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SR—PGA,PLLA)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作者采用SR-PGA、PLLA可吸收螺钉,固定棒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例,跖骨基底骨折1例,肱骨髁上骨折1例,桡骨骨折1例,Barton骨折2列?外翻1例,10例患匀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疗效判断以局部功能判断和术后不同时期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结果优8例,良1例,可1例,全部病例骨折均固定至愈合无移位,无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股骨头骨折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作者报告从1993年1月-1995年1月应用可吸收SR-PLLA螺丝钉及棒内固定治疗股骨头骨折1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作者认为:应用SR-PLLA内固定物溯凤骨头骨折,完全可以将骨折固定至愈合,对骨折愈合及术后功能无不良影响,它避免了金属内固定物留在关节内的后顾之忧,是位置较深的,关节较大的股骨头等松质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内固定物在松质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刘亚波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51-53,T001
33例松质骨骨折患者(36处骨折)使用可吸收SR-PGA固定棒及螺丝钉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除1例外踝骨折外,所有骨折均固定至愈合无移位。骨折均在伤后6周愈合,无伤口感染及非特异性聚积发生。作者认为这种新的材料对于松质骨骨折是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4.
刘锦荣 《护理学杂志》1998,13(5):282-283
应用SR-PGA、SR-PLLA可吸收螺丝钉固定棒治疗骨折36例。结果:治疗效果优22例,良12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4.44%。全部病例骨折部位内固定无移位、无感染。重点介绍了该手术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护理及早期肢体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以促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固定材料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可吸收固定材料(SR-PGA)对25只大白鼠(平均350克)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固定各4、6、8、12、24周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骨折第4周仍处炎性反应期;(2)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在8~12周;(3)胶原纤维结构正常;(4)24周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无退变现象。作者认为,应用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细胞进程较慢;但成骨过程活动正常;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表明可吸收固定物进行固定,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有一定差别,临床应用时应充分了解,注意其自身特性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骨折愈合中可吸收固定材料降解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25只大鼠股骨下端骨折模型中,运用可吸收固定物(SR-PGA)进行髓内固定,于固定后4、6、8、12、24周取骨折愈合区骨痂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在超微结构中,作者发现可吸收固定物降解颗粒呈方形或棱形,排列与有胶原纤维纵轴方向平行趋向;机体对降解颗粒反应始终存在,尤其24周时仍可见吞噬细胞和其死亡的形态结构。结合骨折愈合理论作者认为在皮质骨、粉碎骨折及影响血供部位的骨折中,应用可吸收固定物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7.
金伟  蔡林  刘祥 《临床外科杂志》2001,9(4):263-263
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 ,和金属内固定材料相比 ,可吸收材料在松质骨骨折内固定上存在明显的优势 ,并可免除患者的二次手术痛苦。近 3年来我院开展SR PLLA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松质骨骨折 17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7例 ,年龄12~ 72岁 ,平均 37岁。 4例为股骨头纵形骨折 ,均合并有髋关节脱位 ,其中有 2例还合并有股骨颈骨折。 13例为内踝或外踝骨折。术中所使用的为芬兰生产的自增强聚左旋乳酸 (SR PLLA)可吸收拉力螺钉。二、治疗方法 :17例患者均在入院 1周左…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HA/PDLLA可吸收固定棒手术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 1 9例 ,其中肱骨外科颈骨折 2例 ,肱骨髁部骨折 4例 ,桡骨头骨折 1例 ,桡骨远端骨折 2例 ,股骨髁部骨折 2例 ,胫骨髁部骨折 3例 ,踝关节骨折 5例。 1 9例患者均获得平均 8.3个月的随访 ,全部病例骨折均固定至愈合无移位 ,无伤口感染 ,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作者认为HA/PDLLA材料的可吸收内固定物是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可吸收钉板与金属钉板内固定治疗Ⅱ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1—2016-12诊治的48例外伤导致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且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Ⅱ度旋后外旋型骨折。25例采用可吸收钉板内固定治疗(可吸收钉板组),23例采用金属钉板内固定治疗(金属钉板组)。结果术后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内固定物排异反应等并发症。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12~23)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稳定,踝穴平整,踝关节力线良好,末次随访时可见骨折均已完全愈合。可吸收钉板组与金属钉板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SMFA功能障碍指数、SMFA困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钉板内固定治疗Ⅱ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取得与金属钉板内固定相同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7例踝关节骨折的病人采用手术治疗,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47例患经过2-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近期疗效满意。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作用坚强,可免除二次手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1.
腋淋巴阴性乳腺癌分子标记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ang S  Yuan Y  Wang X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8):475-477
为探讨c-erbB-2、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DNA合成时相细胞百分率(SPF)对腋淋巴阴性乳腺癌(ANN)患者的预后提示价值,作者选择180例ANN患者,以9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指标作为病例配对条件,按1:2配对得到27对(81例)ANN乳腺癌患者,分别测定其肿瘤c-erbB-2、p53、ER、PR蛋白表达和SPF,结合随访结果进行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数学模型进行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在5项生物特性指标中,SPF对ANN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最强。ANN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SPF<10%者为92%,>10%者为52%(P<0.001)。SPF单独指标的复发危险度可达11.31。其余4项指标的复发危险度按次序分别为PR、ER、p53、c-erbB-2。作者认为多指标综合分析,PR和ER分别与SPF联合应用,可进一步了解复发危险度。  相似文献   

12.
