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痛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痛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及慢性腰痛患者行放射学调查,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结果:184名正常对照者中有29例存在移行椎,占15.8%,而276名腰痛患者中则有97例,占35.1%,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腰骶部移行椎与腰痛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腰骶移行椎是指最后一节腰椎横突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变异,人群发生率为4%~21%,在腰痛病人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人群中发生率为35%~51.3%不等。由于临床对此变异认识不足,常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定位错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困难等临床问题,故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种特殊类型的移行椎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骶部移行椎是常见变异,该变异与腰痛的关系尚有争议,其临床意义主要集中在腰骶椎手术定位问题上,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这些资料为临床手术定位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1~4]。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全长片判定腰骶移行椎的准确性.方法:采用143例脊柱全长影像资料,分析其腰椎骶化(SZ)与骶椎腰化(LZ)分布情况,L5椎体与Tuffier线的关系及矩形化表现.结果:L5椎体在Tuffier线以下者男82.1%,女 79.7%.6例 IIIB型SZ椎体无矩形化表现,7例完全型LZ双侧横突高度小于19 mm.12例T12肋缺如单凭腰椎平片可能误为存在腰骶移行椎(LSTV).结论:单纯腰椎平片无法避免漏误诊LSTV.只有脊柱全长片才能准确判定LSTV.  相似文献   

5.
腰骶移行椎是较常见的一种发育异常,近年随着对腰痛病因研究的深入,有关腰骶移行椎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现将相关资料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部椎间孔韧带的观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胎儿,儿童及成人脊柱标本,共20例,研究腰部椎间孔韧带,在上述标本中均发现椎间孔韧带,共195条,其中横孔上韧带20条,横孔下韧带119条,体横上韧带31条,本横下韧25条。横孔上,下韧带带主要分布于上腰部椎间孔内,尤以L1椎间孔内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的影像学形态特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腰骶移行椎222例,根据横突形态特点,按Castellvi法进行分类,并对病变节段进行分析。结果:Ⅰ型79例,占35.6%,其中L4~5突出8例,L5~S1突出15例,L4峡部裂、滑脱3例;Ⅱ型51例,占23%,其中L4~5,突出20例,L3~4突出4例,L4峡部裂、滑脱12例;Ⅲ型80例,占36%,其中L4~5,突出38例,L4峡部裂12例,L3~4突出3例;Ⅳ型9例,占4.1%,其中L4~5突出4例;特殊类型3例,占1.3%,均为L4~5突出。结论:Ⅰ型移行椎L4-5,L5~S1均可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正常腰椎无明显区别,Ⅱ、Ⅲ、Ⅳ型只发生L4~5和L3~4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而不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即移行椎以上的节段可发生病变。本组中没有L5部裂及滑脱病例,均为L4峡部裂和L4~5以上节段滑脱,据此提出了腰骶移行椎的特殊类型,即单纯椎间融合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腰椎的形态特点,为腰骶移行椎合并腰椎滑脱、不稳症时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提供依据。 方法 对59例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腰椎标本的矢状径、横径,峡部的高度、厚度;椎弓根的纵径、横径;椎板的高度、厚度;脊椎指数及退变情况等进行观测。 结果 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椎体前后径(34.1±2.7)mm,横径(47.5±4.6)mm;峡部高度(12.9±1.6)mm;峡部厚度(9.0±1.2)mm;椎弓根纵径 (10.6±2.4)mm,椎弓根横径 (14.0±2.4)mm;椎板高度(18.2±2.6) mm,椎板厚度 (5.7±1.2)mm。脊椎指数:1:4.35; 81.4%(48例)发生椎体增生,未发现峡部裂。 结论 腰骶移行椎上一节段腰椎椎体各径线及椎弓根横径较正常L4椎体大,可选择直径稍大的椎弓根螺钉;峡部厚度较正常L4增加;峡部不存在发育薄弱和局部缺损。  相似文献   

