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40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山东省6个城市2941名6-11岁的儿童。研究发现行为问题的现患率为13.81%,95%可信区间为12.56~15.06%,性别间及各年龄组间行为问题的现患率无显著性差异。I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男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疾病、母孕期不利因素,亲子关系差、学习成绩差和父母管教方式不当。女童的危险因素则依次为母孕期不利因素、父亲疾病、儿童疾病、学习成绩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及自编的相关调查表对上海市区小学一年组至初中二年级(7-14岁)学生861名,男445名,女416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行为问题父母问检出率为6.3%,教师问检出率为10.5%。相关分析表明,A因子两问卷均与性别有关,父母问卷还与母孕期健康状况有关。N因子在教师问卷中有与儿童照料者,考试压力、课外读书环境有关;在父母问卷中与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8  
本文对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结果表明: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0.3%;其中男孩感觉统合失调率(14.6%)明显高于女孩(6.4%);各年龄组间感觉统合失调率无明显差异。在行为问题儿童中有34.2%伴有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学习成绩差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地高于学习成绩中等和优秀者。感觉统合失调与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关系、父母期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学龄期儿童家庭因素与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2940名学龄期儿童进行调查,其中406例儿童有行为问题,将其家庭因素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结果显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父母的健康状态差、患精神疾病、性格内向、父亲学历低、酗酒,父母离婚、分居,亲子关系差,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895名4~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深圳市4-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状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编制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卷,通过随机抽样对463例男童和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7.91%,其中男童为21.9%,女童为12.96%,影响因素中居住环境、家庭类型、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收入,主要带养人等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环境、家长的教养方式,态度常常是儿童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应向家长宣传、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减少和消除不良因素,使儿童的发展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感知父母不偏爱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情感温暖和同胞冲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差别对待量表、同胞关系量表、父母情感温暖量表、儿童攻击性行为量表,对257名3-6年级的非独生子女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儿童感知父母偏爱指数、父母情感温暖、同胞冲突和攻击性行为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在父母偏爱指数和攻击性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父母情感温暖、同胞冲突在父母偏爱指数和攻击性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也显著。结论:儿童感知父母不偏爱可以通过父母情感温暖的单一中介效应和父母情感温暖→同胞冲突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伴发多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康纳多动症教师评定量表和父母评定量表对181名精神发育迟滞(MR)学生和102名小学生进行了评定,二量表各发现有44.2%和29.3%(在与普通小学学生年龄相当的MR学生中则分别为54.5%和34.1%)MR学生具有多动症状,显著高于普通小学生组(3.9%和4.9%),二量表的评分与学生学习能力显著相关,与智能障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区4-6岁学龄前儿童Conners行为量表(CBCL)的得分特征,方法 编制儿童行为状况父母问卷调查表。通过随机抽样对463名男童和432名女童进行调查。结果 男童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童;单项得分中,男童有16项显著高于女童,6项显著低于女童。结论 Conners量表得分在性别间有明显差异,其中差异表现为男童以外向性行为为主,女童以内向性行为为主,深圳市区得分高于常模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 (父母版 )、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以及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 34名成绩不良儿童和 4 7名成绩优良儿童进行评定。结果 :学习成绩不良儿童较成绩优良儿童行为问题较多 ,自我意识水平较低。相关分析显示 ,成绩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温暖和理解呈负相关 ,与父母的偏爱呈正相关 ;父母的温暖和理解与成绩不良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相关 ,而父母的惩罚、拒绝否认、偏爱以及过度保护等与儿童自我意识的不同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某些不适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学习成绩不良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Thomas的chess和《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北京市城区的正常儿童2067名进行了测查,难养型占9.2%,易养型占37.7%,发动缓慢型占6.8%,难养型、易养型和中间近易养型的比例无明显年龄差异,发动缓慢型和中间近难养型的比例有明显年龄差异。类型分布在各年龄均无明显性别差异,气质的维度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结果揭示气质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武汉市4~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武汉市16所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4所)的2361名在校4~16岁儿童少年,完成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 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躯体虐待问卷和自编其他危险因素问卷,采用Log istic回归筛选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武汉市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7%(95%C I:11.3~14.1),行为问题儿童少年的求医率为3.0%(95%C I:2.31~3.69)。儿童少年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 I)]依次为:寄养家庭[5.80(1.38~24.50)],同学关系不好[5.58(1.73~18.0)],独生子女[4.02(3.07~4.96)],近一年躯体虐待[3.60(2.96~4.23)],父母有人经常饮酒[2.23(1.64~3.02)],同学关系一般[2.08(1.59~2.7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80(1.33~2.43)],非重点学校[1.49(1.13~1.96)],大家庭[1.43(1.05~1.94)]。