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间歇流动型血细胞分离机对21例病人进行36例次血浆交换(PE)。平均每次换出原血浆的50.3%。对其血液电解质、肾功能、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相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认为 PE 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有些病人起初ALT下降,但继续治疗中又复上升,此现象称之为反跳(breakthrough)。作者复习了自己的经验以说明此现象的发生率、发生机制、恰当的处理及转归。 方法:共71例慢性丙肝病人均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40例开始剂量为每周3次,每次2MU,治疗6~8周后.ALT仍不正常者,剂量增至每次5MU。若ALT下降至少51%而病人能耐受者,则疗程持续一年。其余病人采用干扰素每周3次,每次2~3MU治疗,持续6个月,是否增加剂量或继续用药由医生决定。至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1岁,因胸闷、气短、低热、咳嗽3天,咳血1天入院。检查:T37.1℃,P84次/min,R22次/min,Bp18/11kPa。采取止血、抗感染及对症治疗3天反见症状加剧,出现阵发性咯血(>400ml/d,量多时为80ml/次),并有鲜血尿2次(约180ml),鲜血便1次。查尿素氮84.3mmol/L,肌酐1589μmol/L,诊断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采取血浆交换法换浆,用同型新鲜血浆抢救,每次换出血浆900~1300ml,隔3天后进行第2次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新近诊断的118例(年龄33~73岁,平均56岁)成年型非酮性糖尿病病人,单独用饮食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的2个月和6个月期间作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并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 95%病人治疗后糖耐量获得改善,其中14%达到正常的糖耐量曲线。59%血糖降到140毫克%以下,尿糖定性一直阴性。在两次试验之间平均体重下降5.1±4.0公斤(P<0.001)。平均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轻度降低(P<0.001)。  相似文献   

5.
[英]/Hussein WI…//AnnIntern Med-1999,131.-348~351 已报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本研究前瞻性调查了L-甲状腺素治疗能否使甲减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正常化。 方法 14例受试者(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25~77岁,其中4例为新近诊断的慢性甲减,10例为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术后并发的急性甲减(促甲状腺激素>25mU/L)。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于L-甲状腺素替代治疗3~9个月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复查。 结果 (1)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者8例(57%),其中男女各4例。14例受试者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男性15.1 μmol/L,女性 11.65μmol/L,均高于同性别健康志愿者(p=0.002)。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是否服用维生素无关。(2)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14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平均浓度由治疗前的14.1 μnol/L降至治疗后的8.2 μmol/L(下降44%,P<0.001)。8例治疗前浓变升高者中,7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转为正常。(3)10例急性甲减者治疗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平均为15.2 μ.mol/L,而4例慢性甲减治疗前平均浓度为10.2μnol/L,二者无明显差异。 讨论 本研究首次报道L-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使甲减时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正常化。甲减患者应用甲状腺素治疗可使血脂正常、血压改善,并可纠正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邓万俊摘 郭之慧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与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117例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研究,应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117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D的含量,比较DD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关系.结果 组间DD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当血浆中DD浓度>6 mg/L,无论病人入院时意识是否清醒,85%的病人均死亡;DD浓度<2 mg/L时,病人均能恢复良好.结论 血浆中DD的浓度测定可早期准确判断患者的伤情及预后,作为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在慢重肝救治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重肝退黄及改善症状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治疗组30例慢重肝(乙型)病人均经3次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反弹、血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对照组30例同类病人,仅给予一般内科综合治疗.结果 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对改善症状部分有效,且无因治疗而引发新的不适.每次治疗对胆红素的吸附效能高.虽然治疗后反弹幅度较大.但总体退黄作用较好.对血白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在慢重肝(乙型)病人的救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重肝治疗方案中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作者观察一例于1971年诊断为阴道毛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用灭滴灵治疗几个疗程后,仍多次复查发现虫体。由于复发,于1980年2月5日在监视下予以治疗,并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灭滴灵的剂量:第1、2天,每日3次,每次口服0.2g,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为4.0~8.8mg/l,第3天至第12天,每日2次,每次口服1g,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达16~26mg/l,最后5天还附加阴道局部用药,每  相似文献   

9.