9.
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腰骶移行椎椎体及椎板的形态学特点,为临床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横径,椎体前高/后高,上关节突关节面的矢状径、横径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等进行测量.结果:腰骶移行椎椎体上面矢状径与横径比为0.64,前/后比为1.21.上关节突关节面高度,左(14.1±2.1)mm,右(13.9±1.5)mm;宽度,左(16.0±1.8)mm,右(16.2±1.5)mm;与正中矢状面夹角,左(56.3°±7.8°),右(55.9°±7.3°).结论:(1)腰骶移行椎椎体的形态与正常L5椎体形态相近,故在腰椎正侧位片及CT、MRI片难以根据其椎体形态学特点推断是否为移行椎,后路手术时很难根据椎板及棘突上关节突的形态特点来判断腰骶移行椎.(2)腰骶移行椎的下关节突明显小于上关节突,说明小关节突很少或几乎不向下传导应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青少年(14~19岁)脊柱胸腰段椎板峡部上下缘的厚度、峡部上下缘距离及椎板厚度值,为临床及运动医学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年龄在14~19岁(平均16.5岁)25例原配完整的胸腰段(T1~L5)标本,分别测量峡部上缘厚度,峡部下缘厚度,峡部上下缘距离和椎板厚度并对峡部上下缘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峡部上缘厚度:胸段在(2.96±0.69)mm~(3.74±0.55)mm之间,呈逐渐上升趋势,腰段在(4.29±0.98)mm~(4.83±0.80)mm之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峡部下缘厚度:胸段由(4.52±1.06)mm到(5.11±0.99)mm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腰段在(6.06±1.03)mm到(7.30±1.24)mm之间,变化不大。峡部上、下缘为近似"双轨"的曲线,上、下缘间差值保持在2.00mm左右。峡部上下径:整体在(17.51±3.55)mm~(7.90±1.71)mm之间,胸段呈上升的趋势,腰段呈下降的趋势。椎板厚度:整体在(4.94±1.00)mm~(6.79±1.01)mm之间,呈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形"。结论青少年胸腰椎峡部与椎板相关参数变化有一定规律,峡部下缘总是较上缘厚,且具有一定的差值;其与成人数据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扭矩作用下腰椎有限元模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扭矩作用下腰椎内部结构的应力变化。用ABAQUS6.1有限元软件建立腰椎L4-5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加载不同的扭矩。结果为随着作用扭矩的增大以及旋转角度的加大,作用在小关节上的力量也加大。椎间盘内轴向有效应力加大,髓核内压力,纤维环的应力和应变增加。  相似文献   

12.
腰椎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文琢  易翼 《解剖学杂志》1989,12(2):144-147
对151付成人干燥椎骨的755个腰椎骨作了椎管、椎体径值的测量。结果说明椎孔中矢径狭小对椎管狭窄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计算椎管指数,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而椎孔横径小于正常对诊断椎管狭窄只有参考意义。腰椎的椎体是南端大,中间凹的形态,并且L_1、L_2、L_3椎体后高大于前高,或L_3的前、后高很接近,L_4、L_5的前高大于后高。乳副突间孔(或管)多见于L_5,其次是L_4,男女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00例成人L1~L5下关节突的基部宽,双侧下部外缘间距,长度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夹角的测量,对腰椎下关节突做了解剖学分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为教学及临床应用提供详实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股骨及腰椎的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GC对大鼠皮质和松质骨的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基础对照组、年龄对照组和激素模型组后者灌喂醋酸泼尼松4.5mg/kg,2次/周。3个月后取股骨和第3~5腰椎行股骨干的扭转、三点弯曲和腰椎的压缩试验。结果:激素模型组与年龄对照组比较,股骨干在三点弯曲试验时所随的载荷减少了17.1%(P〈0.05),无椎弓的椎体压缩试验时所随的载荷减少了29.9%(P〉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损伤机理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采用脊柱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脊柱在直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上,椎弓根以及椎体后上方与椎弓根相邻部分为应力集中区域。这一结果提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机理与脊柱的应力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16.
颈椎横突孔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成人颈椎165套,对横突孔矢、横径,左右孔间距,椎动脉椎骨部长度,横突孔走行曲线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用不同年龄的人类颅骨标本97例,以FRANKFURT平面为基准,测量上颌牙槽弓和颞下颌关节角度以及腭和下颌窝深度.结果:新生儿、幼儿、成人、老年人的腭深分别为4.2±0.8、7.1±0.9、12.1±2.5和5.5±1.2mm.下颌窝深度分别为2.1±0.5、7.1±0.9和5.8±1.4mm.结论:(牙合)随年龄而变化,颞下颌关节形态又随着(牙合)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8.
背景:虽然保守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通常是可靠和令人满意的,但其也存在诸多不足。微创经皮椎弓根系统为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目的:观察Sextant 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纳入55 例患者,均因单个椎体的单纯压缩性骨折于2011 年2 月至2013 年1 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分别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 例)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30例)。 结果与结论:除开放复位内固定组2例患者出院后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P < 0.05);行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和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的患者内固定后矢状位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内固定前(P < 0.05),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内固定前(P < 0.05);两组患者内固定后8个月随访时的矫正丢失量和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Sextant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骨折矫正效果满意,但临床应用时需掌握其准确适应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9.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与鼻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鼻息肉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对154例鼻息肉患者采用鼻窦薄层(2mm)连续冠状扫描,显示鼻腔侧壁,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并行鼻内窥镜检查及手术与33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窦口鼻道复合体畸形组鼻息肉发生率高。结论:鼻息肉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