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6,20(5):461-462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学习兴趣、提任职务和交友情况,同时用艾森克(EPO)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育活动多者E分明显较高(P〈0.05)、N分明显较低(P〈0.01);经常从事业余爱好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E分明显较高(P〈0.01);对学习感兴趣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L分明显较高(P〈0.01);担任职务多者和交友多者E分明较高(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行为方式与性格有关,性格较外向、情绪较稳定、为人随和、易与人相处者从事上述活动较多。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汤雅婷  牛力华 《中国校医》2006,20(5):479-48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5名贫困大学生和158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6%;在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乐群性、稳定性及兴奋性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3.
张静  席雪松  汤文莉 《中国校医》2006,20(4):376-377
目的 了解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5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08%。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女生的强迫、焦虑、抑郁等症状水平高于男生。结论 应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4.
某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7,21(1):65-66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烦恼产生原因、宣泄烦恼方法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烦恼产生原因和宣泄烦恼方法,并使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生烦恼产生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等。自述烦恼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自述烦恼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烦恼和宣泄呈正相关(r=0.45,P<0.01);宣泄烦恼方法有睡觉、听音乐或跳舞、让时间淡忘、向同性朋友诉说、看课外书等等;自述宣泄方法有效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自述宣泄方法效果不明显者(P<0.01)。结论当代大学生有较多的烦恼,烦恼多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当代大学生也有较多的宣泄方法,这些方法对缓解其烦恼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湖北省武汉市某重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以被测试者某项因子分≥3分,表明他(她)们存在着中度的不良心理反应,9个因子中任一因子≥3分的人数共54人,占总人数的17.0%;研究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P<0.05);男女比较,焦虑、恐怖和偏执因子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就专业而言,社会科学学部,除人际敏感、敌对及偏执之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结论重点高校学生存在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玉娥 《中国校医》2006,20(5):543-544
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因凶杀、自杀事件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存在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在高校比较普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大学生中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有统计结果表明贫苦大学生中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占贫困生总数的80%之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东 《中国校医》2006,20(6):640-640,643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担任班或学校组织职务、对学习兴趣、有无知心朋友等情况。结果从事体育活动多者、对学习有兴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体育活动少或无者、对学习无兴趣者好(P<0.01)。结论体育活动和对学习有兴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肖海鸥 《中国校医》2006,20(6):641-643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应付方式。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12名吉首大学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人际敏感和焦虑倾向。贫困生较少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不同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相关。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结论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有益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丽 《中国校医》2006,20(3):277-278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前提和基础,18~22岁的大学生无论在心理或生理上都逐渐向成熟过渡。本文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某大学某学院的102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目的是通过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水平,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赵晓红 《中国校医》2008,22(2):191-192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医学新生4个班级共212名学生,随机选取2个班级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干预时间为8个月),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进行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实验组总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CL-908个月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各个因子的阳性率及总筛查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前后躯体化等5个因子的阳性率及总筛查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医学生开展适度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当前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医科大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医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状态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某医科学校509名本科生进行抑郁、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医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2.40%、9.03%。不同年级学生在SDS、SAS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抑郁、焦虑情绪与医科大学生的对专业满意程度和就业前景评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对医科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倡导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适应环境能力,改善心理素质,以防止或降低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郑思东  方展强 《中国校医》2010,24(2):118-120,123
目的检验人际关系与人格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60名高中学生进行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采用社会测量技术得出受测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缘指标与独立性等4个因素有显著相关关系;人缘“明星”与“孤星”之间的方差分析显示,在稳定性等7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际和谐指数与紧张性等6个因素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应善于利用测量工具,掌握运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建设和谐集体。  相似文献   

13.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寻找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方法。方法 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统计得出115名家庭贫困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和均分,以及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分析研究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结果 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发生比率很高: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男、女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结论 家庭贫困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家庭贫困甚至比学业受挫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还大,应关注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并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学生攻击性的现状,探讨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和简易大五人格问卷,对某医学院校随机选取的339名本科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25.1%的医学生表现出中度以上的攻击倾向;医学生的攻击行为以敌意(36.6%)和言语攻击(33.6%)为主。男医学生的身体攻击和攻击总分均高于女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9,P<0.001;t=2.729,P<0.01)。层次回归结果显示,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对攻击总分有显著地预测作用(P<0.001)。大五人格对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和攻击总分的解释变异量分别增加了22.7%,15.6%,45.8%,40.8%和50.2%。结论 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受人格因素影响,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能有效预测医学生的攻击性倾向,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可以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医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人格特征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和浙江6所高校的1 244名学生,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童年期负性事件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6.64%,自杀意念得分女生(8.47±2.20)高于男生(5.92±1.25),农村学生(7.90±0.92)高于城市学生(5.68±1.16)。有84.57%的大学生至少经历过1种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精神质、神经质呈正相关,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42,0.65,-0.58,P值均<0.01)。精神质、神经质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和大学自杀意念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43,0.54,效应量分别为13.19%,39.33%。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与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人格特征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隽 《中国校医》2010,24(7):500-501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交恐怖症量表(SPIN)和气质测验,无记名问卷法。结果男女生在气质倾向的各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有黏液质倾向者多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有多血质和抑郁质倾向者多于农村学生;非独生子女多血质和抑郁质倾向明显多于独生子女;在所有气质类型中,抑郁质学生社交焦虑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抑郁质气质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尊量表对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有考试焦虑者EPQ的精神质因子标准分(51.60±9.66)和情绪稳定性因子标准分(51.57±10.75)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48.07±8.62和45.65±10.14),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50.76±11.09)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53.68±11.60);TAS总分与EPQ的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具有内向个性特征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72.3%)显著高于外向个性者(53.2%),情绪不稳定者和精神质倾向明显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81.4%和84.1%)高于情绪稳定者和无精神质倾向者(41.0%和57.7%)。考试焦虑者的自尊量表总分(29.12±4.41)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30.29±4.25);TAS总分与自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和自尊水平低的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