元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家庭总月收入≥12 000元儿童的2.73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作为主要照顾者的2.17倍,父母关系良好的儿童忽视危险度是父母关系非常好儿童的2.29倍(P值均<0.05)。  结论  南通市城区非独生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较为严峻,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父母照顾儿童的参与度,改善父母关系,有利于降低非独生儿童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中国城乡3~6岁儿童的忽视状况, 为分析比较相关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中国农村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常模”规定的量表及评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分别在2002年1月对14个省25个市1163名城市3~6岁儿童(其中男童占49.6%, 少数民族占4.5%)和2010年11月对10个省26个市4096名农村儿童(其中男童占50.6%, 少数民族占6.2%)进行调查。结果 城乡3~6岁儿童总忽视率分别为28.0%和53.7%, 总忽视度分别为42.2和4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儿童各年龄组间忽视率和忽视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男童的忽视率分别为32.6%和55.9%, 女童的忽视率分别为23.7%和51.6%;男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2.7和44.6, 女童的忽视度分别为41.8和44.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0.05)。城乡儿童在6个不同忽视类型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5.1%~12.9%和13.1%~26.6%, 其中除安全忽视外, 城乡儿童其他层面忽视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乡儿童不同忽视类型的忽视度分别为39.4~43.4和36.5~48.2, 城乡儿童各忽视类型忽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以教育、情感、身体忽视为重, 农村儿童以身体、社会和教育忽视为重;而在安全方面受忽视均较轻。城乡均以单亲家庭的儿童忽视率最高(分别为42.9%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年龄或性别, 城乡儿童均以单项(各忽视中任一类型)受忽视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2.7%, 构成比分别为58.9%和45.1%)。结论 中国城乡3~6岁儿童忽视状况差别较大, 农村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城市儿童;城乡男童受忽视的频度均高于女童;除安全忽视外, 农村儿童在其他层面受到更多和更严重的忽视;城乡儿童均以单亲家庭受忽视的频度最高, 且以单项受忽视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12~17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4年11—12月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抽取4个县8所农村中学1974名学生,其中土家族1020人,苗族954人。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忽视率和忽视度反映儿童受忽视的频度和强度,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忽视的相关因素。结果土家族与苗族12~17岁农村儿童总忽视率为67.83%(1339/1974),男生70.42%(631/896)高于女生65.68%(708/1078)(χ~2=5.053,P<0.05)。总忽视度为(54.96±10.31),12~14岁组儿童(55.45±9.51)高于15~17岁组(54.54±10.95)(t=1.980,P<0.05)。医疗层面忽视率、忽视度女生均高于男生(χ~2=10.233,P<0.01;t=2.139,P<0.05),教育层面忽视率、忽视度及安全层面忽视度男生均高于女生(χ~2=3.969,t=1.989,t=2.014,P<0.05);除教育忽视层面外,土家族与苗族农村儿童其余层面的忽视率、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医疗层面忽视率留守儿童均高于非留守儿童(χ~2=6.267,χ~2=4.040,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OR=1.292,95%CI 1.062~1.573)、孩子与父母关系一般(OR=1.344和1.475,95%CI 1.009~1.791和1.063~2.046)、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1.396,95%CI1.042~1.870)、在家无单独房间(OR=0.577,95%CI 0.464~0.719)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忽视。结论武陵山区土家族与苗族农村儿童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为在家是否有单独房间、孩子与父母及父母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探讨影响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拟问卷和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唐山市城区1 642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忽视率为36.4%,总忽视度为(43.32±7.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年龄小(OR=1.149,95%CI=1.032~ 1.279)、儿童性格内向(OR=1.846,95%CI=1.240~2.747)、父亲性格内向(OR=2.207,95%CI=1.403~ 3.473)、母亲性格内向(OR=1.907,95%CI=1.147~3.168)、家庭成员关系冷淡(OR=1.926,95%CI=1.376~2.696)、教育态度不一致(OR=1.487,95%CI=1.166~ 1.897)、长期寄养(OR=1.667,95%CI=1.031 ~ 2.696)是儿童受忽视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忽视度的因素有儿童年龄、儿童性格、父母性格、家庭类型、人均住房面积、家庭成员关系、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及儿童长期寄养(P值均<0.05).结论 唐山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受忽视状况严重,影响因素涉及儿童、父母和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州奎屯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为学龄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在新疆伊犁州奎屯市随机抽取15所幼儿园,以园内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 646人,对其采用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奎屯市学龄前儿童总体忽视人数比例为52.04%,忽视度为42.71±7.62。男童的忽视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2,P0.05),忽视度得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龄前儿童年龄越大忽视率越低,忽视度得分也越低。散居儿童的忽视人数比例和忽视度显著高于集体居住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191、12.413,均P0.01)。教育的忽视率最低,为10.17%;忽视率最高的为安全方面,为27.74%。忽视度得分最低的为情感方面,为35.59±9.08;最高的为身体方面,为44.43±10.69。父母学历和职业与各忽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庭类型和主要抚养人对忽视各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职业、母亲学历、家庭类型和儿童年龄等变量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奎屯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以降低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的忽视现状。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采用“中国城市3~6岁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的量表和评价标准对广东省8个县级城市城区17所幼儿园3~6岁的1 578名儿童的忽视状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各忽视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等。结果:1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45.94%,总忽视度为42.85,儿童忽视现状严重。2男、女童的总忽视率分别为46.15%和45.67%,总忽视度分别为43.23±9.37和42.35±9.29。各层面忽视情况中,男童在身体和医疗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情感、安全和医疗层面的忽视度均高于女童(P<0.05);女童在教育层面的忽视率高于男童(P<0.05)。