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常人与神经症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当代关于神经症的病因学说很多,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和个性特征与神经症发病关系密切[1]。作者对首次发病的神经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和生活事件与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组为1993~1997年首次住院患者240例,均符合CCMD—2—R神经症诊断标准,其中意症70例(占29.2%)、神经衰弱55例(占22.9%)、焦虑症51例(占21.3%)、抑郁性神经症38例(占158%)、强迫症8例(占3.3%)、恐怖症7例(占2.9%)、疑病症6例(占2.5%)、其它5例(占21%)。男性100例,女性14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预激综合征患者时常发生阵发性心房纤颤。为阐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机制 ,我们进行了旁路消融前后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和结果 我们调查了 2 4例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以前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史已成功进行了旁路消融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将消融 7d后电生理学检查可诱发出心房纤颤的患者作为可诱发心房纤颤组 (n=14) ,将旁路消融 7d后用电生理学检查不能诱发出心房纤颤的患者作为非诱发心房纤颤组 (n=10 )。将 1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房室结慢径且无心房纤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消融前后测量了心房易损伤性指标—最大心房传导…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WPW)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即吾巴怀氏综合征,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但风心病合并预激综合征是比较少见的。我院曾遇3例,均已确诊风湿性瓣膜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例1:先证者男性.48岁,1991年5月因阵发性心悸20余年.又发2天就诊。心电图检查示:室上速,经用心律平70mg 50%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后,转为窦性心律,PR间期0.10S.QRS时间0.13S,QRS波起始部见△波.V1-V5;导联呈R型,X线胸片,心脏B超检查正常。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个体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同卷、应付方式量表争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233名大学三年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应付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相关;②不同性别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和应付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文化水平程度也会影响到其教养子女的方式.结论 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和应付方式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柳茵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8(2):125-125
家族性预激综合征(familial pre-excitation syndrome)临床发现不多.早在1944年由ohnell首次报告过.本文将父子2代患有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经食管调搏证实. 相似文献
7.
Tourete综合征的个性和行为问题研究刘智胜杨立志王芳琳林庆左启华武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Tourete综合征(TS)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46岁。因阵发性心悸就诊。曾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查体:BP:12/9kpa,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显示(附图)P波消失,以f波代之,QRS波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δ波,R—R间期绝对不整,Ⅱ、Ⅲ、aVF主波向下呈QS型,V_1V_3主波向上呈qR型。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9.
张云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2,8(4):294-294
1 资料 患者男 ,30岁 ,因胸痛 1个月入院 .入院体检 :BP(130 / 80mmHg) ,胸部无压痛 ,心界不大 ,心率 82次 /min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 ,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待排 .心电图(图 1A)示 :运动试验前心率 12 5次 /min ,窦性P波 ,P-R间期 0 .12秒 ,II、aVF导联呈R型 ,III导联呈qR型 ,QRS波起始部有delta波 ,ST段下降 0 .175mV ,T波双向 .运动后 (图 1B示 ) 2分钟和 4 5分钟 ,心率分别为139次 /min和 12 5次 /min ,仍为窦性P波 ,P -R间期0 .14秒 ,II、… 相似文献
10.
张云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2,8(4)
1 资料患者男,30岁,因胸痛1个月入院.入院体检:BP(130/80mmHg),胸部无压痛,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待排.心电图(图1A)示:运动试验前心率125次/min,窦性P波,P-R间期0.12秒,II、aVF导联呈R型,III导联呈qR型,QRS波起始部有delta波,ST段下降0.175mV,T波双向.运动后(图1B示)2分钟和45分钟,心率分别为139次/min和125次/min,仍为窦性P波,P-R间期0.14秒,II、aVF导联呈qQ型,III导联q波加深,QRS波起始部光滑无切迹delta被消失,ST段未见异常偏移,T波直立.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性疾病。去甲基化药物经诱导蛋白酶体降解,共价与DNA甲基转移酶(DNMT)结合,使DNA甲基化状态解除,在治疗MDS上已得到普遍认可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去甲基化药物联合预激方案在治疗中、高危MDS中能够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更好的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本文主要多甲基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阿扎胞苷联合预激方案在治疗MD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MD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急性高原反应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某部47名士兵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验,然后跟随部队进驻海拔5200米某边防哨卡随访。结果:重症高原反应组(n=14)N量表分显著高于轻症高原反应组(n=33);重症高原反应组情绪大多不稳定或倾向不稳定,轻症高原反应组情绪均稳定或倾向稳定。作者认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和森克个性理论对急性高原反应“易感”人群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一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77-77
近年来国外有关抑郁症的临床随访资料表明:抑郁症为一组慢性的复发性疾病[1]。东西方国家,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在自杀人群中均居首位[2]。目前国外研究认为慢性抑郁与儿童期的创伤经历、病前神经质人格、人际交往困难、婚姻质量差、负性生活事件的出现、社会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总结护理中的沟通技巧;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疗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常规护理+心理沟通)和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不良情绪进行对比;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不良情绪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沟通技巧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总结护理中的沟通技巧;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疗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常规护理+心理沟通)和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不良情绪进行对比;结果出院时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不良情绪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沟通技巧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旅途精神病的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乘长途列车发生旅途精神病的72例患者和9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了EPQ和SCL-90测试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组EPQ中E分较低,而P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SCL-90除SF1、SFP外,病人组的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高于正常人组。提示在急性应激状况下个性稳定性情况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曼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986-988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干预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了解心理干预和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作用,并对其以后的治疗提出展望.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对乳腺癌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了解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并进行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探讨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如何进行行为干预,以达到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斗志,增强自信心,提高应对能力的目标。由于癌症给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故多数病人表现为忧郁、烦躁、悲观、恐惧、神经过敏,个别甚至出现角色行为异常。在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征,重视对这些患者的社会心理支持,并辅以积极的行为干预治疗,发扬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0.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与正常儿童进行检测。结果:人格维度精神质P、神经质N平均值,患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常态范围),高分人数分布两组无显著差异。E维度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极为显著.低分人数分布患儿组高于对照组。掩饰倾向L量表平均值与高分人数分布,患儿组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组气质类型多为抑郁质。发病有关因素调查表明,受生物学因素影响占15.8%,大部分患儿由于易感心理因素与紧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致病,困偶发事件刺激与家长教育不当居5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