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  相似文献   

2.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与气虚、痰滞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临床上常气虚、痰滞夹杂致病。李晓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李晓教授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不寐以睡眠时间或者深度不足为特征。不寐病机总归于阴阳失交,邪扰心神。中医学认为,不寐病位在心,与脾肾肝胃胆等脏腑相关。发病多与思虑劳倦或情志因素有关。病机为气血、脏腑功能失调。肝胆气机郁结,思虑劳倦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水湿酿生痰饮。寒痰或痰热积滞,扰心而致不寐。从痰论治不寐,需分清寒热,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血不养心、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脾虚湿阻痰热扰心、胃腑不和心神不宁等。路老临证常以健脾益气养心、化痰降浊、和胃温胆宁心等法调理中州,以达到安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王文静  林培政 《光明中医》2016,(15):2177-2178
不寐病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吾师林培政教授治学严谨,临证经验丰富,擅治疗各种脑病,收效显著。现将林教授治疗不寐病常见的三种病机,即因痰生热,痰热上扰;气阴两虚,痰热上扰;邪困少阳三种证型的诊治情况进行整理,以期为更多不寐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李世珍教授长期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擅治内伤杂病,对不寐证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不寐一证无论是有邪之实证,或是无邪之虚证,主要由机体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治疗,着重于内脏的调治,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同时,李老还认为,不寐一证尽管辨治中心在心,但也不能忽视脑为元神之府的辨治。文章就李老临床上治疗不寐证的辨证分型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中医不寐,古籍中也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是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致使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失去正常的睡眠时间,经常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症候。临床表现不一,或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睡眠不踏实,时睡时醒,甚至彻夜未眠[1]。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2],其病理变化,总属五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紊乱[3]。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所致,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导致的寐寝不安,本篇主要探讨关于痰浊内阻导致的不寐。  相似文献   

8.
杜少雄  罗燕 《光明中医》2009,24(4):643-644
中焦的邪实与正虚使得脏腑失和,气血不充,心神不安而导致不寐。故调理中焦是治疗不寐的良法。  相似文献   

9.
焦富英教授认为中风为风痰痹阻经络,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导致,治以熄风化痰通络,急性期、恢复期和中脏腑与中经络区别对待。急性期邪实为主,中脏腑清肝熄风,豁痰开窍;脱证应救逆固脱;中经络熄风潜阳、化痰通络;恢复期本虚或本虚标实,注意扶正达邪,益气活血,滋阴熄风等配合运用。附中风-风痰阻络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0.
黄珊  白彦萍 《北京中医药》2023,(10):1088-1090
白彦萍教授将慢性皮肤病的关键病机总结为“风痰瘀邪久蕴不解,气血失和”,临床多从风、痰、瘀邪论治,而风有内风、外风之分,痰有夹风之痰与络脉顽痰之别,瘀有脏腑之瘀与络脉瘀结之异。因此在治疗上也有疏散外风、搜逐内风,祛风化痰、剔痰散结,以及活血化瘀、通络散瘀的不同。擅用蝉蜕、蛇蜕、僵蚕、全蝎、蜈蚣、土鳖虫、水蛭及各种蛇类药物,借虫蚁蠕动走窜之性,搜剔络中顽痰瘀血,驱逐内外风邪,松动病结,推陈致新。对于病久气血失和,延虚入络者,白教授在补虚的同时以少量虫类药入络达腠,起补而不滞、调畅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