3不同年龄组儿童在教育、情感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各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岁组在教育、情感、安全层面忽视率最高(尤以教育层面最明显),在情感、教育、安全、医疗层面忽视度最高;6岁组在身体层面的忽视度最高。4不同家庭类型组在医疗、身体和安全层面的忽视率,以及在医疗、教育、身体和情感层面的忽视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亲家庭儿童各层面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较高。结论:广东省县级城市城区3~6岁儿童忽视现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了解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和行为问题状况及其关联,为儿童忽视防治及行为问题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农村6所幼儿园中1 326名3~6岁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用问卷”和“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乌鲁木齐农村儿童总忽视率为51.89%,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37%.有行为问题组的儿童忽视各层面的得分均高于行为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7,4.05,2.95,2.44,3.01,2.71,P值均<0.05).情感层面忽视除与心身问题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8,0.80,0.15,0.14,0.19,P值均<0.05);教育层面忽视除与焦虑、多动指数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行为各因子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06,0.05,0.62,0.08,P值均<0.05).结论 乌鲁木齐农村3~6岁儿童忽视问题较为突出,行为问题比较多见.有关部门及家长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情况、学龄前儿童忽视情况进行调查,探讨儿童忽视与学龄前儿童ADHD发生的关系,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问卷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无锡市604名3~6岁儿童进行ADHD的患病情况调查;应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上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无锡市学龄前儿童ADHD患病率为5.0% (30/604);无锡市3~6岁儿童的总忽视率为27.5% (166/604),忽视总分值为151.4,总忽视度为41.6(151.4/364×100);学龄前ADHD儿童受忽视率、忽视度显著高于正常儿童(x2=10.584,P<0.01;t=2.634,P<0.05);两组儿童在身体、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309、2.373、2.142、3.202,均P<0.05);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为学龄前儿童ADHD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的忽视状况较正常儿童更为严重,情感、教育、医疗层面的忽视在学龄前儿童ADHD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中国农村在校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为改善学生受忽视现状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9个省、直辖市中28个县共8 252名12~17岁在校中学生,男女比例均衡。采用"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χ2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国农村12~17岁中学生总忽视率为47.3%,总忽视度为(49.40±9.48),不同学段与不同性别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论按性别或是年级分组,12~17岁中学生在忽视的6个层面忽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男生和女生在情感、安全和社会忽视层面上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在情感忽视上的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忽视率与忽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中国12~17岁农村中学生受忽视状况严重。家庭、学校与社会应共同加强对农村中学生的关注并付诸于行动。  相似文献   

18.
了解淄博市农村3~6岁儿童忽视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使用“中国3~6岁农村儿童忽视状况评价问卷”,对淄博市3个县2 737名农村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淄博市农村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51.48%,总忽视度为(42.05±7.83).3岁组忽视率和忽视度最高,为56.00%和(43.04±7.88);6~7岁组最低,为48.26%和(41.46±7.48).散居儿童忽视率(66.77%)、忽视度(45.52±8.06)均高于集体儿童(47.00%,41.03±7.46)(x2=75.068,t=12.391,P值均<0.01).在6个忽视层面上,儿童教育忽视率最低(9.13%),安全忽视率最高(26.2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儿童受忽视的影响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家庭类型、儿童年龄(OR值分别为1.234,1.107,1.333,1.240,P值均<0.05).结论 淄博市农村3~6岁儿童忽视率和忽视度较低,且受儿童年龄影响.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减少儿童忽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吴凡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37-1040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多胎家庭养育质量的意见。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12所幼儿园中2 200名多胎家庭和1 200名单胎家庭的儿童,采用“中国3~6岁城区儿童忽视评价量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总忽视率为21.5%,总忽视度为(37.98±5.49)。忽视率在不同兄弟姐妹年龄差和儿童数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其中年龄差为3~ < 6岁组在各个层面忽视率上均最高。不同儿童数量组在总忽视率、身体忽视率、情感忽视率和教育忽视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42,4.65, 28.12, 0.75,P值均 < 0.05),在情感忽视度和教育忽视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57,2.67,P值均 < 0.05),其中家庭儿童数量>2个的在各项忽视率上均高于二胎家庭。多胎家庭在总忽视率、情感忽视率、教育忽视率以及总忽视度、情感忽视度、教育忽视度均高于单胎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影响多胎家庭3~6岁儿童受忽视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气质类型、兄弟姐妹年龄差、家庭儿童数量、家庭月收入和母亲文化水平(OR值分别为1.55,1.59,1.92,0.74,0.58,P值均 < 0.05)。  结论  宁波市多胎家庭3~6岁儿童忽视状况高于单胎家庭,其中情感忽视和教育忽视尤为明显。平等对待每位儿童,加强政策扶持,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和母亲文化水平能有效改善多胎家庭儿童忽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忽视和行为问题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从铜陵市三个区的幼儿园中抽取1 622名儿童,其中男生837名,女生785名;3岁组295名,4岁组607名,5岁组527名,6岁组193名;采用Conners父母用问卷和中国城市学龄前儿童忽视量表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忽视率为35.5%,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4%,忽视组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未受忽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忽视儿童的行为问题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未受到忽视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忽视各层面的得分均高于行为正常儿童。情感层面忽视与行为各因子相关(r分别为0.34、0.41、0.16、0.34、0.23、0.40,均P0.05);教育层面忽视与行为各因子相关(r分别为0.23、0.27、0.12、0.18、0.20、0.24,均P0.05)。结论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忽视较为普遍,行为问题比较多见,忽视与行为问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