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时的镇痛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数量化脑电图(EEG)反映镇痛强度的准确性,作者对65例ASAⅠ级腹部手术患者,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O2-N2O(1:2)-七氟醚吸入,切皮前不追加长效肌松药,监测TOF。随机分为三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为1%(Ⅰ组)、1.5%(Ⅱ组)、2%(Ⅲ组),至少维持15min。应用数量化脑电图监测手术切皮前、后3分钟脑电图(Fp1-A1,Fp2-A2)和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患者的切皮反应改变。结果显示,切皮前数量化EEG随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增加,波谱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双谱指数(BIS)明显降低(P<0.01),δ波比率(δR)明显升高(P<0.01),MAP仅Ⅰ组和Ⅲ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R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切皮反应者的SEF、MF、BIS明显高于无反应者,δR明显低于无反应者(P<0.01)。反应者切皮前、后的MAP和HR变化差明显大于无反应者(P<0.01)。作者认为,EEG数量化指标SEF和BIS能较准确地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镇痛强度,血流动力学与七氟醚呼气末浓度无相关性,因此不能反映切皮前七氟醚镇痛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为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例高血压患者按内生肌酐清除率分为肾功能正常10例,代偿8例和氮质血症7例3组。观察ACEIenalapril(10~30mg/d)4周对血管活性物质,包括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转换酶(ACE),心钠素(ANF),尿醛固酮(Aldo),缓激肽(BK)和前列腺素E2(PGE2)的作用。结果1.服药前3组患者与正常人比,ATⅡ升高,PRA,Aldo无差异;氮质血症组患者BK降低,ANF增高;2.服药后3组患者ATⅡ,Aldo和ANF下降,BK(除氮质血症组),PGE2和PRA升高;3.治疗后ATⅡ与Aldo、ATⅡ与ANF以及BK与PGE2分别呈正相关。结论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BK-PGS两系统相互调节在不同肾功能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中起着作用,并有着治疗意义;2.enalapril降低血压和保护肾脏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AS和激活BK-PGS所介导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治疗技术,方法 本组39例踝关节骨折,按Danis-Weter分类,A型1例,B型32例,C型6例。采用AO技术,加压螺钉、印钛金属板螺钉及张力带进行内固定,术后常规应用下肢静脉泵及CPM治疗,随访5~12个月。结果 32例(91.4%)踝关节达正常活动度,功能满意36例,达92.3%。结论 强调坚实内固定与术后止痛、消肿及功能锻炼并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6月的69例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踝关节骨折42例,肱骨内外髁骨折19例,髋臼骨折8例,均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 结果平均随访19个月(4个月~5年),所有病例骨折均在伤后12周内愈合,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优良67例,可2例. 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避免了患者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16.
探讨抗癌药物对乳腺癌细胞动力学及凋亡基因Bcl-2/Bax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乳腺癌细胞核DNA含量(DI)、S期细胞比率(SPF)、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及雌激素受体(ER)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DI、SPF及Bax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I(P<0.05)、Bcl-2(P<0.001)则高于对照组,ER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AI与SPF、Bcl-2及ER的表达均呈正相关,而与Bax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抗癌药物主要通过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用药后的生物学指标可表现为AI及Bcl-2升高,SPF、DI值及Bax下降;AI与SPF、Bcl-2及ER均呈正相关。根据这些指标可判定药物的疗效,并可用于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HS)复苏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RBC)能量代谢的变化。方法:20只健康家兔被随机分为三组,(甲组)正常血容量输注HS组;(乙组)休克输注NS复苏组;(丙组)休克输注HS复苏组。以RBC内ATP和2,3-DPG水平作为RBC能量代谢的指标。结果:休克后RBC内ATP和2,3-DPG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小剂量HS复苏后两项指标均有所回升,在输注后120分钟有显著增高。结论:应用小剂量HS可使失血性休克后的RBC能量代谢状态发生明显改善,这可能是促进HS有效复苏休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恶性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所起的作用。本文对49例原发性肝癌病人T亚群、SIL-2R、TNF-a、IAP进行动态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病人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26~77岁,平均42岁。经B超、CF、肝动脉造影,AFP及病理检查确诊。健康对照组30名,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18~39岁,体检及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2检测方法(1)T亚群测定:采用APAAP法。(2)SIL-2R、TNF-a测定:采用ELISA法。以上…  相似文献   

19.
国外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国内亦陆续开展此项目。自1996年9月至1998年2月,作者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骨折1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7(10~60)岁。踝关节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尺骨鹰嘴骨折3例,胧骨近端粉碎骨折1例。 1.2 固定器材 采用芬兰生产的“BIOFIX”可吸收内固定物,成分为PGA与PLLA,形状为螺钉和固定棒。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是特定负重关节,损伤后的治疗要求比其他部位更高。目前治疗骨折的内固定物基本是金属物,可吸收内固定物引用可避免再次手术而显示其优越性。我们总结1995年9月~1996年9月间收治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应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随访结果满意。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