结论:武汉市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预防需要从家庭、父母、学校和减少对儿童少年的躯体虐待着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问题,有关家庭因素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市普通学生中学业不良的初中和小学生48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这些学校各班中学业优良的学习599人,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两组学生的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的调查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结果:学业不良学生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95%,显著高于对照组(11.09%),其中小学阶段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多动、违纪等少数外向性行为方面,初中阶段更为广泛,既有外向性为问题,也有内向性的强迫,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学习成绩与父亲文化程度,父亲与孩子相处时间及母亲对生活的满意度呈正相关,与行为问题总分和母亲年龄呈负相关,在学业不良学生的父母养育方式上对孩子过于严励、惩罚过多,而关心、理解和鼓励不够。结论:学业不良学生的行为问题突出,且随着年龄的长呈泛化倾向,他们的父母性能存在较多缺陷。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本文对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进行了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行为问题儿童中,有76.1%伴有感觉统合失调,其中34.2%属严重的感觉统合失调;均明显地高于非行为问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不良因素、围产期不良因素、未经过爬、父母年龄及文化、性别、智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聋童与正常儿童智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聋童和正常听力儿童各32人,年龄10~12岁,按年龄、性别、城乡、父母教育程度、职业进行1:1匹配。智力测验采用聋人智力量表(TheIntelligenceScalefortheDeaf,简称ISFD)。结果显示聋童智商为107,低于正常儿童(IQ=115),但差异不显著;在分测验中,聋童的分类、接龙和编码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其它分测验两组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1)聋童的非言语智力水平与正常儿童相近;(2)聋童在抽象思维、眼—手协调和运动速度方面不及正常儿童;(3)城乡差别、父母教育程度等对聋童智力的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98,自引:15,他引:83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北京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方法:对两个时期的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两次调查均选用Rotter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993年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0.9%,显著高于1985年的检出率(8.3%,P〈0.05);其中,N行为、AN行为的检出率也均明显高于1985年;而A行为的检出率则是1993年(5.5%)明显低于1985年,男孩行为问题检出率2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行为抑制性气质、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探索幼儿行为抑制性在父母特质焦虑与儿童行为问题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调查北京地区174名4-7岁学龄前儿童父母的自身特质焦虑水平、孩子行为抑制性和行为问题水平。结果:1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行为抑制性有显著正相关;2行为抑制性能够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问题和同伴问题,并对其亲社会行为有负向预测作用;3父母特质焦虑能够正向预测学龄前儿童的情绪问题;4儿童行为抑制性部分中介了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结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抑制性气质是其内向性行为问题的显著预测因子,并且部分中介了父母特质焦虑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曲阜市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对曲阜市农村1216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68%,男女检出率之比为1.46∶1;行为问题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经与32项有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村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新生儿疾病、母妊娠期有害因素、男童、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条件差及父亲受教育程度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中小学生学习障碍者的家庭环境、教育、父母文化、临床特点及短期治疗效果.探讨防治办法。结果 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婚的27.42%,父母教育子女态度不一致的38.71%,父母中小学文化占74.19%.79.03%的儿童有心理问题,不良学习行为以注意力不集中(72.58%)为多;35例接受短期心理和药物治疗,40.0%疗后学习成绩均分提高20%以上。结论 改善家庭环境和父母家庭教育方去,提高父母文化水平,及早防治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老师应加强素质教育.认真开展心理和药物治疗.进行综合干预有利于防治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9.
聋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聋童的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相关因素及聋童自身因素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138名聋童(男性92名,女性46名)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背景因素、聋童自身因素与各类行为问题进行调查评定.结果: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显示聋童有行为问题的占61.59%.相关分析表明(r=-0.35~0.53,P〈0.01)①男聋童的违纪行为、情绪问题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严厉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女聋童仅情绪问题行为与母亲偏爱被试显著正相关.②仅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父亲的文化程度显著负相关.③男、女聋童的行为问题都与年级显著负相关,只有男聋童的行为问题与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④聋童的行为问题类型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⑤聋童的问题行为多发生在7.7岁-12岁.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1200名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大连市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索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对1200名儿童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4.0%,男女儿童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内容各不相同;儿童行为问题受父母的心理状况、母孕期状况、出生时状况,家庭经济文化状况、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影响。结论降低儿童问题的发生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