D-二聚体在心房颤动病人血浆中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63例房颤病人(其中风心病22例,冠心病41例)和2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结果房颤病人与正常人相比,房颤病人血浆D-dimer浓度为(252.2~456.6)mg/L,显著高于正常人(102.6~389.8)mg/L(P<0.01);风心病病人D-dimer浓度(262.0~446.5)mg/L与冠心病病人D-dimer浓度(252.2~456.6)mg/L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病人血浆D-dimer水平升高,与其高发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通过检测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EECP防治CHD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的CHD患者8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EECP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ECP治疗,每天1次,每次反搏治疗60min,连续5周1个疗程(35次)]。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选当天及治疗5周结束后测定血浆Lp-PLA2和hsCRP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周后EECP组血浆Lp-PLA2[(58.46±40.04)μg/L比(33.94±23.22)μg/L]和hsCRP[(3.54±2.22)μg/ml比(2.19±1.16)μg/m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5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EECP组血浆Lp-PLA2[(56.87±33.69)μg/L比(33.94±23.22)μg/L]和hsCRP[(3.63±1.60)μg/ml比(2.19±1.16)μg/ml]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1。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一疗程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提示抗炎可能是其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914214 免疫抑制剂加血浆置换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四例/梁一萍…//新医学.-1991,22(4).-184~185 1男3女,26~60岁。天疱疤疮1例,SLE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血浆置换每周1次,共3次2例;1周内换两次2例。共置换出血浆1500~2600ml,病情迅速改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置换术前后血液参数均在正常范围。(梁桂棋) 914215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及其措施/王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430~432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血透中低血压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 2 0 0 0 - 0 2~ 2 0 0 2 - 0 2收诊的 3 8例糖尿病伴肾功能衰竭病人 ,男 2 0例 ,女 18例。年龄 40~ 75岁。全部病例均接受碳酸氢盐血液透析 ,并连续透析治疗 40次。每例病人治疗的前 2 0次采用常规透析方法 :透析液钠的量浓度140mmol L ,温度 3 7℃ ,血流量 2 0 0~ 2 5 0mL min ,透析液流量 5 0 0mL min ,每次透析时间 4h 3 0min ,透析频率 2~ 3次 周。后 2 0次仍用上述方法 ,不同的是严格控制病人透析间的超滤率 (UFR) [在 1mmHg( 0 13 3kPa)跨膜压情况下透析1h超出的液体量 ]在 10mL min以下 ;在补充蛋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0例夜间哮喘发作病人,静注阿托品,观察其迷走神经的阻滞作用与夜间最大呼气流速(PEFR)的关系。男女各5例,年龄26~52岁,哮喘发作2~25年。患者随机在第1天的4时和16时,静注阿托品30ug/kg 或安慰剂(0.9%氯化钠),第2天两组交换疗法,测定PEFR。两组夜间哮喘发作患者,其白天PEFR 比夜间高20%以上,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和脉率昼夜差异非常显著.结果表明,静注阿托品后,4时的脉率由60增至120次/min;16时的脉率由76增至122/min.因迷走神经阻滞引起的支气管扩张,4时的PEFR 由260增至390L/min;16时由400增至440L/min。  相似文献   

14.
在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中,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仍不太清楚.虽然常有报道认为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较为乐观的脂蛋白值,但这种改善大部分基于对血糖的降低,而血糖直接影响脂蛋白代谢.本研究通过将血糖控制在相同水平而排除血糖变化对脂蛋白代谢的干扰,来研究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H)亚类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选择9名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年龄(56±3)岁,体重指数(26.5±0.9)kg/m2],血脂正常,血糖控制良好.停用降糖药3周后,将病人进行随机交叉分组,分入胰岛素治疗组与格列苯脲治疗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在第一个月的治疗中,胰岛素与格列苯脲用量根据病人每日的血糖值每周至少调整2次.第2个月中,病人的胰岛素与格列苯脲用量[胰岛素0.25 U/(kg*d);格列苯脲12.2 mg/d)]保持稳定,血糖水平与第1个月保持一致.每次治疗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A1c、血浆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与脂酶活性的测定. 结果在相同血糖水平下,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及总胆固醇含量相同,但胰岛素组与磺脲类药物组相比,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LDL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与LDL总浓度相同.