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玉祥  王先勇  刘震  魏禹  刘航 《西部医学》2009,21(12):2144-2145
目的探讨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巨脾患者,在术中结扎脾动脉近心端,从脾动脉远心端灌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750~900ml后切除脾脏。结果术后HGB、HCT、WBC、PL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失血量50~700ml,平均156.8ml,手术中输血0-400ml,平均88.2ml。结论脾动脉灌注脾血回输技术实用性强,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节约血源及经费等特点,可于临床推广应用,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效果。②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加入庆大霉素24万U混合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术前及术后检查外周血细胞、血小板计数。超声及增强CT检测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宽度并作比较。③结果术后3天复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月、6月脾脏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④结论采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减轻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3.
脾血自体回收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血源极紧张的基层医院 ,探索巨脾切除时脾血自体回收新径路。方法 :术前常规改善凝血功能紊乱 ,并自体采血备用。术中先结扎脾动脉 ,近脾端脾动脉注射肾上脾素混悬液 0 .5~ 1mg ,脾动脉收缩 ,使脾窦血自动回收。结扎胃短血管 ,脾床处理等方法综合应用。巨脾切下后输备采的自体血 30 0ml。结果 :1998年1月~ 2 0 0 1年 4月采用脾血自体回收和自体输血技术行巨脾切除 32例 ,术中术后出血量少于 30 0ml,并发症少 ,无死亡。结论 :巨脾切除应用脾血回收 ,自体输血技术 ,出血量少 ,不输异体血 ,技术操作简便、安全 ,节省费用 ,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杜品清  胡毅  卢武胜 《西部医学》2011,23(10):1883-1884,1887
目的通过对脾动脉部分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和24例行脾切除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外周血液成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改变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近期均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1)。脾切除组对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改善优于部分脾动脉栓塞组(P〈0.01)。脾动脉部分栓塞组术后并发症较脾切除组多,而脾切除组手术适应症要求较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脾脏功能亢进,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合并牌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亢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奈,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比较术前、术后临床指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后1~4周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B超提示脾脏有不同程度的梗死表现,1个月后脾脏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常见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合并脾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21例巨脾症脾切除采用先结扎脾动脉,使脾脏缩小后结扎切除脾静脉,然后取脾。术后皆无并发脾蒂断裂等大出血或附近脏器损伤,认为此术式较传统脾切方式安全,方便.简易。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2年来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临床经验,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患者行L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78例(主要是肝硬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血液病患者)LS的临床结果,比较巨脾组(62例)和非巨脾组(116例)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78例LS中转行开腹脾切除术4例(2.2%),出现并发症21例(11.8%);巨脾组和非巨脾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h和2.4h,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0%和6.9%,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0±2,2d)和(6.6±1.7d),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中转开腹手术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S安全、有效,适用于有脾切除指征的各种脾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巨脾不是LS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单纯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中,25例行肝癌联合脾切除,30例行单纯肝癌切除,对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肝功能及血常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纯肝癌切除组与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水、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0%、6.67%和4%、20%和16%、20%和20%。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组能明显改善术后血常规。结论:应严格掌握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手术指征,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肝癌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术后血象及门脉压力的改变。方法观察行PSE的216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其手术前后肝脾血流动力学、血像、脾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PSE术后,外周血象明显升高(P〈0.05),脾脏不同程度缩小(P〈0.05),消化道出血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亢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伍友兴  桂若虎  郑新平  宋林 《中外医疗》2011,30(9):24+26-24,2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98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脾脏3个月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巨脾切除时脾动脉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脾内血液回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诊断巨脾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Ⅰ组在脾动脉内注射0.0004%去甲肾上腺素2ml/kg;Ⅱ组在脾动脉内用球后针注射0.0008%去甲肾上腺素2ml/kg。在脾动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视平均动脉压注射0.05%酚妥拉明以保持血压平稳。结果从脾动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至结扎脾静脉整个过程持续约15~20min,患者血压波动〈30mmHg、心率变化〈35次/min、动脉血氧饱和度≥99%,呼末二氧化碳在28~35mmHg之间。两组小便:Ⅰ组300ml/h,Ⅱ组320ml/h。两组出血均〈80ml。两组患者在注药后脾脏前后、左右周径和脾脏厚度与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生理盐水注入脾静脉恢复脾脏原位,得出脾内血液回流量Ⅰ组(1100±352)ml,Ⅱ组为(1200±411)m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巨脾切除时脾动脉内注射0.0004%去甲肾上腺素和0.0008%去甲肾上腺素都能够明显缩小脾脏,增加脾血回流,降低输血发生率。两个浓度之间效果无明显差异,建议用较小浓度0.0004%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2.
王彤 《医学文选》2004,23(4):449-450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2例乙肝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以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3~5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上升,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缩小,肝CP积分上升,严重并发症死亡3例。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显著,注意栓塞面积及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部分脾动脉分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象、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PSE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升高,脾脏回缩、脾静脉内径缩小,临床症状改善;超选脾中下极动脉分支栓塞法较脾动脉低压流控法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并发症少且轻。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可控,是目前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a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LS10例,包括2例肝硬化牌功能亢进和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tpura,ITP).结果 LS成功10例,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100~1100 ml,平均360 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6例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术后升高又降低.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脾栓塞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和脾脏体积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30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12个月,其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并恢复正常,术后脾脏体积逐渐缩小,术后半年(形成皱缩脾)脾脏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利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治疗效果与栓塞范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actomy,LS)的可行性.方法 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行LS10例,包括2例肝硬化牌功能亢进和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tpura,ITP).结果 LS成功10例,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100~1100 ml,平均360 ml.术后住院3~7d,平均5d,无术后并发症.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6例血小板恢复正常,2例术后升高又降低.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者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血液系统疾病中须行脾切除者及脾脏本身病变者.  相似文献   

17.
脾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4年,笔者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材料.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5例,术后1周及6个月分别检测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胛)、脾脏厚径、门脉直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反复疟疾感染后巨脾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下,经左腹直肌旁直切口33例、左上腹斜切口9例,开腹后先分离结扎脾动脉或游离脾蒂,再依次游离结扎脾周各韧带、粘连后,切除脾脏。结果全组治愈好转41例,其中2例发生膈下积液,死亡1例。结论’先行结扎脾动脉或游离脾蒂,术中正确处理脾周围粘连、韧带,防止大出血是脾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华明  朱明生  赵峰  武峰 《农垦医学》2005,27(4):262-26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共7例。结果: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脾动脉栓塞后3~5天,血小板、白细胞显著升高,1~2周升至或超过正常范围。术后2月,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PSE术后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及门静脉血液流量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患者术后均有脾区疼痛、发热。随访时间3~24月,平均11.4个月,除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他病例均健在,1例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但高于术前水平。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属微创手术,既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0.
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本院2000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2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并与15例其他因素所致脾脏的良性疾病(外伤性脾破裂、脾囊肿、脾海绵状血管瘤等)行脾切除患者相比较.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血小板(PLT)升高有显著性,纤维蛋白原(FIB)升高可有显著性,而凝血功能基本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切脾后相比,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 INR)、PLT均有显著差异,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APTT)可有显著差异.结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后虽可使PLT明显升高,但在凝血功能方面改善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