尽管胰岛素治疗并未影响LDL的浓度,但是它降低了小LDL的总量[(590±98)vs(761±168)mg/L;P=NS),并使小LDL的比率下降(31.2%±3.0%vs.38.3%±3.8%;P<0.05).另外,胰岛素治疗组中小LDL的降低与大VLDL(r=0.67,P<0.04)以及肝脂酶(r=0.69,P<0.05)的降低成正相关,而血浆中甘油三酯百分比的变化却与LDL亚类分布没有相关性. 结论胰岛素治疗(即使在血浆甘油三酯极低的情况下)可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小LDL颗粒,该作用与血糖控制无关,而与肝脂酶活性及大VLDL颗粒的减少均有关.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胰岛素疗法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LDL亚类分布改善,因而可防止病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杨菲菲摘龚远林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血浆置换法治疗几种肾炎的结果。17例患者,男15例,女2例,年龄17~67岁。治疗前均作肾穿刺活检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其中7例在治疗后还作了1次或多次肾穿刺复查。本组病例大多数每次用5%白蛋白 Hartmann 溶液置换2L 血浆。少数用新鲜冻血浆或血浆蛋白溶液置换。置换次数由5~57次不等。血浆置换期间,同时使用强的松、环磷酰胺,华弗令及潘生丁4种药物中的1~4种。治疗效果置换1次2L 血浆后,血浆各种因子下降率为:IgG45%,IgA47%,IgM49%,C_358%,C_454%,纤维蛋白原46%,肌酐8%。每天置换血浆连续3~4次后可使纤维蛋白原及 C_3持续下降,但使 C_4下降则需更多次的置换。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周期性麻痹的概念,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中等(1957)调查了6000例甲亢病人,合并周期性麻痹者男占8.2%,女0.4%,而周期性麻痹合并甲亢者占50%。 临床表现: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发作时绝大多数伴有低血钾,亦有三例报告合并了高血钾,合并低血钾者典型的发作为饭后,久坐后不能站起,或半夜发生麻痹,次晨完全缓解,发作次数亦较少,而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发作不在夜间,多在晨起,次数较频,可每周1~2次。 麻痹发作时的检查改变:合并低血钾的周期性麻痹发作时血钾常下降至1.3mEq/L以下,多数在2~3mEq/L之间。作者对7例甲亢病人,8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病人进行了肌肉活检,发现肌细胞内电解质浓度在麻痹发作与不发作时均无明显变化,但发作时动脉内血钾浓度较静脉内为低。 引起麻痹的发作机制,因肌细胞内电解质浓度无改变,推测为细胞外液钾浓度的降低而引起,由  相似文献   

1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飞舟  赵殿有 《心脏杂志》2004,16(3):266-267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与心功能和 30 d再住院率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CHF患者 78例进行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 ,并测定其入院及出院当天血浆 BNP浓度 ,选择 2 0例健康中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HF组较对照组血浆 BNP浓度明显升高 ,4 77± 2 4 4 pmol/ L 对 184± 5 4pmol/ L(P<0 .0 1) ;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NYHA ~ 级血浆 BNP浓度分别为 2 6 3± 5 6、4 12±16 4、770± 14 2 pm ol/ L(各组间 P<0 .0 1)。 CHF患者 33例出院时血浆 BNP浓度小于 30 0 pmol/ L,30 d再住院率6 % ;4 5例出院时血浆 BNP浓度大于 30 0 pmol/ L,30 d再住院率 2 7% (P<0 .0 5 )。结论 :血浆 BNP浓度可作为诊断CHF的参考指标 ,随着心衰的加重 ,血浆 BNP浓度逐渐升高 ,当血浆 BNP浓度降至 30 0 pmol/ L 以下时 ,患者 30 d再住院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肝肾阴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7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兴义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3个月的陈式太极拳练习,每次40 min,每日两次,记录研究前后病人血压和NO浓度。结果研究后同一时段病人血压值较研究前显著下降(P0.05);同一时段男性病人降幅、日降幅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研究前后,病人血浆NO浓度均显著升高,且男性病人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女性(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可提高血浆NO浓度,男性病人降压效果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宁天四虫汤对偏头痛病人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影响及疗效.方法将7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宁天四虫汤和尼莫地平治疗,并观察分析血浆NO浓度.结果治疗组血浆NO浓度明显降低,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宁天四虫汤对偏头痛病人有明显疗效,可有效降低血浆NO浓度,缓解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尿激酶加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NS)20例(年龄13~52岁),其中原发性NS18例,狼疮性肾病2例。临床分型为Ⅰ型12例,Ⅱ型8例。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卅~卌),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最高达26g,血浆白蛋白均<30g/L,血纤维蛋白原3.8~8.7g/L,平均6.15g/L。另选18例NS病人做对照,其年龄、临床分型与治疗组相似。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强的松+潘生丁+PSS+尿激酶。尿激酶用法为:10万~20万U加入5%葡萄糖液200ml中静滴,每日2次,共3天;以后改为尿激酶6万~10万U加入5%葡萄糖液中滴,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再行一疗程。对照组除未用尿激酶外,其它同治疗组。两组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